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錢草,因為圓滾滾的葉子被人們賦予了"招財進寶"的寓意,而且其葉子一年四季都是翠綠的狀態,具備非常高的觀賞價值。而且很多年輕人,居家養殖的期間,為了省事通常會選擇水培的形式。
然而,因為到了寒冬,氣候的變化,家中養殖了銅錢草的花友就發現,在家的銅錢草葉子越長越小,即使是及時地追加了肥料和延長了光照的時間,依舊不見絲毫轉好的跡象。那麼,到底該怎麼辦?
其實,銅錢草之所以在低溫的影響下越長越差,則是因為單純的水,無法鎖住熱量,給予其根部最貼心的呵護,所以,我們只要改變固有的"水生環境"就可以了。具體的該怎麼操作,歡迎對此感興趣的花友,接著往下了解!
準備上搭配適當的"土壤"
關於土壤配方,很多人都不清楚,畢竟如今的人們為了省錢省事,都會選擇萬能的營養土,但恰恰是這樣的做法,就會讓養花人忽略了植物最本質的需求。因此,在此就告訴大家,若是想要滿足銅錢草對基礎環境的需求。個人建議腐殖土、營養土、沙質土,2:5:3的比例混合。
當然,若是不想要花錢買相對應的材質,則可用從松樹地下挖來的腐殖土來代替腐殖土,用細膩的河沙來代替沙質土,但是混合完畢之後,需要針對其進行殺菌消毒,因為野生的土壤中可能蘊含大量的害蟲和細菌等,因此,若是直接用於養花可能造成的危害極大。
針對土壤殺菌消毒的方式很多,最為尋常的則是用微波爐低溫加熱15分鐘,之後晾涼,混合上少許的多菌靈等,即可促使其常年不再輕易滋生細菌,為花草植物帶來安全隱患。
除此之外,還需將水培環境中撈出來的銅錢草簡單處理一番,用晾曬一天的自來水清洗下其根部,將上面綠色的海藻以及黏稠物等全部清理掉,之後就檢查下其健康狀況,將病變腐爛的根須全部修剪扔掉。
其後,將其浸泡在多菌靈勾兌成的水溶液中,持續等待上20分鐘後,方可撈出。撈出來之後我們就可以將其放置到光照足、通風便利的窗臺上晾曬上一段時間,等到上面的水分幹掉之後,我們就可以將其根部固定在準備好的容器中,填充上混合搭配好的土壤。
在固定好銅錢草之後,我們可以將晾曬好的自來水,慢慢地傾倒到上面,最大限度上減緩對土壤的衝擊力,以免造成銅錢草根部意外裸露,當然,若是家中存在漂亮的石頭或者珍珠巖的情況下,可在衝水之前鋪墊到銅錢草根部附近,如此達到固定土壤的目的。
結束語
通過上述一系列的操作,就能將水培的銅錢草,更換成半土半水培育的形式,而且這樣在冬季就能在溫度無法持續穩定在15攝氏度以上的情況下,給予根部保暖,以及提供少許的有機質、養分等,刺激其根部越長越旺盛發達,間接提升植株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