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宋代詩人劉過曾在《書院》中寫道:「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他將讀書比作耕田,認為只要勤奮學習,即使書的種類再多也會有熟讀的一天。對於個人來說勤奮學習能夠促成自身知識的積累,而人類的知識也在這樣一代代的積累中不斷增加。曾經很多的「未解之謎」已經被我們解開。然而關於自然的規律容易探索,歷史中的細碎現象卻因為時過境遷,往往很難得到精確的答案。
01
人類繁衍歷史上,除了舉世聞名的四大古國外,還有很多只有器物留存,卻少有文字記載,消失時也悄無聲息的古文明。在這些消失的文明中,最受人關注的無疑是瑪雅文明,它還留下了許多關於世界末日的記載。除此之外還有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東南亞的高棉王國、墨西哥的奧爾梅克文明等。

有人總結了古代文明之間的相似之處,如不同文明中都有著螺旋符號和錐形符號,有些人認為螺旋代表的是子宮和生育能力,錐形代表的是「松果」。雖然能夠對其加以解釋,但是世界各地的文明中不約而同地出現這些符號還是讓人嘖嘖稱奇。除此之外,在古埃及和古巴比倫文明中都有獅身人面像,在古埃及和古希臘文明中都有十字記號,這些都是古代「普遍思維」的體現,它們於遙遠的時期出現在相互隔絕的文明中,至今人類尚未能發現其中聯繫。

雖然近代以來科學技術蓬勃發展,考古工具隨之精進,人類對於世界和對於過去的認知都更加清楚,但我們畢竟無法回到過去,所以有些事情仍然無法得到精確解讀。例如1872年時,一個美國工人曾經無意發現一塊怪異的石頭,科學家們對這塊石頭研究了百餘年,至今也仍對其一無所知,未能揭開它的神秘面紗,以至於百年來它仍舊是一個謎團。
02
1872年,美國新英格蘭溫尼伯西汲湖邊,一個工人不經意間在黏土中發現了一塊怪異的鵝蛋形石頭。不同於普通鵝卵石,這塊石頭上有許多圖案,包括人臉、帳篷形狀、玉米穗形狀等等。這塊石頭被發現的地點也並未有任何古代文明遺蹟。施工隊的領導拉德先生將這這塊石頭交給專家研究後也仍是一無所知,便將自己擁有這樣一塊石頭的消息放了出去,引來了大批媒體和專家關注。

然而,直到20年後拉德先生去世,這塊石頭的奧秘仍然未能被解開。他臨終前囑託後人將這塊石頭捐贈給國家,後人在經歷了35年研究後依舊一無所獲,於1927年將這塊石頭正式捐贈給了新罕布夏歷史學會。學會選擇將它在新罕布夏歷史博物館進行公開展覽,對此石頭抱有好奇心的人們紛至沓來,想要一睹為快,更有很多人希望能夠解開石頭的奧秘。

這塊神秘石長度約4英寸,厚度約為2.5英寸,表面雕刻著月亮、箭頭,還有3個數字形狀。經過多年研究後,目前對這塊石頭的認知主要有3種說法。第一種是1931年有學者提出的「雷石說」,雷石往往出現於珊瑚、黏土中,表面有一些人為加工痕跡。然而時隔多年,這塊神秘石發現地的土質早已發生變化,因此也不能確定它是否是雷石。

第二種是沙巖說,由美國學者尤金·布戴特提出。這種說法的主要依據是這塊神秘石看起來像黏土卻堅硬無比,他認為這是由於土壤形成過程中受自然因素影響,由紋理細膩的沙巖層積而成。然而這種說法僅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性,在美國全境都很難找到這種土質的地區,因此這種推測也只是停留在理論上。

第三種則是情報說,即認為這些神秘符號是某特殊部門傳遞情報專用符號。這種說法由收藏家衛斯理·巴拉提出,他認為應當從相似的符號和雕刻工藝入手研究這塊石頭。經過對比,他認為這塊石雕很可能來源於神秘組織「共濟會」,河道流域或許是共濟會組織信息傳遞的一種方式,而關於這些符號的詳細記載則早已失傳。
結語
這塊神秘石至今仍未能揭開神秘面紗的原因是目前世界上還沒能找到一塊相似的石頭,無從對比也無從研究,這才有了各路專家眾說紛紜。《莊子·內篇》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知識是無限的,雖然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類的知識是可以代代相傳的,總量總是在增加的。相信總有一天,人類可以解開這神秘石的神秘之處。
參考資料:
《書院》
《莊子內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