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幸福鄰裡200餘名住戶及物管被告上法庭!庭審結果……

2020-12-07 雲南臺都市條形碼

高空拋物致人傷殘

200餘名業主及物管成被告案開庭

去年的7月31號,住在昆明幸福鄰裡小區26棟的潘大媽剛走到單元樓下,就被樓上掉下的瓷磚砸中頭部,造成肢體偏癱,到目前為止已經花去了30多萬元的醫藥費,由於一直無法找到高空拋物者,潘大媽的家屬將26棟2層以上的225名住戶和物業公司告上法庭,3號上午,官渡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此案。

2019年7月31號中午11點,潘大媽和女兒外出回家,剛走到單元樓下,突然一片巴掌大的瓷磚從高空墜下,正好砸中了潘大媽的頭部,潘大媽隨即倒地不起。

住戶:「噼裡啪啦掉下來的,已經碎掉了,反正肯定是很大一塊。」

目擊市民拍攝的畫面中,潘大媽被砸中後倒在了綠化帶裡,女兒用手按住了她頭部的傷口,但仍血流不止。

潘大媽女兒:「我媽就走在我後面,樓上就下來東西,我就聽到噼裡啪啦,等我轉過來,我媽就已經倒在花臺裡了,很大的,腦漿都砸出來了。」

隨後,潘大媽被120送往周邊醫院救治,之後又在雲南新新華醫院、昆明市延安醫院、雲南省第三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共花費233326.43元,經司法鑑定中心鑑定,潘大媽傷殘等級為二級,造成肢體偏癱,後期醫療費評估為60000元整。

做了一段時間的康復治療後,今年過完春節,潘大媽回到了祿勸老家,由老伴照料。潘大媽的女兒說,自己和丈夫在昆明打工,租住的幸福鄰裡小區是公租房小區,一套50多平的房子月租600多元。母親來昆明原本是來幫忙帶孩子的,不想遭此橫禍,現在一家人已經債臺高築,苦於一直找不到高空拋物者,只能將26棟2層以上的225名住戶和雲南巨和物業服務有限公司,雲南巨和物業服務有限公司昆明第九分公司告上法庭,要求索賠。

被告代理人:「在幸福鄰裡小區的一副食店購物,事發當時,他沒有在幸福鄰裡的家裡面,不可能實施本案的侵害行為。」

在法庭審理過程中,部分被告及被告代理人向法院一一舉證,證明事發當時並不在場,應與本案的侵害行為無關,而原告主張侵害行為與被告有關的主要依據,只有其女兒和現場居民張某某的警方詢問筆錄,沒有任何的視頻監控,因此被告要求原告潘大媽撤銷對其的起訴。

審判長:「你要求他們各被告承擔的是何種民事責任?如何承擔責任?」

原告代理人:「所有的業主和物業,總的是承擔一個補償責任,但是我們認為業主和物業,他們應該承擔一個主次責任。」

在法庭辯論環節,原被告雙方最大的爭議在於原告受傷是否與26棟2層以上的所有業主有關、如果有關,被告中又有多少人與侵害行為有關,與侵害行為有關的被告又將如何承擔賠償責任。

被告代理人:「本案當中,原告所舉的證據,經過庭前的證據交換,以及今天庭審對原告所述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以及所依據的證據,我們無法得出原告所受到的傷害是由於26棟,幸福鄰裡26棟小區建築物上,拋墜物引起這一事情的唯一原因。」

庭審持續了4個多小時,因案情複雜,法庭將擇期宣判。

記者再訪幸福鄰裡小區

各方表示:等待判決

12月3日的庭審,受害者潘大媽委託律師出庭,幸福鄰裡小區26棟的部分住戶作為訴訟代表人參加了庭審,今天,記者再次來到幸福鄰裡小區進行回訪。

潘大媽的女兒告訴記者,為了方便照顧年幼的孩子,最近她搬到了妹妹家中居住。12月3日的庭審,家裡的親人都特意去法院參加了旁聽,這一樁懸在家人心頭上的大事,總算看到些曙光了。

潘大媽的女兒:「就等著看結果再說了,訴求讓律師提了,提了要等著人家有(判決)結果我們再看。」

庭審中,原告方主張了包括醫藥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殘疾賠償金等在內共計120餘萬元。消息在被告方維權群傳開後,一些住戶也有話說。

幸福鄰裡小區26棟住戶:「我電話上有那段時間,就是她出事那段時間,那幾個月我有證明,證明我不在這個地方住。」

這位住戶說,相關的不在場證明,他已經提交給法院,但目前還不知道結果。

幸福鄰裡小區26棟住戶:「昨天開庭也沒有宣判,怎麼回事也沒有判下來,等判決結果下來以後,如果不滿意我們肯定會上訴的,我們也要維權。」

而26棟的另一位住戶張先生則連連叫冤。

幸福鄰裡小區26棟住戶:「沒有證據了,我們去超市調監控,時間久了監控調不出來了,我有什麼辦法?」

張先生說,事發時他在上班,妻子帶著孩子在逛超市,得知成為被告後,就開始搜集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證據,但於事無補。

幸福鄰裡小區26棟住戶:「現在我的意見就是,補償了,家家都出了,補償她一點,我是出於人道主義補償她一點,如果是講賠償,我是絕對不會賠償的。」

潘大媽的女兒說,母親被砸傷一事,一家人東拼西湊花了40多萬,但現在母親的情況仍然不樂觀,生活不能自理,後半生都需要人寸步不離地照料。對其他住戶的一些議論,一家人不想再解釋,事已至此,她們只等待判決。

潘大媽的女兒:「如果能找到人,我也不希望這樣,他們覺得他們冤,我覺得我更冤,他們只是站在他們的立場上想那些事,他們如果站在我的立場上,或許想的比我更多。」

記者:鄭茜嘉 段薇 米志宏

編輯:冬至

相關焦點

  • 狀告幸福鄰裡26棟240戶!
    告到了法院今天上午(12月3日)此案在官渡區人民法院再次開庭審理高空拋物致老人二級傷殘受害人家屬起訴整棟住戶被告代理人:「在幸福鄰裡小區的一副食店購物,事發當時,他沒有在幸福鄰裡的家裡面,不可能實施本案的侵害行為。」
  • 內蒙古鄂溫克旗人民法院大雁法庭:「雲上法庭」成功調解千裡糾紛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顏愛勇 通訊員 黃呼斯楞 都蘭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人民法院大雁法庭受理了一件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承辦法官和姚某聯繫後了解到,姚某與六被告父母籤訂了房屋買賣合同,但因被告父母去世,一直無法辦理房產證,無奈訴至法院。
  • 來看庭審黑科技!成都網際網路法庭可網上庭審,還能申請在線旁聽
    )在其微博「百事可樂成都」上使用的一張風景照涉嫌侵權。北京這家圖片公司享有這張照片的著作權,已經辦理了著作權登記證書,於是將成都百事告上法庭。「被告在沒有得到授權的情況下,擅自使用涉案攝影作品,這種行為已經違反我國《著作權法》規定,侵犯了我方對涉案攝影作品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等著作權權利,也給我們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庭審中,原告一方表示。
  • 走近昆明首批特色法庭|第三站 探尋家事法庭的「秘密鑰匙」
    ……這樣的情景每天在關上法庭上演,每一位法官辦公桌上堆著的卷宗都是家事類案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數據,2017年全國僅離婚糾紛一審審結案件量就有140餘萬件。在官渡法院,從2013年開始,家事類案件每年受案都在900件以上,2017年高達1225件。2016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選擇118家中級與基層法院成為國家級家事審判工作改革試點單位,官渡法院是其中之一。
  • 法庭來了30多名幹部……旁聽庭審現學民法典,實用接地氣!
    法庭來了30多名幹部……旁聽庭審現學民法典,實用接地氣!2020年9月15日,汕頭潮陽法院聯合潮陽區普法辦組織邀請全區各鎮(街道)和部分區直單位38名領導幹部旁聽原告李某標與被告劉某武民間借貸糾紛一案的庭審。
  • 群眾身邊的「家事法庭」
    家事之一:贍養老人    2019年5月下旬,一位95歲高齡的老人來到福利路法庭,要將自己的兩名子女告上法庭。原來,老人的兩位子女在外地工作且相互間有矛盾,很少回家陪伴老人。老人希望法院判令他們陪伴自己、履行應盡的贍養義務。
  • 武漢蒲潭社區開展體驗式普法教育 將「模擬法庭」搬進小區會議室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程思、楊慕曦)12月10日,武漢軍山街蒲潭社區邀請專業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團隊走進社區,為居民開展了一場主題為「模擬法庭進社區」的普法活動,讓大家「身臨其境」接受法律教育,近距離體驗庭審過程。模擬庭審現場。
  • 群眾身邊的「家事法庭」——記蘭州市西固區法院福利路法庭
    福利路法庭副庭長何娟說,近年來,福利路法庭立足預防,堅持正向引領、多元化解、全面調解,努力打造群眾身邊的專業的「家事法庭」。家事之一:贍養老人2019年5月下旬,一位95歲高齡的老人來到福利路法庭,要將自己的兩名子女告上法庭。原來,老人的兩位子女在外地工作且相互間有矛盾,很少回家陪伴老人。
  • 昆明盤龍區:打造公租房社區和諧「鄰裡圈」
    昆明盤龍區:打造公租房社區和諧「鄰裡圈」 昆明盤龍區:打造公租房社區和諧「鄰裡圈」 「我以前做過銷售,有幾年工作經驗。」「銷售代表這個崗位比較適合您。」「我的社交能力很強,有什麼崗位推薦嗎?」「客服專員、酒店前臺等崗位都可以投遞簡歷。」
  • 法庭上發微信對口徑?溧陽一男子因違反庭審規則受訓誡!
    被告也一口咬定當天未收到任何錢款,為統一口徑,原告與代理律師在庭上偷偷發起了微信。因你們在庭審中私發微信違反庭審規則,對法庭正常秩序產生較大影響,現對你進行訓誡……近日,溧陽法院在審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過程中,對違反庭審規則的當事人和代理律師進行了訓誡。
  • 庭審三進丨家門口斷案,法院巡迴法庭進村
    另外該案的貨款牽涉到案外人,其不認可欠條上的欠款數只是針對原告個人的,欠條上的數目是當時結算時其欠原告和案外人的貨款總數,其不同意承擔原告主張的逾期付款損失,因為原告與案外人關係不和,導致被告結算困難,而且其所欠原告個人的數目達不到欠條上的總數,其認為原告主張逾期付款損失不合理。
  • 六旬老人替兒子還巨債,卻被告上法庭
    今年6月,林某萍因為在疫情期間虛構自己有額溫槍貨源騙取了多名被害人190多萬元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年由於林某萍把大部分騙來的錢用到了網絡賭博上林某入獄後無力償還欠款還款的重擔就落在了父親林先生身上但是近日,林先生因為還不上欠款被出借人告上了法庭坐在被告席上的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就是林先生今年6月他的兒子林某萍因犯詐騙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同時還留下了一大筆債務這些債務的債權人之一,就是原告吳女士。
  • 女子擺攤腦部被晾衣棍插中 起訴樓上61家住戶
    就在叉棍主人懸而成疑、傷者家屬欲將該樓90餘戶住戶告上法庭之際,該樓11-9的業主急匆匆搬家,遭到物管攔截。與此同時,部分業主和路邊攤販也自發圍住搬家車輛,堵住去路。在警方及受害人的要求下,這家人在物管處留下了身份證、電話及常住地址,承諾隨傳隨到。
  • 鳳凰法院:鄰裡糾紛不易解,法官耐心勸言和
    調解成功後,現場標記界限2020年11月25日,鳳凰縣人民法院山江法庭成功調解了一起相鄰通行糾紛。原告龍某甲的通行道路與被告龍某乙的停車場相鄰,雙方就通行道路的寬度產生糾紛,原告要求通道1.5米寬,而被告只肯給原告留1米寬的道路。雖經村幹部和人民調解委員會多次調解,均未能化解雙方的矛盾,原告遂於2020年10月26日將被告訴至向鳳凰法院山江法庭。
  • 深圳坪山30餘名領導幹部走進法院觀摩庭審
    深圳坪山30餘名領導幹部走進法院觀摩庭審 發布時間:2020-12-18 10:39 星期五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唐榮 通訊員 劉斌 「現在開庭!」
  • 廣州一社區200住戶因電梯罷工爬樓一個月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李丹) 近日,位於荔灣區珠江橋腳的輝洋苑小區住戶反映,其所在的D棟大樓3部電梯一月前陸續罷工,200多住戶只能靠步行上下樓。記者了解到,這3部電梯因為老舊經常「罷工」,如今需要住戶湊錢重新購置新電梯,卻又因為住戶對分攤存在爭議。
  • 關於完善法庭庭審筆錄的建議
    補正申請的內容不明確,民事訴訟法規定,庭審筆錄存在遺漏或者差錯可以申請補正。但何為「遺漏和差錯」?也沒有作出詳盡的司法解釋。  二是筆錄格式不統一。由於最高法院沒有統一的筆錄格式,使得不同級別法院、不同地區法院在筆錄形式上差別很大,即使在同一法院,也沒有統一的格式,有的存在重實體內容,輕程序操作的現象。
  • 60隻鴨鵝太吵成被告結果竟然勝訴了
    當地時間11月19日,法國一家法院拒絕了原告關於鴨子的訴訟請求,原告認為鄰居家養的鴨子和鵝叫聲過大,影響自己的生活,將其告上法庭。杜特在庭審後宣布,「我很高興,因為我不想宰殺它們。」據報導,杜特在蘇斯通居住了30多年,飼養了約60隻鴨子和鵝。一年前,有人購買了杜特鄰居家的房子,成為了她的新鄰居,圍繞家禽噪音的糾紛和矛盾也由此開始。新住戶搬來以後就一直抱怨鴨子和鵝太吵。鄰居認為他們無法享受花園,也無法開著窗戶睡覺,他們希望對方「立即採取措施」降低噪音,並賠償自己5200歐元。
  • 昆明一小區居民樓裡開民宿 住戶苦不堪言
    家住昆明官渡區花樣年華小區的周女士反映說,她們家樓上的業主把房子改造成民宿用於經營,而且經常半夜三更還有人活動,嚴重影響到了自己的休息,多次報警仍然沒有明顯的改觀。物管沒有執法權 執法部門將嚴肅查處在小區物管處,記者了解到,花樣年華小區共有兩棟建築,只有其中一棟有電梯的單元,有業主將住房改成了民宿來經營。對此,其他住戶也頗感無奈。
  • 河南被告上法庭不剃光頭、不穿囚服、不戴戒具
    法庭上,被告人身著深青色棉襖、灰色褲子的便裝,而不再是以往的「黃馬甲」,不再被要求坐囚籠、戴手銬、剃光頭,被告席上還擺放了紙和筆。  該案件庭審結束後,河南省高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從即日起,河南法院將對刑事案件庭審方式進行改革,去除刑事庭審中被告人「犯罪化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