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老人被兒媳送進養老院,含淚喊冤:沒想到月子仇,你記這麼久

2020-12-19 鯨魚奶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很多人都清楚,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後,身體會處於極度虛弱的狀態,這時候就必須藉助坐月子來實現身體調理。但很多人卻沒有意識到,女性在坐月子期間,情緒是極其敏感的,再小的事情有時候也容易被無限放大,進而引發不良的影響。

對於這一點,李婆婆深有體會。五年前,兒媳在醫院順利產下了一名男嬰,一家人都為此高興不已。但是孩子剛出生沒多久,李婆婆的兒子就由於工作的原因到外地出差,沒有辦法照顧孫子和兒媳。

當時,兒媳要求李婆婆幫她一起帶孩子,但是卻遭到了李婆婆的拒絕。她告訴兒媳:"孩子是你們小兩口生的,我都一把年紀了哪裡還帶得動孩子,你自己想想辦法吧。"

從這之後,兒媳就沒有對李婆婆客氣過,甚至有時候會因為一點小事而跟婆婆鬧矛盾。好在李婆婆的兒子一直從中調和,這才沒有導致家庭矛盾進一步激化。

但就在前不久,兒媳卻作出了一個令李婆婆意想不到的決定。當時一家人正在吃完飯,兒媳突然提出孩子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四處都要花錢,因此想把李婆婆送進養老院,這樣可以節省不少的經濟支出。

在李婆婆看來,兒媳的建議顯然是在刻意"報復",畢竟自己才65歲,既沒有身體疾病,也沒有胡亂花錢,根本不存在給家庭經濟帶來負擔的可能。

想到這裡,李婆婆奮力辯解,並且氣憤地指責自己的兒媳:"沒想到月子仇你記這麼久,都過去這麼長時間了你還一直想著打擊報復我。"

最終,在兒子的調和下,李婆婆沒有被送進養老院,但婆媳關係也瞬間降到了冰點,家庭氛圍一度處於極其尷尬的狀態。

或許不少人會覺得,兒媳的做法有些過激,不夠尊重長輩。事實上,兒媳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舉動,是因為她在情緒最為敏感的坐月子階段沒能得到應有的尊重,這才致使她產生了負面情緒並且記仇至今。

不只是李婆婆的兒媳,絕大多數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後,都會存在情緒波動大的問題,甚至有些女性還因此患上了產後抑鬱。那麼,從產婦自身的角度出發,要想在產後保持比較愉悅的情緒,應該怎麼做呢?

保持產後心情愉悅的做法

·換位思考

不少女性之所以在生完孩子之後,很容易出現情緒起伏,是因為她們覺得家人不夠關心自己。其實並非如此,很多時候家人只是由於孩子年紀比較小的緣故,才會多對他給予一些關愛,而這並不影響女性自身受到重視。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女性應該儘可能做到換位思考,體恤家人的辛勞付出。

·苦中作樂

帶孩子是一項十分耗費體力與耐力的事情,尤其是孩子在年紀比較小的時候,會給年輕父母帶來不少的麻煩。因此,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女性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對此,女性可以通過"苦中作樂"的方式來緩解負面情緒。女性在帶孩子的時候,也會看到孩子可愛、乖巧的一面。對於這些美好的畫面,女性不妨將其記錄下來,當負面情緒產生時,就可以回顧這些瞬間達到緩和情緒的目的。

·及時釋壓

女性在坐月子期間,身體上的痛感以及帶孩子時的辛勞,很容易就會催生出巨大的心理壓力,進而引發負面情緒。一旦放任不管,很可能就會引發產後抑鬱。

為此,當女性發現難以獨立完成壓力排解時,應該及時將情況反饋給自己的家人。在家人的幫助下,女性的壓力及時得以排解,這樣才能維持一個健康良好的心情。

除了坐月子期間女性的情緒調控之外,我們還可以從李婆婆的遭遇當中看到,婆媳關係的好壞也是極為重要。如果當初李婆婆幫忙照顧孩子,也就不會有之後的狀況發生。

那麼,站在兒媳的角度考慮,要想調解好婆媳關係,可以通過哪些方式實現呢?

婆媳相處的技巧

·給予尊重

我們都知道,尊重是一個相互的過程,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我們就必須先學會尊重人。婆婆身為長輩,兒媳理應先予以尊重,這樣才能更快地幫助自己融入到新的家庭氛圍之中。

·理解讓步

雖說婆婆與兒媳之間不存在義務關係,但是在與婆婆相處的過程中,兒媳應該做到體恤、理解。對於婆婆一些不當行為,兒媳應該予以包容,這既可以免去不必要的爭吵,同時也給孩子樹立了一個良好榜樣。

當然了,並非所有的事情都應該忍氣吞聲。對於婆婆做得特別過分的行為,兒媳可以比較委婉地指出,或是將情況反饋給自己的丈夫,讓他協助解決。

·重視交流

兒媳要想處理好跟婆婆之間的關係,關鍵在於言語交流。因為交流不僅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且可以讓我們迅速了解對方的行為習慣,以此來避開一些"雷區"。

因此,兒媳平時可以多找一些話題跟婆婆進行交流,讓婆婆感覺自己受到了重視,這樣婆婆自然也就不會為難兒媳。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七旬老人被兒子送進養老院,含淚吐露心聲:生男生女果真不一樣
    李家村的一位李大爺一直都重男輕女,沒想到年過七旬就被兒子送進養老院,含淚吐露心聲:生男生女果真不一樣。李大爺的第一胎是個女兒,心裡認為女孩長大成人了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人了,養兒才能養老,心裡不甘心,又要了二胎,是個男孩。李大爺家裡並不寬裕,靠幾畝地養活一家四口人,女兒也比較懂事,家裡的農活需要女兒幫忙來打理,平時還要洗衣服、做飯,放了學還要回來照看弟弟。
  • 70歲老人被送養老院,含淚哭訴自己的經歷:生男生女真的不一樣
    本文由Ainee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都說養兒育女為了防老,但是事實卻是很多老人在老年的時候並沒有得到子女的孝順和照顧,甚至還會為了子女的行為寒了心。父母照顧孩子長大成人,孩子照顧父母的老年生活,讓父母能夠安心地離開這個世界,這也是孝道的一種傳承。烏鴉尚且懂得反哺,更何況人類呢?
  • 婆婆伺候月子是啥體驗?過來人:第一天就攢下月子仇,沒熬過一周
    自打結婚後,小芸和婆婆雖然稱不上多麼親密,但也相敬如賓,沒想到經歷這個月子發現兩人真的合不來。 坐月子的第一天,婆婆就左嘮叨一句「奶水不夠」,右囉嗦一句「不會帶孩子」,小芸反駁只會引來更多的責怪,把初為人母的小芸委屈得夠嗆,這月子仇第一天就結下了。
  • 80歲老人被送進養老院,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生男生女真的不一樣
    80歲老人被送進養老院,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生男生女真的不一樣雖然說封建的思想已經漸漸的消失,但是有一些老年人仍然覺得重男輕女是一件非常正確的事情,因為只有兒子才能給自己養老,只有兒子才能陪伴自己。但就是因為這樣傳統的觀念,導致有一些孩子成為了白眼狼。
  • 「跟你的月子仇過吧」妻子拒絕照顧婆婆丈夫棄家,如今回家路艱難
    坐月子對女人來說是人生的一個很重要的時期,如果月子做不好,很有可能將來會落下一些難以治癒的病症。所以,月子裡的諸多不滿才會升級成寶媽嘴裡的「月子仇」。有人提出質疑:為什麼老一輩人從來沒聽誰說什麼月子仇還是月子恨的,現在突然就冒出了這麼多的月子仇。是不是現在的女人都太矯情了?
  • 「奶奶怎麼來了」,婆婆不伺候月子,兒媳報仇方式讓婆婆傻眼了
    的確,女人嫁為人妻後,婆家只在乎你能不能幹,知不知道疼人,而娘家人在意的是你會不會累,難怪會婆婆不是媽的說法。「奶奶這麼又來了」,孫子一臉嫌棄「奶奶,你這麼來了」,7歲的兒子打開門看到奶奶,先是對奶奶的到來感到驚訝,隨後一臉嫌棄的質問奶奶,緊接著跑去給媽媽報告。
  • 「求求你,救救我吧!」91歲老人被4個子女送進養老院,哭訴想回家!
    「求求你,救救我吧,我想回家……」上海的孫奶奶今年91歲見到記者立馬提出了想幫她回家的請求孫奶奶還拿出兩個小瓶子裡面都是她平時攢下來的安眠藥她說她甚至苦悶得想要尋短見……在一張小紙片上老人寫下了她的苦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 住了3個月養老院,見到4個老人離世,65歲的我搬回了農村老家
    故土難離,舊巢難棄,養老院也不是萬能的居所,有人住得慣,有人住不慣,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今天就是一個老人因為住不慣養老院而選擇回老家獨居的故事,希望大家讀了能有所感悟。自述人:王阿姨,65歲,寡居老人。
  • 91歲老人被4個子女送進養老院,哭訴只想回家!小...
    上海的孫奶奶今年91歲,見到記者,立馬提出了想幫她回家的請求。孫奶奶還拿出兩個小瓶子,裡面都是她平時攢下來的安眠藥。她說,她甚至苦悶得想要尋短見…在一張小紙片上,老人寫下了她的苦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老人如此痛苦呢?原來都是為了出養老院誰做主的問題。
  • 「孩子是你生的,我媽沒義務照顧」月子裡結下的仇,啥時候才解開
    文丨木棉媽媽生寶寶後,你會不會要求婆婆伺候月子?前些天在小區溜達,遇到我們樓一個寶媽,她是二胎媽媽,大寶上幼兒園大班,小寶一歲多,剛學會走。那麼婆婆到底有沒有義務照顧兒媳?兒媳又有沒有義務伺候婆婆呢?婆婆伺候月子的來歷為什麼很多兒媳都會要求婆婆伺候月子呢?其實是有說法的,在過去女性地位比較低,兒媳嫁出去之後很少回娘家,尤其是嫁的遠的,可能一輩子才回家一次,甚至一輩子都沒回過娘家。
  • 有一種委屈和放不下,叫「月子仇」
    有這樣的說法:婆媳矛盾,百分之八十是從「月子仇」開始和發展起來的。深以為然。我們有「坐月子」的傳統,女性不辭辛苦十月懷胎後生下孩子,升級為新手媽媽,此時心理和身體的承受達到極限,理應受到全家的呵護和長輩的關懷。
  • 「你給誰帶娃,誰給你養老」73歲農村老人一句話,高知兒媳閉嘴
    然而,話是這麼說,站著說話從來不腰疼。現實中,婆媳關係無論你再怎麼努力,始終沒法讓兩代人,兩個女人從內心深處把對方當成自己的親人。 下面分享一個身邊的故事,這位老人的一句話,讓她的高知兒媳閉嘴了。到底是什麼事情,請大家一起來看看到底是誰對誰錯。
  • 家有長壽老人,對兒女到底是福是禍?3位65歲老人含淚說出心聲
    下面一起來看看下面3位老人的經歷,他們家裡都有長壽老人,對於照顧長壽老人,他們也都有自己的看法。1、65歲的張大爺我如今64了,也已到了晚年,但是我的父親還健在,年輕的時候為了家庭付出了很多,現在理應照顧他,但是現在我也是有苦難言。
  • 兒媳坐月子自己洗衣服,婆婆藏起手套,為什麼說月子仇會記一輩子
    老婆冷冷一笑說:「吃泡麵怎麼了,當初我坐月子的時候,是你媽說的,吃泡麵有營養!」「我坐月子的時候你怎麼對我,將來你老了我就怎麼對你」,這句話一度很流行,這大概就是很多女性在受到委屈時候,用來安慰自己的說辭吧。
  • 為什麼「月子之仇,不共戴天」?過來人道出心裡話,現實又扎心
    「月子仇」這個詞流行了很久,意思是女性在坐月子期間與婆婆產生的仇恨與恩怨,會讓女性記一輩子的那種,也就有了「月子之仇,不共戴天」這句話。月子之仇,過來人寶媽道出心裡話,現實又扎心小周(化名)今年29歲,寶寶剛剛2歲。小周表示坐月子期間,是婆婆來伺候的,但婆婆在伺候之前說要三千塊錢。
  • 「兒媳,我的退休金為什麼要給你」「那就別住在我家」
    到了婆家之後,她總是搶著做各種家務,發了工資就給家人買衣服和好吃的,總之盡力做一個本本分分的兒媳。可是,婆婆好像一點也不領情,總是挑剔阿芳,一次,阿芳讓朋友從國外代購了一套化妝品,婆婆發現這是一套昂貴的化妝品,當著阿芳的面就把化妝品扔進了垃圾桶,他指責阿芳說,女人應該會過日子,不能買這麼貴的化妝品。
  • 婆婆住院,兒媳回娘家散心,婆婆:一個月子仇記這麼久?
    我並不想因為這些事跟婆婆正面起衝突,所以便拜託老公幫忙溝通一下,沒想到他卻說:「咱媽就是年紀大了愛嘮叨,你不要總是這麼小心眼,大不了以後多買些東西哄哄他們。」丈夫的懦弱與婆婆的不理解讓我很是苦悶,但是仔細想想又覺得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慢慢地也就學會自己釋懷了。
  • 92歲「編花環的女孩」?上海有座神奇養老院,老人扮演世界名畫人物...
    人活到90歲,住進了養老院,還能做什麼?還可以玩Cosplay(角色扮演),可以坐著旋轉木馬吃棉花糖,可以乘著小火車去看風光明媚。在上海,有這樣一座神奇的養老院,住在這裡的老人們會刷抖音,會編美篇,對各種年輕人愛玩的新鮮玩意兒司空見慣,面對鏡頭稀鬆平常。最近,他們拍攝了一組《老人版名畫Cosplay》,在抖音上徹底火了。
  • 婆婆不滿意兒媳生的是女孩,兒媳給丈夫一耳光,收拾行李搬出去住
    之前蓮若的反應,種種跡象婆婆看來都是兒子,其實那些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土方子,但婆婆深信不疑,提出要照顧兒媳坐月子,現在是女兒,但婆婆也說到做到。但蓮若發現,婆婆根本就沒有心思給她坐月子。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月子仇」,就是因為兩個不同觀念的人碰撞在一起。
  • 兒媳坐月子婆婆沒照顧,兒媳記恨婆婆咋辦?別擔心將來兒媳不伺候
    這位男士說妻子記恨婆婆估計有點兒過了,說忘不了我認為是真的,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在關鍵的節點上婆婆該做的事情沒有做,兒媳心裡一定存在委屈和不滿。 兒子出生在中秋節,雖然天氣不是太冷,但是當時剛生過孩子不到十天就天天用冷水洗尿布,因此落下了月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