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保:用奮鬥賦予生命意義

2020-12-06 華聲在線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曹輝

3月1日上午10時,遼寧省撫順市雷鋒紀念廣場,銀裝素裹。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和共青團中央聯合舉辦的紀念學雷鋒55周年系列活動在這裡隆重舉行。

作為集首屆全國道德模範、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等數十項榮譽於一身的當代青年楷模,湘潭大學教師楊懷保成為全國15名青年典型代表之一受邀出席此次活動。

踐行公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遞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是楊懷保認定的事業。把公益當作事業,這已經是他的第10個年頭。

11年前,這個出生於陝西省勉縣貧瘠大山的孩子,因為「背著全家讀大學」而獲得「首屆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榮譽稱號,在人民大會堂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彼時,楊懷保還是一名湘潭大學的在校學生。

2003年9月,在面臨著母親兩次手術喪失勞動能力、父親在建築工地受重傷喪失體力勞動能力、弟弟年幼還需照顧的情況下,楊懷保用頑強的毅力,以優異成績考進了湘潭大學,成為方圓幾十裡第一個考進全國重點大學的學生。

還沒來得及享受金榜題名的成功喜悅,眼前便湧現出一個個新的困難。楊懷保選擇了用奮鬥對這一個個苦難進行回擊。

2004年4月,楊懷保作出決定:背著全家讀大學。他相繼把父母和弟弟從陝西帶到湘潭,在學校附近租了不足10平方米的一間小房子,開始了大學生活。因為是帶著全家,楊懷保每天都在學校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早上像個家庭主婦一樣買好菜,安排柴米油鹽;然後走進大學課堂,做一個認真讀書的大學生;課後做家教,最多的時候,同時做7份兼職,每天工作17-18個小時。等自己的日子好一些了,楊懷保還和老師、同學一起成立了勤工助學管理中心,先後幫助了數千名貧困大學生突圍貧困。

2008年,在湘潭大學讀研究生的楊懷保開始對人生進行了更深的思考。「人生,一定要通過奮鬥賦予其更大的意義。」楊懷保告訴自己。

於是,楊懷保開始籌備成立了國內首家敬老公益基金——孝基金。孝基金剛成立便面臨著沒有經費、沒有人員、沒有經驗的「三無」境況,楊懷保便衝在前面,深入陝西、湖南等地考察調研,參加「芙蓉學子」「挑戰杯」等活動推廣項目,走進社區、校園等地宣講孝道,拜訪各界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

2010年,楊懷保從湘潭大學畢業,他婉拒了多個單位拋出的「前景」和「錢景」廣闊的工作機會,走上了專職公益道路。近8年來,楊懷保和孝基金團隊走訪了湖南、陝西、新疆等多個貧困地區調研一手資料,組織開展了多項公益活動,發展青年志願者3萬餘人,照護服務老人2萬餘人,資助困難學子1700多名,為中華傳統文化推廣、道德建設以及青少年成長等做了很多實事。他還先後發起成立了湘潭市青年創業協會、北京三一公益基金會、湖南省三湘關愛婦女兒童協會等13家社會組織,在過去兩年裡共孵化扶持青年公益及創業項目50個、組織創業培訓及講座近百場。

2015年,楊懷保回到母校湘潭大學,從事學生工作。在湘潭大學工作期間,他擔任學生創新創業指導中心辦公室主任,推動成立了湘潭大學創業聯盟,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成立了湘潭大學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孵化培育出了「大學生創業英雄百強」、「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段小桃,「挑戰杯」賽事全國一等獎、文化部全國創意產業人才庫成員周才致等一大批優秀創新創業人才。

2017年7月,楊懷保任團中央社會聯絡部副調研員,主要從事青年社會組織工作。同時還擔任了全國青聯常委兼社會組織和社會中介界別副主任委員、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常務理事、湖南省青年志願者協會副會長等多項社會職務,他依舊一刻不停地忙碌著,奮鬥著。

「堅定理想、踏實行動、不懈奮鬥,這是我追夢之路的三大法寶。作為一名當代中國青年,我要用奮鬥來書寫青春,不斷給自己新的挑戰和突破。」楊懷保說。

[責編:肖暢]

相關焦點

  • 楊懷保:從黃土地走向瀟湘大地 孝心從未改變
    中國青年網特別推出「圓夢中國人 奮鬥最青春」系列報導,分享宣講成員在人生成長奮鬥的道路上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的青春勵志故事,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大概只能用楊懷保的那句話:直到我讀大一的時候,家裡唯一的電器,還只有那個15瓦的電燈泡,家裡最值錢的家當,是一颱風車。   那時候,已經是2003年了。
  • 用盡餘生,只為賦予生命意義
    用盡一生,只為賦予生命本身該有的意義。未 經 審 視 的 人 生,不 值 得 度 過。母親總是用最原始的關懷感化著我,甚至勸我放慢腳步,凡事慢慢來,我便將目光投向百歲的奶奶,幻覺裡,我仿佛看到自己的人生還很漫長,一切都來的及。
  • 生命的意義在於我們賦予它意義
    生命如果有顏色,會不會看上去就像梵谷的《向日葵》和《星空》!生命如果有態度,會不會聽上去就像貝多芬的《田園》和《英雄》!生命的意義如此厚重,無論我們怎樣全力以赴都不為過,因為我們生而為人,生而為眾生!生命就如同胡歌在12年後再次回憶車禍時的勇氣和樂觀!
  • 「小孝暖我家,大孝為天下」——記「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楊懷保
    楊懷保1985年出生在陝西省漢中市勉縣的窮困山村。他的母親因兩次手術無法幹活,父親在工地受重傷也失去勞動能力,還有一個年幼的弟弟需要照顧。12歲時,楊懷保就承擔起了家庭重擔。就是在這種情況下,2003年9月,楊懷保以優異成績考入湘潭大學。「我要靠自己的奮鬥養活全家人,不能再讓父母和弟弟受苦。」
  • 濱州醫學院新生開學典禮:許青春以奮鬥 賦生命以意義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3日訊 (通訊員 高森 呂海波) 收穫與感恩同在,青春與奮鬥同行。9月23日上午,濱州醫學院隆重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校黨委書記車先禮發表講話,寄語廣大學子「許青春以奮鬥,賦生命以意義」。
  • 當代24孝子楊懷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要做的還有很多"
    在楊懷保心中,「孝」有著更多的意義。  「小家」與「大愛」  作為首屆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中國十大孝子,楊懷保的事跡曾經感動中國。  出身貧寒的他,從小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擔。在上大學期間,為了照顧喪失勞動能力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他把家人從陝西接到了自己身邊。
  • 賦予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今天閱讀的是《精力管理手冊》,作者:張萌,第五章:為意志力充電:重塑思維的渠道-將個人利益置後將個人利益置後,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你就一定能賦予自己的生命以新的價值與意義。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尋找生命的意義,如何擁有利他之心?一、養成習慣,每天至少幫助一個人。這個人可以是你周圍的同事或者朋友,也可以是你的家人。我們要常常問生活對我們有什麼期望,而不是總對生活提太多要求。二、願意承擔更多的責任。
  • 我們賦予時間的意義,即是生命存在的意義
    時光匆匆,時間總是那麼寶貴,它總是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悄然溜走,可是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賦予時間的意義即是我們生命存在的意義,我們要用有限的時間去實現我們真正想要的一些東西,請珍惜時間吧,去擁抱想擁抱的人,做想做的事情。
  • 濱州醫學院新生開學典禮 寄語學子「許青春以奮鬥 賦生命以意義」
    膠東在線9月23日訊(通訊員 高森 呂海波)收穫與感恩同在,青春與奮鬥同行。9月23日上午,濱州醫學院隆重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校黨委書記車先禮發表講話,寄語廣大學子「許青春以奮鬥,賦生命以意義」。
  • 生命短暫,宇宙中有什麼文明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嗎?
    生命短暫,那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宇宙中有什麼文明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嗎?還是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我們自己。開端從幾億年前地球上第一個生命的開始出現,就拉開了偉大的帷幕,後來又過了若干年,人類才出現,有了人類的見證,就賦予了生命新的意義。
  • 給工作賦予生命的意義——讀《意義革命》
    弗雷德·考夫曼的《意義革命》一書,就是探索了從物質到意義轉移的內在邏輯與路徑。弗雷德·考夫曼是Axialent諮詢公司的合夥創始人。在過去的15年間,Axialent已經和微軟、雅虎、谷歌、思科等多家著名公司進行合作,約有2萬多名高層管理人員接受過培訓。
  • 《活著》:無需賦予生命特別的意義,因為活著本身便是最大的意義
    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但很多人就是執拗的想要尋找出一個答案,以此賦予自己的人生特別的意義。曾經我覺得生活,一定要過得有意義才行。卻從來沒有思考過,究竟怎樣的生活才算是有意義。直到讀了餘華的《活著》,我才意識到當初的自己是多麼淺薄無知,非要用一個定義把生活框住。活著本就是一個很寬泛的命題,容得下不同的註解與體悟,若是非要賦予它一種解釋,那是過於狹隘的做法。
  • 最美的瞬間:奮鬥賦予青春新的意義
    在這個國慶假期裡,在鐵大,有這樣一群師生,他們用奮鬥詮釋著青春,並賦與青春新的意義。鏡頭一:為了開闢幸福路10月1日深夜,土木樓403房間的燈還在亮著。我們研二同學一定要多實踐、多思考,想著如何把上學期的時間搶回來;研一新生一定要儘快形成用專業思維去考慮問題的習慣,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是10月2日晚10點半,機械學院馬懷祥教授在召開周五研究生晚例會時的一個場面。機械學院教授馬懷祥正在召開研究生例會,為他們分析研究課題。
  • 人生本沒有什麼意義,人生的意義便在於我們要努力賦予它的意義
    人越是忘記自己投身於某種事業或者獻身於所愛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生命並非是對我們知道的生命有何意義,而是,生命給了我們一個舞臺,它使我們的存在成為現實如果生命是黑暗中的光,我們就是在這束光下的舞者,或悲或喜,或空靈或凝重,舞出你的精彩,便不枉此生。世間萬物本就有它存在的意義,這要看自己本身是不是忽略了自身的存在,如果覺得沒有意義這種思想,那原本存在的意義會被你的思想而磨滅,任何事物對你而言都是枉然存在。作家畢淑百敏曾經說過:我們的教育生涯不也是如此嗎。
  • 用心生活,去感受著生命賦予的意義
    可以是從很多方面開始的,無論對你是否有用,至少可以淨化你的心靈。其次就是要堅持鍛鍊,好的體魄會讓你的生活更加豐盈。一朵花、一枝枯樹幹、一個精美茶壺、一面平鏡的湖水,我都會用照相機精心找好光線角度把它定格在照片中,然後分享給大家。社會工作的人們,一直坐在鋼筋混泥土的辦公室中,恐怕總是會錯過這些美景的吧,沒關係,可以一起欣賞啦。
  • 生命的價值在於燃燒,生活的意義在於奮鬥(哲思好文)
    生命的價值是什麼?生活的意義又是什麼?這是一個人生的終極之問。其實,只要認真對待,每一個生命都是有價值的存在,每一種生活也都是有意義的體驗。特別是人的生命,由於智力的支持、反思的習慣和自我更新、自我成長的能力,一旦經過切實的努力,人人都會使生命變得更有價值,使生活變得更有意義。人的生命的價值在於燃燒,在於盡情的無拘無束的徹頭徹尾的燃燒;而生活的意義則在於奮鬥,在於有目的的興致勃勃的全力以赴的奮鬥。
  • 美文欣賞:賦予生命的意義
    這和你用所的錢進行投資以便後人能從中獲益不是如出一轍嗎?也許,如果你審視自己的內心深處,你就會發現促使你做出這種貢獻的驅動力-一種驅使每個人尋找在自己死後仍能繼續存在的事業的驅動力。   Do you hope to memorialize your name? Have a name that is whispered with reverent awe?
  • 《殺死一隻知更鳥》|最光輝的人性是堅守內心、賦予生命積極意義
    而阿迪克斯的這份勇氣不僅是來源於是職業賦予的神聖使命,更多的是出於本性對生命的尊重,對正義的自我堅守,是希望通過自己微薄力量能夠去改變別人的看法,哪怕我知道會失敗,但我保持初心,一往無前,賦予人生積極的意義。02那屬於我們的人生意義是什麼?
  • 畢淑敏:人生,本沒有意義,是我們賦予了它意義
    人生於自然,最終歸於自然,那我們又何必在世間努力、奮鬥、追求,歷經生活的種種艱難困苦?等學生們暴風雨般的掌聲響過之後,畢老師繼續說道: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但是——我們每個人要為自己確立一個意義。是的,人和動物的不同,就在於,人有思想!動物活著的目的就是生存,並將基因延續下去。
  • 人不只為自己活,還要賦予生命更多意義
    但不論時代與國籍,人們普遍對死亡有一種敬畏感,它或許來自本能的恐懼,也可能來自審慎思考後的清醒,從根本上講,正是因為生命是有限的,我們才要更有價值地活著;正是由於人生總有終點,才更要努力活出生命的精彩。對年輕人而言,死亡是個既陌生又熟悉的話題。告別逝去的生命,往往會有一種特別的儀式感,進而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尊嚴。我依稀記得7年前參加四爺爺葬禮時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