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位於現在山東省泰安市,自古以來就是中華名山,有「五嶽獨尊」之稱,備受皇家青睞。再加上泰山有許多的歷史傳說,漸漸地泰山籠罩上了一層什麼面紗。那麼泰山為什麼能夠成為歷代皇帝封禪首選地,被當做「五嶽獨尊」呢?別急,今天就為您揭開它的什麼面紗。
首先來盤點下在泰山做過封禪儀式的皇帝都有哪些。要知道並不是每一位皇帝都有資格去泰山做封禪儀式的。第一位是秦始皇,接著是漢武帝,漢光武帝;再往後有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這些皇帝一般都是統治時期做出過傑出的貢獻。基本上是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更朝換代國家統一。第二個條件,帝王在位的時候必須有政績,政績卓著,要國泰民安、國富民強,要有政績,大家都信服,這是第二個條件。第三個條件就是必須有祥瑞出現。,以封禪祭天儀式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因此如果沒有做出過特別大貢獻的皇帝是沒資格來此地祭天的。那麼問題來了,中國地大物博,山脈更是數不勝數為什麼偏偏選擇泰山呢?
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剛分,有一個叫盤古的人生長在天地之間,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加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高一丈,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就這樣頂天立地的生活著,後來盤古慢慢地衰老死去時,剎那間巨人倒地,他的頭部變成了泰山,因此,泰山成了五嶽之首。有拔地通天之勢,也有擎天捧日之姿,因此,自古以來人們就把它作為崇高偉大的象徵去仰慕它。從遠古的七十二君王到秦皇漢武,再到康熙、乾隆,歷代帝王的泰山情結,賦予了它神聖的威嚴和權能,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歷代文人墨客感吟唱頌,聖人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被傳為佳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以「重於泰山,輕於鴻毛」,來衡量人的社會倫理、道德價值。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成為千古絕唱。黎民百姓,萬眾心向泰山,對泰山無比的尊崇和膜拜,以祈福平安。因此,泰山是 民族之山,歷史之山,文化之山,是中華民族一統的象徵。1978年泰山被聯合國列入世界第一個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名錄。泰山古稱「岱宗」。以壯麗著稱,雄、奇、幽、奧一應俱全,順中路盤亙而上,一路撫古松,聽流泉,過幽澗,望天門,步天街,在「天上」神遊南天門、玉皇大帝廟、碧霞元君祠。漫遊山頂,可觀到東升的旭日,賞到夕映的晚霞,眺望黃河金帶,一覽雲海玉盤。被稱為「人間靈應無雙境,天下巍峨第一山」。歷史上形成泰山崇拜這是一種文化現象,在古代海岱地區的文化比較發達,隨著海岱地區發達文化的發展、擴展和傳播,作為文化的發展地當然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就高了,這是一個方面的原因。第二個方面是泰山的位置,泰山處在祖國的東方,它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一般太陽升起給人以溫暖、給人以光明,給人以生命的源泉。
那麼看到這,在迷信色彩那麼嚴重的古代,泰山力壓群山成為封禪之地是必然的。建議大家有空去泰山上看看,體會下那「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看看歷代皇帝封禪留下的石刻,感受一番皇家威嚴與風範。
喜歡的可以點一波關注哦~每天定時為您奉上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