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曹輝
3月1日上午10時,遼寧省撫順市雷鋒紀念廣場,銀裝素裹。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和共青團中央聯合舉辦的紀念學雷鋒55周年系列活動在這裡隆重舉行。
作為集首屆全國道德模範、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等數十項榮譽於一身的當代青年楷模,湘潭大學教師楊懷保成為全國15名青年典型代表之一受邀出席此次活動。
踐行公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遞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是楊懷保認定的事業。把公益當作事業,這已經是他的第10個年頭。
11年前,這個出生於陝西省勉縣貧瘠大山的孩子,因為「背著全家讀大學」而獲得「首屆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榮譽稱號,在人民大會堂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彼時,楊懷保還是一名湘潭大學的在校學生。
2003年9月,在面臨著母親兩次手術喪失勞動能力、父親在建築工地受重傷喪失體力勞動能力、弟弟年幼還需照顧的情況下,楊懷保用頑強的毅力,以優異成績考進了湘潭大學,成為方圓幾十裡第一個考進全國重點大學的學生。
還沒來得及享受金榜題名的成功喜悅,眼前便湧現出一個個新的困難。楊懷保選擇了用奮鬥對這一個個苦難進行回擊。
2004年4月,楊懷保作出決定:背著全家讀大學。他相繼把父母和弟弟從陝西帶到湘潭,在學校附近租了不足10平方米的一間小房子,開始了大學生活。因為是帶著全家,楊懷保每天都在學校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早上像個家庭主婦一樣買好菜,安排柴米油鹽;然後走進大學課堂,做一個認真讀書的大學生;課後做家教,最多的時候,同時做7份兼職,每天工作17-18個小時。等自己的日子好一些了,楊懷保還和老師、同學一起成立了勤工助學管理中心,先後幫助了數千名貧困大學生突圍貧困。
2008年,在湘潭大學讀研究生的楊懷保開始對人生進行了更深的思考。「人生,一定要通過奮鬥賦予其更大的意義。」楊懷保告訴自己。
於是,楊懷保開始籌備成立了國內首家敬老公益基金——孝基金。孝基金剛成立便面臨著沒有經費、沒有人員、沒有經驗的「三無」境況,楊懷保便衝在前面,深入陝西、湖南等地考察調研,參加「芙蓉學子」「挑戰杯」等活動推廣項目,走進社區、校園等地宣講孝道,拜訪各界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
2010年,楊懷保從湘潭大學畢業,他婉拒了多個單位拋出的「前景」和「錢景」廣闊的工作機會,走上了專職公益道路。近8年來,楊懷保和孝基金團隊走訪了湖南、陝西、新疆等多個貧困地區調研一手資料,組織開展了多項公益活動,發展青年志願者3萬餘人,照護服務老人2萬餘人,資助困難學子1700多名,為中華傳統文化推廣、道德建設以及青少年成長等做了很多實事。他還先後發起成立了湘潭市青年創業協會、北京三一公益基金會、湖南省三湘關愛婦女兒童協會等13家社會組織,在過去兩年裡共孵化扶持青年公益及創業項目50個、組織創業培訓及講座近百場。
2015年,楊懷保回到母校湘潭大學,從事學生工作。在湘潭大學工作期間,他擔任學生創新創業指導中心辦公室主任,推動成立了湘潭大學創業聯盟,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成立了湘潭大學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孵化培育出了「大學生創業英雄百強」、「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段小桃,「挑戰杯」賽事全國一等獎、文化部全國創意產業人才庫成員周才致等一大批優秀創新創業人才。
2017年7月,楊懷保任團中央社會聯絡部副調研員,主要從事青年社會組織工作。同時還擔任了全國青聯常委兼社會組織和社會中介界別副主任委員、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常務理事、湖南省青年志願者協會副會長等多項社會職務,他依舊一刻不停地忙碌著,奮鬥著。
「堅定理想、踏實行動、不懈奮鬥,這是我追夢之路的三大法寶。作為一名當代中國青年,我要用奮鬥來書寫青春,不斷給自己新的挑戰和突破。」楊懷保說。
[責編:肖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