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4日,教育部召開第五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介紹了「十三五」期間加強體育、美育有關情況。
體育方面
政策體系更加健全
十三五」期間,學校體育納入教育現代化評估指標體系、納入立德樹人主渠道、納入考試制度改革、納入督導評價內容、納入全民健身計劃、納入體育產業發展規劃
教學改革更加深入
95%的學校能夠保障學生在校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鍊。聚焦教會、勤練、常賽,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育教學改革特色。
條件保障更加到位
「十三五」期間,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教師由50.2萬增加到59.5萬,每年新增體育教師約2萬人,年均增速4.3%。
2019年底,全國小學、中學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率、和體育器械達標率較「十二五」期間大幅度提升。
評價體系更加完善
建立健全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將身心健康情況納入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
2019年實施「自主招生」和2020年實施「強基計劃」的高校在招生考試中全面實施體育測試製度。
美育方面
政策體系日趨完善
《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教育部關於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學校體育、美育兼職教師管理辦法》……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臺,為學校美育政策體系構建了「四梁八柱」,制度建設更加完善。
教育教學成效顯著
大部分省(區、市)義務教育階段都能按照國家課程設置方案保證音樂、美術課程總量不低於總課時的9%,高中教育階段,全國93.2%的學校能夠開設6個學分的藝術類必修課程;全國80.7%的中等職業學校將藝術課程納入公共基礎必修課,並保證72學時;全國87.6的高校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公共藝術課程,近87%的學生在中小學接受了藝術教育,65%的學生參與了藝術社團或興趣小組,學習掌握了藝術特長。
資源保障持續向好
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美育教師人數由2015年的59.5萬人增加到2019年的74.8萬人,四年來增加14.9萬人,平均增速為5.7%。
2019年全國小學藝術器材達標率達95.07%,初中達標率達96.12%,高中達標率達93.26%,近五年分別增長了36.60%、20.16%和8.67%。
品牌項目成果豐碩
高雅藝術進校園、全國大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和基地創建活動、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全國普通高等音樂、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和教師基本功展示。
2018年「大大」在教育大會上的講話,明確提出教育要實現德智體美勞「五育」的全面培養,「十三五」期間,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開始逐步跟其他學科的地位和價值以及受重視程度都有了持平的傾向。
「五育並舉」離不開校內、校外相結合,綜合實踐活動將是「五育並舉」培養模式的重要載體,而研學旅行則是綜合實踐課程實施的有效途徑和首選承載方式,特別是考察探究活動和職業體驗及其他活動,離不開研學旅行這一形式,《綜合實踐課指導綱要》為研學旅行課程設計實施提供了政策依據和指向,國家層面重視體育教育、美育教育,對研學旅行從業人員來說是機遇更是責任,如何將體育教育、美育教育融入研學旅行之中,是每一個研學從業者應深入思考的問題。
想學習如何設計包含體育教育、美育教育等「五育」的研學旅行課程嗎?快來參加雲成長研學12月25-26日在北京舉辦的研學導師、營地指導師培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