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好正值夏天的時候,人體的陽氣是最旺的,我們可以藉助艾條,藉助天時,每天做艾灸,把自己氣虛的症狀給改善掉。
氣虛,主要灸氣海,百會,神闕,足三裡,脾俞等穴位。
氣海,任脈水氣在此吸熱後氣化,從而化為充盛之氣,因此本穴之氣海洋,所以得名氣海。氣海一穴,具有溫陽益氣,化溼理氣的作用。氣海穴在肚臍之下大約一寸半,是人體生氣之源。氣海穴為人體強壯的大穴,大補元氣,益氣生提,我們常說的下丹田。也可以手上擦上潤滑油,把手掌貼在丹田氣海的位置,從左往右輕輕的轉圈按摩,兩百圈左右,動作要輕柔緩慢。

氣虛頭暈,艾灸百會穴。百會穴是人體所有經絡的一個交匯點,是各經脈氣所會聚之處。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對於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是治療因氣虛引起臟器下陷的特效穴。也可以自己把手舉過頭頂用自己的大魚際去揉百會穴,打圈按揉。20天左右就能有很好的效果。

神闕穴,就是我們肚臍眼的位置,屬於任脈上的一個穴位。與衝脈,督脈,脾胃等筋脈相關。多艾灸這個穴位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有臍通白脈之說,故能直通內臟,有調上中下三焦之氣的作用。

足三裡穴,長灸勝吃老母雞。《靈樞》一書講:「邪在脾胃,則肌病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肌;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足三裡。」它是胃腑疾病和人體的強壯要穴,因此每天堅持艾灸此穴,可以調理脾胃,通筋活絡,扶正氣血,補中益氣,激發氣血的生化和運行。

脾俞是膀胱經上的穴位,為脾的背俞穴。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一旦受損,氣血就會虛弱,會導致體內出現出血、四肢肌肉失養、疲倦、水腫等情況,所以說脾俞是人體最重要的補氣血位置。這個穴位發生堵塞,會影響整個人體的氣血淤滯。經常艾灸它,寒則化氣而行。

氣虛體質的人可以通過中醫幫你開方,把身體的溼氣排完之後,經常熬烏雞湯大補元氣,提升人的陽氣。也可以經常煲山藥粥來培補身體的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