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性別歧視?定義一個關鍵的女權主義術語

2020-12-05 清風許楊柳

性別歧視是指基於性別或性別的歧視,或者認為男性優於女性,歧視其實是合理的,因為這種信念可能是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在性別歧視中,與種族主義一樣,兩個(或更多)群體之間的差異被視為一個群體優越或劣等的跡象。

對女孩和婦女的性別歧視是維持男性統治和權力的一種手段。壓迫或歧視可以是經濟,政治,社會或文化。

因此,包含在性別歧視中的是:

性別歧視的態度或意識形態,包括信仰,理論和觀念,使一個群體(通常是男性)理所當然地優於另一個群體(通常是女性),並且證明了根據性別或性別壓迫另一群體成員的理由。

性別歧視的做法和制度,壓迫的方式,這些不需要有意識的性別歧視態度,但可能是已經存在的系統中的無意識合作,其中一個性別(通常是女性)在社會中具有較少的權力和商品。

性別歧視是一種壓迫和統治的形式。正如作家奧克塔維婭巴特勒所言,「簡單的啄食欺凌只是這種等級行為的開始,這種等級行為可能導致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種族中心主義,階級主義以及所有導致世界如此痛苦的其他'主義' 「。

一些女權主義者認為,性別歧視是人類壓迫的原始形式或首先形式,其他壓迫主義建立在壓迫女性的基礎之上。 激進的女權主義者安德裡亞·德沃金(Andrea Dworkin)認為這一立場:「性別歧視是建立所有暴政的基礎,每一種社會形式的等級制度和濫用都以男性對女性的統治為藍本。」

女性主義的起源

「性別歧視」一詞在20世紀60年代的婦女解放運動中廣為人知。當時,女權主義理論家解釋說,在幾乎所有人類社會中,女性的壓迫都很普遍,她們開始談論性別歧視而不是男性沙文主義。而男權主義者是誰,通常的說,他們比女人優越的信念不是個別男性,性別歧視指的是反映了整個社會的集體行為。

澳大利亞作家戴爾·史賓德指出,她「已經足夠老了,生活在一個沒有性別歧視和性騷擾的世界。不是因為他們不是我生活中的日常生活,而是因為這些話語不存在。直到女權主義作家才20世紀70年代製造了它們,並公開使用它們並確定了它們的意義,這是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享有的機會,女性可以將這些經曆命名為日常生活。「

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女權主義運動中的許多女性(所謂的女權主義的第二次浪潮)通過他們在社會正義運動中的工作來實現性別歧視。社會哲學家貝爾認為,「個體異性戀女性從男人殘忍,不仁慈,暴力,不忠的關係中走向運動。這些男人中的許多人是參與社會正義運動的激進思想家,代表工人說話,窮人,代表種族正義發表意見。然而,當談到性別問題時,他們就像保守派一樣,是性別歧視者。「

性別歧視如何運作

系統性別歧視與系統性種族主義一樣,是壓迫和歧視的長期存在,而不一定是有意識的意圖。男女之間的差距簡單地被視為給予,並且通過實踐,規則,政策和法律得到加強,這些法律通常表面上看起來是中立的,但實際上對女性不利。

性別歧視與種族主義,階級主義,異性戀和其他壓迫相互作用,以塑造個人的經驗。這稱為交叉性。 強制性異性戀是一種普遍的信念,即異性戀是兩性之間唯一的「正常」關係,在性別歧視社會中,這種關係對男性有益。

女人可以是性別歧視嗎?

如果女性接受性別歧視的基本前提,那么女性在自己的壓迫中可能是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合作者:男性比女性擁有更多的權力。

婦女對男子的性別歧視只有在社會,政治,文化和經濟權力在婦女手中可衡量的體系中才有可能實現,這種情況放在今天,小編認為不存在。

男人對女性的性別歧視是否受到壓迫?

一些女權主義者認為男性應該成為反對性別歧視的盟友,因為男性也不是完整的強制男性等級體系。在父權制社會中,男性本身處於等級關係中,等級體系只會對權力金字塔頂端的男性有更多的好處。

其他人則認為,男性從性別歧視中獲益,即使這種利益沒有被有意識地體驗或追求,也比那些擁有更多權力的人可能經歷的負面影響更為重要。

女權主義者羅賓·摩根曾呼籲,讓人們要放下一個謊言:男人也被性別歧視壓迫。謊言可能會出現「男人的解放團體」這樣的事情。 壓迫是一群人對另一個群體犯下的一種情況,特別是因為後一群體共有的「威脅」特徵,比如膚色或性別或年齡等。

關於性別歧視的一些行情

貝爾胡克斯:「簡而言之,女權主義是一種結束性別歧視,性剝削和壓迫的運動......我喜歡這個定義,因為它並不意味著男人是敵人。通過將性別歧視稱為問題,它直接指向心臟事實上,這是一個定義,暗示所有性別歧視的思想和行為都是問題,無論是那些使其長期存在的人是女性還是男性,兒童還是成年人。它也足夠廣泛,包括對系統性制度化性別歧視的理解。作為一個定義,它是開放式的。要理解女權主義,它意味著必須理解性別歧視。「

凱特琳莫蘭:「如果某事的根本問題實際上是性別歧視,我有一個規則可以解決。就是這樣:問'男孩們在做什麼嗎?男孩們不得不擔心這些東西嗎?男孩們是否是這個主題的巨大全球辯論的中心?「

Erica Jong:「性別主義傾向於讓我們看到男人的工作比女人更重要,這是一個問題,我想,作為作家,我們必須改變。」

凱特米萊特:「有趣的是,許多女性並不認為自己受到歧視,沒有更好的證據證明她們的整體狀況。」

小編由衷認為,女權無錯且不易,劍無走偏鋒,「癌」自請不來。

相關焦點

  • 陳雁:女權主義術語在近代中國的翻譯與流轉
    【關鍵詞】女權主義;術語;翻譯;流轉 當下,女權主義(或稱女性主義,英文對應詞均為feminism)和社會性別(或稱性別、性/別,英文對應詞均為gender)理論日益捲入中國學術話語,學者們日漸運用自如,卻少有人檢視這些概念、名詞是何時、如何被譯介入中文的,在百餘年的話語流轉進程中是否經歷過變遷,這些變遷背後隱藏著什麼?
  • 女權主義:女權主義真的只關注女性嗎?真的想讓女性優於男性嗎?
    女權主義理論的關鍵重點領域包括:基於性和性別的歧視和排斥;物化;結構和經濟的不平等;權力和壓迫;性別角色和刻板印象;而許多人都錯誤地認為,女權主義理論只是關注女孩和婦女,其內在目標,只是想促進婦女優於男子。
  • 你還在誤解女權主義嗎?
    女權主義是一種原是20世紀60年代起源於美國的一種政治思潮,其最終目標是爭取男女平等。關於「女權主義」一詞的定義,向來眾說紛紜、各執一詞。事實上,「女權主義」一詞的含義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化中。最為權威的解釋或許要數英國學者戴維·米勒的觀點:它主要可以被理解為基於婦女因其性別遭受痛苦這種認識而對婦女在過去和現代社會中男人的關係方面的社會作用的一種關注。另外,一般也認為,女性主義和女權主義本質上相同,只是在概念上稍有不同,一些學者認為「女性主義」比「女權主義」顯得更加溫和,因而容易被人們所接受。
  • 所謂的女權主義究竟是什麼?
    多聽多看多思考,做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大家好,我是項毅。這裡本人並沒有引戰的意思,所以大家也最好不要沒有看完就在評論區謾罵。其實說真的,我並不是很想寫這方面的東西,畢竟中國的女權很極端,一個不好就容易被攻擊、網暴、謾罵。我還很脆弱,遭受不了這樣的風雨。但是有句話說得好,我不如地域,誰入地獄,在平權運動日益高漲的今天,女權問題還是值得一說的。
  • 是時候擺脫「偽女權主義」了
    但其中一條「女生錄取比例不超過15%」的規則引發了網友的熱議,甚至有些「女權主義」為它貼上了性別歧視的標籤。(6月5日 觀察者網)如果單看這條規則,而不結合相關背景的話,它毫無疑問侵犯了女性的權利。但是制定這項規則的學校是一所警察類學校,類別的特殊性不能被我們所忽視。
  • 衛生巾價格與女權主義交叉理論
    當女權主義者振臂高呼sisterhood(女性共同體、女性情誼)時,少數族裔女性的聲音沉潛海底。1989年,法學教授Kimberlé Crenshaw提出了「intersectionality(交叉理論)」,並在書中提出「黑人女性主義」。主張黑人女性的權利無法僅從「黑人」或僅從「女性」的角度來討論,性別和種族的雙重歧視並非簡單疊加,而是複合作用。
  • 數位化行動如何重塑女權主義?
    2014年5月,推特上以「YesAllWomen」為標籤的帖子掀起了一股新浪潮,這場運動引起了人們對無處不在的性別歧視、厭女症和針對女性的暴力行為的關注。用戶們在上面發布關於歧視、騷擾和恐懼的個人故事,強調「是的,所有女性」都遭受性暴力。
  • 關於女權主義的11個刻板印象,你以前意識到過嗎?
    不僅在中國,各地的許多女權主義/女性主義都正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人們一邊認同平權,一邊視「女權主義」為社會攪屎棍。和 LGBT 相似,女權主義概念的濫用十分容易讓人產生「過度政治正確」的印象,許多地方一度把」反女權主義「作為新的政治正確。
  • 何謂女權主義?不要讓狹隘的女權主義害了你一生
    [摘要]在一家動漫公司裡,一個自稱女權主義的女設計師說,如果有一天,她開公司了,一定會把遊戲中所有女性角色都設計成醜八怪,因為把女人設計得很漂亮,是物化女性,是主動把女性當成男人的玩物。我還聽說過一個故事:在一家動漫公司裡,一個自稱「女權主義」的女設計師說,如果有一天,她開公司了,一定會把遊戲中所有女性角色都設計成醜八怪,因為「把女人設計得很漂亮,是物化女性」,是「主動把女性當成男人的玩物」。2何為女權主義?我不想掉書袋、裝文化,去百度裡複製一堆的名詞解釋、外國人的名字給大家看。
  • 女權主義的流行,已更像一場關於身份的營銷?
    然而,這些爭議促使我們去思考它的另一個面向,一個當下信息發達的、開放的社會才出現的問題:「女權主義者」的標籤有什麼意義?今天,似乎出現了一種另類的女權宣言:「我不是女權主義者」。她們藏在女權主義者標籤之後,大家就忘記她們的成功與性別平等有什麼關係,她們的強大背後是否正義。仿佛女權主義就等同於個人爭取獲得力量,個人的勝利就等於女權主義的勝利。在克裡斯賓看來,這樣的女權主義標籤,如果就是真正的女權主義,她並不想成為女權主義者。
  • 人類社會現代轉型中的女權主義
    而目前的女性主義研究似乎僅僅從現實層面思考女性面臨的問題,即僅從現實生活中女性與男性對立的角度看待女性主義問題,而沒有將女性主義問題看作一個以追求自由和生命價值的人為本體。 關鍵詞:女性;主義;女權;研究;性別歧視;翻譯;男性;婦女;權力;玉括 作者簡介:     對話人:
  • 如何正確認識「女權主義」?「偽女權」的本質是什麼?
    女權主義,這是世界政治和社會中一個永遠熱門的話題。與此對應的就是「男權主義」。這兩種主義的鬥爭從人類社會成型開始就已嶄露頭角,並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到了現在。女權主義是怎麼發展的?現代社會出現了哪些對女權主義的錯誤使用?這兩個問題就是今天我們所要說的主要內容。
  • 被汙名化的女權:中國女權主義太過激進了?
    如果有人稱呼一個女子為「綠茶婊」,她往往被認為具有清純動人而楚楚可憐的外在特質,即便是飽受口舌屠戮的「外圍」「拜金女」,也暗含著妖豔、性感、能夠提供凝視空間的潛臺詞。而一個中國的女權主義者,卻往往充當了這樣一種批判對象:張牙舞爪,面目可憎,歧視男性,心理扭曲。
  • 當一個嬰兒被她父親的姓罵的時候,極端的女權主義有什麼意義呢!
    你覺得女權主義怎麼樣?最近,papi醬因為一條新聞而引起了爭論。原因是papi醬生下孩子後,孩子跟著父親的姓。這在普通人眼中是最正常的事情,但在一些極端女權主義者眼中,似乎犯了大錯。在這些極端女權主義者眼中,已婚女性被稱為「婚驢」。跟隨父親姓氏的孩子為父權社會做出了貢獻。更重要的是,他們直接指出婚姻是一種交易,而婚姻就是出賣子宮性。事實上,這種極端的女權主義近年來越來越流行,而且papi醬並不是唯一的受害者。以前,劉濤因為回來替他丈夫付錢而挨罵。
  • LPL英文解說貓貓回應性別歧視:我就是一個女權主義者
    針對今天Kotaku報導的拳頭遊戲背後的性別歧視,LPL英文解說貓貓也更推進行了回應: 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上,而不是去爭論到底存不存在性別歧視,或者是去衡量歧視到什麼程度了。
  • 為什么女權主義理論多了,婦女解放精神卻少了
    跟著家人一起看,除了那段「民間有高手」的歌唱節目調動了一下電視機前幾位的情緒以外,基本的感覺是,小品沒笑點,歌舞缺氣場,從一個失望走向另一個失望。不過,家人也肯定地告知:春晚就那樣。言下之意,別太認真。但是,「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沒有來自女權主義者的認真和第一時間的批評,就不會引發關於春晚節目中性別歧視問題的爭論——被批評的那些節目存在性別盲視和歧視是不爭的事實。
  • 女性主義的發端與性別不平等的起源
    以「田園女權」為代表的「女權主義者們」在未深入探究女權主義本質以及中心訴求之前,就開始打著女權主義的旗號,追求女性群體特權,在要求權益的同時又拒絕承擔相應的責任。『田園』一詞主要來自於『中華田園犬』,強調的是一種有別於西方思潮,在地化的女權主義。有些人認為『田園女權』屬於『偽女權』,也有人指出它是女權主義的一種流派。本文並不欲對於這一話題進行討論。
  • 十種對女權主義的誤解
    我們要談的是女權主義。從後排傳來的那種震驚的吸氣聲差不多已經說明了人們現在的感受。當下女權主義代表很多事物,而其中的許多飽受爭議。女權主義是戰鬥口號,也可以是一個髒字。女權主義被在推特上帶著憤怒地轉來轉去。女權主義是對抗一個有右傾傾向的世界的焦點。至少,那很可能是你正在聽到的。我們不能責怪你。
  • 女權主義社會,男人要「潛規則」,網友:性別平等,性別平權!
    女權主義社會,男人要"潛規則",網友:性別平等,性別平權!《男人要自愛》讓我們把影片中若干細節,男女倒置來看看:女人需時刻注意衣著,不可裸露上身,不可穿透視的衣服;商場路邊廣告牌上隨處可見的性感裸露美女;酒吧餐館服務員多為女性,且遭到客人的言語調戲乃是常態;獨自在酒吧喝酒的女性很容易被醉酒男人調戲甚至強姦;校園裡的一個女孩喜歡上一個帥氣男孩,卻遭到為對方口交的要求,且她別無選擇只是選擇接受,而對方只是拍拍屁股走人,什麼也沒給她
  • 李銀河:被妖魔化的女權主義
    原創 李銀河 長期以來,女權主義在中國一直是被妖魔化的。據傳,我們的一個女作家代表團在國外講演時,每個女作家都會事先撇清:我可不是女權主義者。圖為自由主義女性主義代表人物穆勒著作《婦女的屈從地位》‖他提出的一個著名論斷是,「一個性別從屬於另一性別是錯誤的。」 他認為,女性的能力看上去確實低於男性,但這是長期的社會壓迫和錯誤教育的結果,是壓抑一方激勵另一方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