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夏的一天下午,應邀走進汝州市雙擁路宋宮汝瓷張玉鳳大師的汝瓷廠,展廳裡一群來自鄭州的女性朋友坐在茶桌前品茗賞瓷,張玉鳳大師帶著她特有的笑容迎面走來,張大師帶領著,首先來到仿古瓷陳列間,展柜上一件件傳統器型映入眼帘,器型都不大,俗話說汝不盈尺,釉色看起來圓潤飽滿,仔細端詳有玉質感,沒有賊光。對面牆面有四幅名人書法,其中一幅是故宮博物院古陶瓷專家耿寶昌老先生2002年參觀宋宮汝瓷後,欣然為宋宮汝瓷題寫「 汝瓷之光」。
當問起張玉鳳大師,何以取名宋宮汝瓷?張大師說,宋徽宗時期,汝瓷被冠以五大名瓷之首,為宮廷所獨有,我做汝瓷,就是要朝著當年宮廷的標準去做,所以取名宋宮汝瓷。
汝瓷之美,在於單色釉上表現出來天青、月白、豆綠等色調,通過雕刻紋飾,鏤空等形式表現,非常有難度和挑戰性,回憶起當初的過往,汝瓷界汝瓷四姐妹之一的張玉鳳有說不完的話。
上世紀八十年代,汝州市汝瓷工藝廠在汝州市可是炙手可熱的好單位,好多年輕人以能夠在汝瓷廠上班為榮,二十來歲的張玉鳳有個同學,她父親當時在汝瓷廠擔任副廠長,張玉鳳找到同學試探性問她同學,看能否通過其做副廠長的父親進到汝瓷廠上班,哪怕是做份臨時工也行,被同學婉拒,後來又通過其他關係,張玉鳳走進汝瓷廠做了一名普通工人,那時的汝瓷廠有七十多畝大,汝瓷生產只是很小一部分,主要依靠燒制實用瓷養活汝瓷,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張玉鳳在汝瓷廠各個生產崗位都很熟悉,不是自己的崗也想要弄懂,虛心向每個老師學習,雖然累點但也開心,心想就這樣有份穩定工作,有個幸福的家庭。
生活中往往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九十年代國有企業改制,一夜之間汝瓷廠倒閉,工人們先後下崗,張玉鳳也不例外,鐵飯碗被打碎了,和她一前一後走進汝瓷廠的同事們面臨無工可打,有力無處下,有勁無處使的尷尬境地,這時候有人已經在廠區承包車間自由組合開始了小規模燒制汝瓷啦,特別是有汝瓷泰鬥之稱的孟玉松老師,從外地引進鎖式液化氣窯燒制汝瓷,乾淨環保成品率還高。好奇的老同事們結伴前往孟玉松老師的新式液化氣窯看稀罕,回來後張玉鳳陷入沉思,和幾位要好的同事商量,咱能不能也承包一個車間,咱自己也開始燒制汝瓷,張玉鳳的話得到幾位要好同事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大家異口同聲地說:中,玉鳳,只要你願意撐頭,我們跟著你一起幹。當初張玉鳳想法非常簡單,就是想著和同事們一起有活幹有口飯吃,做到養家餬口而已,根本沒有想到二十多年後做到今天的規模和成績。
當年承包費2萬元,還有建窯資金,都是幾位同事幫忙湊起來的,隨後跑到神垕,看人家的液化氣窯,買來建窯爐的材料,請來師傅,建起了兩立方的鎖式窯,當時兩立方的窯可以稱得上大窯,大傢伙都攢著一股勁,心裡想要幹就大幹一場,常言說頭場戲難扎,建新窯一切從頭開始,原材料,生產設備,模具,耗材等等,一切從零開始,好在大傢伙都是原汝瓷廠的中堅力量,造型施釉這一切做起來都得心應手,唯獨對燒液化氣窯都沒有經驗,為此專門請了一位燒窯師傅負責燒窯,歷經三十多個小時的熊熊大火,當窯門打開的瞬間猶如一盆冷水迎面澆來,想像中的天青月白沒有出現,一窯黑疙瘩,滿滿兩立方的黑疙瘩,一件未成,燒窯師傅也是摸索著燒窯,液化氣窯與從前的饅頭窯、推板窯沒有可比性,氧化和還原過程截然不同,燒窯師傅看到此,工錢沒拿悄悄離開,面對燒窯的困惑,怎麼辦?
不服輸的張玉鳳給大家鼓勁,帶領大家重新開始造型施釉,又一窯開始燒制,打擊接踵而至,依然是外甥打燈籠——照舅,這一窯又是一件沒成,不過比起第一窯的黑疙瘩,顏色有了點變化,這也給大夥一點點信心,找問題想辦法,請教神垕的燒窯師傅,慢慢地一連燒了十幾窯後,心中盼望的天青釉終於像十月懷胎的嬰兒一樣呱呱墜地,張玉鳳打開窯門的那一刻,懸著的心終於平靜了下來,捧出一件帶著窯溫的汝瓷,喜極而泣,張玉鳳擲地有聲地說:老天爺呀,您終於給俺這群下崗工人一口飯吃啦。
就這樣一群人圍在張玉鳳身邊,大傢伙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燒制的汝瓷越來越多,釉色越來越好看,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住環境改善,家庭擺件需求增大和汝瓷收藏熱興起,銷售也好起來,大傢伙的收入也與日俱增,大傢伙終於能夠像以前在國營瓷廠一樣有活幹有飯吃有錢賺啦。
有一次張玉鳳前往外地瓷區參加活動,遇到一位聽口音像老鄉的女性,張玉鳳問老鄉,聽口音您也是河南的吧,對方漫不經心地說,河南寶豐的,張玉鳳一聽是平頂山老鄉,咦,俺是汝州裡,俺是燒汝瓷哩,對方不屑地反問道:汝州那能叫汝瓷?張玉鳳不聲不響從隨身的挎包拿出一件汝瓷,遞給對方:你看看這件咋樣?
對方接過去拿在手裡仔細端詳半天又問道:這是你燒哩?
張玉鳳不卑不亢說道:嗯,就是俺燒哩。對方此時連看她的眼神和語氣都變了,寶豐清涼寺是汝窯遺址,寶豐汝瓷從業者都燒制仿古瓷,有幾個老師燒制的汝瓷和清涼寺出土瓷片已 經非常接近!足以說明當時寶豐汝瓷燒造水平,這件事和對方當時不屑的眼神在張玉鳳眼前久久揮之不去,回來後張玉鳳主要精力就放在燒制仿古瓷上,張玉鳳心裡想,只有做好仿古瓷,才能得到業內人士的肯定,這樣才能無愧宋宮汝瓷這塊招牌,賣個孩子買盒籠——不蒸饅頭爭口氣。
就這樣張玉鳳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一副不負輸的勁頭,全部精力都用在仿古瓷的研究燒制上,為此她專一建造一個小窯用於燒制仿古瓷,沒黑沒夜,寒來暑往,不知道熬過多少黑夜白天,不知道毀掉多少瓷片,燒好的汝瓷打碎後與收藏到的古瓷片做對比,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燒制出來的仿古天青釉,三分啞七分亮,青中泛綠,綠中泛青,釉色瑩潤,隨光變幻,光滑如嬰兒肌膚,如凝脂碧玉。微觀結構下,底色呈雲層狀,透過雲層可看到天空藍,稀疏氣泡,通透晶瑩,如晨星閃爍。
她先後又研製出了汝窯
茶葉沫釉和黑釉等釉色,仿古天青釉和茶葉沫釉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每次開窯張玉鳳大師都親臨開窯現場,詳細觀看了解成在哪裡,敗在何方?
對於藝術品和藏品有瑕疵當場銷毀,去瑕存真,決不讓瑕疵品流入市場,不單是對藏友負責,更是對宋宮品牌的保護。
汝州融媒體記者郭營戰採訪張玉鳳大師
如今張玉鳳燒制的仿古瓷在業界得到認可與肯定。做人就要有一股不服輸的幹勁,張玉鳳就是這樣一位不甘平庸永不服輸的奇女子,喜歡唱豫劇的張玉鳳最喜歡唱的就是《木蘭從軍》,誰說女子不如男,眼前玉鳳賽木蘭!
張玉鳳大師,以一位時代女性的膽識和魄力,國有企業改制,籌集數百萬元留下汝州市汝瓷的根脈,張玉鳳大師指著身後的車間廠房對記者說道:
這就是原汝州市國營工藝美術汝瓷廠的老廠房和老車間,在這裡承載了幾代汝瓷人的夢想和昔日為之奮鬥成就的輝煌。
擇一事 愛一生,當初為了養家餬口走進汝瓷廠,下崗後帶領一幫同事為了爭口氣,為了有口飯吃,承包車間燒制汝瓷,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一份辛勤一份汗水,張玉鳳一位時代女性撐起汝瓷振興這面大旗,在汝州大地這片汝瓷的沃土,創業正逢好時代,張玉鳳和她的宋宮汝瓷已經成為汝州汝瓷一張靚麗的名片!
張玉鳳簡介
張玉鳳,女,1964年生,1984年參加工作,1998年創辦河南宋宮汝瓷,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一級高級技師、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汝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中國收藏家協會陶瓷委員會籤約藝術家,河南省陶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首都師範大學科德學院、齊魯工業大學陶瓷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平頂山民間文化保護協會副會長、汝州市陶瓷協會副會長!
圖片提供:宋宮汝瓷
責任編輯:王獻臻
編審:河南科技報 趙俊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