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很多人都清楚,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後,身體會處於極度虛弱的狀態,這時候就必須藉助坐月子來實現身體調理。但很多人卻沒有意識到,女性在坐月子期間,情緒是極其敏感的,再小的事情有時候也容易被無限放大,進而引發不良的影響。
對於這一點,李婆婆深有體會。五年前,兒媳在醫院順利產下了一名男嬰,一家人都為此高興不已。但是孩子剛出生沒多久,李婆婆的兒子就由於工作的原因到外地出差,沒有辦法照顧孫子和兒媳。
當時,兒媳要求李婆婆幫她一起帶孩子,但是卻遭到了李婆婆的拒絕。她告訴兒媳:"孩子是你們小兩口生的,我都一把年紀了哪裡還帶得動孩子,你自己想想辦法吧。"
從這之後,兒媳就沒有對李婆婆客氣過,甚至有時候會因為一點小事而跟婆婆鬧矛盾。好在李婆婆的兒子一直從中調和,這才沒有導致家庭矛盾進一步激化。
但就在前不久,兒媳卻作出了一個令李婆婆意想不到的決定。當時一家人正在吃完飯,兒媳突然提出孩子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四處都要花錢,因此想把李婆婆送進養老院,這樣可以節省不少的經濟支出。
在李婆婆看來,兒媳的建議顯然是在刻意"報復",畢竟自己才65歲,既沒有身體疾病,也沒有胡亂花錢,根本不存在給家庭經濟帶來負擔的可能。
想到這裡,李婆婆奮力辯解,並且氣憤地指責自己的兒媳:"沒想到月子仇你記這麼久,都過去這麼長時間了你還一直想著打擊報復我。"
最終,在兒子的調和下,李婆婆沒有被送進養老院,但婆媳關係也瞬間降到了冰點,家庭氛圍一度處於極其尷尬的狀態。
或許不少人會覺得,兒媳的做法有些過激,不夠尊重長輩。事實上,兒媳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舉動,是因為她在情緒最為敏感的坐月子階段沒能得到應有的尊重,這才致使她產生了負面情緒並且記仇至今。
不只是李婆婆的兒媳,絕大多數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後,都會存在情緒波動大的問題,甚至有些女性還因此患上了產後抑鬱。那麼,從產婦自身的角度出發,要想在產後保持比較愉悅的情緒,應該怎麼做呢?
保持產後心情愉悅的做法
·換位思考
不少女性之所以在生完孩子之後,很容易出現情緒起伏,是因為她們覺得家人不夠關心自己。其實並非如此,很多時候家人只是由於孩子年紀比較小的緣故,才會多對他給予一些關愛,而這並不影響女性自身受到重視。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女性應該儘可能做到換位思考,體恤家人的辛勞付出。
·苦中作樂
帶孩子是一項十分耗費體力與耐力的事情,尤其是孩子在年紀比較小的時候,會給年輕父母帶來不少的麻煩。因此,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女性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對此,女性可以通過"苦中作樂"的方式來緩解負面情緒。女性在帶孩子的時候,也會看到孩子可愛、乖巧的一面。對於這些美好的畫面,女性不妨將其記錄下來,當負面情緒產生時,就可以回顧這些瞬間達到緩和情緒的目的。
·及時釋壓
女性在坐月子期間,身體上的痛感以及帶孩子時的辛勞,很容易就會催生出巨大的心理壓力,進而引發負面情緒。一旦放任不管,很可能就會引發產後抑鬱。
為此,當女性發現難以獨立完成壓力排解時,應該及時將情況反饋給自己的家人。在家人的幫助下,女性的壓力及時得以排解,這樣才能維持一個健康良好的心情。
除了坐月子期間女性的情緒調控之外,我們還可以從李婆婆的遭遇當中看到,婆媳關係的好壞也是極為重要。如果當初李婆婆幫忙照顧孩子,也就不會有之後的狀況發生。
那麼,站在兒媳的角度考慮,要想調解好婆媳關係,可以通過哪些方式實現呢?
婆媳相處的技巧
·給予尊重
我們都知道,尊重是一個相互的過程,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我們就必須先學會尊重人。婆婆身為長輩,兒媳理應先予以尊重,這樣才能更快地幫助自己融入到新的家庭氛圍之中。
·理解讓步
雖說婆婆與兒媳之間不存在義務關係,但是在與婆婆相處的過程中,兒媳應該做到體恤、理解。對於婆婆一些不當行為,兒媳應該予以包容,這既可以免去不必要的爭吵,同時也給孩子樹立了一個良好榜樣。
當然了,並非所有的事情都應該忍氣吞聲。對於婆婆做得特別過分的行為,兒媳可以比較委婉地指出,或是將情況反饋給自己的丈夫,讓他協助解決。
·重視交流
兒媳要想處理好跟婆婆之間的關係,關鍵在於言語交流。因為交流不僅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且可以讓我們迅速了解對方的行為習慣,以此來避開一些"雷區"。
因此,兒媳平時可以多找一些話題跟婆婆進行交流,讓婆婆感覺自己受到了重視,這樣婆婆自然也就不會為難兒媳。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