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韓曉婉 通訊員 李英傑 李帥毅 車榮曉
在近日舉辦的2020年殘疾人文化周—華東地區殘疾人文創作品展中,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積極組織殘障學生參賽,選送49件作品參加文化創意產品類、服裝設計類、美術類、抗擊疫情類等4個大類比賽,有28件作品獲獎,其中一等獎10個、二等獎6個、三等獎10個。很好地展示了學院的教學成果和殘障學生的良好精神風貌。
10月29日,中國殘聯領導、華東地區各省(市)殘聯領導及主管部門負責人、山東省16市殘聯分管領導及主管部室負責人、殘疾人文創展獲獎個人和組織獎獲獎代表、聯盟單位代表、殘疾人文創就業代表、媒體代表等,來到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實地參觀殘障學生們的文創作品。這次展示的作品以項目化、系列化、商品化、市場化為創新點,涵蓋了多種門類,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學院藝術教育成果和教學特色。
在服裝藝術系車間、藝術設計系各工作室和學院展覽館,大家觀看了布藝、纖維、絨繡、扎染、蠟染、剪紙等手工藝作品以及繪畫、衍紙、木雕、綜合材料等美術作品,參觀了服裝製作、繪畫、刺繡、書畫裝裱、陶藝、玉雕等技能展示現場。一件件作品獨具匠心、創意十足,學生們熟練的實訓操作和精湛的技藝展示更是讓嘉賓們駐足流連,連聲讚嘆。紛紛稱讚殘障學生們對藝術探索的熱情、獨特的創作視角和多元的創新實踐能力。
據悉,多年來,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堅持立德樹人、德技並修的育人理念,不斷開創「專業產業化、作品商品化、教室車間化」辦學思路,探索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構建了「多元協同、產學研創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依託藝術設計系、服裝藝術系的專業優勢,結合殘障學生的生理特點及藝術創作特長,整合優勢教育資源,以市場為導向,拓展文化創意發展方向,完善相關課程設置,將創意、創新、創業「三創一體」模式貫穿於教學體系中,通過大師引領、引企入校、學生頂崗實習、校企精品項目培育等多途徑相結合,促進教學成果轉化,教學和科研能力提升,打造從創意思維到產品再到商品的完整過程,從而培養殘障學生的創新、創意、創業能力,傳承創新民族文化的能力。學院先後在藝術設計系建立了盧德國大師工作室、遠宏大師工作室、傳統黑陶工藝—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基地以及傳統玉雕技藝、「蠟染畫」創作技藝兩個山東省職業教育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在服裝藝術系建立了國家級技術技能大師陳桂林工作室;特殊教育專業與濟南大學聯合開展「3+2」專本對口貫通分段培養等。積極落實我省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意見,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2020年,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先後與普魯奈特集團籤訂校企戰略合作協議,共建研發及教學基地;與山東廣電傳媒集團籤訂戰略合作暨大學生創業實訓基地新媒體項目合作協議;與山東雲天安全技術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校企合作、社會化培訓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將以此次文創作品展為契機,進一步推進殘障學生文創作品市場化、品牌化、精品化建設,做好產品批量化生產、商業模式的頂層設計與規劃,使作品變產品,真正進入市場檢驗並獲得收益,為殘障學生創業打下堅實基礎,切實推動殘疾人通過文化創新創意實現穩定性、高質量充分就業,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形成可持續長效發展的殘疾人文創產業,為文化強省建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