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聖誕老人出生地的爭論一直存在。近日,德國一家博物館申請將德國聖誕老人列入教科文組織的文化遺產名錄,稱起源於德國的聖誕老人文化正遭到更現代化的美國聖誕老人的「威脅」,被日益邊緣化。同時芬蘭羅瓦涅米也一直號稱是聖誕老人村。到時哪裡才是聖誕老人的故鄉?
有歷史學家研究認為,聖誕老人真名為Santa Claus,公元4世紀時在如今的土耳其附近地區傳教。因為他非常樂善好施,和藹可親,經常幫助別人,特別是小孩子,所以這位老人的事跡逐步傳揚開來。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將Santa Claus的生日12月25日作為一個互相贈送禮物顯示善行的節日,經過幾百年的傳承和演變。Santa Claus不僅變成「樂於助人的典型」,甚至成了孩子們的守護神。
德國聖誕文化遭美國文化威脅
德國宣稱是一系列聖誕風俗的發源地,包括聖誕樹、胡桃夾子、玻璃飾品、降臨節日曆和聖誕市場等。然而位於巴伐利亞州羅滕堡市的德國聖誕博物館館長霍普特納認為,源自德國的聖誕老人文化正遭到美國的「威脅」,很多德國人都不知道本國的聖誕老人和美國那位笑哈哈的時髦聖誕老人有什麼不同。
德國聖誕博物館申請將起源於4世紀希臘主教聖·尼古拉斯的聖誕老人形象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霍普特納說,德國聖誕老人出現在宗教改革之後,當時新教徒摒棄了舊的聖人崇拜習俗,於是人們用聖誕老人代替了舊的聖人形象。
而現代聖誕老人形象則源自19世紀中葉一本慕尼黑雜誌上的一張圖片,上面是一個穿著連帽外套的笑哈哈的男子扛著聖誕樹走在雪中。幾十年後,一位德國漫畫家在移民美國後將聖誕老人帶到了那裡,並通過自己的繪畫使其形象更現代化。關於為何現代聖誕老人的外套變成紅色,霍普特納認為與可口可樂20世紀30年代的宣傳廣告有關。她稱,可口可樂為宣傳需要將聖誕老人塑造成總是笑哈哈的形象,但德國的傳統聖誕老人是會發脾氣的,不但會發放禮物,還會對表現不好的人做出懲罰。
芬蘭聖誕老人村羅瓦涅米
聖誕老人村(Santa Claus's House)位於芬蘭的拉普蘭地區羅瓦涅米(Rovaniemi)以北8公裡處的北極圈上,地圖上標有66°33' 07" 字樣的白色標線就是北極圈的緯度。每年源源不斷的遊客從世界各地湧向這裡,以一睹聖誕老人的風採為快。在聖誕老人村的禮品店裡,遊客可以買到帶有芬蘭特點,設計精美的禮品。還可以得到一張跨越北極圈的證書。令人興奮的還有聖誕老人郵局裡各種充滿童話色彩的郵票,賀卡和禮品等。尋訪聖誕傳奇的人當然樂意搜購作為禮物帶回家。所有人從此處寄出的信件,也會特別蓋上北極聖誕老人郵局的郵戳。
傳說中的聖誕老人的故鄉,多年來一直在西方國家爭論不休。直到1995年聖誕節前夕,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將一封發給聖誕老人的節日賀卡寄往芬蘭北部拉畢省的省會羅瓦涅米,這才使爭論停止。因為加利的賀卡起到了一種蓋棺定論的作用——聯合國承認聖誕老人的故鄉是羅瓦涅米。據說芬蘭的聖誕老人是世界上最正宗的,因為他住在北極圈裡。在芬蘭的羅瓦涅米,聖誕老人比市長還有名,他的辦公室掛滿了世界各地的名人與他的合影,有他頭像的明信片到處都是。
為進一步強化芬蘭作為聖誕老人故鄉的形象,同及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遊客。芬蘭旅遊局和拉畢省政府共同制定出具有長遠戰略意義的「聖誕老人故鄉計劃」。1985年在羅瓦涅米市建立起獨具特色的旅遊景點——聖誕老人村。隨後又陸續建立了10個分布在整個拉畢地區以聖誕老人命名的旅遊點其中包括滑雪度假中心馴鹿公園和野生動物園。每年來拉畢地區旅遊的人數超過1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