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 呈「牛」型結構布局,是一座經過嚴謹規劃的古村落,其人工水系獨具匠心、堪稱一絕。巍峨蒼翠的雷崗為牛首,村口二棵參天古木是牛角,村內九曲十彎的水圳為牛腸,傍泉眼挖鑿的月沼稱牛胃,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寵大的牛軀。水圳的水經過使用之後,全部匯聚到村南被稱為"牛肚"的南湖。人們還在繞村的河溪上先後架起了四座橋梁,作為牛腿。從而形成「山為牛頭,樹為角,屋為牛身,橋為腳」的牛形村落。
進入景區大門便是 宏村 的牛肚——南湖,站在南湖邊一眼望去,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一幅精美的水墨山水畫卷,湖水平面如鏡,湖邊的民居粉牆黛瓦,一方荷塘靜臥於拱橋邊,岸上的綠樹搖曳多姿。遠峰近宅、綠樹小橋跌入湖中。青山綠水,詩情畫意讓人心都醉了。這裡是攝影和繪畫的聖地。南湖周圍坐著不少美術學院的學生們,他們用手中的畫筆一筆一畫的認真地描繪著眼前的美景,攝影愛好者們則是長槍短炮的擺著架式咔嚓咔嚓地按著快門!明鏡平鋪秋水淨,粉牆黛瓦入池中。月亮橋邊秋荷蓋,湖邊拍照忙寫生。
一隻蟬兒附於水草上意外入鏡中
老樹映襯著千年古居,暗喻著生機勃發。
黑白色照片是否更有蒼桑感和歷史厚重感?事實上, 宏村 的歷史淵源流長,初建於南宋 紹興 年間,距近已900多年歷史。
黑白色也無法掩飾你的秀美。
月沼是利用村中一天然泉水,擴掘成半月形的水塘,作為「牛胃」;據說永樂年間開挖月沼時,很多人主張挖成一個圓月型,76世祖妻子重娘卻堅決不同意。她認為「花開則落,月盈則虧」,最終,月沼成為「半個月亮爬上來」。現在從美學角度上看,形態的月沼更美。牛胃完工後緊接著就是水圳即牛腸的施工。直到明萬曆年間才完成南湖即牛肚的工程。整個牛型村落的建造歷時130餘年。
月沼水清似碧,恬靜溫婉,安若明鏡,四周青石鋪展,粉牆青瓦整齊有序分列四旁,人們三三兩兩聊天說笑,湖邊時有婦女在涮洗衣物,孩兒們在嘻戲打鬧,生活場景就好似一幅 中國 民俗畫。
倒影韻映著歲月、倒影彰顯著優美、倒影泛含著詩韻。真心喜歡月沼。
宏村 的水圳是獨特的人工水系工程的一部分,全長1300米,引西流之水入村莊,南轉東出,繞家穿戶貫通流暢,這就是「牛腸」。沿途建有踏石,供浣衣、灌園之用。牛腸被導入兩旁的民居,穿庭入院,澆灌著庭院內的花木果蔬,長年流水不腐。
宏村 的建築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園林,也有書院和祠堂等公共設施。全村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140餘幢,比較典型的建築有南湖書院、樂敘堂、承志堂、樹人堂等。
南湖書院建於1814年嘉慶年間。又稱以文家塾。古 徽州 文風昌盛、教育發達,「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燦若繁星。曾任清政府內閣中書,民國時駐英、日公使,代總理大臣的汪大燮,當代著名的科學家,李小鵑等學者,都是在這裡啟蒙的。
書院內有一幅唐伯虎
廬山
最初建造 宏村 的是汪姓家族,後在外做官,積蓄大量的資金財富,紛紛在家鄉購田置屋,修橋鋪路,歷時百餘年, 宏村 逐漸形成了以血緣、地緣關係聚合的同宗同姓的民居集落。汪氏宗祠又叫樂敘堂是村裡唯一的明代建築。也是 宏村 唯一的祠堂。
敘樂堂內,供奉著先祖們的畫像。天下汪氏一家親,這裡可能剛開過汪氏尋宗大會,懸掛著的橫幅還是新的。
祠堂內供有朱子家訓: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之。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古人所訓乃我現代人明鑑。
「千 金門 樓,四兩屋」,門樓既彰顯著厚重的 徽州 文化,也是富商官賈們的面子工程。敘樂堂的門樓十分精美,歷經滄桑仍然彰顯著高大上的品質。
承志堂建於清 鹹豐 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鹽商汪定貴住宅。整棟建築為木結構,內部磚、石、木雕裝飾富麗堂皇,總佔地面積約2100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築。
承志堂的橫梁、鬥拱、花門、窗欞上的木刻工藝精細、層次繁複、精雕細鏤、飛金重彩,人物生動,以雕敘事,極具觀賞性。
福字上面是木雕「百子鬧元宵」一筆一刻,栩栩如生,表達了多子多福的美好訴求,精美至極。
層層木雕花門從視覺上拉長了長廊距離,給人幽深空靈的感覺。
樹人堂建於同治年間1862年,樹人堂為「百業須精,兒孫當教」之意。
導遊介紹說這種高門樓,門兩側牆壁呈八字外撇「八字門樓」,也是徽派民居建築的特點之一,充分顯示了主人在此的顯赫權勢和地位。
各類建築都注重雕飾,木雕、磚雕和石雕等細膩精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工匠們用手中的刻刀講述著自己和他人的故事。
石刻戶對。
村裡的高牆深巷亦如牛腸,蜿蜒幽深。牆上綠藤懸垂,與大紅燈籠交相輝映,蔥翠嫣紅。
清澈的水流沿著巷道旁的牛腸汩汩流淌,伴隨著我們走過的每條小巷。
巷道內的住戶,門口有取水口。
村口處的橋,也是牛腿之一。
宏村 村口有兩棵樹齡500多年的古樹,有分叉粗壯一些的這棵叫紅楊樹,學名叫楓楊,筆直的那顆叫銀杏樹,也叫百果樹。這兩棵樹就是牛形村的兩個牛角,也是 宏村 的風水樹,也是吉祥的象徵。村中辦喜事,新娘的花橋要繞著紅楊樹一大圏,寓意百年好合、洪福齊天。高壽老翁辦喪事,繞百果樹一大圈,寓意子孫滿堂、高福高壽。
古樹參天,蒼翠欲滴,青藤盤繞,遊客坐在 大樹 下,樹上禽鳥啾啾,蟬兒鳴鳴,猶如在聽一首大自然的圓舞曲。
宏村 被稱為 中國 畫裡鄉村,真真切切,走進千年歲月洗禮的 宏村 猶如在美麗畫中遊覽,讓每位觀光者飽覽醉人的美景,流連忘返!
8:40進入景區,11點出景區,總共2小時20分鐘。之後我們乘車趕往 西遞 。
桃花源裡人家——西遞
宏村 和 西遞 同是2000年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5A景區,是 安徽 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大多數遊客都是二選一,看其中一個古村落。而且更願意選擇前者,客棧老闆也認為看看 宏村就可以了, 西遞 大同 小異。但老馮堅持要去 西遞 ,好吧,反正還有一下午時間。
宏村 到 西遞 16.5公裡,也就20多分鐘的車程。11:30我們便到達 西遞 景區門口,因謝老闆與 西遞 這邊不熟,無法買團體票,全價票104元。據說網上買票享受團隊價94元,但需要等一段時間才能出票。
西遞 村始建於北宋,迄今已有950年的歷史,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 西遞 稱為桃花源裡人家,是因為它具有世外 桃源 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
進入 西遞 景區映入眼中的是一池碧水,這就是明經湖。比起 宏村 南湖和月沼的驚豔,明經湖只能用淡雅來形容。
七哲祠,是 西遞 胡氏子孫,為紀念在宋元時期,明經胡氏胡懷谷等7位經學名家而建。
村頭有座明萬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間四柱五樓的青石牌坊,崢嶸巍峨,結構精巧,刻有許多生動逼真的龍頭魚尾及精美的圖案,工藝精湛、寓意深刻。稱胡文光刺史坊,是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徵。民間流傳著一首順口溜歌頌了胡文光的政跡:「文光刺史美名揚,重視教育辦學堂。興 修水 利倉滿糧,勉勵繁殖牛馬羊。防禦倭寇逐東洋,捍衛 江山 保吉祥」。看來胡文光還是深得民心的。這座牌坊雄偉挺秀,幾經滄桑,仍屹立於村口,宛如一名忠實的守衛者,也是這個古村歷史的見證。
據說這裡曾有13座牌坊,時期被毀12座,剩下的這座牌坊因塗上油漆寫上毛主席語錄才倖免於毀。試想一下,13座牌坊相隔林立,該多麼恢宏?
現代化的電子導遊,只要手機掃碼關注後,便可隨時聽到景點介紹,科技無處不在。
西遞 行館是仿古徽派的現代建築,事實上是一家客棧。
走過古牌坊便是 西遞 村古建築群
西遞 村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證書。
進入巷內首先映入眼帘是農家醃製的臘肉和臘腸掛於院牆外用於招攬生意。
保存完好的私人古宅。
曾經的王謝高堂,終究成為尋常百姓家,歷史總是留下諄諄殷鑑。
私宅內的窗欞雕刻的也是非常精細雅致。
精緻美倫的門樓
從這家門樓的高度和磚石精美細膩的雕工便可推斷其最初主人的身份,不是高官便是富商。門口貼了一幅對聯:玉生山中琢而成器,石出水底雕則見珍。淺顯易懂,寓意深刻。
官廳為一座普通的八字門面,官廳本名迪吉堂,建於 清康 熙甲辰年間,是接待貴客臨門的場所。建造者為徽商泰鬥、誥贈正三品、通議大夫胡貫三,他為了接待宰相親家曹振鏞而特意建此官廳。宏村 西遞 的對聯多是頌揚孝德的,看這幅「孝行能使三冬暖,美德能催四季」。
民居、祠堂和牌坊,被譽為 徽州 古建三絕,徽派古建築村落中,祠堂是少不了的, 西遞 村就有三座祠堂(七哲祠、追慕堂、敬愛堂)。
追慕堂,是 西遞 第二大胡家祠堂,供奉著胡氏先祖唐太宗李世民。追慕堂位於村中正街,建於清乾隆五十八年(1794年),門樓屋簷翹角,明經胡氏24世祖胡貫三用來奉祀祖父丙培公、父親應海公,以表達追思慕念之情,也有激勵後代仿效之意。門樓前原來置有一對細膩生動、威猛傳神的 石獅 ,中被毀。1992年重建時安置了有數百年歷史的兩隻古石瓶。
胡氏的總支祠——「敬愛堂」。是 西遞 最大的祠堂。
這個村子的興衰都與胡家的命運緊密相連。 西遞 始祖為李世民十二世孫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稱明經胡氏。胡家從1465年起開始經商,他們經商 成功 , 大興 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在17世紀中葉,胡家中有人從經商轉向官場所產生的影響使村莊得到發展。
敬愛堂原來是明經胡氏14代世祖仕亨公的住宅,他的三個兒子將其擴建,並在祀廳正中立下巨匾「敬愛堂」,表示兄弟之間要互敬互愛,也啟示後人須敬老愛幼,族人要互敬互愛。
這是時任上書房軍機大臣曹振鋪所書胡氏族譜序,記載了明經胡氏起源與發展。
時光的隧道變幻著興衰交替,建築是忠實的記錄者。
徽派建築以馬頭牆、小青瓦最有特色;高高的馬頭牆,能在相鄰民居發生火災的情況下,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故而馬頭牆又稱之為封火牆。高低錯落的馬頭牆成為古村建築的一道風景線。
西遞 有99條高牆深巷,它所有的街巷均以 黟縣 青石鋪地,置身巷中,猶穿迷宮。
西遞 村也有水圳,兩條溪流穿村而過,村中街巷沿溪而設,水圳比 宏村 寬很多,也深得多,是否為防洪澇?不得而知。眼前水圳內的水淺淺的,想不出人們如何取水。 宏村 的水圳遍布村中各家,而 西遞水圳並非各家門前都有。
民居古建築少不木雕、石雕、磚雕點綴。
這裡也有歙硯,
住戶門前存貯了不少的木柴,碼放的整整齊齊,上面搭著雨棚,是個精明仔細的主人。
不忽悠,最老唯一自釀酒坊,這個店的特別招牌。
村邊有棵柿子樹,枝頭結滿了黃橙橙的柿子,樹枝被沉沉的柿子壓的像喘不過氣來,深深地低垂著。
三三兩兩寫生的同學們在 宏村 西遞 隨處可見。他們在畫眼前的風景,卻已然成為他人鏡頭裡的風景。
西遞 與眾多村落環境都很相似,即枕山、環水、面屏。村落後面的山稱來龍,山勢起伏如同行龍;村落面對有案山、朝山,林木鬱鬱蔥蔥寓意人丁興旺;溪水環繞村落,
蔥翠的遠山,近處的碧水,靜靜的山村,粉牆黛瓦的民居,空曠的田園。眼前此景不禁想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此乃世外 桃源 也。
從村南小山的觀景臺俯瞰 西遞 村。
宏宏村村 和 西遞 相比, 宏村 的自然環境更加優美,湖光山色,村內的水源豐沛,水網遍布,南湖和月沼更是美不勝收。整個村落牛型布局是人與自然和諧設計的完美方案,更是美術及攝影愛好者的天堂。但 宏村 的商業化氣氛濃厚些。西遞 自然環境比不上 宏村 ,但亦有它的獨特魅力,其一, 西遞 村開發較少,保持了原始風貌,其二,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築多比 宏村 多很多。其中有一百多幢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有14-19世紀祠堂3幢、還有牌坊1座。巷道、溪流、建築布局相宜。其三,登上村南一座小山,可以俯瞰 西遞 村全景。宏村 婉如水墨畫般典雅高貴, 西遞 為小家碧玉般的樸素淡雅。
回程路上的秋稻,黃澄澄的,即將開鐮收割。
從 西遞 回客棧的路上有一處「三棵樹」景點。
三棵樹地處 休寧 縣蘭田鎮隆光村。與宏儒公路相鄰。這裡山水環繞,風景秀麗。夾溪河自北往南繞村而過,終年水源豐沛,水質清澈,且水流平緩。村口水口處屹立著三棵高達數十米的千年香樟古樹(遊覽指示牌所注),但有資料稱為苦櫧樹。當初修建公路時為保護三棵古樹,公路特意拐了個小彎。
緊鄰「三棵樹」便是農田,地裡種著黃色的、白色的小菊花。這就是 大名 鼎鼎「 黃山 貢菊」,其與杭菊、滁菊、亳菊並稱 中國 四 大名 菊。因在古代被作為貢品獻給皇帝,故名「貢菊」。是 黃山 的特產。
距「三棵樹」下遊30米處,有一座三孔古廊橋,名為淙潭橋。建於明代,條石建造,橋面爬滿了藤蔓和青苔,橋身磚石斑駁,顯示著歲月的滄桑。橋上建有磚木結構風雨廊,單面敞軒,造型獨特。似乎橋廊剛剛粉刷過,雪白的粉牆與古老的橋身顯得如此不協調。
2:40回到湯口,在客棧附近的超市買了些零食,為明天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