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網絡上為什麼喜歡罵髒話?

2020-12-13 澎湃新聞

TMD , 我擦, 阿西巴,沙雕,你在網絡上為什麼喜歡罵髒話?

來源:南方傳媒書院

作者:陳安慶(南方傳媒書院創始人

TMD , 我擦, 阿西巴,沙雕,你妹、裝B。

當前網際網路、特別是微博、微信上罵人成風,不少有頭有臉的人「秀髒話」,似乎話越髒,越能表達立場的鮮明和堅定。

「髒話風」甚至走出了微博,一家有名的報紙甚至把帶「媽」的髒話放到了文章大標題上。

還有,「我去」、「我勒個去」,拜蔡明所賜登上春晚,另外網絡流行語「然並卵」經過慣用洗白,現在幾乎成了中性詞。

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是——粗鄙的網絡流行語,正在影響公開出版物、主流媒體的審美旨趣。

比如,「屌絲」這一明顯帶有低俗趣味的詞彙甚至登上過「大雅之堂」:2012年11月3日《人民日報》第5版特刊「暢懷」欄目中一篇名為《激發中國前進的最大力量》中運用了「屌絲」一詞。

騰訊新聞,發表評論文章《屌絲,庶民的文化勝利》。

作為中國青年社會心態的晴雨表,網絡流行語一直備受關注。

髒話抬頭,是因為受眾情感極化,網絡語言泛濫成「髒」 ,別拿粗鄙當個性。

中國網民達8.29億,本科及以上才佔9.9%!怪不得噴子槓精那麼多。

出口成髒,無緣由的惡語相向。低智少識,對問題看法毫無深度,也沒有見識和必要知識儲備,在生活中受挫卻無能為力甚至不敢表達不滿情緒時,只能通過網絡這一特殊渠道釋放情感,尋找心理平衡。

現在天天上網的都是些什麼人,社會戾氣都越來越重,大部分網民,憑藉低級感知去觀察事物,缺乏最基本的媒介素質。

沒見識不說,動輒張嘴罵人,詛咒人,可以說既沒有見識,有沒有同情心,看見混得好的人就詛咒人家,如果混得好的人倒黴了就更幸災樂禍,添油加醋!

中國的網際網路,本質是一個大的區域網,信息的不對稱,造成認知偏差的單一化。

群氓不具備反思能力,反思的速度可沒憤青的唾沫星子飛得快。

群體的極端化,表現出他們的情感情緒,不論是好是壞,都是一種誇張的,放大的歇斯底裡的。

從網絡流行語中髒話的使用可以看出,賦權、審醜與後現代,這是網際網路粗鄙文化的解讀與反思。

比如有人就擔心,粗鄙化的網絡流行語,損毀和侵蝕了生活中的偉大與崇高,拉低了社會道德的平均水準,易於招致社會整體的精神塌陷。

網絡,不是語言粗鄙之風的溫床。

素質高,有涵養的人懂得拿事實和依據說話,不會瞎噴,對於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了解事件具有兩面甚至多面性!就算是意見不同,也只是就事論事,不會進行人身攻擊!

在網絡上烏合之眾是無數個無名氏,他們不用承擔任何社會責任,個人責任感消失,肆無忌憚。

集體無意識,他們的才智被削弱了,差異化被同質化所削弱。

有意識人格的消失,無意識人格的得勢,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傳染作用,而向一個偏執極端的方向發展,他們變得不理性,野蠻。於是,愚蠢與非理性是更容易通過網絡釋放出來。

口出汙言,或者說髒話,常常被看作是不講文明的表現,人們也理所應當地認為有這種習慣的人智商應該不怎麼高。其實這和智商高不高,真沒看啥關係,倒是和素質能掛上鉤子。

在生活中,有的人髒話不離口;有的人儘管平時不怎麼說,但一到氣頭上,髒話就脫口而出了。

更有一些人,網下文質彬彬,一到網上則髒話連篇。髒話為何如此受人青睞?有人說,這是因為說髒話,或許也能觸發我們身體的「戰鬥或逃跑」反應。

關於髒話,眾所周知的一件事情是:青少年愛說髒話。男人比女人愛說髒話,缺乏教養的人愛說髒話。還有就是,人在氣憤的時候容易說髒話……總而言之,說不說髒話,似乎與自我控制力有關。

罵髒話不好,但是有時候在某些特殊的場合,一句恰到好處的「他媽的」還真能勝過萬語千言。不承認不承認?

說髒話,還能夠有效地釋放壓力與痛苦。

有的髒話是血戰前奏,有的就只是「口頭禪」。

知道人類使用什麼詞彙的頻率最高嗎?  一項調查顯示,一個講英語的普通人,每天說的話裡有0.7%是髒字,也就是說,他們每說140個單詞,就有一個單詞是罵人話,與使用第一人稱"我"的頻率相當。

沒有哪種語言裡沒有髒話,即使在人類還沒有學會用語言來溝通的時代,祖先們已經會用喊叫來表示蔑視或者咒罵了。

人類永遠也無法擺脫髒話,因為大多數孩子甚至在認識字母表之前,就知道如何說髒話了。

販夫走卒罵髒話,也就不說了,領導也一樣罵人,列寧曾用「蠢豬」、「混蛋」等詞罵託洛茨基,裡根將利比亞前總統卡扎菲稱作「奔跑的狗」,毛澤東說宋襄公有「蠢豬式的仁義道德」。

「他媽的」被魯迅在《論「他媽的」》一文中認證為「國罵」。

中國的影視作品裡不允許出現髒話,但也有例外。

表現對壞人的刻骨仇恨:

「狗X養的小鬼子,爺爺跟你們拼啦!」說的同時往往甩掉帽子,拿起機槍,突突突掃射起來。

表現反派人物的絕望:

「娘希匹!」說的時候徐州前線的電報剛剛念完。

將髒話懸為厲禁固然大可不必,但如果以為讓正面人物說出幾句髒話就能避免公式化、臉譜化,也同樣是一種偏頗。

一個叫奇普·洛的美國人主張嚴肅對待髒話。他甚至創辦了「凸顯不良詞語協會」「致力於教育人們如何正確地使用髒話,歡迎髒話達到一定水準的人免費入會」。

髒話有打破隔閡的作用,在軍隊、體力勞動者、爵士樂團等群體中,fuckmotherfucker等詞使用頻率非常高。

美國心理學家蒂莫西·傑認為,咒罵是人類的原始本能,甚至是人類靈魂的止痛劑。他舉例說,一些老年痴呆症患者雖然連親屬的名字都忘記了,詞彙量也大幅度減少,但說起汙言穢語毫不費勁兒。

儘管髒話也是一種語言,但是人類加工髒話並不在「高級」的大腦皮層,而是在「低級」的功能區,當人們說髒話時,大腦中主管情緒活動的部分即額葉系統會被激活。

麥可·亞當斯提出,髒話之所以能夠提升人際關係,是因為它們以信任為前提,相信我們的交談對象跟自己有著共同的價值觀,因此不會討厭我們使用犯忌的詞。如果一種關係通過了髒話測試,他們就形成了親密的關係。

《髒話簡史》作者梅麗莎·莫爾認為:「拿走髒話,我們就只剩下拳頭和槍了。」

1775年詹森編撰的《英語詞典》中就沒有fuck這個詞,據說有位女士恭賀他避而不收錄不雅字詞,而他回答說:這麼說來,那些字你都查過囉,女士?

還有一個情況,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學生說髒話,其實有幾個原因:

(1)好奇心指使。如罵人髒話時,他們不一定都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只知道好玩;

(2)好勝心理支配。這主要是在相互對罵時居多;

(3)盲目模仿。周圍某些人的粗言惡語,孩子們不自覺地模仿過來了。

(4)受電影、電視、小說中一些人物角色的髒話影響;

(5)當發怒時,因情緒激動脫口而出等等。其實大家都知道,說髒話是個不好的語言習慣。

雖然家長和老師都堅決反對孩子養成愛說髒話的習慣,但是卻沒有真正重視這方面的教育。

師長輕描淡寫的態度,也會讓孩子們覺得這個習慣沒有多不好。

澳洲女學者露絲·韋津利認為,觸犯禁忌是髒話的實質。

比如,英語的「Cxnt」、「Pxssy」、「Asshole」是一個系列,中文的「傻X」可以代入男性、女性生殖器。

性器官的髒話其實更加骯髒。這樣的例子,在中國也不難找到。比如在「文革」時期,「階級敵人」的後代往往被罵作「××階級的狗崽子」,從字面上看,自然是「狗崽子」更具侮辱性,但對那個時代略有了解的人都不會不明白:指向人的政治地位的「××階級」,才是這句罵語的真正「殺傷力」所在。

又比如在中國古代,門第、血統是被看得極為重要的,《戰國策·趙策》中所記載的齊威王罵周天子那句「爾母婢也」,便是一句極為惡毒的髒話。

有人說,寫小說特別是寫底層小說,不罵髒話就寫不了好作品,塑造不好人物個性。真是這樣的嗎?

其實也不是。

沈從文的小說中出現最多的人物是農民、士兵、水手、妓女等等,毫無疑問,這幾種人無一不是髒話的「易感人群」,僅僅由此來看,即使沈從文的作品中髒話連篇,讀者或許也不會感到過於驚訝。

但實際上恰恰相反,沈從文筆下的人物很少說髒話,《邊城》中的翠翠「輕輕地」罵了儺送二老一句「你個悖時砍腦殼的」,後來還要害羞好久。

《柏子》裡的妓女在和熟識的水手會面時,會說出一些不雅字眼,但那在很大程度上帶有打情罵俏的意味,已經不能完全視之為髒話了。

最奇怪的是,多數作家所寫到的士兵,往往一開口就是髒話,可沈從文筆下的士兵竟然比有些作家筆下的知識分子還要斯文。

魯迅就曾對左翼作品中髒話過多的現象表示過擔憂,他在評論《文學月報》上的一首詩歌時指出:現在有些作品,往往並非必要而偏在對話裡寫上許多罵語去,好像以為非此便不是無產者作品,罵詈愈多,就愈是無產者作品似的。其實好的工農之中,並不隨口罵人的多得很,作者不應該將上海流氓的行為,塗在他們身上的。即使有喜歡罵人的無產者,也只是一種壞脾氣,作者應該由文藝加以糾正,萬不可再來展開,使將來的無階級社會中,一言不合,便祖宗三代的鬧得不可開交。

髒話似乎是一柄雙刃劍,它可以因其觸犯禁忌的性質,而成為一種反抗的標誌,但是它自身的「不潔」特徵,卻也很容易對使用者的形象構成玷汙。

生活中有一類精神病人,因大腦受傷或者神經退化性疾病而喪失了正常的說話能力。奇怪的是,儘管他們連話都說不順溜,但在自言自語的時候,卻三句不離髒話。醫學上,稱這類病人患有「穢語症候群」。

制止髒話泛濫,應該是一個共識,在網際網路上,有些人詞窮的時候,沒道理可講時,就「只能罵了」。

網絡文化粗鄙化,以粗俗的形態、劣質的內容和低俗的言辭,傳遞不良價值,渲染不良行為,它消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念,造成文化行為迷亂,惡化文化生態。

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教指委委員、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部教授張華說:「語言是具有嚴謹性和文化邏輯性的。脫離規範的戲謔,勢必會玷汙其純潔性,不利於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傳播。」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華新說:「在我們這個楚辭漢賦、唐詩宋詞的國度,實在不忍看到『撕逼』、『逼格』這樣粗鄙的文字招搖過市。」

「動粗口光榮」反映出,我們是多麼容易為了一些最終將時過境遷的東西,而傷害我們這個民族文明中那些永恆的東西。當利益和價值觀都多元化的時候,恪守一些共同的東西將越來越難。

在網絡的粗鄙化傾向愈演愈烈的今天,我們對於髒話的負面意義,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南方傳媒書院創始人陳安慶)

相關焦點

  • 黃聖依也學網絡用語罵髒話?不料學藝不精讀錯字,尷尬上熱搜第一
    這個字現在流行於各大網絡社交平臺,算得上一個當紅的網絡流行用語。但是這個字用到網絡上其實是與一句髒話同音,是一個諧音梗,解釋如圖。難道黃聖依也是一個喜歡網絡衝浪的美少女,不僅了解網絡用語,還學網絡用語罵髒話?不料學藝不精讀錯字,沒能將諧音梗學到精髓,直接尷尬上熱搜第一,因此也引發了網友們激烈的討論。
  • 女人罵你這三句「髒話」,意味著她是喜歡你的,老實人要明白
    當你和你的女性朋友戀愛時,可能一些事情你不了解。或者因為不理解這些女孩口中的暗語,他們錯誤地認為女孩討厭你,錯過了喜歡你的女孩子,今天小編要說的是女人罵你這三句「髒話」,意味著她是喜歡你的,老實人要明白。
  • 女生罵你這3句「髒話」,看似在「罵你」,其實超級無敵喜歡你
    導語:很多男生都不明白,明明自己一點都不招人厭,但身邊老師有很多女生各種嫌棄和罵我,其實異性緣關係好的不一定就是兩個人彬彬有禮,而是互相打鬧中,看你們之間的互損、互掐才知道你們關係有多親密,尤其是一段愛情中,打並不是真的打,當然罵也不是罵,最主要是女生表達喜歡你的一種方式,女生罵你這
  • 女人罵你這4句髒話,其實是喜歡你,別傻傻不懂
    女生總是口是心非,愛得越深罵得越狠。不知為何女生總喜歡做反事,越愛你反而越疏遠你。越喜歡你,越刻意拒絕。罵你便是其中一個表現。她的心中越有你,表現越會不正常,因為她的緊張和慌亂,反而會表現出相反的情緒,我們看上去就有些奇怪與荒謬,其實這正是她愛你的體現。她要是不喜歡你,反而會無比冷靜、理智、坦然。更甚至她會和你互相調情,訴說動聽的情話。但這其實都只是外在表象,你要當真,你就輸了。這樣的女生,她只是在玩你而不愛你。
  • 楊過可能是個「祖安文科狀元」,他「罵髒話」為何滿堂喝彩?
    」霍都聽他問「小畜生罵誰」,順口答道:「小畜生罵你!」怎麼樣?霍都的髒話就這麼輕描淡寫地被楊過反轉回去,自己反倒被自己罵成了「小畜生」。楊過這罵人的功夫,怎麼地也得在祖安「七年有爹媽」吧,封他個「祖安文科狀元」恐怕也不為過。
  • 女生敢罵你這幾句「髒話」,看似在「罵你」,實則超喜歡你
    導語:對於很多男生,在感情的事情上都有些迷茫,明明自己做得很好,怎麼會遭到女生各種嫌棄,其實在異性的相處當中,並不一定關係好的就是彬彬有禮的樣子,關係不好的才相互嫌棄,而有些嫌棄的話語反而能夠體現出喜歡你。
  • 有時候我想優雅的罵個髒話
    有時候我想優雅的罵個髒話2020-01-29如何優雅而不失禮貌的罵個髒話,這是一個技術話,需要專業知識的積累!網上有教程?好了,言歸正傳,繼續說髒話的故事!其實我們大量的閱讀民國時期的一些著作裡面,幾乎都有著髒話,而前一代的文學著作裡面也有,畢竟髒話是一種情緒的表達,現在很多電影電視裡面也可以允許了部分髒話的存在,這就算是一大進步了,畢竟那才是現實!小時候,我們是不能說髒話的,為什麼還說呢?
  • 「罵髒話又怎樣?」賈靜雯女兒大尺度留言曝光,網友:教育太失敗
    按理說這個年齡的女孩最大的煩惱應該就是學習,所以梧桐妹也像其他孩子一樣在網絡上也對學校的制度進行了一番吐槽,以此表達自己的壓力和不滿。這其實是很多十幾歲孩子都會發的牢騷,然而在梧桐妹的這番言論中竟然摻雜著一些髒話,再加上她是明星子女,使得事情的本質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 女生敢罵你這三句「髒話」,潛意思是「我喜歡你」,大豬蹄子別傻了!
    女生敢罵你這三句「髒話」,潛意思是「我喜歡你」,大豬蹄子別傻了! 很多男孩子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其實是有一些生氣的,男孩子會覺得這個女孩子是真的在罵自己,但是當女孩子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多半是她對你有意思,而且給了你一定的暗示,但是你卻沒有明白她的暗示,還傻乎乎的瞎聊天,所以她就會特別生氣。這個時候不妨看看你是不是對她的其中某句話沒有理解。
  • 為什麼日本人很少說髒話
    而怒髮衝冠時,罵髒話就成了一種很好的宣洩方式!其實罵人還是會罵的,比如我們大家所熟知的:「バカ(八嘎)!」不過日本人的罵人詞句貌似還真的是遠不能表達自己憤怒的情緒的,主要是日本人很忌諱「說髒話」,外加上有一套成熟的「敬語體系」,在這個敬語體系中,對於不同關係,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日本人都有著不一樣的「敬語」和「說話方式」,當一個人不怎麼看好你的時候,Ta一般不會直白的罵你,而是改變Ta說話的口吻,使用「敬語體系」中對待陌生人的那一套「敬語措辭」,藉此來暗示——Ta在疏遠你!
  • 髒話考|罵人是不對,但不知道別人在罵你就很尷尬了
    圖/《九品芝麻官》罵人未必用髒話,髒話也不一定用來罵人。文/曹吉利不久前有一則新聞,某地地鐵上的兩名乘客發生爭執,一人罵道:「你的孩子早晚得掉!」話音未落,孕婦把手中的保溫瓶甩向罵人者,砸得對方頭破血流。與以往不同,評論區中幾乎所有聲音都站在打人者一邊,紛紛指責罵人者太惡毒,不該把矛頭指向胎兒。
  • 網絡上常見的髒話替代用詞了解一下
    網絡上常見的髒話替代用詞了解一下時間:2019-08-24 19:22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口吐芬芳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上常見的髒話替代用詞了解一下 指說髒話或爆粗口。目前是網絡上常見的髒話替代用詞,但本身詞義中性,並不真正指代任何具體髒字。
  • 小翻書黨|我們為什麼會說髒話
    《我們為什麼會說髒話?》是埃瑪·伯恩(Emma Byrne)的第一本書,之前看到有評論認為這本書不過是關於髒話研究的一堆文獻綜述——那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外行來說,還真是本帶感的研究綜述啊,從話題到文風都相當「讀者友好」。至於你正在看的這篇綜述之綜述,託作者的福,希望也不會太悶。
  • 蘇俄領導髒話大曝光:列寧常罵"婊子"和"蠢驢"
    俄羅斯著名語言學家塔蒂阿娜·阿克米託娃教授對俄羅斯政界和文化界存在的髒話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得到許多有趣的發現。畢生都在研究俄羅斯髒話的語言學家塔蒂阿娜·阿克米託娃教授說:「我能說出許多喜歡吐髒字的文化精英的名字,無論是過去的還是現在的。」   阿克米託娃教授透露,在政治圈內,說話帶上幾個髒字兒並不被認為是有失大體或者不民主的行為。
  • 髒話說不說得?為髒話正名
    ——傑弗裡·休斯人為什麼罵,怎麼罵,以及罵髒話揭示了人的哪些本質。髒話帶有負面形象,但也並非全無益處。罵髒話在減輕工作壓力甚至身體痛感上的效用,勝於任何所謂「團隊建設」的活動。全憑酣暢淋漓的一句——「我日!」
  • 賈靜雯女兒「大尺度」留言火了,被罵上熱搜,網友:當媽的太失敗
    這時候大女兒就因為一則「大尺度」留言突然火了,直接被罵上熱搜,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當時正值開學季,很多學生都會抱怨,怎麼就開學了。梧桐妹也在網絡上用英文抱怨了一句,怎麼這麼快就開學了,其中一句話相當「大尺度」。
  • 孩子說髒話不用如臨大敵,弄清原因,4個方法教育孩子不說髒話
    之前,我在網上看到過一個貼子,一個媽媽求助,說三年級的女兒開始髒話連篇,不知道怎麼辦?她貼子裡寫道:女兒三年級,一直很乖巧,最近總把髒話當成口頭禪!什麼cao、made、wokao(髒話用拼音代替)還有惠州話裡的一些比較粗魯的話,她說是班上同學教的。我說小孩子要文明,不能說髒話。
  • 孩子說髒話該怎麼辦?正確的處理方法你一定想不到!
    4歲的小侄子特別喜歡吃糖葫蘆,我每次見到他都會告他少吃有次我開玩笑說:「吃多了牙會壞,會變成醜八怪」那次我多說了幾遍「變成醜八怪」,突然小侄子手指著我,朝我喊道:「TMD,你再說,再說,閉嘴」當時我愣住了,真沒想到小侄子會冒出髒話,說真的,我內心是想笑的,但還是忍住了我當沒聽見,繼續和家人聊天後來和別人聊天
  • TMD,小學生也這麼說髒話?
    感受一下古人是如何說髒話:   《戰國策·趙策》中,《秦圍趙之邯鄲》一文中,周烈王駕崩,眾諸侯前去弔唁,齊威王遲到了,周派人責問他時,齊威王罵道:「叱嗟,而母婢也!」通俗點說,就是「你媽是賤人」。
  • 孔子很生氣,罵了弟子一句髒話,2500年後,成老師最愛的口頭禪
    孔子很生氣,罵了弟子一句髒話,2500年後,成老師最愛的口頭禪 孔子很生氣,罵了弟子一句髒話,2500年後,成老師最愛的口頭禪 孔子是中國的第一個教育家,他的存在真正讓中國人有教無類,感受到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儒學教育貫穿始終,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一直影響著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