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分析了近五年的初中歷史學業水平考試的試題,發現試題中考試內容、難度、題型比例、分值設置變化都不大,總體體現了「厚今薄古」和「中外滲透」的原則。基於此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和改卷實踐,談談中考歷史複習策略及應試技巧的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近五年來呈現的高頻命題點
(一)中國古代史
1、中華文明的起源(原始人、氏族村落時期、早期文明時期)
2、絲綢之路的開通和管理
3、歷朝歷代鞏固統治的措施
4、歷朝歷代所取得的科技和文學藝術成就
(二)中國近代史
5、近代中國主要遭受的幾次侵略以及強迫籤訂的條約和影響
6、近代化的探索(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7、新民主主義革命(五四運動、南昌起義、國共內戰)
(三)中國現代史
8、三大改造
9、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10、新中國成立後的外交成就
(四)世界古代史
11、大河文明的相關概況(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
12、雅典民主政治
13、中世紀的歐洲
14、日本大化改新
(五)世界近代史和現代史
15、文藝復興
16、新航路開闢
17、早期資產階級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及重要文獻(《權利法案》、《獨立宣言》、《1787年憲法》、《人權宣言》)
18、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俄國農奴制改革、美國內戰、日本明治維新)
19、兩次工業革命
20、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國際歌、玻利瓦爾
21、兩次世界大戰及形成的戰後格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
22、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新經濟政策、史達林模式)
23、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
二、初中學生歷史學情分析(一般情況下)
但是,在歷史學習和備考過程中,就初中學生而言也存在問題:
(一)由於歷史學科本身記憶的內容較多和中考分值的關係,學生的重視程度偏低,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二)學生「眉毛鬍子一起抓」,複習抓不住重點;
(三)平時積累練習較少,閱讀史料的能力偏弱;
(四)忽視材料閱讀;
(五)書寫潦草,答題不講格式,甚至書寫錯別字。
三、備考建議
針對這些問題,在備考過程中,我給出如下建議:
(一)回歸教材,落實基礎:2020年歷史是統編教材參與中考的第一個年頭,中考命題回歸教材是必然趨勢,複習肯定要結合考點緊扣課本,對課本中涉及到的重要圖片、史料多加關注,如2019年的北京人、絲綢之路圖片;2018年的甲骨文圖片、《清明上河圖》;2017年的九一八事變形勢圖、獅身人面像、《漢謨拉比法典》石柱、司母戊鼎等圖片都是出自於課本。
(二)合理利用表格法,許多歷史事件都有其相似性,在考試中也重視考查歷史事件的縱橫聯繫,通過表格歸納,能讓學生一目了然的了解其內在聯繫,又能比較其不同的地方,例如:中國近代化的探索、兩次工業革命、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可以很好的通過表格來方便記憶的;除此之外,時間軸法,思維導圖法也是不錯的方法。
(三)重視專題複習:通過第一輪逐課的知識複習,學生已經對所學知識有了大概的掌握和記憶,此時通過專題複習能夠打破教材的排序順序,實現知識的重新組合,把局部的、分散的知識整合成整體的、系統的知識,有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並形成全面的知識網絡。
(四)關注熱點:歷年試卷的考察大都在課標指向的範圍內,變化突出在時事熱點上,學生要學會將時事熱點與歷史知識相聯繫重視歷史的「史鑑作用」。例如,新冠肺炎就可以和中央集權、社會主義制度、可持續發展、中美關係等聯繫起來考。而2019年就將 「一帶一路」與絲綢之路等知識點聯繫起來考。
(五)培養解讀材料的能力:分析近幾年的中考發現,命題方向不僅要求學生重視基礎,更突出了對學生能力和核心素養的考查。許多題目都是依靠材料來支撐,記背直選的題目越來越少,而材料又以文字材料為主,地圖、圖片、圖表、折線圖等材料也是重要呈現方式,而在課標及《中考考試說明》裡也明確提出了對學生「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史料實證意識和能力的考查。如同樣是考「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點,2018年是直接設問「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什麼?」而2019年則是出師一段材料「這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運動……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幹部上的準備……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問「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國近代哪一歷史事件?依據材料概括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
(六)重視中外歷史聯繫:特別是在主觀題裡越來越重視試題的綜合性,體現「中外滲透」的原則。如2019年的主觀題27題、28題都是中外歷史聯繫起來考。
(七)重視開放性題目:近幾年的考試越來越多啟示類、認識類的開放性題目以考查學生的歸納能力,比如2019年和2018年的簡答題都有8分是此類題目,建議學生在聯繫所學知識的同時,一定要閱讀材料。
四、應試技巧
除此之外,在答題過程中,還要注意如下問題:
(一)選擇題
1.注意題幹和材料中的時間。
2.注意結合材料,與材料無關的選項,就算說法正確也不能選。
3.組合型選擇題先排除錯誤的。
4、.根本原因一般往經濟上去找。
(二)材料分析題
1、如何審題
(1)拿到試題,先讀題幹,看題幹中有幾問(看問點)
(2)帶著題幹中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去閱讀相應材料,在閱讀材料時,注意提取材料中的關鍵詞(時間、地點、人物、歷史事件)
(3)特別要注意材料引文出處
(4)最後看題幹中的分值,看有幾分,看分給點。
(5)圖表型材料,先看圖表的名稱,再分析數據變化的規律,一定要注意圖表中的時間。
2、如何作答
材料分析題一般分為以下三種問法:
(1)依據材料回答:答案從材料中去找
(2)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答案從材料和課本中去找
(3)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什麼認識或啟示:認識答看法,啟示談做法,評價從正反去答。
3、規範答題
學會分點答題:中考閱卷時是按點給分,但許多學生答題雜亂無章,不利於老師踩點,這就要求學生在答題時做到四化:
(1)順序化:按整題設問的先後順序答題;
(2)段落化:涉及多個問題時,一個問題回答完畢要另起一行;
(3)序號化:同一個問題,有多條答案時學會分點,並在每條答案前標註序號。
(4)要點化:用學科語言作答,增強歸納概括能力
往期精選
▶▶▶▶▶▶來源丨@昭通日報 微信(ID:hdwk2158200)
審核丨呂翼 劉建忠
運營總監丨@俺是大笨蛋
責任編輯丨尹婕
原標題:《昭通名師點撥中考62丨中考歷史之高效複習策略及應試技巧》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