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於漪老師寄語青年教師:心中要有一盞明燈

2020-12-12 騰訊網

2020年11月,在於漪自選集《點亮生命燈火》出版一周年之際,92歲的於漪老師深情寄語讀者朋友和青年教師:心中要有一盞明燈。本文特轉發於漪老師為自選集撰寫的開篇絮語,「教師的神聖職責是點亮生命燈火,學生的以及自己的」「教師不是聖人,不可能時時事事先知先覺;但不能不知不覺,必須『知』必須『覺』」……文章意旨深遠,推薦給所有老師。

於漪老師和青年教師交流

你們好!

我這個鮐背之年的老人,一見到青年教師,一想到青年教師,心中就無限地歡喜。因為你們是祖國教育的未來。我想到百年以前,我們的革命前驅李大釗講過的話,他說青年是「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他說要以青春之我來創建青春的國家、青春的民族。我們的青年教師就是要以青春之自我,來創建我們國家青春的教育。

年輕人思維非常敏捷,非常活躍,生命力很旺盛。這個時候求知慾也十分旺盛。因此,我們在自己的崗位上,一定要讓自己的青春散發光芒。

我覺得,青年教師最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用不完的勁。用不完的勁從哪裡來呢?那就是心中要有一盞明燈。這理想信念的明燈永遠會照耀著你奮然前行。

我想,我們要奮然前行,就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研究怎樣來教學生,怎樣來讓學生自主的學習,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而在整個的學習過程當中,要撒播做人的種子,要訓練「立德樹人」的大基本功。

剛才講了,我是一個鮐背之年的老人,九十多歲了,我寫的《點亮生命燈火》,是給你們做參考的,是過去的事了。現在,新時代,新徵程,新要求,新發展,你們在我們原來的基礎上要更好地前進,更好地創新,要奉獻你們的聰明才智。我想,你們的課,將來一定是滿懷著你的才情、你的情懷、你的責任擔當來上的。每個孩子在上你的課的時候,就會得到知識,懂得做人的道理,而且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祝願青年同志們,以青春之自我創造你們燦爛的人生。

《點亮生命燈火》開篇絮語

文│人民教育家 於漪

教師的神聖職責是點亮生命燈火,學生的以及自己的。人的生命有燈火照耀,方能真正脫離蒙昧,心明眼亮,生機蓬勃,明辨方向,奮然前行。如若黑燈瞎火,只能在黑暗中摸索,東碰西撞,既難識人間況味,更難識得人生真諦。且不說渾渾噩噩,年華虛度,弄不好,還會誤入歧途,後果堪憂。

學生從兒童成長為少年、青年,生命之火旺盛,展現的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極其寶貴的財富。這是就人的身體而言。但人所以為人,更有精神層面的成長。作為人,要知書達理,清醒地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肩挑責任與道義,認真建設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而這些德性與智性並非與生俱來,須依靠教育,通過教育,讓精神與身體同步生長,和諧發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聚焦於學生的「人之完成」。教師的職責在於懷著對每個學生生命敬畏的虔誠,手持火種,點燃他們精神成長的燈火,讓他們懂得「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的根在哪裡?」「我為什麼學習?」「我應該學什麼?」「我應該做什麼?」「我要往哪裡去?」「我追求的目標是什麼?」……喚醒他們對真、善、美的渴望,對祖國富強、人民幸福的追求。從小在心中點燃立民族精神之根、樹愛國主義之魂的燈火,認識、理解,實踐、體驗,思考、追求,行進在健康茁壯成長的正道上,就能成為擁有中國心、懷有中國情,具有生存、發展、服務人民真本領的國家有用之才。

於漪老師《點亮生命燈火》手稿

點亮生命燈火是心靈塑造的事,難度極大。精神成長是心靈的發育、充盈,美好的細活兒,每個學生又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各有其特徵,各有其優勢與不足。簡單、淺表、粗糙,無濟於事;須心貼心,心連心,薰陶感染,春風化雨,日積月累,堅持不懈,方能取得實效。為此,燃燈者自己心中首先要有一盞明燈。教師不是聖人,不可能時時事事先知先覺;但不能不知不覺,必須「知」必須「覺」。從教一個甲子以來,我不斷叩問自己:教育是什麼?基礎教育是什麼?在基礎教育領域,教師擔負著怎樣的使命?我在做什麼?我應該做什麼?與應該達到的目標還有多大距離?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須排除哪些幹擾,主觀的,客觀的?……要正確解答這些問題,切實擔當起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使命,擔當起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並在教育實踐中取得良好效果,必須有明燈指引。

理想信念是明燈,能使人心靈輝煌起來。人有了脊梁骨才能直立行走,人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精神支柱,心靈就能輝煌起來,持久不斷地努力,就能成為堂堂正正、通體透亮的人。如果太實際了,為物質生活所累,就沒有超越職業訓練的志向、旨趣、意志、韌勁、氣度、胸懷,就很容易沉淪。教師從事的是以人育人的工作,心中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目標,仰望天空,志在高遠,又腳踏實地,堅忍不拔地奮鬥,克服種種困難,創造工作業績,方能真正對學生施以良好的為人、為學、處世的影響。「其身正,不令而行」(《論語·子路》),身教勝於言教,久久為功,學生自身就會生發出對遠大理想的追求,積極主動地高擎生命的燈火。這是一種生命自覺。在當今價值多元、物慾膨脹、私利追逐的極其紛繁複雜的環境下,這種生命自覺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又是多麼的需要。我們培養的後代人的質量——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質量,關係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業的基石是否堅不可摧,關係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能否如期實現輝煌。為此,不能有也不允許有絲毫的閃失。

於漪老師手寫《點亮生命燈火》目錄

數十年來,懷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理想,我用心用情用力,孜孜矻矻,探求學生成長的規律,探求學科育人的規律,勤於反省,不斷修為,力求使自己的生命與教書育人的使命結伴同行,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的囑託。然而,由於自身德、才、識、能所限,說到底就那麼一點水平,因而,回顧往昔,心存愧疚,遺憾良多。真正是教師責任大如天,追求永無止境。

於漪老師帶領新入職教師莊嚴宣誓

相關焦點

  • 92歲於漪老師金句頻出,振奮全場!教師節等你來向恩師「表白」!
    昨天,滬上92歲高齡的於漪老師 訴說了她的教育情懷 滬上92歲人民教育家振奮全場 昨天,人民教育家於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在楊浦高級中學揭牌成立。
  • 於漪:教師心中要有中國的燈火
    於漪:教師心中要有中國的燈火於漪近照。本報記者 顏維琦攝/光明圖片【新春訪名家】臘盡春來,寒梢花開。春節前夕,記者如約來到於漪老師家中拜訪。剛出電梯,就見於漪老師笑盈盈地立在門口。一身居家棉服,鬢髮打理得一絲不亂,目光清亮有神。「來啦,快進屋!」一邊說著,不由分說就把我們往屋裡領,招呼家人泡茶。91歲的老人身形清癯,腳步輕快,話語乾脆。來之前有些擔心她的健康,此刻放下了心。
  • 90歲的特級教師於漪:做一輩子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她是中國教師...
    這位老師會為了一堂完美的語文課,用格物致知的探索,血肉交融的感應,砥礪前行,以致一位青年老師從1976年開始,聽了3000節於老師的課,都沒有發現她上課有過任何重複的內容,哪怕是一篇課文教第二遍、第三遍,都沒有重樣。
  • 關注| 老師的驕傲!於漪:一輩子做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
    「寫錯一個字,影響一大片」22歲畢業後剛開始當老師,她給學生講解「陽春白雪、下裡巴人」。她對學生說,「下裡巴人就是通俗的,而陽春白雪是高雅的。」後來於漪讀宋玉《答楚王問》,才發現自己教的不準確。「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什麼樣的老師才算有水平?於漪有個看法:一個班教好一二十個學生是不稀奇的,要教好每一個學生,那是千難萬難的。當好老師,要有能力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心靈世界。為了研究學生的心靈世界,於漪甚至還研究了周杰倫和「還珠格格」。為什麼?
  • 「人民教育家」於漪: 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
    於漪,可以說是整個中國教師群體心中的偶像,雖然她有許多個稱呼,但她最喜歡的稱呼還是「老師」。今年9月,上海等六個省市的高一年級,啟用教育部統編的語文等三科新教材,90歲的於漪拖著病痛的身體,針對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制定提出建議,依然以奮鬥姿態站在教育改革和教師培養最前沿,踐行著「讓生命與使命同行」的錚錚誓言。
  • 從「於漪之問」中感受教師的使命與追求
    昨天上午,「致敬先鋒模範培育時代新人」——人民教育家於漪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楊浦區少年宮舉行。作為教育系統和楊浦區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活動,400餘人來到現場,聆聽了這場感人至深的報告會。 一輩子做教師學做老師 1947年,18歲的於漪考入上海復旦大學教育系。
  •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於漪老師,爭做『最美教師』」
    張店區湖田小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於漪老師,爭做『最美教師』」
  • 以於漪等優秀教師事跡為創作素材,兒藝新創話劇《師者之路》即將首演
    《師者之路》結合了人民教師的崇高品質,以人民教育家於漪等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為創造素材創編而成。「雖然這部劇裡沒有太多的戲劇衝突,看似平淡,但平凡的小事中有許多不平凡的點滴累積起來,最後濃濃地留在我們心裡。」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師者之路》藝術總監蔡金萍說。
  • 於漪:一輩子學做教師,不是虛的,我是真的
    一次臨時代人參加教改座談會,她談了發現的「滿堂灌」現象和一些形式主義的問題,認為學生才是主體,教師要「目中有人」,一位半路改行教語文的青年教師很快就嶄露頭角。這背後,是大處著眼:「『目中無人』的糊塗觀念,缺陷在於沒有清醒地認識到培育人才是教育教學的大目標。」
  • 人民教育家於漪
    一個學生曾對她說:「於老師,你的課我很喜歡聽,但是我自己沒有學會。」這句話於漪琢磨了很多年,上的課不能隨著聲波消失就銷聲匿跡,要教到學生心中,成為他們素質的一部分。「就是這樣一句話,促使我一直在研究課堂教學如何突破原來的框框。」
  • 散文/心中有一盞明燈,照亮夢想,照亮遠方
    心中有一盞明燈,照亮夢想,照亮遠方它還真的有耐性,就這樣一直下到第二天的凌晨,還在下。好在它只是細雨綿綿的,沒有給人帶來煩惱的感覺。你覺該怎麼睡,就怎麼睡;你夢該怎麼做,就怎麼做。我有個習慣,要開著電視聽著聲音睡覺,否則難以入眠。既然,秋雨這麼樂善好施,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關掉電視睡覺了,能省則省,節約是根本。聽風雨而見山水,看雲煙而夢遠方。
  • 「三維」於漪:一輩子學做老師 愛孩子就有智慧
    在語文課堂上傾心求索育人藝術,於老師幾十年孜孜不倦:「我對上課,有種敬畏感。提問前總要反覆想,什麼方式問,才能打動學生的心。」師從於老師二十幾年的一位教師說,於老師教同一篇課文,每年教法都在變。於老師笑言:學無止境。《木蘭辭》教了十幾年,一次被學生難倒:「怎麼可能『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行軍打仗肯定要洗腳,古代女人纏小腳,不就暴露了?」
  • 兩段寄語一生感念 於漪與學生四十年師生情[圖]
    怎能忘,1985年,我國第一個教師節上海舉行「園丁與桃李」座談會,邀請一名優秀教師帶一名學生共同暢談教育發展和自身成長,他從恩師於漪手中接到請柬後,長考整夜,在請柬背面寫下這段話,回贈老師。   今天,光陰流轉30年,又逢教師節,於漪老師已兩鬢染霜,桃李滿園。曹春也已在工作崗位上擔當重擔,他對記者的敘述中,滿滿是感念師恩的情,傳承師道的心。兩段寄語,多年牽念。
  • 於漪:弘道鑄就中國心
    以愛之名   奠基弘道底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老先生的話鞭辟入裡地道明了師者的本質和使命,激勵著無數熱愛教育的教師許身孺子,不斷探索。於漪老師從小立志從教,復旦大學教育系畢業後果斷堅決地選擇了教師一職。然而,教育是一項以愛育愛、以心潤心的事業,弘道授業解惑需要以愛為底色,只有以愛之名,弘道的過程才有溫度有情感有意義。
  • 人民教育家於漪:教書育人「大先生」丨人物
    在於漪看來,要做「四有」好老師,關鍵在於內心的深度覺醒,把自己的命運前途與國家的命運前途、老百姓的命運前途緊密聯繫在一起,「一旦覺醒,人就會變得聰明起來,就會站在比較高的地方思考問題,而且心中總是有一團火,有旺盛的經久不衰的內驅力」。於漪在治理上海市第二師範學校過程中,形成了對校長素質的認識和一整套辦教育、辦學校的思想方法。什麼樣的人可以當校長?
  • 好書·書訊丨《紅燭於漪》在於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成立儀式上亮相
    於漪老師親臨現場見證揭牌儀式,與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社長李芳,《紅燭於漪》作者董少校一同向見習教師贈書。於漪老師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參加儀式的還有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沈煒、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楊浦區區委書記謝堅鋼、楊浦區區長薛侃等,活動由王平主任主持。
  • 平湖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學習於漪做老師 一片丹心為學生
    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堅定新時代附小教師的教育理想,2019年3月1日下午,浙江省平湖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全體教師在顧巧英校長的帶領下,以觀看視頻的形式學習了榜樣人物於漪的教育事跡。浙江省平湖師範學校附屬小學開展改革開放40周年榜樣人物於漪教育思想學習會從普通家庭的小女孩,成長為教師群體心中的偶像,於老師以其廣博的愛與胸襟、勤勉的學習與思考、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用實際行動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 於漪老師:如此教育叛逆少女,竟把少女教成了博士後
    說起於漪老師在教育界,她的名字可謂是如雷貫,這位於老師是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的名譽校長。1978年就被評為首批語文特級教師,曾經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先進工作者等稱號。於漪老師通過一段觀察發現,小麗身上還是有一些優點,比如上課鈴一響就走進教師,從來不遲到和早退,課堂上不跟其他同學交談,自控能力強。看到小麗的這些特質,於漪老師興奮不已,她判斷小麗對學習是有興趣的,也一定會轉變過來,只要多跟她接近,總能找到突破口。
  • 於漪: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現在,一個肩膀挑著國家的未來
    她經常和年輕教師講,教師對學生的作用,絕對不會是零,老師有什麼樣的思想觀念,自然會對學生產生相應的影響。 但回憶自己教書生涯的起點,於漪說,她也曾經經歷過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階段。 有件事情一直讓於漪刻骨銘心。22歲畢業後剛開始當老師,她給學生講解「陽春白雪、下裡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