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峰上千尋塔,尋的很可能是它,千年古寺的傳承

2020-12-12 百家號

北宋的詩人王安石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詩「飛來山上千尋塔,問說雞鳴見日升」,那詩中說的飛來峰是哪裡你們知道嗎?

後來,據專業人士考證,王安石所尋的塔,非常可能是靈隱寺的塔,而且靈隱寺也有一著名景點,名為飛來峰。

圖為在靈隱寺內的樹林中,一座被擺在路邊的小小的佛像,佛法佛道無處不在。

下過雪後的寺廟變得分為的寧靜,結拜的雪搭配著黃色的屋頂格外的耀眼奪目。

靈隱寺在飛來峰與北高峰之間靈隱山麓中,兩峰挾峙,林木聳秀由來,深山古寺,雲煙萬狀。

圖為靈隱寺門匾,但從門匾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座隱藏在山林之中的「隱寺」。

相關焦點

  •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登飛來峰》宋代: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譯文:這首美麗的古詩,是說登上飛來峰頂高高的塔,聽說每天雞鳴時分在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層層浮雲遮擋我遠望的視線,是因為自己站在飛來峰的最高層。
  • 為你讀詩:《登飛來峰》,白雲之上,陽光燦爛
    你瞧,王安石在很多年前就明白這個道理,並寫下了《登飛來峰》。咱們先了解下王安石。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學才華自然驚豔。可王安石更出色的,卻在於他在政治上的才能。王安石小時候很聰明,愛讀書,他跟隨父親宦遊各地,接觸現實,體驗民間疾苦,覺察到當時嚴重的社會危機,就有了移風易俗之想法。
  • 古詩文學習090:七年級下冊,王安石《登飛來峰》
    登飛來峰[宋]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飛來峰,即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唐宋時其上有應天塔,故又俗稱「塔山」,古代傳說此山自琅琊郡東武(今山東諸城)飛來。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②〔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一說七尺)為一尋。③〔緣〕因為。
  • 王安石《登飛來峰》:詩不賦題為哪般?心在凌雲腳踩峰!
    《登飛來峰》是王安石正值壯年時寫的一首七絕,詩人當時豪邁英發,不到30歲就任職浙江鄞縣知縣,並且在任期間政績卓著,受到皇帝嘉獎,任職期滿王安石獲恩準回故裡探親,途經杭州飛來山時便一登為快。這首詩手法奇特,給人以新奇之感,和那些庸俗的登山寫景之作是有本質區別的。
  • 《登飛來峰》,古詩朗讀,賞析!
    登飛來峰宋代: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 王安石《登飛來峰》
    今天不限行 明天限行5和0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 王安石《登飛來峰》賞析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一、先介紹作者,同時介紹一些資料,順便講講我的一點看法。王安石(1021年~1086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字介甫,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人。
  • 杭州旅遊完才知道,傳說中的飛來峰上並無千尋塔,山低林茂不會有...
    古詩裡關於飛來峰前兩句的描述是這樣的「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而實際上的杭州飛來峰上並無佛塔,只有遮天蔽日的森森林木。見日升的景象被林子遮的完全不可能看到。
  • 去了杭州靈隱才知道,飛來峰上並無千尋塔,山低林茂不會浮雲遮眼
    因為讀書,人們對這個世界多了一種基本的認知途徑;因為實踐,讓人對書中的知識有了更深的認識,比如這首小學課本裡王安石的《登飛來峰》的古詩,遇上現實中杭州靈隱景區的飛來峰。古詩裡關於飛來峰前兩句的描述是這樣的「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而實際上的杭州飛來峰上並無佛塔,只有遮天蔽日的森森林木。
  • 中考語文古詩文複習:《登飛來峰》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注釋】 1、千尋:極言塔高。古以八尺為一尋,形容高聳。 2、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句意。 3、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陸賈《新語》:「邪臣蔽賢,猶浮雲之障白日也。」
  • 王安石《登飛來峰》:一起去爬山嗎?可以不拍照的那種
    第一句「飛來峰上千尋塔」,寫飛來峰的地勢,「尋」是古時的長度單位,八尺是一尋,「千尋」是誇張說法,形容塔極高。,每天太陽一出來陽光照到這棵樹,天雞就開始打鳴,然後普天之下所有的雞都跟隨著它。而推行新法失敗,很大原因就敗於「浮雲」上。
  • 初中八年級語文知識點之《登飛來峰》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八年級語文知識點之《登飛來峰》,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登飛來峰》   宋朝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 王安石《登飛來峰》,雄心激揚,天地為讓,唯斯人而有斯言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宋代:王安石《登飛來峰》"詩言志",王安石這首《登飛來峰》,真言志之詩。飛來峰已然很高,上面又有千尋的高塔,則高出雲外。立得高,則看得遠,沒有了屏障,則天下盡在我眼中。王安石借說"高",以表達自己澄清天下的高遠志向。其雄心,其自信,舉世莫及,令人敬服。人生在世,都有其志向,而不同的人,志向有所不同。有人志在謀福天下蒼生,此聖人之屬,天地間最罕有的,從古到今,也就出了幾個。
  • 它又名靈鷲峰,靈隱寺與石窟是它一大特色,蘇軾曾親自為它題詩!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北宋著名詩人王安石的一首《登飛來峰》讓許多人對飛來峰充滿了無限的遐想。實際上飛來峰坐落於靈隱寺景區,而飛來峰更是通往靈隱寺的必經之路。飛來峰石壁上眾多佛教雕塑更是為飛來峰增添了許多佛教的色彩。
  • 《題西林壁》和《登飛來峰》,都是千古絕唱,你更欣賞哪一首?
    比之於唐,宋人以哲理入詩,在對人生和世界的探索上,則更勝一籌,蘇軾和王安石,他們的身份不只是政治家、文學家,同時也都是哲學家,所以他們的詩中,往往都富有很強的哲理。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 中國四大名塔:同為世界三大奇塔,艾菲爾鐵塔盛名,它卻無人問津
    嵩嶽寺塔屬於我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現存年代最久的佛塔,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文化建築群之一,還是世界上最早的筒體建築,這座塔的價值與在世界建築史上的地位都十分重要,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珍貴巨大的財富。
  • 學霸筆記:王安石《登飛來峰》,不畏浮雲遮蔽眼
    公元1050年夏,王安石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老家,途徑杭州,登上飛來峰,寫下了《登飛來峰》一詩。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王安石上山登塔,舉目四望,天下仿佛盡在眼中。「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為什麼沒有任何的事物能夠擋住我的視線呢?
  • 高考語文早讀17:《登飛來峰》《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
    01《登飛來峰》(王安石)42.《登飛來峰》(王安石)①飛來山上千尋塔,[助記] 詩人借峰上古塔之高,寫自己的立足點之高。②聞說雞鳴見日升。[助記] 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情境默寫】1.杜甫登臨泰山抒發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而王安石在《登飛來峰》中也不禁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 書法定製收藏: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飛來峰上千尋塔。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
  • 只知道王安石的《登飛來峰》,他的這首詩讀過嗎
    王安石在還沒當上宰相的時候,路過杭州就曾寫下了膾炙人口的《登飛來峰》: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這首詩表明了王安石想要治理國家的志向。後來宋神宗繼位,起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就是副宰相。王安石先後推出了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保甲法、免疫法、市易法、保馬法、方田均稅法、將兵法等,並改革學校科舉。王安石堅持更革「祖宗舊制」,在統治階級內部引起了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