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今天落下帷幕。臨近尾聲,香港話劇團新作《親愛的,胡雪巖》掀起觀演熱潮,儼然成為劇評家口中「黑馬」。全劇31場戲長達3小時,依舊在上海觀眾中製造驚人的社交媒體刷屏效應。讓人意外的是,這部作品尚未開演,已被藝術節列入參演名單。
獨到的眼光、環環相扣的幕後組織、專業度提升的觀眾,已經使上海國際藝術節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展示平臺,海內外名家在這裡收穫掌聲,更通過面對面的交流,不斷打磨完善作品。在《北京法源寺》飾演慈禧太后的表演藝術家奚美娟,對幕後組織的高效率讚不絕口:「《北京法源寺》11月5日下午臨時加演一場,當天晚上便開始拆臺裝臺,迎接新的演出。作為上海品牌,藝術節越做越好,安排組織非常到位。」
「每次來上海都很忐忑」
第十五屆文華大獎10月底揭曉,10部獲獎作品中,豫劇《焦裕祿》、京劇《康熙大帝》、歌劇《大漢蘇武》等曾在上海國際藝術節亮相。作為代表我國政府專業舞臺藝術領域最高獎,文華獎三年一評。本屆又是中央文藝評獎改革後的首次評獎,大幅壓縮獎項數量,更顯獎項含金量,上海國際藝術節「選秀」眼光再次得到證明。高水準觀眾,令藝術家不敢懈怠。越劇表演藝術家茅威濤新作《寇流蘭與杜麗娘》獻演藝術節,導演郭小男不諱言,「每次來上海都很忐忑,這裡有口味最刁的觀眾。」話劇《北京法源寺》主演周杰說,「等待上海觀眾檢驗,他們真的懂話劇。」
海外名團同樣不能靠盛名輕鬆過關。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由藝術總監捷傑耶夫帶隊,攜歌劇團、交響樂團、合唱團、芭蕾舞團等近400位精英、十餘個貨櫃裝備亮相藝術節,陣容已是少有的龐大。作為主辦方的上海大劇院,依然對劇目嚴格要求。馬林斯基劇院起初提出演出歌劇《茶花女》、舞劇《天鵝湖》,但最終演出劇目換成了少見的《黑桃皇后》、《羅密歐與朱麗葉》。
幕後高效離不開奉獻精神
比起劇場演出,戶外節目充滿更多爭分奪秒的故事。10月23日上午9時,持續12小時的藝術節「藝術天空」特別活動在上海城市草坪音樂廣場、上海音樂廳如期啟幕,從英國引進莎士比亞環球劇場「創意影像裝置」首次在12小時特別活動亮相,場地設備受天氣影響極大。項目團隊進場七天,有時一天只睡兩個小時,大部分時間在等待雨停。上海歌劇院《長徵組歌》前一天因雨演出被迫延期,後一天他們依舊面臨風雨天氣,但全體演員決定堅持雨中登臺。
技術不斷優化,觀眾「搶」票變得篤定。今年藝術節優惠票銷售首度實現不間斷售票,在首輪定點銷售後,藝術節組委會分別安排了官網售票和線下售票兩個平臺持續銷售餘票,方便未能及時趕往社區點購票的市民。藝術節官網的票務平臺今年首次開啟優惠票的網上銷售。今年重陽佳節,藝術節組委會首度與上海老年基金會進行合作,聯手推出為社區老年群體定製的藝術節觀摩特別計劃。
走出劇場培養觀眾
藝術節匯聚五湖四海最新、最好的名家大作,催生觀眾對優秀劇目、傳統文化的興趣。丹麥米什瑪什劇團專門為上海市盲童學校帶去融合啞劇、大合唱、雜技的幽默劇《羅密歐與朱麗葉》。25名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志願者穿插在孩子們中間,每個班級配一位志願者現場翻譯,做他們的「眼睛」和「耳朵」。
今年藝術節六成公益節目來自名家名團。今晚,俄羅斯莫斯科新歌劇院將獻演藝術節閉幕大戲《伊戈爾王》。義大利零重力舞蹈團《神曲》既在上海大劇院演出,也在寶山、金山、奉賢巡演。藝術節中心副總裁李明透露,公益演出已成為藝術節籤訂節目合同的重要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