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立在相聲界有什麼輩分?

2020-12-07 娛樂小練兒

張國立說相聲時,或許大家都還不認識他吧,關於他的相聲故事一直以來都跟「謎」一般的存在。

張國立在娛樂圈的地位與名氣,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從上世紀80年代進入娛樂圈,出演的戲劇無數,許多經典影視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只是這樣的演員,他與相聲也有不少的淵源。

當然,張國立在相聲圈並沒有輩分,也沒有師承,不過他會不少相聲段子,和相聲圈的不少知名大腕也有不少交情,這就為他和相聲搭了個橋梁!

要說張國立和相聲的關聯,還得從他的早年經歷說起。

和侯耀文關係的搭建,彼此成為摯友,開始了一段相聲之旅

那是在他16歲那年,也就是70年代初,當時張國立去修鐵路,那時在工地上有戰宣隊,張國立也去參加了,還擔任了報幕員的職位。

因為張國立口才很利索,報幕員工作做的很稱職,後來就被調到鐵路文工團工作。在鐵路文工團工作時,張國立擔任節目的主持、報幕,當然偶爾也會參加一些文藝演出。

而侯耀文在1965年考入中國鐵路文工團,在70年代初,常常和石富寬搭檔一起創作和演出,同樣是文工團演出,一來二去張國立和侯耀文、石富寬等就相識了。

本身就出身於天津的張國立,對曲藝相聲也是不少的興趣,由此也跟隨侯耀文學習了不少相聲段子,偶爾還跟隨侯耀文一同去演出呢。

因為和侯耀文關係很不錯,成為了至交,侯耀文年長張國立幾歲,由此張國立一直都稱侯耀文為「三哥」。據悉,當時張國立本來從四川到北京找鄧捷的,到了北京之後直接就投靠侯耀文了,可見兩人的關係真的很鐵啊。

如果說張國立那時一心學習相聲,說不定現在都是相聲大咖了呢。不過,後來張國立投身於娛樂圈,開始了戲劇的演出。

當然,在演藝事業的發展,張國立可是順風順水,早年出演的《頑主》、《宰相劉羅鍋》、《鐵齒銅牙紀曉嵐》、《金婚》等等戲劇,都獲得很高的收視率,他的精彩演藝也備受好評。

如今,張國立出演的很多戲劇都成為一代經典,而張國立也成為娛樂圈的大咖級人物,國家一級演員、導演和製作人。

和郭德綱合作,見證相聲新人的誕生

前兩年,郭德綱和張國立搭檔擔任《相聲有新人》的召喚師,很多人一開始都只以為張國立像是一位嘉賓吧,多數看重的是他在娛樂圈的影響力。

其實,郭德綱早在十幾年前就和張國立有所交集,郭德綱見到張國立還得管叫一聲「師叔」呢。

還得從張國立和侯耀文關係說起,在2004年,侯耀文收郭德綱為徒,郭德綱備受侯耀文的認可,郭德綱可是感激不盡,而侯耀文和張國立是摯友,所以郭德綱得叫張國立為「叔」啊。

在《相聲有新人》節目中,當張國立穿起大褂的那一刻,也是很有大師的風範啊。雖然張國立派頭很足,在相聲新人面前都可擔當導師,但其相聲水準好像不是很高啊,畢竟那麼久沒說相聲了,早年也是「半桶水」出家的。

除此之外,張國立和郭德綱于謙等還曾在一個舞臺上說過相聲呢,張國立說起相聲來有時還是挺逗樂的。

這就是張國立和相聲界的關係,相比於演戲,說相聲的張國立也許沒有特別專業,但他還是會些曲藝表演的。

只是關係歸關係,張國立在相聲界其實是沒有輩分的,因為輩分不是說說相聲或是和相聲界大咖是兄弟就有的,它還需要一個拜師儀式。

我是娛樂迷影,歡迎留言討論、點讚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張國立為何會說相聲 他在相聲界是什麼輩分
    張國立為何會說相聲,他在相聲界是什麼輩分? 張國立是一個老演員了,你們知道他嗎?當張國立說相聲的時候,也許大家還不認識他,可是關於他的相聲故事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
  • 張國立為何會說相聲?他在相聲界是什麼輩分?
    張國立和侯先生是同輩兒張國立和相聲界的老前輩侯先生曾住在同一間宿舍,因侯先生年長,故張國立敬為兄長。也因為那段時光,張國立也學了些相聲。所以,郭德綱等人都會敬稱張國立為師叔。張國立在娛樂圈的地位與名氣,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從上世紀80年代進入娛樂圈,出演的戲劇無數,許多經典影視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 在相聲界中 「輩分最高」的相聲演員是什麼輩分!
    在相聲界中,「輩分最高」的相聲演員是什麼輩分! 相聲是中國比較特殊的一種藝術形式。 和京劇黃梅戲差不多,相聲其實是只有中國才特有的一種文化。而且相聲這種比較特殊的藝術,還特別講究師傅帶徒弟。基本上進了這個行業的人都有自己的輩分。並且得嚴格按照這個輩分一輩一輩地往下傳。
  • 《相聲有新人》火爆來襲!「召喚師」張國立為何會被質疑!
    中鐵二局文工團裡有幾個十分厲害的曲藝名角,當中就有侯寶林的三弟子、馬季之前的搭檔楊紫陽,另外還包含了劉寶瑞的徒弟高洪順(高元鈞兒子)和周文遊(周德利)。 王永1974出生,小時候就開始學習諧劇表演,之後轉變成了一名相聲演員,按輩分來講,他還和相聲泰鬥楊紫同輩呢。 因為這個行業非常重視師承,王永對外說自己是王迅徒孫,楊紫徒弟。 張國立那個時候參加了中鐵二局的宣傳隊,主要負責就是報幕。
  • 相聲界的輩分
    作者:孫福海 相聲界講究輩分  每當京津相聲界大聚會,都出現一個外行不解的狀況,北京說相聲的,管天津說相聲的同齡人,基本上都喊叔叔大爺,被喊者又都不是相聲世家出身。如,曾任北京市曲協主席的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鬥,每次見到我都畢恭畢敬地喊「師叔」。論年齡,他比我大三歲,論從藝時間,他是1960年學徒,比我早一年,論名望,他比我高得多。他的徒弟方清平等人,管我喊「師爺」。與我同齡的天津相聲人,大都享受此「殊榮」。
  • 相聲界依然在世輩分最高的相聲演員什麼輩分?郭德綱是什麼輩分?
    相聲界是十分講究輩分的,以前郭德綱三次闖蕩北京城,就是因為沒有拜師屬於海清,沒有師門在相聲這個行業就不好混,這不但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如此,看看張攀劉銓淼吧,沒有師門之前即使相聲大賽拿了一等獎,照樣沒有機會登臺演出,在天津都混不下去了,拜師郭德綱後終於有了演出的機會。
  • 張國立為什麼可以當相聲評委 張國立相聲界輩分怎樣
    18年,張國立擔任綜藝節目相聲有新人的評委,受到很多關注,節目的消息傳出後,不少網友頭提出質疑,憑什麼張國立可以擔任相聲評委?張國立相聲界輩分怎樣?在大眾的印象中,張國立一直都是一位優秀的演員,態度認真的導演,偶爾還會客串主持人,不管哪一行,他做的都讓人心服口服,張國立的實力很強。
  • 竟打破相聲界「輩分」的行規,與師叔稱兄道弟
    現如今,由郭德綱組建的德雲社在相聲界可謂一人獨大,不得不說,郭德綱也是將傳統相聲經過一定的改良後,新老傳統相聲相結合也是給觀眾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聽盛宴。而郭德綱旗下的很多徒弟也相當的優秀,其門票銷售也是非常火爆,一票難求的現象也是時有發生。嶽雲鵬沒有禮數?
  • 在相聲界裡面,有哪些人因為輩分太高,導致無法收徒
    相聲界是按照輩分排的,一些相聲演員像楊少華、馬志明、田立禾、常寶豐等人因為輩分太高而無法收徒。輩分高是一個方面,另一個原因就是年齡小。一個年齡較大的人稱比自己年齡小的人師叔師爺,無論是誰都會有一些想法,要不然二哥為啥要執著的把謝金掛牆上呢!
  • 現今相聲界的輩分是怎麼樣子?師承有多重要?
    ,還是老李多次撮合而成,由此看出來輩份在那個時候不是重點,因為石富寬的論輩分確實挺嚇人,如果不是因為他師傅自降一輩,他也是寶字輩的,但是就算他是文字輩的也比李金鬥大一輩像李金鬥姜昆雖然年齡不小,混跡江湖多年但是論輩分都是明字輩的,輩分不是很高,李金鬥介紹于謙拜石富寬就能看出來輩分在他眼裡不是那麼重要,因為介紹一個半大小子拜師,而且拜了師就和自己平輩足以證明他並不重視輩分一說
  • 這幾位在相聲界中雖然年紀小,但輩分卻高的離譜
    就拿輩分問題來說,在相聲界裡面,輩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時候會出現年紀小的人輩分卻更高的現象。像是郭德綱、于謙,在輩分上還得叫他師叔。但將謝金拉入門下的是李文山,很多人質疑李文山是否有這個資格。所以很多人是不認可謝金這個輩分的。
  • 郭德綱師弟德雲社高峰霸氣回應相聲界楊少華輩分問題,太硬氣了!
    在相聲界,輩分一直是個諱莫如深的東西,圍繞這個話題簡直是爭論不休,有人認為這是封建糟粕,憑什麼按照輩分來排列相聲演員的地位,而不是按照相聲演員的能力來排列呢?還有卻認為輩分就像傳統文化中的禮儀一樣,尊敬長輩本來就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 相聲界的師徒制、輩分、認乾爹是糟粕嗎?我認為不盡然
    請點擊頭像關注我今年上半年開始關注德雲社,對相聲有了嶄新的認識。其中特別讓我感興趣的是相聲的師徒制,這一點在德雲社表現得很有特點。比如,凡是師父郭德綱叫哥的,徒弟們都得叫大爺;師哥師弟的得按照拜師父的前後順序來,所以就有了歲數小的燒餅卻是很多人嘴裡的「餅哥」。
  • 洛桑如果沒死,在相聲界屬於什麼輩分?最後一點不說你可能想不到
    嚴格來說,洛桑在相聲界並沒有輩分,因為他的師父尹博林沒有師承,並且師徒二人都不是專業的相聲演員出身,直到師徒相見以前,他們都沒有從事相聲工作。 尹博林出生在一個文藝世家,他的爺爺、父親、母親、姑姑,甚至是弟弟都是文藝圈的演員。最初尹博林也是從事音樂工作的,與相聲並不相關。
  • 相聲界非常看重輩分,為什麼郭德綱還會收張雲雷當徒弟呢?
    張雲雷通過王惠認識郭德綱,並且拜他為師,為了學藝張雲雷1992年生於天津,天津是曲藝之鄉,那裡的很多家庭都有從事曲藝工作的,導致後代從小耳濡目染,也想延續這份事業。張雲雷小時候與表姐王惠都住在姥姥家,王惠比張雲雷大16歲,對他百般照顧。
  • 一百年的笑聲:談相聲界的輩分(三)
    今天咱們再說相聲界和輩分有關的故事。今兒說誰呢,咱們就說一回相聲演員中的父子吧。有兩對一定要放在開頭提,那就是北京的侯寶林侯耀文和天津的馬三立馬志明。這幾位大夥應該都比較熟悉,在相聲界,隨便拿出來一個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侯寶林幼時學戲,後拜師朱闊泉改說相聲。這就奠定了侯寶林的相聲以柳活見長的特點,比如《戲劇與方言》、《失空斬》都是經典的相聲段子。特別是他對相聲進行了改編,去除了很多相聲中的糟粕,使相聲真正變成了老少鹹宜的藝術。
  • 相聲界裡亂了輩分的「跳門」故事
    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一現象曾經有一段時間被淡化。但隨著娛樂業的「草根」化,「體制外」化,相聲江湖又死灰復燃,「師父」又重出江湖,而且「輩分」這事愈演愈烈。既然如今又把「師承」當成大事拿出來說,那咱就說說相聲江湖裡的一個有關「師承」的忌諱「跳門」。所謂「跳門」就是說一個藝人放棄了原來的師父,重新投到另一個師父的門下。這種極為不尊重原來師父的做法是相聲圈裡的一個忌諱!
  • 被相聲輩分困擾的相聲名家那麼多,相聲界的輩分枷鎖何日可去?
    這些年,關於相聲可以說什麼都變了,唯一不變的就剩那相聲門裡師承輩分關係的論道。在艱難的時事裡,師承輩分,曾是藝人們抱團求生的紐帶,上世紀60年代之前,相聲藝人走到哪裡,都有各地的同行按資排輩幫忙安排活計,師門輩分就是相聲藝人的飯碗。
  • 相聲界郭德綱和馮鞏的輩分究竟誰的高?網友:這麼多講究
    所以不管是在哪裡啟蒙,跟誰學還是自學成材,做相聲演員的最終都還是要拜一個「師父」,算是入了行,也定了自己在這個行業裡的輩分。而眼下最為炙手可熱的德雲社創始人郭德綱,幾乎成了中國當今相聲界的代表。在年齡上,郭德綱跟馮鞏根本就是兩代人。郭德綱比馮鞏小了整整24歲,成名自然也比馮鞏晚得多。很多人便以為馮鞏是長輩,郭德綱是晚輩。
  • 相聲界奇聞異事——父子兩代竟然同時佔三個輩分
    在相聲界的天書《德雲家譜》中,有兩支脈絡中標註著「降輩」。一支是鄭好的師爺「楊海荃」,原本是壽字輩藝人的他,被標註了「自降一輩」,然後拉到了寶字輩。但這個降輩其實特別有爭議,因為楊海荃從沒在相聲圈裡面公開說過自降一輩,而且相聲界降輩一般是因為年齡太小,同一個輩分的師兄弟都能當自己爸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