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華基生物公司副總經理溫超群的手機裡,有一份特殊的「同事」通訊錄——這是他在市市場監管局掛職認識的同事們。掛職三個月,他以「親清政商專員」的身份,每周至少有兩個工作日去部門「打卡上班」。
溫超群還有一群互為「同學」關係的黨政幹部,他們來自同一所學堂——全國首個親清政商學堂。市市場監管局經開區分局食品藥品監管科張園園與溫超群因此相識,「肩並肩」同窗共學。
而就在親清政商學堂開班後一周,市委黨校春季主體班次也首次迎來一批特殊學員:民營企業家。浙江怡聯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亮便是其中一員。他看到這些「幹部同學」有著一份共同的承諾:反對不規則辦事。
他們三人的特殊身份,都源於「親清政商學堂」。這一溫州首創的「學堂」,是幹部和企業家交往有道,構建親清政商關係的縮影;亦是溫州各級黨委政府竭盡全力營造良好環境、促進「兩個健康」的縮影。這座城市,因為這些縮影的匯聚,有了既親且清的政商關係新生態……
有一種「親」,源於「我們都是自己人」
當全市首批赴市縣部門掛職的企業家名單公布時,溫超群激動地從54名企業家名字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這也意味著,他將要體驗一段短暫而有意義的「公務員」生涯,成為機關單位普通一員,一視同仁接受單位相關制度和紀律約束。
從企業到部門,變的是身份,換的是另種視角看政商關係。
溫超群常隨同事一起進企業。「從企業運營角度,我們更能切身了解企業難處,同時也可以借鑑自己的經驗,給企業力所能及的幫助。」他說,另一方面,藉助掛職機會,也更深入了解政府部門運作方式。
三個月時間裡,溫超群常常能在細節處感受「我們都是自己人」的親切與親近。
處室業務交流,同事們不僅不「生分」,還總是「特別重視」這位編外同事。「無論是研究工作措施還是召開重要會議,大家都會專門徵求詢問我的意見,讓我站在企業角度多說說想法和建議,讓部門政策措施更接地氣。」
「作為企業家,在政府決策出臺之前就可以深度參與、共同探討,是之前在企業裡從未有過的體驗。」溫超群還主動當起聯絡員,走訪多家企業,將政府的惠企政策送進車間,並徵集企業對部門的意見建議。
有時下班之後,溫超群還會約上幾個同樣掛職的相熟企業家,一起交流掛職心得。首批54名非公經濟人士,主要是在發改、經信、科技、商務、市場監管等涉企部門參與掛職。
溫超群身邊的同事工作兢兢業業,做事嚴謹認真,這份態度令他感動。「我們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部門對企業的重視遠超我們的想像。」他說,「在與幹部的接觸過程中,我的精神層面收穫滿滿。我看到了他們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與工作熱情,感受到了新時代公務員的實幹精神。」
這段特殊的掛職經歷,成了溫超群人生中難得的體驗,也因此產生了不一樣的感悟:企業家和黨政幹部要力盡其職,擰成一股繩,民營經濟才能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這一感悟,亦是溫州創新開展優秀民營企業家掛職鍛鍊工作的「初心」——培育一支「義利並舉、以義為先」的新時代民營企業家隊伍,創造性地落實「親」「清」新型政商關係要求,讓幹部與企業家攜手共進、奮力向前。
有一種「清」,源於「有為有度有邊界」
「老同學,又見面了!」不久前,溫超群在開展業務對接時碰到了親清政商學堂的同窗同學張園園,兩人親切寒暄。
溫州開設的全國首個親清政商學堂,分批安排了150名企業家和黨政幹部同在一個屋簷下學習培訓。
張園園特別珍惜這段學習經歷,尤其是從企業家身上取長補短,學以致用。她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浙江卡尼爾聚合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助企服務員」。
「楊總,這是新出臺的政策措施,分享給你」「王會計,最近企業發展怎麼樣,有遇到什麼問題嗎」「這份材料已交給助企辦,有需要我會再去拜訪你們」……每周,張園園都會主動聯繫企業,向他們轉發相關動態,做好政策宣傳,她說:「對助企工作絕不馬虎,但凡能自己解決的一定竭盡全力解決,不能解決的就立刻上報。」
溫超群的同學中,有不少和張園園一樣,都是「助企服務員」。他們的助企故事是我市「萬名幹部進萬企」專項行動的一枚生動註腳。自去年11月以來,全市三級機關選派1萬多名幹部與1萬來家企業結對,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企業跑部門為部門主動上門。全市已排摸出各類企業問題4511個,已化解銷號4434個,化解率達98.3%;累計開展走訪服務近14萬人次,平均每人13.8次。
解一個難題,換一份安心。走進車間、送去政策、跑起項目,張園園笑稱自己是企業的「娘家人」。而這個「娘家人」,則從親清政商學堂上汲取養分。由名師名家、企業家、幹部組成的導師團講師團,讓她受益匪淺。她也將這份學習成果融入到服務企中。在對藥品生產企業開展日常檢查中,她總會提醒自己做到「有事必應、無事不擾」,從服務企業的角度,去發現企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耐心幫助解決,推動企業生產更好的產品。
以真心贏得企業信任,以務實改善營商生態,溫州亦以法紀明確政商交往的「雷區」和「安全區」——在政企「親清共成長」的徵程中,溫州率先推行「三清單一承諾」制度,推出政商交往「正面清單」「負面清單」和清廉民企建設「引導清單」各7條;建立「潛規則」多發領域公權力監督機制,設立企業效能監測點近萬個。
「親」而有度、「清」而有為,這一政商互動新局面的形成,是經濟發展的定心丸亦是催化劑——今年初調查顯示,溫州小微企業環境滿意度指數列全省第一;今年三季度,溫州企業家信心指數122.99,已連續9個季度處於「較為景氣」區間;前三季度,溫州GDP同比增長8.2%,連續17個季度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有一種「暖」,源於「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企業家」
金秋11月,是屬於「民營企業家」的季節。溫州首屆「民營企業家節」盛大舉行,社會各界以各種形式給企業家以禮遇、尊重和榮耀。
在鹿城活動專場,胡亮接過鮮花,內心激動自豪,不禁想到黨委政府重視民營企業發展的實踐畫面,其中最讓他難忘的是溫州首次把民營企業家納入市委黨校春季主體班次培訓。
「三個多月時間裡,我與黨政幹部同班學習,參加班級論壇、接受紅色教育、深入基層考察,課程豐富,受益匪淺。」通過這次接觸,胡亮對機關幹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們都有著很強的綜合能力,在各自崗位上獨當一面,對待事物很有想法!」
培訓中,黨政幹部與企業家的討論課總會碰撞出精彩火花,他們一方注重統籌、制度設計,一方注重落地、實際操作,二者融合協商出的方案很有「分量」。
而這種模式在「課堂」外也得到延續,比如溫州出臺實施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重大涉企案件風險報告、企業家緊急事態應對等制度;暢通議事渠道,定期召開政企圓桌會議;創辦民營經濟學院,目前已培訓涉企學員3200多名……諸多舉措都屬全國首創。
不久前,胡亮受邀參加了一場關於我市5G產業發展的意見徵求會,以企業家身份提出意見建議,他感慨道:「這讓我們感受到黨委政府對民營企業家的重視,願意傾聽我們的聲音,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企業家。」
這正是溫州把民營企業家視為發展之本,高看一眼、厚愛三分的生動剪影。
在首屆「民營企業家節」上,胡亮還記得開幕式上的一個細節:十杯取自東海、甌江、珊溪水庫、溫瑞塘河等處的活水,以共同匯聚的方式,一同為這個屬於民營企業家的節日啟幕。這個別具意味的細節,讓他品味許久。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活水,就是親清政商關係。正是有了「親」而又「清」的政商關係新生態,在溫州這片沃土上,民營經濟正欣欣向榮、蓬勃向上;民營企業家們正接力奔跑、接續奮鬥!
來源:溫州日報
記者:葉凝碧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