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黔西南州全力推進脫貧攻堅,並充分利用當地生態優勢、氣候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山地旅遊產業,通過推動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統籌易地扶貧搬遷和新型城鎮化,實現了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的持續提升。「十四五」時期,黔西南將如何繼續發揮優勢,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今天的《堅持高質量開創新未來——市州書記談「十四五」》專欄,貴州廣播電視臺對黔西南州委書記劉文新進行了專訪。
記者:您如何評價本次全會的價值和意義?
黔西南州委書記劉文新: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在貴州歷史上具有標誌性、裡程碑、劃時代的重大意義。黔西南州按照「一二三四」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用心用力地做好「證明題」。一是自覺地站在高處,講政治、守規矩;二是積極地學在深處,悟要義、增本領;三是著力地謀在新處,抓機遇、促發展;四是堅持抓在實處,要防風險、守底線;五是始終落到實處,強執行、重結果,沿著宏偉藍圖苦幹實幹、奮勇前進。
記者:對貴州而言,「十三五」最顯著的成就之一,就是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回顧「十三五」,您認為黔西南州在脫貧攻堅上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績?
黔西南州委書記劉文新:黔西南州,7個貧困縣順利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在與貧困作鬥爭的歷史進程中,通過設置「窗口期」規則的做法,一輪接著一輪地找問題、補短板,突出全面、務求精準,下大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的突出問題,解決群眾的所需所盼,確保脫貧攻堅質量高、成色足。
我們始終把易地扶貧搬遷當作「當頭炮」,實施「新市民計劃」,建立涵蓋就醫、就學、就業、農低保轉城低保、新市民居住區黨建和社會治理等方面的「1+13」的政策體系。2019年的6月20日,我們順利完成了33.85萬人的搬遷入住任務,搬遷人數佔全州總人口的接近10%、佔全省搬遷人數的六分之一還多一點。
我們始終把抓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兩業」,作為根本之策和長久之計,縱深推進農村的產業革命,大力實施「工業強州」戰略,加快發展以文化旅遊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與浙江省寧波市等3個省的8個市,籤訂了穩崗就業的協議,大力推進返崗、拓崗、穩崗等工作,有效防止外出務工人員因疫情影響而失業而減收。
我們始終堅持探索建立農調扶貧險、新市民就業險、新市民安居險、防貧扶助險以及農民扶助金,這「四險一金」的制度(保障)機制,全力築牢防止返貧致貧的網底。
在「吹盡黃沙始到金」的歷程中,黔西南州深度激發了「牢記囑託守初心、感恩奮進擔使命」的強大精神動力。
記者:山地資源除了給咱們黔西南帶來旅遊優勢之外,您覺得有什麼助力?
黔西南州委書記劉文新:富民是最主要的,康養、攀巖的賽事,還有賽車、徒步旅遊,來的人每年30%到40%的增長量。通過山地旅遊,我們黔西南的知名度、美譽度都不斷的提升,所以我們就想把興義打造成滇桂黔三省結合部的中心城市。
山地還帶來我們發展山地的特色農業,利用我們的森林,發展石斛、食用菌、中草藥種植,我們今年5月份到現在(林下種植面積)11萬畝,明年我們還要搞10萬畝。這是總書記說的綠水青山它是可以轉變為金山銀山的。它前景非常廣闊,對推動黔西南高質量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記者:「十四五」時期,黔西南州將會圍繞哪些重點來推進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拓展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黔西南州委書記劉文新:我們要深入持久地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後續扶持任務,持之以恆地狠抓扶貧產業的發展。因為只有產業的發展才是根本,才是長久之計。抓好穩崗就業,同時也要抓好民生兜底,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任務。確保不返貧、不發生新的貧困。同時,全力抓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責任的有效銜接、任務有效銜接、政策有效銜接、力量有效銜接、同時機制也要有效銜接這「五個有效銜接」。加快實現「輸血」脫貧向「造血」致富的轉變、數量達標向質量提升的轉變、政府主導向市場引導轉變這「三個轉變」。全面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讓脫貧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作者 楊波 曹浩 王媛媛 黃堇茗 曾明 謝鑫
來源 動靜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