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跨性別、男人化妝穿裙子」:不一樣的背後,應是尊重和包容

2021-01-14 網易

  

  我是大新。

  前些日子看到一個新聞,臺灣省一所中學在校慶活動中,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為期六天的活動:男裙周。

  在這幾天裡,本身喜歡裙子、打扮自己的男孩子可以穿上裙子,擁抱不一樣,成為自己喜歡的人。

  

  面對很多人的指責和不贊同,主辦人說:

  裙子不該只受限在裙子上,男性也可以穿的很漂亮,並打破裙子就只能給女生穿的一個性別符號。

  每個人都可以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成為自己喜歡的人。

  01

  男人化妝、塗護膚品被叫是娘炮

  之前在抖音上看過北海爺爺的視頻,驚嘆於他對儀式感的追求時,內心也充滿了慚愧,相對於每天都會仔仔細細護膚、打扮的他,我活得太粗糙了。

  不知不覺,現代人在追求夢想的同時,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不僅是女孩喜歡護膚化妝,男孩子在精神面貌上也愈加追求精緻。

  然而,在精緻男孩在享受護膚和化妝帶來的滿足感的同時,娘炮誤國、一點都不MAN的網絡說法也迅速蔓延。

  男人護膚、化妝,甚至打個傘塗個防曬霜都一一被妖魔化。

  美妝博主李佳琦因強大的帶貨能力迅速走紅,很多人每次聽到他魔幻口頭禪「on my god」時,都會忍不住掏錢包。

  當然,免不了會出現這樣的聲音:

  

  他們就因為追求自己喜歡的美,被釘在道德恥辱柱上反覆摔打。

  「一看就是同性戀」、「好噁心,一個男人竟然化妝」、「比女人還費事,這種男人不會受歡迎」...高舉刻板深固的道德旗子惡言相向,卻不看看自己,罵人的嘴臉有多畸形扭曲。

  真正可鄙的行為不是男性化妝,而是因為狹隘和偏見反對男士化妝的譏諷之詞。

  

  顧城在《紅毛衣》裡寫:

  

小時候,我哭過,我要穿紅毛衣。
我看見一個小女孩穿著它,在暖洋洋的草原上走,在淡紅的太陽中走,像一團小小的火焰。
可是我沒穿,因為我是一個男孩子。
我有一團太陽般的紅毛線,我不會織,而且不敢,我是男孩子。
我害怕那些會笑的同伴。
我永遠不能穿紅毛衣,我哭了,因為永遠。

  每個人都有追求美的權利,看待美的定義也不一樣,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應該做到尊重和包容。

  有人花幾萬塊來護膚,有人花自己的錢變美...美的定義本就不統一,你直接將別人說為娘炮、娘娘腔,是不是因為自己就是一個不修邊幅、邋遢惹人厭的人?

  男人化妝噁心,男人養貓噁心,男人比女人精緻噁心?

  會化妝愛乾淨懂穿著=gay、娘娘腔?

  邋邋遢遢=真爺們兒?

  偏見,導致歧視。

  把自己收拾乾淨,是對別人的尊重,你若無法做到理解,也無權責備。

  02

  變性、跨性別者=變態?

  金星是我很佩服的一位脫口秀主持人、舞蹈家。

  但她一直飽受爭議,有人在讚美她的同時,也有人不斷在辱罵、批評她。

  只因她是個變性人。

  

  (來源金星秀)

  曾愷芯生理性別是男人,可她從小就想做個女孩。

  這種強烈的渴望在青春期發育時,對她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深知自己可能不被接受,她一直壓抑著自己,想要過「正常人」的生活。

  不幸的是,妻子因乳癌早早離世,兩人無緣白頭偕老。

  許是妻子離去的刺激,讓她內心的種子再度萌發。

  人到中年的她,換上女裝,在學校講課。

  顯而易見,來自社會傳統觀念的歧視絕對不能接受她這個異類,無奈之下, 她只好從學校辦理退休,離開了自己心心念念的講臺。

  2015年8月,瞞著家裡人,曾愷芯做了個影響終身的決定:做手術,徹底變成女人。

  「我想變成女生,即使短命十年也沒關係。」

  母親雖一直反對,但心疼孩子的她,最終還是選擇了理解。

  

  在中國,同性戀、跨性別者一直不被大眾接受,或者說,遭到歧視。

  甚至被打上「精神病」、「變態」、「噁心」等標籤,被強制送到精神病院、心理診所治療,更極端的手段包括電擊、催眠洗腦、暴力毆打等等,導致很多人受到了無法言喻的傷害,有的絕望之下,走向自殺的道路。

  而剩下被「異類」的人,他們小心翼翼的維持著自己的小世界,怕別人說三道四,怕被逼迫,更怕永遠被家人朋友辱罵指責。

  蔡依林曾說過一句話:愛就是用完美的眼光,去看待不完美的人。

  不奢望你理解,但希望你能夠尊重和包容。

  03

  同性戀並不是疾病

  有一個少年,他叫葉永志。

  他從小就體貼懂事,在同齡孩子還在等著媽媽回家做飯的時候,他會讓下班的媽媽去洗澡休息,自己炒菜配飯填飽肚子。

  看到媽媽工作辛苦,還會幫忙按摩。

  葉母的同事都很羨慕她有這麼個懂事的兒子,一個小孩子比別人家三個。

  可在他上小學三年級時,老師把葉母叫來談話,說葉永志總是做些女孩子做的事,讓她帶孩子去看病。

  可醫生說:你的兒子很正常,如果誰覺得他不正常,這個人才是真的有病。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會這麼想。

  

  在學校,葉永志經常被欺負,被人叫娘娘腔,他從來不敢在學校上廁所,因為總有同學在廁所強行脫他褲子,「檢查」他是男是女。

  他給葉母寫紙條,要媽媽救救他,說有人要打他。

  葉母去學校和老師反映葉永志被欺負的事,可老師們也不出來管。

  2000年4月,葉永鋕在下課前五分鐘離開教室上廁所,卻被發現倒在血泊之中。

  當葉母趕到醫院,兒子嘴巴和鼻子裡的鮮血根本止不住。

  葉永志死了。

  學校在未報案的情況下,逕自擦除了案發現場的血漬,相關部門判他死於心臟病,其餘人無罪。

  葉母徹底崩潰了,因為她深知自己的孩子沒有病。

  可再痛苦,孩子也回不來了。

  

  後來,葉母收到一封被歧視的同性戀高中生的書信,孩子在信中寫道:看過那麼多遭到社會歧視而跳樓自殺的人,感覺自己活到現在簡直是一種奇蹟,

  葉母不禁憤慨地問:「他們有罪麼?他們沒罪。」

  「我的小孩子已經沒有了,我要救像他這樣的小孩子。」

  從此,葉母走上幫助這個備受歧視的「少數群體」之路,參加他們組織的各種集會,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去鼓勵,去安慰。

  

  

  

  

  

  

  有人天生不一樣,但沒事,一直有人默默支持你,你可以做自己。

  04

  不一樣又怎樣

  你曾經因為和大家不一樣而被歧視、孤立過嗎?

  林欣蓓小時因意外成了殘疾人,只能坐在輪椅去看這個世界。

  但對她而言,最大的困擾不是行動不便,而是心理上受到的傷害。

  「瘸子」、「殘疾人」、「她好可憐」...成長路上,總有人這麼對她說,而她母親也沒有躲過別人異樣的目光。

  她曾親眼看到媽媽被嘲諷,說她女兒是跛腳。

  她也曾埋怨、憎恨過,可有什麼用呢?

  埋怨命運,是最沒用的做法。

  「後來我想,就算我跟別人不一樣,我還是想和別人做一樣的事情。」

  

  她踏出了探索世界的第一步,去玩飛行傘、去帛琉潛水、出國遊玩,慢慢地,她愈發開朗樂觀,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即使身體和別人有些不一樣,但心裡依舊向陽。

  同性戀、跨性別又怎樣?

  和別人不一樣又怎樣?

  他們並不是變態,也從來不是心理疾病者,每個人都有追求自我的權利,我們無權去辱罵,反而是說他們有病的人,才是真正的病人。

  關於作者:大新,努力過好一切的人。

  #今日話題#

  你如果有想要訴說的事情

  可以在評論區告訴我

  部分素材來源自新浪微博、新浪微博話題#吳昕將鍾漢良送的禮物賣了#,以及其他網絡、網站https://unsplash.com。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時裝、性別流動與尊重,一個穿裙子的男人
    這件西裝裙子是由Christian Siriano 為他量身設計,接受採訪時他說:「 我不是 Drag Queen,我是一個穿裙子的男人。」(I'm not a drag queen, I'm a man in a dress)。白色宮廷感褶皺內襯,紳士領結,緊身帶墊肩天鵝絨黑色西裝外套,和直徑快兩米的絲絨大裙擺。
  • 19歲跨性別者1年內被家人2次送去改造:同性戀、跨性別者是異類?
    如今的黃小迪,已經找到了一份工作,老闆並不歧視她的性別。黃小迪希望自己可以早日攢夠錢去做變性手術。所處的時代不同,每個人對變性的看法也有所不同。有很多網友表示,跨性別者都是不幸生錯了性別。自己想要怎麼樣,父母無權幹涉,所以不需要在意父母的目光。
  • 當你還在談論同性戀的時候,人家已經玩起了「跨性別」遊戲
    所謂跨性別通常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醫學界經常使用性別焦慮、性別認同障礙或性別認知障礙解釋跨性別者。跨性別顯然對很多人來說是陌生的,但是當你一旦了解了就會發現,這是一個比同性戀還有魔力的東西。
  • 跨性別群體調查:孫靜雅和她背後隱秘的變性「外圍女」們
    孫靜雅背後,是一個被稱為「跨性別女性工作者」的群體:她們本為男性,或已通過手術完成變性,或囿於經濟、思想等原因,暫未實現性別上的改變,但平日裡以女性形象示人。類似的困境是:在融入社會時遭遇各方阻礙。於是,相當一部分人選擇來到一線城市,以「性交易」為生。
  • 今日輿情解讀:包容同性戀的社會才更陽光
    同性戀不是病,它不會傳染,也不用治療這只是其中一種自然現象。 網友「淡藍同志新聞」:【科技業出櫃名人:改變世界的同性戀極客】最近幾年,科技業的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人士(LGBT)紛紛出櫃,其中9位不僅是業內精英,也是同性戀人權運動的中堅力量。他們向社會證明,性傾向絕對不是影響其能力或生活的因素。這些同性戀極客們正在用自己的實力改變世界。
  • 誰說,只有女人可以穿裙子,男人也可以穿裙子
    世界各國有著不同的語言、文化環境,但卻能看到相同的衛生間專用的標誌—穿「褲子的小人」和「穿裙子的小人」。在社會文明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對「男褲女裙」的著裝觀念根深蒂固,以至褲子和裙子逐漸演變成為性別符號。
  • 跨性別者:「我雖身處泥潭,卻依然渴望漫天星光」
    與話題無關,只是覺得他穿裙子好看我曾聽老家的老人們聊天說起過一個80年左右的男人,我只知道他喜歡男性,我不知道他是那類人。有很多人誤以為跨性別是種性取向,或者直接認為跨性別者都喜歡生理同性,這些觀點其實都是錯誤的。跨性別和性取向沒關係,每種性取向都存在於跨性別者之中,他們和我們一樣。他們可能是異性戀,也可能是同性戀。
  • J.K.羅琳聲援反跨性別言論引爭議 網友:不會再看她的書了
    判決書認為,她的核心價值觀與「人類的尊嚴」格格不入,認為她的這種做法「在民主社會完全不值得尊重。」 隨後,全球發展中心則回應稱,公司一直以來都支持性別多樣性,並以此為榮。 按照仲裁庭的說法,不承認跨性別=不值得尊重。據經濟學人報導,一名商人Harry Miller轉發了一首嘲笑跨性別者的詩後,立刻接到了當地警察的電話,希望他「好好審視一下自己的想法」。
  • 克勞德的秘密(你能接受跨性別者嗎?)
    克勞德是家裡的第五個男孩,克勞德有四個哥哥,在克勞德3歲的時候,克勞德突然說:「媽媽,我想穿裙子上學」。媽媽羅西以為克勞德只是一時好奇,於是答應了克勞德的要求,第二天的時候,媽媽讓克勞德換衣服上學的時候,克勞德依舊堅持穿裙子,為了尊重克勞德的選擇,媽媽同意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克勞德5歲,直到有一天,學校老師約談了羅西,為了改善這種情況羅西選擇了離開,去了另外一個城市。
  • 資料:李銀河事件跨性別者在中國
    我愛買苗裝、唐裝和晚禮服,在出席盛典、中心舉辦活動時穿。」文軍說,「我體型較寬,適合穿唐裝。在當地,朋友們都叫我貴妃娘娘。」  「我還想打耳洞。結婚時,我披上婚紗,會戴上耳環。我最喜歡那種大圈圈耳環。」閒聊中,她沒有絲毫忸怩作態,回味起第一次穿起晚禮服趕赴晚會的模樣,「好美,好有氣質。」  她告訴我,那次也是她真正意識到,她不是男同中的女角,而是跨性別中的「男跨女」。
  • 那些被趕出廁所的人:三個跨性別者的真實故事
    實際上很少有跨性別者會像她一樣,那麼鮮明地反抗傳統觀念。大部分人在公共衛生間的時候,還是會穿上寬鬆的衣服,把自己「藏」起來,不想被別人發現。↑ ins @Kerokev凌子卿初中的時候,學校要求男生剪頭髮,「不剪頭就退學」,教導主任在操場喊著。「誰都知道這是剝奪人性的行為,我還是拿著家人給的錢走進了理髮店。」她五六歲的時候,開始喜歡裙子,沒條件就穿大人的睡袍,小小的人,就和穿連衣裙沒兩樣。
  • 如果滿大街的男人都穿起了裙子,這個世界該有多美好?
    其實,男人穿裙子比女人還早根據記載,早在商代,男性就開始穿裙子,而女性直到漢朝方形成穿裙子的習慣。商代的服飾,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領開向右,衣長至膝;下身著「裳」,長至足踝,於腰腹束一條寬邊腰帶。到了講究雅致和禮儀的周代,開始把下裳的兩片布合成一個圓筒,類似現在的裙子,比商代的裳雅觀,就是騎馬不很方便。
  • 男生穿裙子,你有什麼包袱?
    呸,那是萬惡的刻板印象,在時尚界有著不少潮男們穿上裙裝,仍然有著男子氣概,而一個男人也並不會因為穿了裙子就變得有點「娘」,今天我就要為男裙正名,男人帥氣得穿上裙子,才是天經地義。之前臺灣某高中的男裙周在網上引起了熱搜,男生們集體穿著裙子上學,在學生們看來是寓示打破性別框架、反對校園霸凌,也讓大家更懂得去尊重每個獨特的人。▼其實早在古希臘和中世紀的歐洲,男人都是穿裙子好嗎。路易十四不但愛穿裙子,還會精心搭配高跟鞋。那時候穿裙子的都是有身份的人,穿褲子的反而拿了平民牌。
  • 程式設計師為「異裝癖」正名:男生穿裙子不是變態
    他從小就喜歡漂亮裙子,但直到初中有了性別意識之後,才覺得自己是很特殊的,「下意識會覺得羞愧,想躲起來,這樣的情況持續到大學畢業。」意識到自己是「特殊人群」的江林,對拍照和照鏡子有著深深的恐懼。「看見鏡子裡的自己就想吐,是真的想吐。自我懷疑嚴重時也真的想過自殺。」
  • 心理學家:性別認同障礙就一定是同性戀嗎?也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有一個問題,同性戀究竟是不是心理疾病,這個問題因為更多的涉及到社會倫理曾經飽受爭議引發了劇烈的爭論。這也包括了雙性戀,跨性別群體,通過在二戰期間破譯了納粹德國軍事密碼的數學天才計算機科學奠基人之稱的圖靈,他的親身遭遇就可以知道當時社會對於同性戀的態度!
  • 臺灣新法令:男生可以像女生一樣穿裙子上學
    近日,臺灣頒布了一個新法令,那便是允許男生可以像女生一樣穿裙子上學。 據《海峽時報》稱:臺北市板橋高中已落實該項政策。 LGBTQ群體(同性戀群體)和倡議者認為這是對性別平等的推動促進。 隨著服裝變革規定同時出臺的,便是臺灣同性婚姻法,這使得同性戀也能走向婚姻殿堂。
  • 男人穿裙子的歷史
    電視外,一種被男人拋棄、蔑視了幾百年的服裝,又被他們重新穿到身上。相比電視劇,它的擁躉們等待的時間,何止十倍。它就是裙子,男人穿的裙子。其實了解一下風尚史,就會知道,相比對褲子的依賴,男人穿裙子的時間實在長出太多太多。
  • 因跨性別問題,兩大《哈利波特》粉絲站與JK羅琳「劃清界限」
    但她對「跨性主義」還是比較擔憂,原因包括「跨性別主義在侵蝕一些法律定義,把生理上的性(sex)改為社會性別(gender)」、「跨性別主義對教育和保護都產生了影響」、「影響言論自由」、「一些女性後悔自己做了不可逆的性別手術」、「非跨性別女性因此可能受到言語、肢體上的侵害」。
  • 知名演員「出櫃」為跨性別者!有人祝福,卻也有人罵他叛徒
    「穿男人的衣服不代表你就是個男的!」「跨性別之後又是什麼?有沒有個地圖指指路?」"艾倫·佩吉這是糊到谷底,想讓人們多關注她吧,現在這年頭,還有什麼比『勇敢出櫃』成跨性別者更好的嗎?「從一個被迫隱藏取向,又掙扎著想被接受的女同性戀,變成一個異性戀男人。同性戀轉化治療從來沒有這麼管用過!」「成為白人男性,你很快就會看到變化....你的婚姻不會再被人質疑,人們更容易傾聽你的意見...一開始可能不太明顯,但很快你就知道了...
  • 如果孩子對性別產生了混淆,「易性癖」的潛在,家長該怎麼辦?
    ◆三分之二的性別認同障礙男孩長大後是同性戀,這不應被視為精神問題外國專家◆父母對孩子易裝打扮容易導致性別認同障礙,少數人留下心理陰影,將來不想結婚如果你兒子說他想成為變性人,你會有什麼反應?阿富汗裔美國兒科醫生納迪亞·哈希米(Nadia Hashimi)博士說,許多女孩很享受做男孩的自由,但到了青春期,這些「假小子」會重新穿上女兒的衣服,從髮型到行為。這種轉變的過程頗為可悲,但也存在性別認同障礙的表現:有的人留下心理陰影,不想再和男人接觸,不想結婚;有的人拒絕變回女孩,希望一直做男孩,享受男人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