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桃花源新歌

2020-08-14 常德發布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千百年前,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所描述的「武陵」,就在常德境內。

地處湖南西北部的常德市,頭枕長江,腰纏沅澧,東靠洞庭,西連湘西,是少有的集山水、湖泊、丘陵、平原於一體的城市,素有「魚米之鄉」美譽,也是長江中下遊重要的文明搖籃。

如今,這座桃花源裡的城市,正在唱響一曲宜居、宜業、宜人的時代新歌。

1


智慧讓城市更宜居


戶口遠在長沙的常德津市居民程穎沒有想到,她和丈夫的戶口都不在本地,可在社區窗口辦理生育服務證,前後只用了5分鐘。「一開始我還擔心不能辦理,沒想到居然這麼快!」

無須出示居住地證明,材料不用交上級部門,在社區窗口登記、列印證據、蓋章取證——這樣的「飛速」體驗,得益於常德智慧城市建設。

「數據『跑』起來了,辦事就方便了。」常德津市市行政審批局局長張雲說,2019年,為推進「一件事只需跑一次」改革落地實施,當地打破信息壁壘,整合了23個部門的44項數據,開發辦事服務平臺。

常德是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城市,在這裡,數據信息化成為居民便捷辦事的幸福「密鑰」。

城市要宜居,除了辦事便捷,更要住得舒心——

晨起,到城市公園活動筋骨,傍晚,在千年古運河穿紫河泛舟,或在河畔老街走一走,這是很多常德人的幸福小日子。

小日子背後,也有城市建設和治理的大智慧:大力推進舊城改造,讓老舊棚戶區悄然變身為設施先進的現代化社區;引入德國先進技術建設海綿城市,全國首批海綿城市試點讓常德基本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無內澇、水體無黑臭、熱島有緩解」……2019年,常德位居中國百座宜居城市指數榜前十名。


2


發展讓城市更宜業


4300平方公裡的肥沃耕地,「春撒一把種、秋收一倉糧」的得天獨厚條件,讓常德成為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今,「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正將這個農業大市,開墾成一方產業熱土。

今年3月,在常德高新區,湖南中聯重科建築起重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聯建起)正全力生產急需交貨的15億元訂單,日產值3500萬元。中聯建起去年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於2月5日復工復產。為應對產業鏈不能及時恢復、供應鏈無法迅速補齊等難題,常德高新區努力打通資金、人員等堵點,防疫物資、貨物運輸等難點,幫助產業鏈中22家園區配套企業全面復工。

這只是一個縮影。疫情發生以來,常德千方百計創造有利於復工復產的營商環境,盡全力降低疫情對產業發展的影響。


夏日傍晚,常德市民在穿紫河畔休憩

如果將時間維度進一步拉長,很容易發現,自2018年起,常德全面推進了「產業立市」三年行動,一系列配套改革由此展開——

「一件事一次辦」改革,讓全市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2019年常德市民之家正式啟用,「一條龍、一站式、全方位」的政務服務成為送給企業的大禮包;出臺《關於優化園區產業布局指導意見》,賦予14個產業園區清晰定位,又下放約200項管理權限,以釋放園區活力……

沅澧大地上,曾經菸草產業「一煙獨秀」的產業格局,正向著「多點開花」加速轉型——

2019年,裝備製造與軍民融合產業率先成為常德首個千億產業,經開區、高新區兩大千億產業園區正在形成;全市新開工、新投產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分別為230個、190個。

「開放強市、產業立市」的戰略,讓一座千年古城,擁有了蓬勃生長的力量。


3


文明讓城市更宜人


「中國有個常德,從小教我品德。德,是父親的山,善,是母親的河……」這是常德許多孩童都會念的順口溜,它蘊藏著傳承千年的文明脈絡。

《莊子》《呂氏春秋》等古籍記載,常德曾居住過一位與堯、舜、禹齊名的善卷先生。相傳,堯帝曾禮拜善卷為師,大禹曾遇善卷而求教,《莊子·讓王》更是記錄了舜帝要將天下禪讓給善卷,他卻「遂不受,於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處」的故事。「道濟天下而於世無取」,人們由此將善卷先生所居的常德,擴展解釋為「常懷善德」。

時光穿越千年,「善德之地」常德延續著文明之美。「一座沒有欄杆的城市」,是許多第一次到訪常德的人留下的印象,因為在城區道路上看不到中心隔離護欄。即便如此,哪怕在早晚高峰,車讓人、人讓車的畫面也隨處可見。

常德市交警支隊秩序管理大隊相關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過去常德城區有約23公裡的護欄,這些欄杆於2013年7月拆除。這既得益於城市的科技管理,基本做到「視頻無盲區」,也得益於多年來持續不斷的「禮讓文化」宣傳和市民素質提升。

「常德的城市裡已經沒有欄杆,因為欄杆不在路上,而在大家心裡。」常德市委書記周德睿說,一個城市的文明自覺,能構築起市民美好生活的天際線。

城市有了寬敞、開闊的顏值,發展還要有乾淨、清澈的氣質。常德發展的氣質,就藏在西洞庭「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故事裡。

56歲的常德人劉克歡,曾是圈湖圍網的漁民之一,如今從「捕魚人」變成了「護漁人」,成為湖南常德漢壽縣西洞庭湖溼地保護協會的會長。

西洞庭湖溼地「漲水成湖、落水為洲」,是東亞候鳥遷徙路線上重要的棲息地,過去,漁民們在湖裡扎樁布網,候鳥迷了路,魚也越來越少。2010年,常德開始著手整頓西洞庭生態環境,一批黨員幹部走進湖區,頂著漁民們的不理解、甚至是推搡謾罵,帶頭做工作,拆除圍網決心毫不動搖。這感動了劉克歡,他主動加入了保護洞庭湖的隊伍。

今年1月1日,《常德市西洞庭湖國際重要溼地保護條例》正式施行。根據2019年監測,保護區內已觀測記錄到鳥類227種,還首次發現極危野生水鳥斑背潛鴨……候鳥回歸,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發展更文明,城市才會更宜人。常德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抓手,把「桃花源」理念融入城市發展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繪就了候鳥回歸、河湖安瀾、綠色發展的美麗新畫卷。常德成為首批國際溼地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美麗山水城市……

有人說,世外桃源曾是陶淵明筆下的千年懸念;如今,宜居、宜業、宜人的常德,將它真實地還原在世人面前。

來源:半月談

作者:袁汝婷 黃康懿

相關焦點

  • 半月談|常德:桃花源新歌
    常德:桃花源新歌半月談記者 袁汝婷 黃康懿「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千百年前,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所描述的「武陵」,就在常德境內。
  • 常德:桃花源新歌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如今,這座桃花源裡的城市,正在唱響一曲宜居、宜業、宜人的時代新歌。1智慧讓城市更宜居戶口遠在長沙的常德津市居民程穎沒有想到,她和丈夫的戶口都不在本地,可在社區窗口辦理生育服務證,前後只用了5分鐘。「一開始我還擔心不能辦理,沒想到居然這麼快!」
  • 常德桃花源與酉陽桃花源之比較
    不料千百年過後,神州大地竟冒出了二三十個「桃花源」,且個個都稱自己是正宗。其中,最早問世的是湖南常德桃花源,而如今叫得最響的則是重慶酉陽桃花源;2012年1月20日,酉陽桃花源還跑在了常德桃花源的前面成為了國家5A級旅遊景區。那麼,此二者誰更符合陶淵明對桃花源的描述呢?我們且來比較一下。
  • 常德擂茶:一席壓桌醉倒常德桃花源
    其中,湖南常德擂茶的歷史最為悠久,文化底蘊最為深厚。「擂茶」一詞中的「擂」,是「研磨」的意思。擂茶,就是把茶葉、芝麻、花生等原料放進擂缽裡研磨後,衝著開水喝的一種養生茶飲。擂茶又名「三生湯」,起源於漢,盛行於明清,在北緯三十度的武陵山片區流傳已久。
  • 常德味道:離情別苦,偏偏牽腸掛肚|常德|常德米粉|澧縣|桃花源|城頭...
    常德是我第二故鄉。我在常德生活過四年。1990年到1994年。準確地說,只能講在津市讀了四年書,湖南機電學校。那時候,除津市以外,臨澧和石門,大多匆匆而過,畢業實習在澧縣前後住了一個月,算是最多的了。找工作時,我才去常德市,到沈從文先生寫過的碼頭呆了一下午,晚上在同學親戚家借宿一夜。
  • 常德城市形象宣傳畫冊《常德·2020》首發
    經過半年多精心打磨,由常德市委宣傳部(常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出品、常德日報社製作的常德城市形象宣傳畫冊《常德·2020》電子版今天首發,紙質版也將於近日與廣大市民見面。生態常德●俯瞰常德江北、江南城區●桃花源萬畝桃林●桃源縣竹園水庫在畫冊編印過程中,編委會面向全社會專業機構和個人重金徵集能充分反映常德獨特歷史文化底蘊、優美的生態旅遊風光等具有常德代表性的美圖
  • 遊湖南常德詩牆及桃花源景區
    離開常德市區,行駛50公裡到桃源縣,遊覽桃花源景區,門票包含桃源山、桃花山、桃仙嶺,常德桃花源景區始建於晉代,到唐宋時發展到鼎盛階段,在元代時毀於戰亂,明清以後又開始復興,現的桃花源景區內新開發了桃源山、桃花山、秦人村、桃仙嶺等景點。
  • 「桃花源」到底在哪裡?常德歷史文化底蘊讓人佩服
    如果說桃花源在常德,不是因為這裡有桃花源景區,也不是因為這裡有丁玲之類的名人,而是因為這裡有紫菱圖書館 文/鄺海炎 資深媒體人,著有《快刀文章可下酒》 對於「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潘金蓮」這種絕對化語式,我向來很反感。但要說「每個中國人心裡都有一個桃花源」,卻要頷首點讚。可不是嗎?
  • 常德桃花源景區上榜「5A」,妹兒說:桃花源缺的不是牌子!
    其次,對於很人多籍此而歡呼雀躍,以為常德桃花源景區就此會插上騰飛的翅膀而一飛沖天而不得不麻著膽子出來潑瓢冷水。希望有關部門看在我是一片好心的面子上而不要再請我喝茶。 從2007年張家界武陵源、衡陽衡山首次獲批國家5A景區以來,加上這次常德桃花源景區的申請5A成功,湖南已經有了10家5A級景區。
  • 國慶黃金周,常德桃花源景區遊客量持續攀升
    三湘都市報10月3日訊(通訊員 李寧 記者 丁鵬志)國慶中秋長假第二天,飄雨的天氣依然擋不住遊客的熱情,相比首日,常德桃花源景區接待人次呈現翻倍趨勢。景區民俗風情秀、射藝折桂酒、民俗美食匯及散點節目等活動如期舉行。山水實景演出備受歡迎,加演4場仍"一票難求"。
  • 電影《黑暗迷蹤》劇組在常德尋找心靈的「桃花源」
    電影《黑暗迷蹤》劇組已入駐常德市開啟籌拍工作,近日,前期主創人員在監製王筱剛的帶領下前往桃花源景區採景。《黑暗迷蹤》以尼採的「當你遠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黑暗迷蹤》劇組主創在監製王筱剛(左2)帶領下來到桃花源景區採景「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對桃花源的美景、安寧和自由表現的淋漓盡致。
  • 常德桃花源機場超額完成「兩年過百萬」目標
    常德桃花源機場航空口岸臨時開放儀式現場常德至泰國曼谷航線開通當天,副省長何報翔,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德睿,市委副書記、市長曹立軍等省市領導視察桃花源機場常德桃花源機場2019年旅客人數突破一百萬人次首架常德至曼谷航班
  • 常德桃花源擂茶順利通過地理標誌產品形式審查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第382號公告,即關於受理4個產品申請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公告,常德擂茶榜上有名。這標誌著由常德市桃花源風景名勝管理局申報的常德擂茶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順利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形式審查。不日,常德桃花源擂茶將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 陶淵明《桃花源記》裡的「世外桃源」——常德桃花源景區
    《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繪畫位於湖南省常德市的桃花源景區作為《桃花源記》的原型,風景優美,進入桃花源,置身其中,總是讓人心情愉悅,陶醉在桃花源的美景裡。桃花源古鎮的風土民情吳碧霞老師是常德本地人,她也多次推薦觀眾們去她的家鄉常德桃花源看一看,希望我們能夠去看一看她美麗的家鄉桃花源。
  • 常德桃花源古鎮農民豐收、擂茶文化節引爆桃花源旅遊熱
    2020年10月1日,首屆農民豐收節暨民俗文化藝術節活動在桃花源古鎮隆重舉行。大型文藝演出、桃花源本土農副產品展銷會、民俗文化表演、非遺展演、現場遊戲、美食文化節等活動,來自國內外眾多遊客紛至沓來,感受民俗魅力,引爆桃花源旅遊熱度。
  • 桃花源記:常德的歷史與發展,武陵人的傳說與文化足跡
    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認識一下常德地區的歷史與發展。常德地區最早時在30萬年前就已經有人煙遍布,當時有許多的原始人群在當地的平原山川生活和聚居。現今在常德的許多地區,也都有著舊石器時代的遺蹟,許多現今已經挖掘出土的石器就有各式各樣的,例如石片、石錘等等,就證明當時的原始人中,其實已經開始學會用工具去改善自己的生活,採集果實等等。
  • 常德桃花源景區1月26日起閉園
    為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預防控制工作的相關要求,避免人員密集引發交叉感染,切實保障遊客和市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中國常德桃花源主景區(含酒店、民宿、餐飲等)及景區外秦溪遊船、沅江遊輪、故淵湖自2020年1月26日(農曆正月初二)上午10時起暫停營業。
  • 終於等到你,桃花源!常德首個5A級景區!
    常德桃花源旅遊區成為湖南省唯一上榜的旅遊景區。加上此前剛晉升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柳葉湖,常德成為除省會長沙外,第二個既有5A級旅遊景區又有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市州。 魅力秦溪 桃花源以其山水田園之美,寺觀亭閣之盛、歷史傳說之奇、詩文碑刻之豐、古鎮民居之秀,實至名歸。
  • 此心安處是吾鄉——常德桃花源景區三年建設紀實
    童迪 攝 李毅 楊濱瑞 千百年來,世人遍尋不見的桃花源,正在向我們敞開。 8月1日 ,是常德桃花源景區「閉門升級」三年後,重新開放的日子。這一消息猶如一道清涼,在暑氣蒸騰裡令人心動。這一天,撩撥著萬千遊人的心,更牽動著景區建設者的神經。 三年來,桃花源景區歷經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常德擂茶:一席壓桌醉倒中國桃花源
    其中,湖南常德擂茶具有最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擂茶」一詞中的「擂」,是「研磨」的意思。擂茶,就是把茶葉、芝麻、花生等原料放進擂缽裡研磨後,衝著開水喝的一種養生茶飲。擂茶又名「三生湯」,起源於漢,盛行於明清,在北緯三十度的武陵山片區流傳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