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歧視是指基於性別或性別的歧視,或者認為男性優於女性,歧視其實是合理的,因為這種信念可能是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在性別歧視中,與種族主義一樣,兩個(或更多)群體之間的差異被視為一個群體優越或劣等的跡象。
對女孩和婦女的性別歧視是維持男性統治和權力的一種手段。壓迫或歧視可以是經濟,政治,社會或文化。
因此,包含在性別歧視中的是:
性別歧視的態度或意識形態,包括信仰,理論和觀念,使一個群體(通常是男性)理所當然地優於另一個群體(通常是女性),並且證明了根據性別或性別壓迫另一群體成員的理由。
性別歧視的做法和制度,壓迫的方式,這些不需要有意識的性別歧視態度,但可能是已經存在的系統中的無意識合作,其中一個性別(通常是女性)在社會中具有較少的權力和商品。
性別歧視是一種壓迫和統治的形式。正如作家奧克塔維婭巴特勒所言,「簡單的啄食欺凌只是這種等級行為的開始,這種等級行為可能導致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種族中心主義,階級主義以及所有導致世界如此痛苦的其他'主義' 「。
一些女權主義者認為,性別歧視是人類壓迫的原始形式或首先形式,其他壓迫主義建立在壓迫女性的基礎之上。 激進的女權主義者安德裡亞·德沃金(Andrea Dworkin)認為這一立場:「性別歧視是建立所有暴政的基礎,每一種社會形式的等級制度和濫用都以男性對女性的統治為藍本。」
女性主義的起源
「性別歧視」一詞在20世紀60年代的婦女解放運動中廣為人知。當時,女權主義理論家解釋說,在幾乎所有人類社會中,女性的壓迫都很普遍,她們開始談論性別歧視而不是男性沙文主義。而男權主義者是誰,通常的說,他們比女人優越的信念不是個別男性,性別歧視指的是反映了整個社會的集體行為。
澳大利亞作家戴爾·史賓德指出,她「已經足夠老了,生活在一個沒有性別歧視和性騷擾的世界。不是因為他們不是我生活中的日常生活,而是因為這些話語不存在。直到女權主義作家才20世紀70年代製造了它們,並公開使用它們並確定了它們的意義,這是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享有的機會,女性可以將這些經曆命名為日常生活。「
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女權主義運動中的許多女性(所謂的女權主義的第二次浪潮)通過他們在社會正義運動中的工作來實現性別歧視。社會哲學家貝爾認為,「個體異性戀女性從男人殘忍,不仁慈,暴力,不忠的關係中走向運動。這些男人中的許多人是參與社會正義運動的激進思想家,代表工人說話,窮人,代表種族正義發表意見。然而,當談到性別問題時,他們就像保守派一樣,是性別歧視者。「
性別歧視如何運作
系統性別歧視與系統性種族主義一樣,是壓迫和歧視的長期存在,而不一定是有意識的意圖。男女之間的差距簡單地被視為給予,並且通過實踐,規則,政策和法律得到加強,這些法律通常表面上看起來是中立的,但實際上對女性不利。
性別歧視與種族主義,階級主義,異性戀和其他壓迫相互作用,以塑造個人的經驗。這稱為交叉性。 強制性異性戀是一種普遍的信念,即異性戀是兩性之間唯一的「正常」關係,在性別歧視社會中,這種關係對男性有益。
女人可以是性別歧視嗎?
如果女性接受性別歧視的基本前提,那么女性在自己的壓迫中可能是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合作者:男性比女性擁有更多的權力。
婦女對男子的性別歧視只有在社會,政治,文化和經濟權力在婦女手中可衡量的體系中才有可能實現,這種情況放在今天,小編認為不存在。
男人對女性的性別歧視是否受到壓迫?
一些女權主義者認為男性應該成為反對性別歧視的盟友,因為男性也不是完整的強制男性等級體系。在父權制社會中,男性本身處於等級關係中,等級體系只會對權力金字塔頂端的男性有更多的好處。
其他人則認為,男性從性別歧視中獲益,即使這種利益沒有被有意識地體驗或追求,也比那些擁有更多權力的人可能經歷的負面影響更為重要。
女權主義者羅賓·摩根曾呼籲,讓人們要放下一個謊言:男人也被性別歧視壓迫。謊言可能會出現「男人的解放團體」這樣的事情。 壓迫是一群人對另一個群體犯下的一種情況,特別是因為後一群體共有的「威脅」特徵,比如膚色或性別或年齡等。
關於性別歧視的一些行情
貝爾胡克斯:「簡而言之,女權主義是一種結束性別歧視,性剝削和壓迫的運動......我喜歡這個定義,因為它並不意味著男人是敵人。通過將性別歧視稱為問題,它直接指向心臟事實上,這是一個定義,暗示所有性別歧視的思想和行為都是問題,無論是那些使其長期存在的人是女性還是男性,兒童還是成年人。它也足夠廣泛,包括對系統性制度化性別歧視的理解。作為一個定義,它是開放式的。要理解女權主義,它意味著必須理解性別歧視。「
凱特琳莫蘭:「如果某事的根本問題實際上是性別歧視,我有一個規則可以解決。就是這樣:問'男孩們在做什麼嗎?男孩們不得不擔心這些東西嗎?男孩們是否是這個主題的巨大全球辯論的中心?「
Erica Jong:「性別主義傾向於讓我們看到男人的工作比女人更重要,這是一個問題,我想,作為作家,我們必須改變。」
凱特米萊特:「有趣的是,許多女性並不認為自己受到歧視,沒有更好的證據證明她們的整體狀況。」
小編由衷認為,女權無錯且不易,劍無走偏鋒,「癌」自請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