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這條線路,應該是來源於電影《朝聖之路》,這應該是七八年前,甚至更遠之前的事了。
而讓我開始有興趣要著手實施的,則是在去年7月看到《三聯生活周刊》一篇文章後,「我們為什麼上路 ?」,此後心裏面就開始摩拳擦掌,蠢蠢欲動,著急要把這個事情提上日程。
於是下半年就開始查資料,定行程,畫路線,最後鎖定要在2019年年尾先去走個100公裡。
電影裡說的這條「朝聖之路」,指的就是從法國庇里牛斯山脈下小鎮出發到終點西班牙聖地牙哥孔波斯特拉的這條路,全長千餘公裡,是幾乎橫跨西班牙的千年古道,也叫聖地牙哥朝聖之路,英文名Camino de Santiago。
仔細了解後,才知道Camino de Santiago其實名氣非常大,全世界每年都有幾十萬旅行者前往,只是在中國鮮有人知道。
僅2018年,就有來自180個國家的32萬徒步者走完了這條路,而這其中的中國旅行者只有寥寥幾百人。
為什麼會這樣?一方面這條線路在國內知道的人還很少,另一個原因是這種小眾的徒步體驗式旅行還不能被國人所接受。去年,我在一次行業內論壇中,碰到一位在中國據說最早推廣這條旅行線路的朋友,據他說這條線路他推廣十幾年了,每年也說不動幾個人去。想想也是,人家大老遠去歐洲旅遊,你不推薦別的,非推薦別人去吃苦徒步,何苦呢?
但也許這種情況在逐漸好轉,從18年開始,隨著社交媒體上體驗式旅遊的高曝光,跳傘、徒步類小眾式體驗旅遊被新一代年輕人所接受和推崇,這些冷門的東西不像以往那樣,只局限於圈子內了。但值得警惕的是,新一代年輕人對這種旅行方式的認可,並非是忠誠或興趣使然,更多像是打卡式跟風,在營銷上就要區別對待。
再說回來,說到這條朝聖路線本身的含義,原因是因為融合了宗教色彩,Camino de Santiago,它是一條基督教徒的朝聖之路。在基督教徒心中,有三大朝聖之路,分別是去梵蒂岡、耶路撒冷、和西班牙的聖地牙哥,其中聖地牙哥還被譽為三大朝聖之路之首。
聖地牙哥朝聖之路,起源於最早跟隨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的 聖地牙哥 ,中文版聖經中譯為聖雅各。9世紀初,一個牧羊人跟隨明亮星光的指引,重新發現其遺骨埋葬地,當時的加利西亞 國王阿方索二世命人查驗後在當地興建教堂,即 聖地牙哥 大教堂。10世紀起,該地成為著名朝聖地,無數信徒從世界各地徒步前來拜謁,勝地也發展興盛,即今日的Santiago de Compostela, 字面意為「星光原野的聖雅各」。從世界各地抵達地處 西班牙 西北 角的聖城的路線被稱為朝聖之路。
按照聖經說法,通往聖地牙哥的朝聖之路可以有眾多線路選擇,只要你終點能抵達聖地牙哥即可,不介意你怎麼走,所謂條條道路通聖地。
在這些線路中,最為成熟,也是最適合新手踏上朝聖之路的,當屬Camino Frances(法國線),即從法國庇里牛斯山脈下的Saint Jean Pied de port出發的全程千餘公路的路線,電影《朝聖之路》中主人公的兒子就是在庇里牛斯山脈遇風雪遇難的。另外還有一條比較出名,被譯為「北方之路」,是沿著西班牙北部的海岸線在走,風景更好。
事實上到了今天,這條「朝聖之路」已經逐漸褪去了宗教的色彩,每年無數旅行者前來徒步,都各有各的理由,畢竟它已經是全球最熱門的徒步線路之一,只要你想著要出來一趟,你很容易會想到去這裡。
不僅如此,今天的朝聖之路也處處露出旅行的名義,就算只為了一場旅行,旅行者都可以飛半個地球前來一趟。
聖地牙哥朝聖之路,早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世界上唯二的以線路入圍「世界文化遺產」的地標(另一處是位於日本的「熊野古道」),只要你能全程走完最後的100km,就可以在聖城聖地牙哥大教堂,領取朝聖證書,這真是能分分鐘刷爆朋友圈呢。
所以很多旅行者的線路安排,會僅僅只走最後100km,這樣性價比極高。
連續30多天的徒步,對於許多旅行者而言太過漫長和艱苦,實施起來也相當麻煩,雖然不乏許多人會間隔許多年,每年走一段,堅持走完。但對於只想體驗的旅行者來說,從SARRIA開始出發僅僅走最後一段100km,走上個5-7天,成了最多人的選擇。
另外從leon或者Burgos出發,也都是不錯的選擇,這兩個地方交通便利容易抵達,適合有半個月和1個月,時間充裕希望慢慢抵達的朋友。
OK,既然你準備開始了,那我們就來聊下這條徒步這條路線的花費和衣食住行吧。
去歐洲旅行30多天,你覺得要花多少錢?怎麼著,也要五六萬吧,這肯定是多數人的想法。但如果你選擇去聖地牙哥徒步,需要的花費會超出你的想像。
這條成熟的徒步線路,提供給了專門的朝聖者非常完美、便捷、廉價的食宿服務,只要你手持「朝聖者護照」(這是一本在各朝聖出發地的旅館和教堂都可以買到的紀念小冊子),都可以住到專為朝聖者提供的朝聖之家(Albergue),每晚的費用僅10歐左右,有些還提供早餐。如果按照朝聖之家官方的推薦,全部行程入住Albergue,部分時間自帶乾糧,午餐在小鎮餐廳解決,晚餐享用朝聖者套餐,你每天的食宿消費在40-50歐即可。
Albergue被譯為「朝聖之家」,這裡不太像是旅館,經營者也不是為賺錢所開,偌大的房間擺放許多高低鋪,通常可以入住十幾人,每個入住這裡的人都是朝聖之路的徒步旅行者,你可以在這裡結伴、交流、解決路上的問題,一起做晚飯等等。
(朝聖護照和上面的郵戳,為了證明你的徒步經歷,最後拿到證書,官方要求每天蓋2-3個章,在沿途的各旅館、教堂、餐廳都可以蓋章)
當然,既然你是來此徒步旅行的,更不要說你還懷有朝聖的信念,就不要對Albergues有太高的要求,你的所需只是一個乾淨整潔的床鋪。
如果你不習慣住多人間的Albergues,在朝聖路上的各城鎮也有許多幾十歐、幾百歐的旅館和酒店供你選擇,住朝聖之家並非必須。
如何選擇Albergues?可以在朝聖之路官網上查詢,這裡有詳細的地址信息和價格,http://caminodesantiago.consumer.es/ 。
也推薦下載:France Camino , Buen Camino ,這兩個APP,這裡有詳細的沿途小鎮服務說明,隨時了解沿途的住宿、餐廳、超市等,以及每日日程公裡數建議,補給盥洗、和行李託運等介紹。
(buen Camino譯為「一路順風」的意思,在朝聖之路上相當流行,是朝聖者之間以及眾人向朝聖者的問候語,適用於任何打照面,早晨出發,或擦肩而過的時候)
既然吃住都不是問題了,那就要考慮下如何減負的來完成長達30天的徒步旅行了。
背包徒步實在是太累了,有一個好辦法,在你精確預估你的每日裡程後,你可以在每個當天入住的Albergues把行李託運到隔天入住的Albergue,幾乎每個朝聖之家都能提供這樣的服務,這樣就能輕裝上陣了。
當然,最好的選擇還是在旅程之前,把背包做最好的減負,剔除一切不必要的東西(沿途都可以買到),背包的負重一定不能超過體重的10%,5KG之內是最好選擇。
那麼在時間上最好的選擇還是夏天,行李會少很多,冬天不僅道路難走,背包也會重許多,筆者就因為選擇在冬天才後悔莫及。另外許多Albergues不提供被子,所以還要帶上睡袋。
而如果是夏天選擇去走Camino Santiago,背一個38L的背包足以,帶幾條換洗的T恤,內褲和襪子若干,運動褲2條,防雨外套一件,拖鞋、徒步鞋備用一雙、便攜洗漱用品、急用藥材、帽子、太陽鏡、登山杖這些就足以了。
記住一條:越是越遠的徒步,越是真正的徒步,背包裡的東西就越少越好。那些帶上電腦和相機的,這種痛苦真的會毀了徒步旅行的美感。
不過選擇在夏天去,那也是旺季,朝聖之家經常會滿房,最好要提前預訂。
30天的行程,多數人會每天安排20-30公裡的徒步裡程,如果你是輕裝上陣,這並不是一件無法堅持或完成不了的事情。如果你不用翻越西法邊境海拔1450米的庇里牛斯山,一路上也不會有特別難走的路,有耐心,慢慢走就好。
不過長時間的徒步,一定會帶來全身的酸軟和不適,這個大概在走個3-5天後就能適應,在徒步的時候出現腳泡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晚上休息的時候適當把腳泡戳破,然後隨身消毒,貼上創可貼。
一路上,也有許多Fisioterapia的店,類似中國的針灸按摩,是專為朝聖者做理療的,也可以適當去放鬆下。
而說到風景,朝聖之路上其實沒有太多可陳乏之處,是非常普通的西班牙村莊農舍的樣子,不過也倒是歐洲真實的樣子。在路上許多時候,你會穿越許多不知名的村莊和小鎮,除了藍天白雲綠草地、沿途經過的村舍、教堂之外,其它也沒有什麼。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安心走路,你也不必擔心找不到前進的方向,隨處可見的貝殼+箭頭的方向,一路指引著你。
一路上的美食是很少的,多數情況下是傳統的西式套餐,沙拉、甜點、意面披薩牛排,這也跟歐洲的整個大環境有關,在歐洲值得稱讚的美食本身就很少。西班牙的食物已經算好的了,這裡可以吃到許多海鮮,而且紅酒是路上值得體驗的,也非常廉價,幾乎你的每一餐都能有紅酒相伴。
在路上,貝殼是一個重要的信物,許多旅行者都會把貝殼掛在背包外,以示參與這場旅程。至於為什麼朝聖之路會跟貝殼掛上關係,大概解釋是貝殼特別像朝聖之路的地圖,很多條輻射狀的線條最終匯於一個中心,就像貝殼上面的線,但至於是不是這樣,已經不重要了,貝殼儼然已經成為這條道路的象徵。
最後,無論你出於什麼樣的目的,開始這場徒步旅程,也無論你是走了30天的全程,還是僅僅走完最後100KM,無論你是選擇徒步,還是騎車、騎馬(朝聖之路允許選擇騎車或騎馬),每個人最終的目的一定是抵達聖地牙哥孔波斯特拉大教堂,它是這場旅途的終點。
到達此地,你可以回顧這場艱苦遠途的意義,留下你的答案。至於要不要去拿那個用拉丁文寫的贖罪證書,已經不重要了。
你還可以去行使最後的儀式,旅行者們會抵達這座城市西北角的海邊(中世紀時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盡頭),燒掉自己的衣服,來換取重生。
當然,宗教的意義在如今的這場旅行中已越來越弱,大批沒有宗教信仰的人走在這條路上,筆者發現路上的亞洲人很少,中國人就更少了,亞洲人中韓國人是最多的,日本人其次,這其實跟信仰沒有關係,只是這條路線在韓國推廣的比較好,知道的人很多。
而在路上也少有人會聊和宗教相關的話題,單純的聊徒步是一件最單純輕鬆的事。
直到今天,如果有人問我「徒步的意義是什麼?」,「你大老遠跑去走個路有什麼意義?」等等這樣的問題時,我依然無法給出一個很好的答案。是啊,艱苦的徒步旅行意義到底是什麼呢,住酒店吃大餐,它不香嗎?儘管有的時候,我心裡能蹦出無數個引以為傲的理由,在打算回復的那一剎那,又覺得徒勞。
但我應該可以給他們描述一種景象:「早上人們從驛站醒來獨自上路,每個人腳程快慢不同,往往在路上相遇,他們結伴而行一段時間,之後再分別,相互道出一句「一路順風」(Buen Camino)。到了晚上,人們再在下一座城鎮的驛站重逢」。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簡介
西川:旅行家、自媒體人、半袋子理想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