紅網時刻慈利10月13日訊(記者:黃莉莉戴曉山)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為了更好展示慈利縣交通運輸各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從今天起,慈利縣融媒體中心將推出系列報導《輝煌「十三五」交通運輸成就巡禮》,今天刊發第一期《農村道路建設:暢通農村「毛細血管」 助力鄉村振興》。
「十三五」期間,慈利縣交通運輸局強力推進農村道路建設,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猶如進村入社的「毛細血管」,直接推動了全縣鄉村振興,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進進出出靠雙腳,農產品買賣靠肩扛」。這曾是零陽鎮亮埡村交通狀況的真實寫照。自2019年,投資400多萬元的亮埡至長潭河電站的盤山公路開通後,亮埡村的老百姓出行再也不用翻山越嶺。說起這些年的改變,村民柴立祥心中有太多的感慨。
零陽鎮亮埡村村民 柴立祥:這條公路沒修的時候,我們每次下山要步行、繞道,去來要花四五個小時。現在出去也就接近一個小時,種了點小菜能及時的買個好價錢,養的豬牛羊能夠及時賣出去。
路通了,亮埡村的村民實實在在的嘗到了「四好農村路」的甜頭。亮埡村黨支部書記姚忠喜告訴記者,道路的開通,帶給老百姓最顯著的變化就是產出的農產品再也不用爛在家裡了,想去縣城買東西也可以說走就走了。
零陽鎮亮埡村黨支部書記 姚忠喜:這條路沒修好之前,老百姓的純收入我們村裡只達到三四千塊錢,現在達到一萬二,農產品集散,都沒得遺留的,非常的方便。
農村公路的建設確實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過上了舒適的生活。三官寺土家族鄉羅潭村村民胡新勇帶著記者參觀了他近兩年剛剛建好的農莊。讓胡新勇從「絕望」到希望的轉變,毅然決然的將自己在外的項目遷回村發展,源於羅潭村道路的改變。
三官寺土家族鄉羅潭村村民 胡新勇:村裡慢慢發展起來了,很多項目都在進駐了,從內心之中看到了希望,這是回來的一個最主要的動力,就是希望能夠帶動本村的經濟,更多的人可以發家致富。
據胡新勇介紹,曾經的羅潭村僅有一條省道306穿村而過,村民出行全靠走路。自從2015年村裡開始修路後,村民們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辦旅遊、開農家樂,每家農戶的收入都比從前翻了幾番。現在,一到節假日,各地遊客絡繹不絕,使昔日沉寂的山區公路,瞬間成為羅潭的美麗「後花園」。
三官寺土家族鄉羅潭村村民 胡新平:以前村裡比較落後,也沒什麼可以賺錢的機會,基本上就是在外面打工,現在村裡開發好了,家家戶戶都可以就近就業,現在大家都回來就在家門口上班。
紮實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解決進村入戶「最後一公裡」交通問題,是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五年來,慈利縣交通運輸部門強力推進農村交通設施建設,全縣25個鄉鎮和新城區管委會427行政村以及全縣所有自然村落通水泥路率達100%;全縣7628個村(居)民小組組道公路全部通達,通達率達100%。
如今,隨著「四好農村路」的加快建設,從集鎮到鄉村、從幹線公路到偏遠村道,一條條農村公路縱橫交錯,將慈利的鄉村風景線靈巧編織出四通八達的鄉村公路網絡,承載著老百姓的希望,成為了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致富路、幸福路。
來源:紅網慈利站
作者:黃莉莉 戴曉山
編輯:李欣雨
本文為湖南頻道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10/13/8482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