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聘《執扇仕女圖軸》
金農《寫生冊》
原標題:看「八怪」筆下煙花三月
核心提示
昨天,《怪而不怪——天津博物館館藏揚州八怪書畫展》在揚州博物館開幕,55件(套)「揚州八怪」畫作回揚省親,展品涵蓋了山水、花鳥、人物等題材,將「揚州八怪」的書畫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展覽將持續至5月20日。昨天,1.1萬人次參觀了展覽。
首次走出天津展覽,或合辦八怪個人展
《怪而不怪——天津博物館館藏揚州八怪書畫展》會聚了天津博物館館藏揚州畫派華嵒、高鳳翰、邊壽民、汪士慎、李鱓、金農、鄭板橋、黃慎、李方膺、閔貞、羅聘等十二位畫家的55件(套)作品,其中不乏珍貴的國家一級文物。
「這是天津博物館館藏的『揚州八怪』畫作首次走出家門,進行整體展出。」天津博物館副館長李凱介紹,來揚參展的展品幾乎涵蓋了「揚州八怪」創作的各方面,有助於參觀者系統了解「揚州八怪」用筆奔放、揮灑自如的獨特風格和創新精神。「揚州作為『八怪』的老家,也有不少珍品館藏。如果有機會,我們兩館可以合辦『八怪』個人展,例如鄭板橋展,對鄭板橋一生的藝術歷程進行全面回顧。」
八怪精品回揚省親,羅聘畫作「撞臉」
李凱說,「八怪」作品回揚省親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對揚州參觀者來說,參觀展覽不僅是對『八怪』書畫的一次藝術欣賞,更帶有一種情感。」
展廳最後,陳列著一幅羅聘的《執扇仕女圖軸》,此圖表現唐代詩人王昌齡的《長信秋詞五首》詩意,畫家純以墨色寥寥數筆勾勒一名霓裳仕女。重墨粗筆表現的披肩和飄帶顯示出人物的高貴,而空無一物的背景卻透露出悲涼、孤寂。
巧合的是,揚州博物館館藏的一幅羅聘《唐人詩意圖》,與天津博物館館藏的畫作,構圖、畫面、題詩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仕女衣裳,揚州館藏的添了幾分色彩。
羅聘存世的其他仕女圖,還有上海博物館館藏的《指畫紈扇仕女圖》、旅順博物館館藏的《指畫紈扇仕女徘徊圖》,風格與這兩幅相差無幾。
揚州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清乾隆四十四年五月初,羅聘二次進京。臨行時,妻子方婉儀患病臥床,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北上。不料十三天後方婉儀便在揚州病逝。方婉怡的死令他悔恨終生,因而他借班婕妤的故事反映自己北上,妻子家中守候的苦悶生活,這也是羅聘創作多幅指畫仕女圖的初衷。
珍貴展品亮相,看八怪筆下煙花三月
展廳中央位置,一幅黃慎的《蹴鞠圖軸》吸引了眾人注意。此圖繪宋太祖與宋太宗、宰相趙普以及大臣內侍蹴鞠的場面。人物神情刻畫生動,筆意奇趣不俗。值得一提的是,這件展品連天津市民都甚少看見,加上這次在揚州的展覽,這幅畫作是第二次出現在公眾面前。
「煙花三月下揚州」是詩人李白為揚州留下的千古佳句,桃紅柳綠是揚州煙花三月的標誌。百年前,金農筆下就描繪過煙花三月的景色。
展廳中,金農的《寫生冊》平鋪在展櫃內,此冊是金農68歲時所作。全冊共十二開,繪柳樹、桃花、玉玲瓏、葡萄等,除一開月季淡設色外,其餘均墨筆。用筆樸拙沉穩、清新淡雅,輔以獨具特點的漆書,奇趣橫生,令人玩味。
「玉玲瓏、桃花、柳樹都是揚州最具代表性的花卉植物,整幅畫冊都洋溢著春天的氣息。」李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