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戶部山鄭家大院,尋找名門之後、以醬菜起家的鄭家的昔日繁華

2020-12-06 百家號

深秋時節,萬裡晴空,走進這座充滿歷史厚重感的鄭家大院,這座位於戶部山上的鄭家大院,大門位於戶部山東部的狀元街上,大紅的燈籠高高掛起,來往的行人絡繹不絕,行色匆匆,如果不注意,很難注意到這座深宅大院。

鄭家大院始建於清朝同治年間,分期建造,佔地1600多平方米。今天我們走進這座深宅大院,試圖尋找鄭家的昔日繁華。

據史書記載,鄭家祖上源自西周時期的鄭國,鄭國滅亡後,分成幾支,直到唐朝滅亡,鄭家一共出了九個宰相、八個駙馬、二十二個進士。以後家族多次興衰,到明朝末年,鄭姓一支來徐州經商做醬菜生意,加上徐州為軍事重鎮,駐軍很多,他們做軍隊生意,生意越做越大,鄭家大院從原來的很小四合院,逐漸擴大到現在的規模。

現在的鄭家大院由南北兩個兩進四合院組成,院子兩連,經典的建築造型,彰顯主人的身份地位。

鄭家先人在徐經商,後代人才輩出,可能與祖傳有關係吧,古文家鄭坦之、詩詞名家鄭在陸、鄭異之,民國律師鄭萬鍾,著名畫家鄭巖等都是出自這個家族。

走進鄭家大院的天井院,這裡有棵巨大的古銀杏樹,雖然有500年樹齡,絲毫看不出歲月留下的創傷,依然高聳挺拔,只是現在還沒到銀杏葉泛黃的時候,再過一段時間,這裡將是遍地金黃,也許只有這古老的銀杏樹見證了這座宅院的世代變遷,古老的房子早已經過多次翻修,可能他們的一些古老磚石見證了這裡的變遷,可惜這些不能作證,還得靠歷史的一些點點滴滴的記錄來還原鄭家的昔日繁華。

如今這處宅院的後人遍布國內外,很多人在各個行業建功立業,延續著鄭家這一優良的傳統。

走出鄭家大院,思緒良多,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要想立於不敗之地,言傳身教,良好的家庭教育、知識的獲取都不可或缺,最近,小編連續走訪戶部山上的幾家大戶人家,有的還有後人居住,無論身處何境,他們發家治家的方式各有特色,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用中國傳統思想教育後代,用文化知識教育後代才能枝繁葉茂,代代續寫先輩的輝煌。

本文由雪松隨意行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戶部山明清古建築群:徐州「五省通衢」的繁華見證
    徐州是大運河文化和黃河文化交匯的一座獨特城市,如此南北東西交匯,使其成為歷史上富庶繁華之地。一座戶部山,半部徐州史,戶部山可以說是認識徐州的必讀教材。 徐州歷史上曾有「窮北關,富南關,有錢都住戶部山」的俗語。
  • 徐州市內第一網紅打卡地——戶部山,解開這三大謎團才算來過
    戶部山古民居現有10個大院,包括餘家、翟家、鄭家等大院。   戶部山,明代天啟之前,在山坡已經有人居住,散居形式。天啟之後,居民大戶增多,綿延到土山剪子股,初步形成居民區。   清代康熙25年戶部分司遷走,乾隆年間崔家遷入,餘家、翟家、鄭家、劉家、閻家、魏家、李家陸續遷入,佔據在戶部山的中上區域。
  • 項羽故裡,戶部山古民居的鴛鴦樓是徐州人在建築史上的一個創造
    戶部山歷史文化街區,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餘家大院、翟家大院、鄭家大院、劉家大院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權謹牌坊五個明清時期古院落組成,佔地9000餘平方米,共有房屋260餘間。鄭家大院,鄭家原居河南,北宋末年遷居蘇州洞庭東山,明末遷宿遷,清初因戰亂徙居徐州,始祖為鄭茂芳,初居南關下街,辛勤勞作,樂善好施,人稱「鄭善人」,鄭家後人將施財積德、勤儉持家的家風世代相傳,享譽徐州的鄭福隆醬園店,為鄭氏家族積累了財富,至清代同治年間第七代傳人鄭孝理時,已經頗有實力了,同治年間遷居戶部山,先在山北買下了一座舊院
  • 徐州民俗博物館再現明清繁華 珍貴古建驚豔遊客_新聞中心_中國網
    、餘家大院、鄭家大院、劉家大院、權謹牌坊全部打通,形成了院院相連的盛世美景。這幾家大院是徐州明清古民居的核心部分,其精緻美麗的古建築風格和獨到的民俗文化,引來數萬人前來觀看,遊人絡繹不絕,熱鬧非凡,真可謂萬人空巷,門庭若市,再現了戶部山昔日官宦人家商賈之地的繁盛榮華。為更好地挖掘徐州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提升徐州城市品味、彰顯徐州文化特色,經徐州市委、市政府決定把徐州市戶部山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工程納入全市城建重點工程。
  • 「口述歷史」——還原千年戶部山
    為更好地服務戶部山(回龍窩)歷史文化街區的高質量發展,區檔案局、檔案館聯合戶部山(回龍窩)歷史文化街區管理中心,以「口述歷史」的形式,開展「戶部山記憶名片」打造工作,進一步推動戶部山的繁榮發展。11月23日,戶部山「口述歷史」檔案採集工作在戶部山鄭家大院正式啟動。
  • 戶部山古建築群——古城徐州明清數百年的見證
    戶部山古建築群戶部山古建築群位於江蘇徐州市區戶部山上,從明末至民初的幾百年間,戶部山周圍高宅大院密布,民居鱗次櫛比,其中既有甲第官宦之家,也有富商之宅、書香門第。戶部山古建築群保存較完整的古民居院落十三個,古民居五百餘間,包括崔燾翰林府、李蟠狀元府、鄭家大院、翟家大院、餘家大院、李家大樓、魏家園、閆家院、劉家院、老鹽店等。
  • 醉美深秋戶部山:風華落徑深 鄭家大院的古銀杏樹美了500年
    此時,戶部山民俗文化館鄭家大院內,一棵500多年的古銀杏樹也換上了金黃的外衣,與灰色的古香古色的建築相映,儼然成為一處具有歷史文化氣息的怡人風景。
  • 鄭家大院的磚雕
    今天就不回憶童年了,在家吃飯閒聊時獲知家中祖輩有位和鄭家關係不錯的前輩(暫稱呼為老大),也可以說是在葛沽周邊有頭有臉的人物。話說鄭家建宅子的時侯,召集了不少周邊及天津所轄區域的能工巧匠。可宅子蓋到一半的時候,鄭家主人怎麼看磚雕就是不對眼。老大得知這個消息後上前和鄭家主人說如果您信得過我,我就幫您找一個雕刻師包您滿意。鄭家主人同意並詢問是哪裡的師傅,老大笑而不語只說了這位師傅擅長花鳥雕刻而已。師傅來到鄭府問過主家要求後,便開始著手精心設計各種圖案。
  • 百年古宅鄭家大院
    大院雖然歷經了幾個世紀滄桑風雨,但它仍然傲立於泗渡河畔,頑強地展示著迷人的風採。歷甲屆稀齡,瑞護金獲虔祝寶婺千年煥」———這是留在廳堂裡唯一的一副刻在木柱上的對聯。 在巴東縣野三關鎮美麗的泗渡河村,有一座百年古宅———鄭家大院。前有潺潺流水,後有蔥蔥群山。
  • 消失的鄭家大院之痛
    佔地兩千多平方米、兩重三進、48個天井、高峰期居住300餘人的綿陽鄭家大院最終被拆除了。這個始建於清乾隆52年,歷經200多年風雨其基本格局仍保存較好的川西民居,最終沒能逃脫厄運。它所在的地方,不久將是綿陽師範學院新校區的一角。  一塊湮沒在民間的璞玉  7月12日,記者來到綿陽市涪城區磨家鎮茅針寺村一社,一問鄭家大院,人們無不搖頭:「拆了!」
  • 千年文脈戶部山
    褚煒 攝影/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戶部山古建築群,位於徐州市區戶部山上,現存翟家大院、餘家大院、崔氏翰林府、李蟠狀元府、老鹽店、李家大樓、鄭家大院、魏家園、劉家院9家院落。戶部山古建築群依山而建,高宅大院密布,房屋鱗次櫛比,建築形式為傳統四合院,且布局巧妙。
  • 徐州有個鄭家大院,值得一去!
    徐州有個鄭家大院,值得一去! 鄭家大院中金色的植物。鄭家大院裡植物的顏色很美麗!不要在往事上糾纏,失敗讓我們收穫經驗,成功讓我們重拾信心。只要一直往前,就會收穫滿滿。鄭家大院裡的紅燈籠。學會愛自己,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但我們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 徐州歷史文化中心街區戶部山及其歷代方志(圖)
    戶部山商業街區的開發建設工程於1998年底開始啟動,工程歷時五年完成,整個商業街區佔地十五萬平方米,建築面積十二萬平方米。城內有樓房建築五十五座,出口十二個,廣場五處,高臺十個,共分為三層,七個區域。商業建築藉助戶部山原有的歷史文化底蘊,突出了明清風格,是一個大型仿古建築商業群。
  • 徐州辦"手繪戶部山"寫生體驗 60位愛好者參加
    6月9日,端午節當天,由徐州戶部山(回龍窩)歷史文化街區管理中心、彭城晚報、雲龍區文化旅遊局共同打造的「人文雲龍 千年戶部山」大型文化專題系列活動之——「手繪戶部山大型寫生體驗」活動在戶部山古民居館正式開始。   六十多位繪畫愛好者齊聚   上午九點,六十多位繪畫愛好者齊聚戶部山民居館。
  • 徐州堪稱第一的景區,由政府耗資8億改建,被稱蘇版「喬家大院」
    戶部山是徐州眾多文化遺存之一。戶部山位於徐州古城南部。曾經項羽在這裡建都,而這裡也成為徐州的首勝,是徐州的第一景點,而戶部山一直以來,都是歷史上的繁華之地,它也是徐州的不夜城。歷史上有句俗話,有錢人都住戶部山。戶部山久負盛名,是黃金勝地。古代的徐州經常遭受水患,經常給百姓帶來災難。奇戶部山所在的地方,因為地勢較高,所以沒有受到洪水的侵襲。
  • 江蘇省資訊|徐州曾經的富人區,繁華了300多年,保留明清房屋400多間
    徐州曾經的富人區,繁華了300多年,保留明清房屋400多間江蘇徐州,是一座歷史深厚的城市。位於老城區南部的戶部山,是老徐州的「富人區」。在徐州有這樣一句話:「窮北關,富南關,有錢都住戶部山」,可見戶部山在徐州人心中的地位。戶部山也確實在數百年間成了徐州的中心。明朝的1624年,徐州的戶部分司遷往戶部山。隨著戶部分司的搬遷,越來越多的官宦和富商也紛至沓來,成了名副其實的富人區。自1624到1949年,戶部山地區一直是徐州的文化中心和商業中心,由此也給徐州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古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