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述了陳望道在翻譯《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時「蘸著墨汁吃粽子,還說味道很甜」的故事。2020年是陳望道首譯《宣言》100周年,讓我們懷著尊崇之心,在重溫經典中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在撫今追昔中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
樹高千尺不忘根,水流萬裡總思源。20世紀初,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之際,中國人民處於水火之中,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尋求著出路。1920年,陳望道首次翻譯了《宣言》。《宣言》所揭示的真理,為我們反思中國社會現狀,追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現實方向。可以說,《共產黨宣言》是中國共產黨人最初的也是最根本的理論資源,是我們一切革命、改革、建設的思想保障。因此,我們不論走到多遠、走到多光輝的未來,都應該牢記這最初的「甜味」,從經典中感悟真理的力量。
當然,馬克思及其經典著作,不可能對一百多年後的社會主義具體樣式和具體實踐作出明晰規定。我們在品讀經典的同時,還應更加注重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理解,以尋求其中所蘊含的超越具體內容的普遍意義。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的德文版序言中曾經說道,「隨時隨地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理論創新一直是我們黨的優勢,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發展到什麼階段,我們黨的理論創新為我們解決了許多的現實問題。因此,我們需要不斷為《共產黨宣言》注入時代價值,才能更好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問題。
拒絕「拿來主義」,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是將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和基本原理運用到實踐中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所強調的,「社會主義並沒有定於一尊、一成不變的套路,只有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把藍圖變為美好現實」。要善於將學習到的馬克思主義與實踐相結合,跳出「教條主義」思想,不斷解放思想,接納新的事物。面對改革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矛盾與瓶頸,要善於自我革命、自我突破、自我創新,立足於今天的「社會生活條件」,不斷實現理論創新,為《共產黨宣言》注入時代的色彩。
回顧歷史,自《共產黨宣言》在中國傳播開來,中國人民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當前,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唯有繼續從經典中攝取智慧與力量,立足當今時代,不斷探索和創新黨的理論,才能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來源:紅網
作者:片刻
編輯:張瑜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0/08/04/7805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