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60座橋裝了健康監測系統,僅一座橋暫穿不上「智能穿戴」

2020-12-17 武漢發布

武漢發布

13日上午,記者從第四屆全國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技術大會上獲悉,今年,包含跨江跨湖橋梁、城市高架立交在內,武漢有60座橋梁接入健康安全監測系統,5年內該系統將覆蓋全市694座城市橋梁,織就智慧橋梁大網。

搭載4000萬像素高清攝像機的新型無人機亮相本次會場,它能到達一些人工難以到達的位置,可以實現向上無死角拍攝,幫助檢測橋梁鋼梁下部病害等情況。記者任勇 攝

經過一年監測「體檢」,60座橋總體健康水平較好

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院長田啟賢介紹,武漢的智慧橋梁步伐在國內走得最早,智慧水平國內最高。2007年,陽邏長江大橋率先安裝了健康監測系統,是武漢橋梁中最早安裝的。2017年7月,武漢首次按照城市橋群架構建設橋梁智慧管理系統,開始搭建武漢「智慧橋梁」平臺,三環內的42座重點橋梁上共裝了15類共計1000餘個傳感器,對運營環境、車輛荷載、結構力學特徵、病害及安全運營指標等進行全天候自動化監測。

全市694座城市橋梁,若算上跨江特大橋及跨湖橋梁,共有60座橋梁安裝健康監測系統。經過一年的監測「體檢」,通過監測數據反映,武漢橋梁健康水平較好。

監測數據及時預警「看不到的隱患」

健康監測系統能解決什麼問題?田啟賢說,今年8月,義大利的熱那亞莫蘭蒂大橋發生坍塌事故,如果這座橋安裝了健康監測,就能及時發現隱患,避免事故發生。

裝上傳感器後,對於突發事件的影響可以即刻追溯。田啟賢透露,2008年汶川地震時,陽邏長江大橋剛開通不久,已裝上健康監測系統,通過傳感器提供的數據分析發現,地震對它的影響相當於4.5級地震的影響,存在十幾釐米位移,及時評估後,發現震動和變形在設計範圍內,才鬆了一口氣。「有了『護身符』,很多突發事件造成的隱患可及時發現並消除」。

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副總鍾繼衛也舉例:今年8月,三環線上廟山立交的監測數據顯示其支座發生了橫向位移,隨後技術人員現場確認了問題的存在,判斷是由於天氣熱,使之發生變形。「這個地方的問題是一般人工發現不了的,但是通過健康監測傳感器可以及時發現。」

此外,監測數據如果一直不變,也是問題。鍾繼衛透露,今年8月,技術人員發現老馬池橋的伸縮縫處的傳感器數據一直沒變,感覺有問題。去了現場才發現,伸縮縫之間的縫隙沒有了,被頂住了。「伸縮縫本身是有縫的,力可以得到釋放,就能適應熱脹冷縮的變化」。

他表示,通過監測數據及時預警,能關注到平時「看不到的隱患」,目前就發現的問題正在研究處置方案。

田啟賢也透露,通過監測發現,目前武漢部分橋梁存在的主要病害包括開裂、鋼結構腐蝕、橋面伸縮縫存在異物夾雜、跨江橋橋面損壞等。目前,該院已研發出超高性能混凝土,正在軍山長江大橋上應用,可解決橋面開裂等病害難題。

楊泗港長江大橋將應用「黑科技」,武漢長江大橋將考慮健康監測「智能穿戴」

目前正在建設的楊泗港長江大橋是世界跨度最大的雙層懸索橋,1700米一跨過江,還要滿足小汽車、電動車、自行車、人行過江及觀光等多種功能,如何保證建成後的健康安全運營?

田啟賢表示,多項最新的「黑科技」都將在該橋上應用。除了安裝有健康監測系統,還將裝上最新的抗震阻尼器,將地震給橋體帶來的力由1000噸降至10噸,降低地震對橋體結構的破壞。此外,吊杆上將安裝抗風阻尼器,可抗12級颱風。

目前,長江二橋、白沙洲大橋、軍山大橋、陽邏大橋、天興洲大橋、二七大橋、鸚鵡洲大橋等多座跨江橋均建立了「雲計算橋梁健康監測」系統,僅一座橋例外,就是被稱為「橋堅強」的武漢長江大橋。

作為第一座長江大橋,當時科技條件還不具備監測可能,此外,因舉全國之力建設,質量過硬,大橋目前維護主要靠人工巡檢,有一套嚴格的養護規則精心「呵護」。田啟賢表示,目前正在研究長江大橋的長期健康監測及安全評估系統,「橋堅強」最終也會有「智能穿戴」,運用科技手段為其長壽「保駕護航」。

(長江日報融媒體)

關注武漢發布

關心武漢變化

微信公眾號ID : wuhanfabu

編輯:夏俊俊

相關焦點

  • 淺說武漢城區漢江上的橋
    武漢,又叫江城,長江穿城而過,漢江在城區中心匯入長江,把武漢市分成三個城區:江南武昌,江北漢口、漢陽,形成「兩江交匯,三鎮鼎立」格局。過去三個城區往來交通,靠船擺渡,就形成了「碼頭」「輪渡」「汽渡」。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後,武漢長江江面上迅速建成並通車了11座長江大橋。
  • 武漢再添一座長江大橋,「橋都」到底有多厲害
    本月,武漢再添一座長江大橋——青山長江大橋順利通過交工驗收,只待通車,它也是武漢的第11座長江大橋。武漢「橋都」之稱,當之無愧,大小橋梁遍布江城,走遍武漢的橋,發現武漢的美。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武漢長江上的這些橋,他們背後身載的榮譽你們知道嗎?
  • 「二十四橋」是一座橋?還是二十四座橋
    自唐代的詩人杜牧寫出「二十四橋明月夜」的詩句後,揚州的「二十四橋」,就天下人皆知。 人們常常提出一一個問題:二十四橋是一座橋還是 二十四座橋? 有-種傳說,隋煬帝時有二十四個美人,吹簫於一座橋上,此橋便叫做二十四橋。 這是文人筆記中記錄的傳說, 不足為據。
  • 大武漢 橋橋看
    //武漢的橋,恐怕武漢人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座。從前江水阻擋,過江只能坐輪渡,如今一座座飛躍兩江四岸的橋梁,使得從前的不可能變為了可能。如果你問我武漢的橋最有特點的是哪座,我想我說不出來,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武漢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哈姆雷特·橋。畢竟武漢的橋,各式各樣。「為什麼武漢的橋都該去走走?」「因為你會愛這座城市愛得更加深沉。」
  • 武漢694座橋梁將裝智慧管理系統
    武漢橋梁總體健康水平較高據統計,目前武漢共有694座城市橋梁,其中80%橋梁是在近20年內建設的。「綜合多方面監控結果顯示,武漢城市橋梁總體處於健康水平。」田啟賢介紹,2017年,湖北省首次按照城市橋群架構建設橋梁智慧管理系統,在重點橋梁上共安裝15類共計1000餘個傳感器,實時掌握運營環境、車輛荷載、結構力學特徵、病害缺陷及安全運營指標。接入系統的自動安全監測橋梁隧道已達60座,5年內,694座城市橋梁將全部裝上智慧管理系統。
  • 兩江水,幾座橋,一段武漢故事
    寬闊的江水就像武漢人的流動的血液,涵養出了武漢人火熱大氣的性格,也在無盡的慢慢流淌中見證了大武漢的蟄伏與變遷。而水多之地,交通是註定不方便的,在許多年前,負責維繫武漢各區交通的,只有那些飄蕩在水面上的各類船隻。
  • 常德穿紫河上這五座橋,橋名背後故事多
    穿紫河上立了橋名牌的五座橋 作者丨曹先輝 橋名牌是橋的「身份證」,也是橋的文化內涵。譬如市城區的姻緣橋、七裡橋、長勝橋、白馬湖橋和三閭橋都有自己的故事,這些故事可以在橋名牌中簡介,它能體現出這座橋的詩意與蘊藏。這樣的橋名牌會給遊人和市民一種文化上的享受,其影響不可小覷。
  • 漢江武漢段每6.9公裡便有一座橋
    作為武漢漢江上一座「高顏值」的橋,江漢七橋大橋建設者煞費苦心。大橋局項目經理劉生奇介紹,該橋效仿雪梨建港大橋,因為礄口、漢陽兩岸都是江灘公園,為增加人文色彩,臨時更改設計增加兩座橋頭堡,讓這座美麗的拱橋看上去有起有伏,成為武漢一張新名片。全鋼結構的一座拱橋江漢七橋施工組織難度大、施工技術含量高。作為全鋼結構的一座拱橋,鋼材用量達2.8萬噸。
  • 從35年建一座橋到3年建一座 體現著武漢的發展
    昨日,中鐵大橋局宣傳部長趙志剛將長江日報八聯版「大美武漢」航拍特刊攤開放在辦公桌上,「很大氣!體現了武漢這些年交通的大發展。」同時,也透露出自豪,「畫面中不少橋是中鐵大橋局的作品。」隨著武漢交通大發展,過江通道越來越多。從1957年建起第一座跨越長江的武漢長江大橋,時隔35年後的1992年,武漢才開建第二座跨江橋長江二橋。
  • 不可錯過的橋:走過一座橋,走進一座城
    一樣的橋上,一樣的人,留下了不一樣的故事。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橋上,同樣的人留下了不一樣影像。同一個城市,不同的地點,橋牽動著文化、連接著歷史、留下了人。橋與橋之間的人,人與人之間的橋,每一層關係裡都有一處別樣的溫暖。
  • 武漢和重慶,誰才是真正的橋都?重慶橋多,但武漢是建橋之都
    武漢和重慶,到底誰才是橋都呢?之前,重慶被一個協會認定為唯一的橋都。重慶是一座山成,而且嘉陵江和長江在此相遇,形成了兩江四岸的城市格局。長江沿線,兩江四岸比較顯著的,一個是上海,黃浦江匯入長江。一個是武漢,漢江匯入長江。
  • 探訪橫跨在鄠邑澇河上的一座座橋
    探訪橫跨在鄠邑澇河上的一座座橋 文/聶西峰 澇河,古稱潦水,系古都長安八水之一。因其全部流域在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境內,故鄠邑人稱之為母親河。 歷史上的澇河也有幾座有名的古橋,如傳說中的戶縣西關的太史橋,歷史悠久,年代久遠,歷經洪水衝擊,早已路斷橋毀。 上世紀七十年代,鄠邑區規劃了九縱七橫縣鄉道路後,先後在澇河流經的東西1號、2號、3號(108國道)、4號(正小路)、5號(重陽路)、6號、7號路和南北4號路(渭天路)、5號路修建了橋,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通行。
  • 世界上最可怕的三座橋,根本不敢向下看,還有一座叫做魔鬼橋
    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離不開橋的,路過有水的地方一定要過橋才能跨過河流,世界上有很多非常漂亮的橋的,但是除了美麗之外,還有很多恐怖的橋,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三座橋,根本不敢向下看,還有一座叫做魔鬼橋。
  • 泉邊|濟南這座最老的橋,普通人可沒資格從橋上走
    早先,老濟南泉匯溪流,河道縱橫,它穿城繞郭的自然環境以及南部山區出產青石的地理條件,是構成石拱橋、石板橋、木質橋頗多的主因。截止清末,修建石橋計60餘座、木橋20多架。古城區壘砌的多是石拱橋。如趵突泉區的大板橋(現已圍進園內)、西門外的濼源橋、城北門的匯波橋、原東護城河的巽利橋。此外,還有規模宏闊、壯觀氣派的鵲華橋,以及青巖料質、寬達五米的杆石橋。在濟南文廟泮池上有一座做工精緻、細膩的五孔石拱橋,名為「泮橋」。
  • [分享]橋梁健康監控資料下載
    、東海大橋、陽邏江大橋、上海長江大橋、閔浦大橋等國家重點項目,實踐證明,以HCMonitor為核心的實時形變監測系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橋梁監測技術,GNSS能夠與其它傳感器完美結合用於橋梁健康監測。  摘要:鸚鵡洲長江大橋等武漢3座大橋還未建成通車,就被裝上傳感器,隨時監控健康狀況,為其「遠程體檢」。
  • 武漢江漢橋小河漢水第一橋
    江漢橋建成後,與長江大橋享受同樣的保衛級別,一直到本世紀初,江漢橋橋頭堡處駐紮著守橋部隊,漢口、漢陽兩端都設有雙崗,可見這座橋對我們這座城市的重要。江漢橋漢正街跨線橋因為江漢橋截斷了漢正街,建造漢口引橋時在漢正街口建了座跨線橋,跨線橋橋洞便成了人們遮陰納涼、歇腳休息的處所。
  • 5大世界名橋,橋橋經典!怎麼沒有武漢長江大橋?
    橋,作為連接兩岸、溝通經濟、文化、政治的載體,世世代代承載著無數輝煌,萬千橋梁中有6座大橋堪稱世界經典。1.明石海峽大橋明石海峽大橋在1998年3月在日本本州島與四國島的神戶市與淡路島之間落成。作為目前世界上最長吊橋,其耗40億美元重磅打造,明石海峽大橋將4個大島聯通,實現了日本人一直以來的夢想,同時明石海峽大橋也創造了建橋史上的新紀錄。2.南京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是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的公路、鐵路兩用跨江大橋,是我國飛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成就。自1970年以來,先後接待了100多個國家、地區元首。
  • 橋,常德的橋!
    不僅涵蓋了現有結構體系的全部橋型,而且賦予了更多深層意義,更好地展現著她的曲線美! 有幸從常德市橋管處獲得了一本《常德的橋》宣傳冊,並從與橋管人交談中了解到目前常德城區已建成126座橋梁,在建的有10座,規劃待建的有17座。
  • 翹首相望盼會師——走近建設中的武漢江漢七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楚天都市報10月26日訊(記者宋枕濤 李曉琴 通訊員劉佩婭 馬連威 張倩)百米高空,鐵錘敲擊,焊花飛舞,江漢七橋主拱之上,數十名建設者精工匠造。10月22日,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中鐵大橋局江漢七橋項目漢口岸施工現場,穿戴好防護措施後,沿著鋼拱梁上的施工便道向上攀爬,約15分鐘後,記者氣喘籲籲地來到正在施工的主要作業面——漢口岸鋼桁梁第22節間,這裡距離地面有80多米。遙望對岸,翹首期盼。「拱橋有坡度,我們即使每天爬上爬下,中途也是要歇一會兒的。」
  • 為什麼要花3000萬為野生動物造一座橋
    沒想到,橋剛造好的第二年,橋邊架設的攝像機就拍到了駝鹿和麋鹿穿橋而過的畫面,甚至還有一隻山貓,在一根原木上磨爪子、伸懶腰。 班夫國家公園內的一座動物立交橋 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班夫國家公園,則擁有一個動物專用的地下通道和橋梁系統,該系統始建於1996年,包括6個立交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