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畢業生扎堆社會培訓機構,引起了社會的陣陣騷動。儘管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總的是非議聲音佔了上風。許多人認為,清華北大畢業生進入社會培訓機構是徹頭徹尾的人才浪費,他們應該從事更為高端的行業。當然還有一種聲音不算尖銳,認為這些畢業生可能是權宜之計,畢竟今年大學畢業生工作難找啊,先找個立足之地養活自己,再圖發展。
在世人頭腦中始終認為教育行業是不需要名牌大學高學歷的人做老師的,看一下多年來的師範招生情況,高考分數很高的學生很少考師範類大學。假如有一個可以進入清華北大的學生錄取了示範,從官方角度當然值得宣揚,但會招致更多不理解的眼光。
考師範大學的學生絕大部分是高考分數中等偏下一點,有一所老牌高中曾經流傳過這麼一句話」曾經三流的學生做了老師,竟然教現在一流的學生「。這在許多學校都是事實,做老師的人當年學習成績基本不是很優秀,正是不優秀才只能考師範大學啊。因此有人就直截了當地指出,這就是我國教育發展最大的梗,不是一流人才搞教學,怎能有一流的教育教學?
因此,國家提出」讓最優秀的人做老師「,當然這個要變成現實是一個系統工程。現在經常聽聞某某中學招聘教師清一色是清華北大畢業生,這其實是一件大好事;又聽說大量的清華北大畢業生走進社會辦學機構,我覺得這對家長、學生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比招進中小學做老師還要喜,為什麼這麼說?
能夠招聘清華北大畢業生做老師的學校有幾所?很少吧。這樣的學校一般家庭一般孩子能夠進入嗎?根本不可能。那麼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再怎麼厲害,受益的學生面少之又少。清華北大畢業生進入培訓機構後,學生受益面就完全不一樣了。培訓機構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限制招生,只要願意付錢有名額,都能接受他們的教育。
在這全民補課的時代,各種培訓機構遍地叢生、魚目混珠,絕大部分家長對孩子學習很關心也很著急,但有幾個家長能針對性地指導孩子參加補課?絕大部分家長都有一種跟風的習氣。別人家的孩子在補課,我家孩子也要去補課;別人家的孩子在這家輔導機構補課,我家孩子也去吧。
校外輔導機構的補課效果怎樣,對此家長是根本沒有判斷力的,只能讓孩子用時間去嘗試,如果有效表明運氣好,無效只能一聲嘆息——浪費了錢更耗費了寶貴的時間。其實,家長在送孩子正式進校外輔導班學習前,必須做好兩件事。
第一件事全面了解授課老師情況,比如授課老師本人的學習經歷。清華北大畢業生進入校外輔導機構,雖然引起社會某些人的非議,但對社會輔導機構而言是好事,能夠提高本機構的社會知名度。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哪個不是學霸級的人物?解題思路、解題能力不是一般老師能夠比擬的。
因此,家長、學生在選擇校外輔導機構時,老師的學習經歷必須搞清楚,他們的學習經曆本身就是激勵學生的一大榜樣。看看那個著名的高途課堂的師資情況:當年的高考狀元、北京大學畢業、哥倫比亞大學畢業……老師本身就有著金光閃閃的學習經歷,他們親自教學效果不會錯。那麼到底教學效果怎樣呢?就要做好第二件事
第二件事就是要能試聽課堂經歷。家長要孩子去補課,不僅僅要花金錢成本,更要花費時間成本;而時間成本花掉了是無法挽回的。補課老師到底好不好、有沒有效果?必須有一個試聽的過程。就像高徒課堂那樣,推出一個9元9節課的試聽課就是一個解決家長學生疑慮的好舉措。
這些廣告上的名校畢業生閃亮登場,家長孩子通過試聽,考量教師的教學水平,孩子能否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試聽過程中可以和老師進行磨合,看自己是否適合聽這些老師講課。假如合適就可以進一步學習下去,假如不合適馬上掉頭,既沒花什麼錢也沒浪費時間。這樣的神操作是最為合理的。
家長學生真的不必為如何選擇校外輔導機構煩惱,做到以上兩點絕對能達到預期效果。所以,對清華北大畢業生扎堆校外培訓機構其實根本沒啥好擔憂的,對家長學生是一大福分,對社會又何嘗不是好事呢?能夠讓更多的學子進入名牌大學學習,不就是對社會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