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晚清到民國,各階段國旗的變化,都有其獨特的內涵

2020-12-07 吾天說事

國旗的歷史

眾所周知,國旗是一個國家神聖的象徵,一般是由樣式、色彩和圖案來表達一定的內涵。每個國家的國旗都有其獨特的政治特色或者文化傳統;當然,國旗更是國家主權的象徵,在主權國家的領土、領海、領空上一般不會隨意允許掛上別國的國旗。

丹麥王國國旗

世界上最早出現的一面國旗是丹麥國旗,1219年6月15日(中國南宋嘉定十二年),因為丹軍在白色十字的紅旗的鼓舞下取得了戰鬥的勝利,因此就成為了丹麥的國旗,每年的6月15日也就成了丹麥王國的國旗日!從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後,歐洲地區的國家開始廣泛使用國旗,隨後在亞非拉獨立的國家中也都開始使用國旗,世界各國的國旗數量已達到199面。

中國第一面國旗的出現

我國由於長期受封建思想的禁錮,沒有國旗的概念,打仗時候有帥旗,皇帝御駕親徵有龍旗,一直到清朝末期的時候才偶然出現第一面國旗,在此之前,中國是沒有國旗的!

帥旗

1888年,李鴻章奉朝廷之命,在與西方列強談判互動和互派外交人員等外交活動中,看到這些國家都掛著一面旗幟,經過了解後才知道這是他們的國旗,但是李鴻章想了想,作為天朝上國的大清卻連國旗都沒有,就變現很尷尬,覺得有失大清的威儀。隨後,他想慈禧太后上奏了想法,指出在外交場合上,大清一定要有一面國旗,請求朝廷速制國旗!慈禧命李鴻章負責設計國旗圖案,經過各種意見的綜合,最後決定採納郭嵩燾的意見,使用黃龍旗為大清國旗,並設計為四角龍旗。

大清國旗

1912年1月10日,清朝被推翻,黃龍旗也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真正意義的國旗誕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時候,起義軍使用的是鐵血十八星旗,也是起義勝利的標誌,10月28日的《申報》中直稱之為「中華民國國旗」,並在圖下著名釋義:「紅底,由中心外射之線九,色藍,線之兩端各綴一小星,其數十八,或雲以表示十八省焉。」

鐵血旗

1911年12月4日,在討論國旗議案的時候,意見不統一,有代表建議用青天白日旗,有代表建議用鐵血旗,也有代表建議用五色旗,不過最終大會通過,以五色旗為國旗,而鐵血旗則為陸軍軍旗,青天白日旗為海軍軍旗。

早期的革命軍海軍軍旗

袁世凱登上大寶後,依然確定五色旗為國旗,青天白日旗為海軍軍旗。

五色旗

袁世凱倒行逆施,不僅做了皇帝,還連憲章和國旗做了調整。

袁世凱「中華帝國國旗」

北伐戰爭前,青天白日旗取代了鐵血旗和五色旗,不過關於青天白日旗,孫文和其他內閣成員有過不小的分歧,孫文一直主張使用青天白日旗,而其他的同仁這有的主張使用井字棋。

黃興主張的井字旗

1925年4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定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就形成了南北以青天白日滿地紅和五色旗對立的局面,直到1928年由青天白日滿地紅取代了五色旗,自此一直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華民國國旗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對於國旗的知識,你了解了嗎?說說你的收穫!

相關焦點

  • 國旗史話:從晚清到民國,都使用過哪些國旗?
    國旗史話:從晚清到民國,都使用過哪些國旗?古代的中國,並沒有國旗的概念,直到清朝才有所改變。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與西方各國的交往日益頻繁。在談判籤約、通商貿易等一系列外交活動中,西方國家無不高懸國旗,莊重與威嚴自然而生。
  • 晚清民國園林建築裝飾風格的特徵
    研究發現,中西文化融會的結果使晚清民國園林建築的材料、色調、紋樣、家具陳設和植物布置幾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產生的視覺效果和藝術感染力不同於古典園林建築裝飾,體現在色調輕鬆明亮、室內裝飾更顯人情味和尊貴、室外裝飾愉·脫可親、植物象徵以西方式的理性代替東方式的感性等幾方面,鮮明的時代特色和獨特的美學效果具有很高的借鑑價值。同時可視的園林建築反映出東西方文化融會的結果,是研究東西方文化結合的範例。
  • 從明朝到民國,中國有6面國旗,你覺得哪一個設計最好?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國旗這一樣,大家都知道國旗是國家這個集體的總體的象徵,也是一面標誌性富有國家獨特色彩的旗幟每一面這樣的旗幟可不簡單是一張有圖畫的布,其中的圖案和顏色都是蘊含了特別的意義的,也是非常具有獨特性和文化特色的。最開始的這種代表整個國家的旗幟是出現在歐洲大陸上的,不過也不是很久遠之前,是近代才出現的。其實剛開始是出現在家族獨特的形象代表,後來也就漸漸的發展成為了我們現在的這種代表國家的旗幟。
  • 國旗簡史:民國國旗那些事兒
    國旗,不僅僅是一種政治識別符號,更是一個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徵。自中華民族確立起自己的主權意識以來,先後有三面旗幟在國際上最有中國代表性,分別是:黃龍旗、青天白日旗和五星紅旗。        黃色及龍都是大清皇帝的象徵,另據五行學說,認為中央屬土,黃色,以黃色代表中國。
  • 晚清民國粉彩瓷器展覽
    晚清民國粉彩瓷器展覽 2006-05-16 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梁園 閱讀:829
  • 從晚清到民國
    無教會與上帝,則諸蠻族各「拜」其「拜」,小拜拜拜大拜拜,亦不成其為宗教,不成其為文化。所以,封建諸侯與教會司鐸在中世紀亦各有其文化任務與歷史功勳。雙方配合適度,亦可使庶民樂歲終身飽,兇年得免於死亡。安居樂業、弦歌處處,煦煦然,固亦有三代之遺風焉。已故吾師中古史權威之艾文斯(Austin P.Evans)教授,總以中古社會生活為人類社會生活之理想境界,良非虛獎。君不見馬丁·路德乎?
  • 晚清民國詞學的明流與暗流
    內容提要:晚清民國盛行之「重拙大」說醞釀於周濟等人,端木埰初顯成說端倪,王鵬運集為一說,而況周頤始暢其旨。況周頤從接聞此說到確立其在自身詞學中的核心地位,經歷了三十餘年曲折的過程。重、拙、大三者雖各有側重,各具內涵,但彼此滲透互有關聯,形成獨特的結構譜系,其與「南渡諸賢」的關係實在離合之間。
  • 從國旗史透視黨國史
    從內部結構看,第一部共5章,其中3章專論「國旗」問題,討論「國歌」及紀念日問題的各佔1章;第二部有4章,其中半數討論「國旗」問題,討論「國歌」和「國慶」問題的各1章。因此,全書主體部分的9章中,討論「國歌」、「國慶」(慶祝日)問題的均為2章;討論「國旗」的部分達5章。可見,全書著墨最多的無疑是「國旗」問題;其研討的重心,顯然亦在「旗幟」。
  • 晚清民國黃釉四方爐
    晚清民國黃釉四方爐 晚清民國黃釉四方爐 尺寸: 高5.5cm,長x寬10.5x10.5cm
  • 從中國的第一面國旗,再到民國,國旗樣式的演變!
    這古代的人並沒有國旗的概念,中國的第1面國旗也是從清朝末期才出現的,而且是吃了兩次西方人的虧之後,才加速確立了這個想法,第2次鴉片戰爭之後,英國領事就挑起了第2次戰爭。到時英國領事對扣押的船隻插上了英國的國旗。1988年慈禧的任命下,李鴻章經過多次篩選,為慈禧承受了八卦旗,黃龍旗,麒麟旗和虎豹旗,讓慈禧進行定奪,最後敲定清朝官傳旗號為黃龍旗國旗。
  • 直播預告 | 晚清民國文獻入門
    近代出版的雜誌、報紙,後人整理的人物日記、文集,都是晚清民國文獻的範疇。這些出版物不僅是我們了解近代歷史的絕佳窗口,也是學界珍貴的學術寶庫。晚清民國文獻,大家不僅能讀的懂,而且讀起來還會很有趣。當鉛字印刷變成數字出版,卷帙浩繁的近代文獻變得輕盈起來。數字出版拉近了我們與歷史的距離,何不自己來探索歷史的真相?
  • 從中國的第一面國旗,再到民國,國旗樣式的變遷
    電視中常會演到古人打仗時會插一面棋子,用來鼓舞士氣,或者宣判勝利結果,以此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其實古人並沒有國旗概念,中國的第一面國旗直到清朝末期才正式出現,而且還是因為吃了兩次西方人的虧後,加急提議確立的。
  • 晚清能造鐵甲艦和重炮,為何民國什麼都造不好
    從晚清到民國,由於中國工業的落後,中國飽受列強欺凌,建立強大的工業一直是國人心中的一個夢。晚清時期,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等一大批開明人士知恥後勇,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引入國外先進技術,建立了一大批近代工礦企業,火車、軍艦和重炮全都能造。不過到了民國時代,中國工業水平竟然發生了倒退,晚清自產的105榴彈炮用到了北洋,晚清的305毫米要塞重炮民國根本不能造。
  • 從旗幟的變化看民國的演進
    後人一度稱其為「竊國大盜」,似有被過度貶低之嫌。 12月31日滬軍都督陳其美曉諭各界:「自明日起各界一律懸掛國旗,以昭慶賀而光大典」。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日,南京、上海兩地普遍懸掛五色旗。   1912年1月9日,副總統黎元洪致電南京:「正朔已定,國旗及軍商各旗式應即劃歸一律,請速頒發定式,以便遵行。」
  • 中國各個時期的國旗以及國旗所代表的涵義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標誌和象徵,是國民的精神寄託,是國家的圖騰,國旗是國家的身份證和名片,國旗代表國家的形象,是傳遞國家形象的最重要標誌。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國旗,象徵著這個國家人民的精神、文化、信仰、特色等。
  • 晚清至民國,湖南畫家不止齊白石
    4月30日,「山川出雲天下雨——晚清民國時期湖南繪畫藝術特展」在長沙博物館開展。 「很多人以為,晚清民國時期,湖南的畫家獨有齊白石,這是不符合文化和歷史的發展規律的。英雄不可能孤零零地出現,只有有了相當規模的優秀群體,才會有傑出者脫穎而出。」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李蒲星教授說,本次展覽用豐富的實物告訴人們:晚清至民國,湖南畫家遠不止有齊白石,而是群星璀璨。
  • 民國時期的國旗變遷史
    這是我們最為熟知的民國國旗,在各種民國時期的影視劇中最為常見。然而,它卻不是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國旗。只是在北伐戰爭、東北張學良「改旗易幟」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才真正獲得正統的國旗地位。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五星紅旗取而代之成為了中國的正式國旗。五色旗。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國旗,也是中華民國早期正式法定國旗。但是奇怪的是現在影視劇中卻不經常見到。
  • 中國港口博物館展出晚清民國銀器精品
    (範玉 攝) 本報訊(記者林旻 通訊員李永歌)昨日,中國港口博物館的跨年大展《白銀芳華——從外銷銀器看晚清民初社會和商貿變遷》正式揭幕,展覽以中國港口博物館館藏的300餘件套銀器精品為主,向市民觀眾再現了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外銷銀器的風採。
  • 晚清民國時期,太原人都穿什麼樣的服飾?
    從古至今,人的服裝、髮型、髮飾、妝容等一直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發生著變化。人們總是追隨潮流,喜歡穿美觀、時尚、便捷的服飾。晚清、民國時期,太原雖然深處內陸,不像上海那樣新潮,但人們在服飾方面的變化,仍然不小。
  • 怎樣投資晚清民國書法家作品
    文/楊豔麗  相對於近現代繪畫的火爆,晚清與民國書法作品還處於一個發展過程中的初級階段,價位提升的空間依然值得期待,這就給了藏家們施展眼力與魄力的機會。  山西民國書法作品收藏家楊淳淵先生向記者介紹說,根據拍賣市場的走勢與市場認可度來考量,一般來講,對聯(楹聯)的受追捧度最高,中堂次之,手札(信札)再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