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標本——凝固生命的瞬間

2021-02-08 人呆手戶

「人呆手戶」即保護:保護植物,保護綠色,保護自然,保護生命!

MAY BE! 我們更願意保護的是你喜歡閱讀、熱愛自然的心意。

——《植物保護學報》官方微平臺

© ju_see /Shutterstock

昆蟲標本往往需要我們耐心製作,以便保留住昆蟲本真的色彩和精巧的結構。它們不僅是確定昆蟲種類的重要依據,也是留給後人的寶貴研究材料。




+ 昆 蟲 標 本 的 前 世 今 生 +



© Barta IV


人類採集與觀察昆蟲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但最早的昆蟲收藏記錄已無法追溯。在早期階段,人們對昆蟲的主要關注點是它們的實際用途或作為害蟲方面的影響。


Pontia daplidice 來源:en.wikipedia.org


已知最古老的固定昆蟲標本是一隻巴斯白蝴蝶Pontia daplidice,於1702年5月在劍橋郡附近被收集。1906年,該標本被捐贈給英國牛津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霍普昆蟲館,並一直保存在那裡。


15世紀後,隨著大航海時代到來,歐洲探險家們為商業和貿易開闢了新的航道,他們帶回了眾多昆蟲、植物等新奇物種,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


富有家庭中的收藏櫃,也是自然博物館的雛形

 來源:en.wikipedia.org


17世紀後,人們才開始以科學的方法系統性地研究昆蟲。其中最早一部關於昆蟲的巨作是1634年出版的《Insectorum sive Minimorum Animalium Theatrum》(昆蟲劇院),由Thomas Muffet與Konrad Gessner等自然學者所編著。


來源:en.wikipedia.org


之後,早期著名的昆蟲學家Johan C. Fabricius與Carl Linnaeus等開始對昆蟲進行命名、分類,為現代昆蟲分類學奠定了基礎。


他們的許多昆蟲標本現今仍保存在自然博物館中。


林奈收集的標本Gryllus flavus 


19世紀,昆蟲學開始有了很大的進展,更多的博物學家、業餘昆蟲愛好者等表現出了對昆蟲的迷戀。在當時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昆蟲採集一度成為一種非常受歡迎的活動。


來源:en.wikipedia.org


當時的女演員Alan terry穿著由甲蟲翅做成的裙子扮演麥克白夫人,完美地展示了維多利亞時代人們如何將日益流行的自然歷史研究與時尚結合起來。


直到今天,隨著物種發現與採集不斷增加,昆蟲標本的製作技藝也得到不斷發展。




+ 昆 蟲 標 本 採 集 +



來源:en.wikipedia.org


採集昆蟲標本前應提前了解昆蟲的棲息地點、活動時段、活動季節等,並且做好自身防護工作。採集時主要用到的工具有捕蟲網和採集袋。


捕蟲網一般可以分為三種:捕網、掃網和水網。




捕網主要用來捕捉飛蟲,網袋材質通常為尼龍紗,可避免傷害蝴蝶翅膀。掃網網柄較短,主要用來捕捉草叢間的昆蟲。而水網則是用來捕捉水棲昆蟲,網袋材質通常以金屬制居多。


來源:en.wikipedia.org


對於小型昆蟲的採集還可以用到吸蟲管。


來源:6legs2many.wordpress.com


採集袋中主要裝有指形管、毒瓶、浸泡液、三角紙、鑷子、剪刀、放大鏡、標本盒等。


來源:en.wikipedia.org


毒瓶內常放有帶有乙酸乙酯的棉花,使用時要注意安全,而且乙酸乙酯揮發較快,使用周期短,一定時間後需要重新更換。另外毒死後的昆蟲應儘快分類,註明採集日期與地點。


在捕獲蝶蛾類時,為防鱗片脫落,可將採集來的昆蟲置入三角紙袋中。


來源:en.wikipedia.org


昆蟲標本採集時還可以利用燈誘法或陷阱法。


來源:zh.wikipedia.org


不過,對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的昆蟲種類,如拉步甲、碩步甲、彩臂金龜等禁止採集。



+ 昆 蟲 標 本 類 型 +


昆蟲標本直觀生動且不受季節和地域的限制,製作時通常使用針插法、微針及黏貼法、浸漬法等。


針插法:適用於體型較大、體表較堅硬的昆蟲,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標本製作方法。


來源:zh.wikipedia.org


微針及黏貼法:適用於體型較小的昆蟲。


來源:見水印


浸漬法:昆蟲體表較為柔軟,如昆蟲的幼蟲,可將蟲體浸泡在液體中。


玻片標本:適用於體型極小的昆蟲,必須用顯微鏡或放大鏡觀察昆蟲的形態特徵,如蝨子、蚜蟲等。


來源:Nancy Miorelli


除此之外,為了追求更加美觀,我們還可用水晶滴膠 (環氧樹脂) 等製作昆蟲標本。


來源:resincraftsblog.com




+ 昆 蟲 標 本 制 作 +



來源:en.wikipedia.org


昆蟲標本製作時,一般會用到昆蟲針、展翅板、整姿臺和三級臺等。


昆蟲針一般由不鏽鋼製成,昆蟲針的粗細不同,依昆蟲標本大小選定適合的昆蟲針。


來源:zh.wikipedia.org


展翅板用來固定昆蟲翅膀。


來源:sciencing.com


針插標本後,可將蟲體各部位固定在整姿臺上,使標本保持自然姿態,不讓其捲曲。 


三級臺由三塊不同高度的木板組成,在各塊木板中央有一個穿透的小孔,針插昆蟲後,為維持昆蟲在蟲針上的高度,並使標籤高度彼此一致,可將標本連蟲針插入小孔,調整標本及蟲籤高度。


來源:6legs2many.wordpress.com


還有千萬不要忘記加上標籤,上面須準確記錄採集時間、採集地點、寄主、採集者等信息。另外需注意書寫標籤時應使用不易褪色、不與其它化學藥品作用的墨水。


來源:6legs2many.wordpress.com


昆蟲標本的保存也非常重要,制好的標本一般會放入特製的標本盒中,四周放置樟腦粉、石炭酸等驅蟲、防黴劑。再將標本盒放入標本櫃中收藏,保持乾燥通風處,避免陽光直射。


澳大利亞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一份份製作精美的昆蟲標本是生命的另一種延續,被現在的我們保存,等待以後的人們發掘。


圖片來源:Pinterest Google 圖片來源見

水印

董會等《昆蟲標本的採集、製作與保存》

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本期小編:桃花島主


原創作品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公眾號轉載

1.請標註作者、微信名、微信號、二維碼

2.請尊重原創,保留「人呆手戶」名片

3.授權聯繫:zbxb7@cau.edu.cn

相關焦點

  • 11471件昆蟲標本
    經過兩個半月悉心整理和分類,重慶自然博物館這一次,一併收到11471件昆蟲和軟體動物標本。這數目,顯然龐大,一件一件人工統計而出,密密麻麻。它們的存在,代表著何種意義?不得不去尋找答案。這些年,他參與了西南大學生命科學院的生物多樣性科學考察項目,與同伴的腳步,留在了四川省長寧、萬源,重慶市的北碚、城口、巫溪、南川等7個自然保護區。對於採集標本中所受的傷,所歷的險,李樹恆不願多提。一位紮根基層研究的人,寧願一切盡在不言。
  • ...標本展現「生命之美」|穿山甲|化石|標本|三葉蟲化石|鸚鵡螺|昆蟲
    小巧靈動的昆蟲,翱翔雲端的飛鳥,健步奔馳的走獸,遨遊水下的水生動物,挺拔俊俏的植物……千姿百態的生物共用著一片家園,也共同展示著自然界的美麗。「生命之美」展覽近日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展覽以突破常規的陳列方式,展現該館原創性的學術研究成就。昆蟲、飛禽走獸、海貝、植物……自然博物館精選399件生物標本領銜亮相展廳,讓觀眾在目不暇接中,驚嘆「生命之美」。
  • 四川省首屆大學生昆蟲標本技能賽圓滿落幕
    12月1日晚,四川省首屆暨四川農業大學第十屆大學生昆蟲標本製作識別技能競賽(以下簡稱昆標競賽)決賽在我校成都校區舉行。為進一步提升高校大學生昆蟲標本製作識別技能和分類知識,增強學習相關知識的興趣,四川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協會、四川省林學會和我校聯合舉辦了本次昆標競賽。競賽從11月啟動以來,涉及到省內三所高校,吸引了近5000名同學踴躍參加,經過初賽、複賽、小組賽等層層選拔,共有40名優秀的選手脫穎而出,進入決賽展開角逐。
  • 達爾文收集的昆蟲標本失而復得
    昆蟲學家發現了達爾文著名的《小獵犬號航海記》中記錄的他收集的一種甲蟲標本,作為達爾文誕辰205歲獻禮。生日快樂,查爾斯·達爾文! 達爾文收集的昆蟲標本失而復得 慶幸!    在1832年達爾文餐館阿根廷布蘭卡港時搜集了這種甲蟲和一些其他昆蟲的標本。
  • 昆蟲標本愛好者倡「自然教育」 引民眾「一物觀世界」
    圖為魏華的「2019珍稀昆蟲標本展」行至蘭州時,當地小孩觀察蝴蝶活體。 高展 攝中新網蘭州7月9日電 (閆姣 高展)「希望大眾從一物觀世界,通過親眼觀察蝴蝶羽化,了解幼蝶飼養及其生活習性,讓他們在微小的事物中窺見整個自然世界。」
  • 上海昆蟲博物館,曾有亞洲大英博物館之稱,收藏百萬珍稀昆蟲標本
    上海昆蟲博物館,現收藏全國各地昆蟲標本100多萬號,保藏著一大批瀕危珍稀昆蟲標本及國際和國內的危險性檢疫害蟲標本,是我國大型的專業昆蟲館。收費為7元/小時體驗遊記上海昆蟲博物館,其前身是法國神父韓伯祿(P.Heude)1868年籌建的上海震旦博物館(MuseeHeude)昆虫部,1883年在徐家匯建成,後因標本眾多,無法儲藏,於1930年在呂班路(今重慶南路)興建新的震旦博物院。
  • 教師致力昆蟲調查 近10年晚間燈誘昆蟲採10萬餘件標本
    教師致力昆蟲調查 近10年晚間燈誘昆蟲採10萬餘件標本 2018-周海榮 攝   河北衡水一老師致力昆蟲調查 近10年晚間燈誘昆蟲採10萬餘件標本  中新網衡水6月12日電 (崔志平 王鵬 周海榮)11日,河北衡水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老師武大勇在此間舉行的「365百姓故事匯」宣講比賽上做宣講時稱,自2009年任教以來,他和學生們致力于衡水湖溼地的昆蟲調查,很多次晚上在蟲叮蚊咬下燈誘昆蟲到凌晨
  • 方寸之地,造就昆蟲標本大世界
    而在他們肩上,還擔負著有害生物標本製作的重任,並將於明年四月代表我市向省林業廳和國家林業總局報送。  捕捉昆蟲,不舍晝夜無懼寒暑   「這裡有隻異色瓢蟲!」「這邊有隻柳毒蛾!」「呀,無疣花茸毒蛾!找了好久,終於被我捉住了!」氣氛如此熱烈,不覺便感染了前來採訪的牡丹晚報記者。
  • 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在都江堰 昆蟲標本達20000件
    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在都江堰 昆蟲標本達20000件 在大家的推薦中,都江堰的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和成都烏木藝術博物館成為昨日「好奇率」最高的兩大博物館。今日,不妨讓我們提前進入這兩個新奇博物館中,看一看它們有啥稀奇。  昆蟲博物館裡的神奇世界  小昆蟲,大世界。位於都江堰青城山遊客接待中心的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絕對是一個神奇世界。
  • 昆蟲琥珀的人工製作。
    為以後的標本製作和選取環氧樹脂膠的過程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關鍵詞:環氧樹脂膠 昆蟲 攪拌方式 人工琥珀昆蟲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見到的生物,同時昆蟲標本也是現在很多農業高等院校所需要的教具。更有很多實驗方向需要這樣直觀的昆蟲標本。用環氧樹脂膠做的昆蟲人工琥珀能夠更加直觀的表現出昆蟲的各項特點,更能夠保持昆蟲原有的姿態和體色。
  • 從飛禽走獸到昆蟲植物,自然博物館399件生物標本展現「生命之美」
    小巧靈動的昆蟲,翱翔雲端的飛鳥,健步奔馳的走獸,遨遊水下的水生動物,挺拔俊俏的植物……千姿百態的生物共用著一片家園,也共同展示著自然界的美麗。「生命之美」展覽近日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展覽以突破常規的陳列方式,展現該館原創性的學術研究成就。昆蟲、飛禽走獸、海貝、植物……自然博物館精選399件生物標本領銜亮相展廳,讓觀眾在目不暇接中,驚嘆「生命之美」。
  • 天津檢驗檢疫部門截獲一盒昆蟲標本
    央廣網天津10月13日消息(記者賈立梁 通訊員霍祥雲 黃雙全)近日,天津機場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從一名乘泰國航班入境的中國旅客行李中截獲昆蟲標本一盒。由於該旅客不能提供相關檢疫審批手續及國外出具的相關證書,檢驗檢疫人員依法對這些標本作截留處理。被截獲昆蟲標本盒被裝在一個紙箱內,經開箱查驗,發現昆蟲標本一盒,內含五角犀金龜、泰國天牛等15種、17隻昆蟲標本。
  • 農林大學生的暑期作業 捕捉製作10000隻昆蟲標本
    放假前,他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作業——捕捉昆蟲和製作昆蟲標本。為了抓到滿意的昆蟲、製作高質量的標本,他們用上了多種裝備和武器,雖然也有學生在和蜜蜂等昆蟲的「戰鬥」中光榮負傷,但是大家戰果纍纍:累計抓獲昆蟲數萬隻,製作有效昆蟲標本超過10000份,包含了18個目130個科,在實驗室裡成立了陣容龐大的昆蟲軍團。
  • 一隻蟲子屍體賣1600元,90後小夥用機械讓昆蟲標本重新「活起來」
    「我覺得標本的意義就是能讓它們以另一種方式重新再活幾百年。」說這話的是一位90後的年輕小夥,在他手中,那些已經逝去生命的蟲子,成為了一個個精美的昆蟲機械標本。許多珍貴而罕見的昆蟲都可以栩栩如生地再次呈現在大家面前。
  • 60隻昆蟲標本違法入境 山東口岸予以截留
    大眾網青島2月26日訊(記者 李敏 通訊員 張剛)近日,山東郵檢口岸首次從進境郵寄物中截獲昆蟲標本,依法予以截留。  1月14日,山東青島檢驗檢疫局郵檢查驗人員從來自喀麥隆的進境郵包中截獲了1箱共60隻昆蟲標本,這是山東郵檢口岸首次從進境郵寄物中截獲昆蟲標本。根據相關規定,昆蟲標本屬於禁止郵寄進境物,依法予以截留。   該批昆蟲標本最大個體體長近10釐米、最小個體體長6釐米,經鑑定,系鞘翅目金龜科大王花金龜屬歌利亞大王花金龜、鍬甲科黑豔鍬屬非洲大黑豔鍬甲、天牛科癩皮棘天牛。
  • 重慶市昆蟲學會開展「自然生命科普知識進校區」活動
    華龍網11月7日21時05分訊 11月4日,重慶市昆蟲學會,自然生命科普大篷車攜手媒介昆蟲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師範大學昆蟲愛好者協會等單位進入重慶師範大學,組織重慶師範大學部分教師子女進行光學顯微鏡、體式解剖鏡等教學設備的認識和學習,講述和展示了生命起源與演化、脊椎動物標本、昆蟲標本等實物教具,並發放了昆蟲科普宣傳資料
  • 昆蟲長大了,是繼續養,還是做成標本或放生?
    圖/文 林繼偉9月23日上下午,在嶽麓區某小學對兩個五年級班級分別上了兩節科學課,專門講昆蟲,自己定的標題是《有趣的昆蟲 or 昆蟲,有點意思》。,現在也有望成為一位草根自然教育者(昆蟲方向),面對同學們,我的目的一開始就定得很高——並非為講蟲而講蟲。
  • 堪比《昆蟲記》的昆蟲標本,你一定想不到是用什麼製作的
    看著這些能夠以假亂真的昆蟲標本,你一定好奇這到底是用什麼製作的。一位日本的藝術家齋藤徳幸(Noriyuki Saitoh),利用竹子製作出如此逼真度爆表的「昆蟲」藝術品。一眼看過去難辨真假。齋藤徳幸在製作昆蟲的過程中,通過1比1的尺度製作,通過切割、彎曲及塑形等方法,最終製作成一隻還原度極高的昆蟲。為了能保證其製作的逼真程度,齋藤徳幸會最先製作眼睛。齋藤徳幸講到,只要眼睛的外形是可以影響觀眾對作品的判斷,即使昆蟲整體比例有差異,都不會影響整體觀感。
  • 「蝴蝶大王」領軍昆蟲標本行業,和昆蟲走向世界
    畢業後,丁來沒有繼續做昆蟲賀卡生意,他選擇了去溫州打工。打工初始,丁來充滿自信,認為自己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沒想到四處碰壁,大的企業很難進。溫州有很多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廠,受挫的丁來找到一家這樣的小工廠棲身。但就是在這個小工廠裡,丁來找到了自主創業的動力。
  • 西安著名昆蟲專家用50多萬標本摸清秦嶺昆蟲「家底」
    總主編——楊星科研究員 華商報記者 寧峰 攝6月12日上午,在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華商報記者終於見到了國內著名昆蟲專家楊星科研究員在辦公桌上,赫然擺放著他剛剛主編出版的12卷本《秦嶺昆蟲志》,為此,剛滿六旬的他已努力了20年。全國研究昆蟲的人幾乎都參與其中作為《秦嶺昆蟲志》的總主編,楊星科一開口就是感謝,感謝參與編纂的273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科研工作者,幾乎涵蓋了全國所有昆蟲分類研究者,因為很多人沒有拿過一分錢,完全是科技精神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