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是規模較大的宗教,通過信仰耶穌,建立了完整的教義

2020-12-14 行思行遠旅行

提到基督教,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可以說,它是一個規模較大的宗教。而我們今天就一起聊一聊基督教的教義。基督教的教義其中主要是基督論。

涉及耶穌基督的本質、位格和意志。具體來說,涉及基督是不是上帝、基督是否只具有人性、是否只具有神性、基督具有一個意志還是兩個意志等問題。基督是不是上帝?有人認為,基督與上帝「本體互異」。就是說,聖子與聖父不是同體,也不同質;聖子次於聖父,聖子始於受造,聖子因來自聖父而受人崇拜。這種認識的代表人物是亞歷山大裡亞教會長老阿里烏斯。

在325年的第一次大公會議上,阿里烏斯派被定為異端,因為它否認基督的神的本質,不相信耶穌是救世主。另外,還有人認為,聖子與聖父「本體相類」,說他們有相似的本質,但不是同質,也不同體。這種說法屬於中間派,也不被教會接受,其代表人物是早期教會史學家優西比烏斯。

對於「基督是不是上帝」這個問題,正統的答案是「本體同一」,即基督就是上帝。正如《尼西亞信經》的經文所說:「我信獨一主耶穌基督,上帝的子,為父所生,出於神而為神,出於光而為光,出於真神而為真神,受生而非被造,與父體,萬物都是藉著它造的。」

基督是否只具有人性?有人認為,基督具有並只有人性。理由一,基督的母親是馬利亞,馬利亞是人,不可能生出神;理由二,基督具有人的感覺,如哭、笑痛、怕、生氣,只是沒有人所具有的罪而已;理由三,基督的神性附在人性上,是個神性的人。這種認識的代表人物是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聶斯託利(約380~451年)。在431年的第三次大公會議上,聶斯託利派被定為異端。最早傳入中國的基督教就是這個所謂異端教派,在中國稱為景教。

基督是否只具有神性?有人認為,基督具有並只有神性。理由一,基督的人性完全融入神性,基督的人體是幻影;理由二,基督的二性不是人性和神性的結合,而是融合為一,融合為神性,因而只有一個神性本體。這種認識的代表人物是君士坦丁堡教士優迪克(378-454年)。在451年的第四次大公會議上,優迪克派被判為異端。

基督論的正統教義是:基督與上帝一體,具有聖子一個位格,具有人性和神性兩個全性。對此,《查爾西頓信經》的表述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是神性完全人性亦完全者;它真是上帝,也真是人,具有理性的靈魂,也具有身體;按神性說,它與父同體,按人性說,它與我們同體,在凡事上與我們一樣,只是沒有罪;按神性說,在萬世之先,為父所生,按人性說,在晚近時日,為求拯救我們,由上帝之母,童女馬利亞所生;是同一基督,是子,是主,是獨生的,具有二性,不相混亂,不相交換,不能分開,不能離散;…

另外,關於基督的意志,有人認為基督只有一個意志,只有一個屬神的意志,其屬人的意志被屬神的意志合併。這種說法不被教會接受。關於基督意志的正統教義是:基督二志,即基督的人的意志和神的意志聯合在一起,其中屬人的意志沒有因為與屬神的意志聯合而減弱,反而因著聯合被提升而完全。而對於這件事情,你又有著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他的教義與基督教的一些基本教義相悖,後來他建立了自己的教會
    小編覺得這種多樣性豐富了教會,也見證了教會信仰的普世性。同時,小編認為,這也導致了對教會信仰廣泛而不同的解釋。我們不應當驚訝於這些不同的解釋,因為當時的基督教還是界限不清以至於我們也許更應該說「各種基督教」。那現在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各種基督教」是什麼樣的存在吧!
  • 外國歷史,基督教的基本教義與禮儀
    基督教是與佛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它從猶太教的一個派別發展而來。4世紀末葉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在歐洲中世紀佔統治地位。它的經典是《聖經》,包括《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儘管基督教自誕生以來,產生了許多教派,在教義上也有分歧。但各派有共同信奉的基本教義。
  • 基督教中兩派為教義的理解發生了爭端
    導語:阿利烏斯是阿里烏教派早期的領導人他認為耶穌基督是次於聖父的存在,但是亞他那修教派卻持著不同的觀點,雙方在基督教的教義上產生的極大的分歧,以至於兩個派系的人相互仇視,言語攻擊逐漸變為肢體攻擊,為此君士坦丁還特地召開了第一次基督教大公會議,來解決兩個派系的問題,雖然會議上是亞他那修勝利了,但是從整體歷史上是阿里烏斯勝利。
  • 為什麼基督教不完全是宗教?
    在教會裡面很多在信仰上特別清楚的基督徒,比較喜歡把宗教和基督教作一個區分,認為基督教並不是一種宗教。怎麼來看待這個問題呢?從社會的角度來看,人們很自然的把基督教看為是宗教當中的一個。比如:在中國,當我們提到五大宗教的時候,指的就是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伊斯蘭教和道教,顯然基督教是被看作宗教中一個。如果我們從宗教的角度來看基督教的話,我們應該承認基督教也是宗教當中的一個。基督教有教堂、神職人員(比如,牧師、長老、主教)、崇拜、教規教義和聖經,這些都符合宗教的要素,因此,基督教被人們看作是宗教中的一個。
  • 基督教眾多教義之一,他們信仰這些教義,並將它們視為信仰的核心
    強調上帝創造了世界,掌管著一切受造物和全部歷史,是基督教得自猶太傳統的眾多教義之一,而基督徒仍然信仰這些教義,並將它們視為自己信仰的核心。「R」最長的段落論述了聖子。這是因為馬西昂與諾斯替派在基督論上與教會的分歧最大。首先,我們得知,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
  • 韓國異端「統一教」教義與正統基督教有哪些差別?
    「統一教」以正統基督教自居,通過對基督教教義進行「現代化」解釋,宣揚「統一思想」,開展所謂「統一運動」(西方稱之為「文派運動」),宣稱旨在「把一切人類不均與不平等消滅,在神的旨意下建立一個地上天國。」文鮮明提出「創造宇宙神」,「實現愛的理想」,主張人「心神合一」,剷除「不平等、種族歧視」惡習,建立「共生共榮」的世界。
  • 被視為西方宗教的基督教在亞洲的傳播
    儘管亞伯拉罕確立了一神教義,但這時還並沒形成完整的宗教體系。亞伯拉罕的嫡長孫雅各的子孫繁衍出了以色列民族的十二支派。這其中雅各的幼子這一派後來遷徙到了埃及,而雅各的幼子也得以成為埃及宰相。晚年的雅各為躲避饑荒率領族人前往埃及與幼子重聚,此後雅各的子孫在埃及旅居430年之久。
  • 西方歐洲史:基督教在歐洲的巨變,一場宗教世界的崩塌
    不管是從信徒數量,教會規模,還是影響力方面來說,基督教都可以稱得上是當今世界第一大宗教。如果想要更直觀地看到基督教的影響力,可以看一下這組數據: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各地區,都有基督教的分布;擁有信徒人數24.6億,佔了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且除了日本以外,世界上主要的發達國家,其宗教文化都主要由基督教主導。
  • 【信仰問答】葛培理:如何知道對方的基督教信仰是正確的呢?
    問:我和我丈夫都在基督教家庭長大,但最近有一對夫婦到我家,與我們談論他們的信仰。他們很友好,而他們留下的資料引起了我們的思考,我們如何知道他們是否正確呢?答:在你的信中提到了他們組織的名字,在這個專欄我不通過名字來審察宗教組織或教會,但我必須警告你,他們的教義在幾個重要方面都與基督教歷史不同。一個原因是他們的信仰不完全建立在《聖經》上,他們宣稱其它書與《聖經》一樣是正確的。
  • 世界歷史:耶穌協會的成立和發展,建立起不少的宗教機構
    耶穌協會常被稱為耶穌會,耶穌會修士和羅馬教皇保持著密切的聯繫,而與其所峰美回會注重在國外傳教,在所在國家和地區建立大學教育體系,關注世俗事務,有時甚至還會參與到政治事務中來。耶穌會的建立是天主教改革運動中最重要的歷史事件。耶穌會致力於復興天主教傳統,並在全世界傳播耶酥會的宗教知識和教義宗旨。
  • 成為耶穌信徒以前,保羅什麼樣的宗教觀念,我們現在已無法考證了
    既然是犧牲,那麼他們就應該在耶穌降臨世間的時候獲得統治權作為補償。由此,他們已經把耶穌看作是上帝指命的基督,基督在本質上和猶太民族的彌賽亞合二為一。他們認為耶穌受難於十字架是被先知預言過的,他們堅持把這一點寫入《馬太福音》。因為拿撒勒人的信仰教義給信徒以種種希望,所以它很快就在猶太和敘利亞傳播開來。[插圖]聖徒保羅雕像,他被許多近代權威學者認為是基督教的真正創始人不久,耶穌後的第二位大師崛起了。
  • 從野獸的信仰到羅馬國教:基督教的逆襲靠的是什麼?
    耶穌死後,此後他的門徒和追隨者到處奔走傳教,但是並沒有受到世人的接受,被世人稱之為「野獸的教義」,基督教當時的發展可以說是步履維艱。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公元67年羅馬的火災事件。當時的皇帝是出了名的暴君尼祿,他將火災的罪責統統加在基督徒的頭上,開始了對基督教的大規模迫害。
  • 基督教是怎樣迅速興起,成為西方主導信仰的?
    基督教原來只是一個古羅馬帝國邊緣小城微不足道的宗教,是什麼讓它迅速地驅逐了當時諸多異教,迅速興起,成為西方主導信仰的?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卻有許多答案,因為不可能是由單一因素導致,在一篇文章裡全部給予解答也不現實,但是,我們可以揭開歷史的一角,從基督教的增長速度來簡單地了解一下。
  • 世界宗教:歷史上基督教的大分裂,對於世界產生了怎樣影響
    當時基督教已經成為東西羅馬帝國的國教,但各地基督教會在關於一些核心教義的理解方面卻存在分歧,所以東羅馬皇帝召集了東西羅馬各地的基督教會,到今天土耳其開會,試圖彌合各方的分歧。最後這個會議確定了基督教的核心教義,但參加會議的幾個東方教會,主要是埃及和亞美尼亞教會,卻拒絕接受這個教義,因此在此後於西方各個教會分道揚鑣。
  • 基督教是如何成為全世界信仰最多的宗教
    近代以來,隨著地理大發現的推進,基督教向歐亞大陸以外的地區進行了傳播,從而使基督教成為真正的世界性宗教。而這一時期的傳教活動,與歐美國家對亞、非、拉地區進行的殖民活動密切相關。西班牙傳教士在拉美地區的傳教則進展較大。傳教是西班牙在拉美進行殖民統治的一部分,傳教士是殖民機構的重要成員,幫助西班牙在拉美建立起完整的教會體制,與殖民統治融為一體。在亞洲,由於只有菲律賓和印度的部分地區淪為殖民地,傳教士缺少殖民統治者的保護,而天主教又受到儒家思想、佛教思想等本士文化的抵制,因此總的來說傳教成果不大。
  • 中世紀:羅馬帝國基督教三大拉丁教父對未來教義和教派的影響
    帝國正在迅速地基督教化,而在古典文化的學術力量消失之前,他們利用自己掌握的希臘—羅馬哲學來詮釋基督教信仰。他們三人都是政務繁忙的執政官,每天都有許多政治要務和教會事務要處理,因此他們的教義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產物,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他們對後世的基督徒有決定性的影響,後人尊稱他們為「拉丁教父」。安布羅斯是米蘭主教。
  • 從珍貴的香膏談:耶穌時代女性的宗教信仰表達
    這兩個女人是不是同一個人聖經沒有交代,但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個膏抹耶穌的故事中,有一些共同的東西。當然從屬靈的角度來看,這兩處膏抹耶穌的故事所強調的重點不同,今天筆者不談屬靈的故事,單談從這兩個故事中,通過耶穌所傳達的女性問題。我們看到,這兩個女人在打破玉瓶膏抹耶穌時,耶穌身邊男性信徒的反應,幾乎是一樣的。
  • 本科:基督教教義 第二課|教義與中國教會(一) 異端與邪教
    原呼喊派骨幹分子吳揚明於1983年建立。吳揚明(1945-1995)是安徽省穎上縣農民,初小文化程度,1979年信奉基督教。1983–1988年之間三度被捕。出獄後,發現自己在呼喊派的地位被人取代了,於是標新立異,自詡受路2:34–35的「被立」,以及李常受的言論(「現在沒有耶穌了,神要藉著人講話傳道」)啟發,宣稱自己就是「被立的王」,以安徽和江蘇為中心,招攬信徒。
  • 人工智慧會威脅到基督教信仰嗎?
    自動化離我們還有多遠,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你所提問的對象,但是這種實現自動化的途徑已經引起一些基督教基本問題的爭議——以及宗教的廣泛設想,但是這篇文章的寫作我將會忠於我最了解的宗教信仰傳統來進行。事實上,自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以來,人工智慧可能是基督教神學的最大威脅。幾十年來,人工智慧一直以飛快驚險的速度發展。
  • 基督教是個古老的宗教,其中教會的組織結構,是宗教的永恆內容
    提到基督教,相信大家並不陌生。而我們今天就一起聊一聊它。而我們必須努力辨識基督教信仰中哪些是不可改變的東西。對此,人們已經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理論認為基督教的永恆內容乃是教會的組織結構。這是羅馬天主教所主張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