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新。
前些日子看到一個新聞,臺灣省一所中學在校慶活動中,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為期六天的活動:男裙周。
在這幾天裡,本身喜歡裙子、打扮自己的男孩子可以穿上裙子,擁抱不一樣,成為自己喜歡的人。
面對很多人的指責和不贊同,主辦人說:
裙子不該只受限在裙子上,男性也可以穿的很漂亮,並打破裙子就只能給女生穿的一個性別符號。
每個人都可以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成為自己喜歡的人。
01
男人化妝、塗護膚品被叫是娘炮
之前在抖音上看過北海爺爺的視頻,驚嘆於他對儀式感的追求時,內心也充滿了慚愧,相對於每天都會仔仔細細護膚、打扮的他,我活得太粗糙了。
不知不覺,現代人在追求夢想的同時,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不僅是女孩喜歡護膚化妝,男孩子在精神面貌上也愈加追求精緻。
然而,在精緻男孩在享受護膚和化妝帶來的滿足感的同時,娘炮誤國、一點都不MAN的網絡說法也迅速蔓延。
男人護膚、化妝,甚至打個傘塗個防曬霜都一一被妖魔化。
美妝博主李佳琦因強大的帶貨能力迅速走紅,很多人每次聽到他魔幻口頭禪「on my god」時,都會忍不住掏錢包。
當然,免不了會出現這樣的聲音:
他們就因為追求自己喜歡的美,被釘在道德恥辱柱上反覆摔打。
「一看就是同性戀」、「好噁心,一個男人竟然化妝」、「比女人還費事,這種男人不會受歡迎」...高舉刻板深固的道德旗子惡言相向,卻不看看自己,罵人的嘴臉有多畸形扭曲。
真正可鄙的行為不是男性化妝,而是因為狹隘和偏見反對男士化妝的譏諷之詞。
顧城在《紅毛衣》裡寫:
小時候,我哭過,我要穿紅毛衣。
每個人都有追求美的權利,看待美的定義也不一樣,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應該做到尊重和包容。
有人花幾萬塊來護膚,有人花自己的錢變美...美的定義本就不統一,你直接將別人說為娘炮、娘娘腔,是不是因為自己就是一個不修邊幅、邋遢惹人厭的人?
男人化妝噁心,男人養貓噁心,男人比女人精緻噁心?
會化妝愛乾淨懂穿著=gay、娘娘腔?
邋邋遢遢=真爺們兒?
偏見,導致歧視。
把自己收拾乾淨,是對別人的尊重,你若無法做到理解,也無權責備。
02
變性、跨性別者=變態?
金星是我很佩服的一位脫口秀主持人、舞蹈家。
但她一直飽受爭議,有人在讚美她的同時,也有人不斷在辱罵、批評她。
只因她是個變性人。
(來源金星秀)
曾愷芯生理性別是男人,可她從小就想做個女孩。
這種強烈的渴望在青春期發育時,對她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深知自己可能不被接受,她一直壓抑著自己,想要過「正常人」的生活。
不幸的是,妻子因乳癌早早離世,兩人無緣白頭偕老。
許是妻子離去的刺激,讓她內心的種子再度萌發。
人到中年的她,換上女裝,在學校講課。
顯而易見,來自社會傳統觀念的歧視絕對不能接受她這個異類,無奈之下, 她只好從學校辦理退休,離開了自己心心念念的講臺。
2015年8月,瞞著家裡人,曾愷芯做了個影響終身的決定:做手術,徹底變成女人。
「我想變成女生,即使短命十年也沒關係。」
母親雖一直反對,但心疼孩子的她,最終還是選擇了理解。
在中國,同性戀、跨性別者一直不被大眾接受,或者說,遭到歧視。
甚至被打上「精神病」、「變態」、「噁心」等標籤,被強制送到精神病院、心理診所治療,更極端的手段包括電擊、催眠洗腦、暴力毆打等等,導致很多人受到了無法言喻的傷害,有的絕望之下,走向自殺的道路。
而剩下被「異類」的人,他們小心翼翼的維持著自己的小世界,怕別人說三道四,怕被逼迫,更怕永遠被家人朋友辱罵指責。
蔡依林曾說過一句話:愛就是用完美的眼光,去看待不完美的人。
不奢望你理解,但希望你能夠尊重和包容。
03
同性戀並不是疾病
有一個少年,他叫葉永志。
他從小就體貼懂事,在同齡孩子還在等著媽媽回家做飯的時候,他會讓下班的媽媽去洗澡休息,自己炒菜配飯填飽肚子。
看到媽媽工作辛苦,還會幫忙按摩。
葉母的同事都很羨慕她有這麼個懂事的兒子,一個小孩子比別人家三個。
可在他上小學三年級時,老師把葉母叫來談話,說葉永志總是做些女孩子做的事,讓她帶孩子去看病。
可醫生說:你的兒子很正常,如果誰覺得他不正常,這個人才是真的有病。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會這麼想。
在學校,葉永志經常被欺負,被人叫娘娘腔,他從來不敢在學校上廁所,因為總有同學在廁所強行脫他褲子,「檢查」他是男是女。
他給葉母寫紙條,要媽媽救救他,說有人要打他。
葉母去學校和老師反映葉永志被欺負的事,可老師們也不出來管。
2000年4月,葉永鋕在下課前五分鐘離開教室上廁所,卻被發現倒在血泊之中。
當葉母趕到醫院,兒子嘴巴和鼻子裡的鮮血根本止不住。
葉永志死了。
學校在未報案的情況下,逕自擦除了案發現場的血漬,相關部門判他死於心臟病,其餘人無罪。
葉母徹底崩潰了,因為她深知自己的孩子沒有病。
可再痛苦,孩子也回不來了。
後來,葉母收到一封被歧視的同性戀高中生的書信,孩子在信中寫道:看過那麼多遭到社會歧視而跳樓自殺的人,感覺自己活到現在簡直是一種奇蹟,
葉母不禁憤慨地問:「他們有罪麼?他們沒罪。」
「我的小孩子已經沒有了,我要救像他這樣的小孩子。」
從此,葉母走上幫助這個備受歧視的「少數群體」之路,參加他們組織的各種集會,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去鼓勵,去安慰。
有人天生不一樣,但沒事,一直有人默默支持你,你可以做自己。
04
不一樣又怎樣
你曾經因為和大家不一樣而被歧視、孤立過嗎?
林欣蓓小時因意外成了殘疾人,只能坐在輪椅去看這個世界。
但對她而言,最大的困擾不是行動不便,而是心理上受到的傷害。
「瘸子」、「殘疾人」、「她好可憐」...成長路上,總有人這麼對她說,而她母親也沒有躲過別人異樣的目光。
她曾親眼看到媽媽被嘲諷,說她女兒是跛腳。
她也曾埋怨、憎恨過,可有什麼用呢?
埋怨命運,是最沒用的做法。
「後來我想,就算我跟別人不一樣,我還是想和別人做一樣的事情。」
她踏出了探索世界的第一步,去玩飛行傘、去帛琉潛水、出國遊玩,慢慢地,她愈發開朗樂觀,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即使身體和別人有些不一樣,但心裡依舊向陽。
同性戀、跨性別又怎樣?
和別人不一樣又怎樣?
他們並不是變態,也從來不是心理疾病者,每個人都有追求自我的權利,我們無權去辱罵,反而是說他們有病的人,才是真正的病人。
關於作者:大新,努力過好一切的人。
#今日話題#
你如果有想要訴說的事情
可以在評論區告訴我
部分素材來源自新浪微博、新浪微博話題#吳昕將鍾漢良送的禮物賣了#,以及其他網絡、網站https://unsplash.com。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