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是一個戰亂不休,英傑輩出的年代,蜀漢自然也不乏名臣良將。其中五虎上將威名最為顯赫,他們也代表了蜀漢政權初期的武將巔峰水平。在這五個人中卻有一個人一生都沒有得到重用,即使在死後封諡的時候也比其他四人晚了一年,他就是趙雲。那這位對劉備忠心耿耿,並且屢屢立下戰功的大將為什麼仕途如此不順呢?
這就要從趙雲和劉備的關係說起了,趙雲最早在公孫瓚手下做事,那時劉備和公孫瓚之間有合作,他和趙雲之間也有往來。那時開始劉備就十分欣賞趙雲的人品和能力,趙雲對劉備也十分傾心,在公孫瓚失敗之後,趙雲前來投奔,成為了僅次於關羽張飛的第三號將軍。後來在長坂坡一戰中,趙雲更是單槍匹馬殺入曹軍陣中救回了阿鬥,這讓劉備對趙雲的忠誠毫不懷疑。
在戰爭年代對於家眷的保護是最讓人頭疼的事情,劉備的家小就曾經被呂布和曹操俘虜過。劉備為了保護自己家人的安全,必須要選擇一位可靠的將領,這名將領必須要他信得過還有超群的武力,趙雲自然是最佳人選之一。
此時相信一定有人會問,那劉備為什麼不從自己兩名義弟之間選擇呢。我認為關羽有獨當一面的實力,在劉備徵戰天下的過程中,他一直是最重要的大將,讓他來做家眷的保鏢未免屈才。張飛在之前的小沛之戰中,曾經讓劉備的妻子被呂布俘虜,犯過錯的他自然也不適合。
這樣一來長期跟隨劉備的老相識就只剩下趙雲了,於是趙雲被劉備授予了中護軍的職位,專門負責控制禁軍和保護重要人物。自此趙雲成為了劉備及其家人的貼身保鏢,這就註定了他不能在正面戰場上領兵出戰,導致他的功績不如其他幾位虎將顯赫,趙雲絕對稱得上是蜀漢政權的幕後將軍。
除此之外,趙雲過於正直的性格也是劉備考量的因素,讓他退居幕後可能也是對趙雲的一種保護。在趙雲投奔公孫瓚的時候,他就說過自己最大的理想是跟隨一位仁德的君主,這也是他死心塌地跟著劉備的原因。
在劉備入蜀的時候,曾經提議將蜀中的豪宅良田分給手下的將領們,剛剛結束戰鬥的將士們聽到這個消息都十分高興。只有趙雲覺得四川地區的百姓剛剛經歷了戰爭,更應該把這些土地分給他們來恢復生產。趙雲的話有理有據,讓劉備不好推辭,只好收回了剛才的想法。
而那些沒有拿到上次的官員自然會對趙雲心懷不滿,像張飛這樣和趙雲相識多年的還好說,那些劉璋手下的官員對於趙雲就沒有這麼寬容了,私下怨言不斷。劉備知道趙云為人正直,是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的,更別說向他們道歉了。所以劉備只好只給趙雲一個翊軍將軍的封號,讓他位居關張等人之下,以此來平息四川舊官的怒氣。
所以趙雲的不受重用可能恰恰是劉備對他的重視導致的,劉備信任他才把自己的家人交給他,劉備珍惜他,才用降低封號的方法為他消除他人的不滿,因此趙雲的不受重用更像是劉備對他的保護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