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江 記者肖僖 攝
    
    馬上又 記者肖僖 攝
    長江網5月1日訊(長江日報記者黃麗娟) 歌曲《在此》由中央電視臺著名作詞人、劇本創作者喻江作詞,著名音樂家、音樂製作人、歌手馬上又作曲,實力唱將韓磊演唱。這首歌歌詞意境優雅,曲調古樸渾厚,演唱感人肺腑,在歌聲中勾勒出一幅呈現武漢高雅、大氣、深沉的城市水墨畫。4月30日晚,三位主創接受了長江日報記者的採訪。
    實力唱將韓磊:
    武漢很美,未來在此
    唱完《在此》走下鬥魚直播節的舞臺,韓磊很高興地對記者說:「這首歌蘊藏的感情非常真切,我能感受到臺下的年輕人很喜歡,他們對《在此》的反應很強烈、很熱情,說明《在此》引發了他們的共鳴。」
    韓磊說,當他拿到《在此》這首歌時,就被深深打動了,「好曲、好詞、又是唱這麼好的地方,好歌很難得,可遇不可求。我都聽了快20遍,這是很少有的,要知道真正打動我的歌很少。這首歌的歌詞縱橫古今,旋律古風古韻,但是又很好地結合了現代元素,表現了武漢的風採」。
    「我對武漢很有感情,這裡有很多我的朋友,也有很多美好的回憶。」韓磊說,歌詞裡面提到的長江、古琴臺、黃鶴樓等地方,不僅僅是武漢的名勝古蹟,更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他在唱這首歌時,想到的不僅僅是武漢的美景,更多的是他了解的武漢人,「仗義、敢擔當、熱情、有智慧……」
    在鬥魚直播節現場開唱,韓磊也感受到了歡樂的氣氛,「這裡不光是年輕人的大聚會,也是時代的象徵。在這裡,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讓人感受的卻是幸福的生活。」在唱完《在此》後,韓磊坐著電瓶車從長江邊上經過,看到兩江四岸的美麗夜景,「我感受到武漢這座城市濃濃的國際範兒,突然就想到『未來在此』,我相信武漢未來的發展會更厲害」。
    詞作者喻江:
    《在此》是顆種子,帶您認識武漢的美好
    《在此》的詞作者喻江,是央視經濟頻道形象撰稿人,她創作的歌《眾裡尋你》曾被韓紅帶上2011年央視春晚舞臺,她曾擔任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揭幕儀式撰稿,為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創作的頻道形象片文案,都曾獲得良好口碑。
    喻江說,《在此》的創作是和武漢的緣分,「我在武漢這麼美的地方渾然不覺地度過了青春,我是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在創作。」1993年,喻江在武漢大學上學,「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候,我就在這麼美的地方讀書。但是那時有少年的憂愁、生活的匆忙,都沒來得及好好地看看學校的一朵花、一棵樹。直到去年,畢業20年後同學聚會,我返回武漢,才回頭來看看這個我在最青春的時候呆過的地方,才能更深刻地去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美。」
    「我愛武漢。」喻江說,「當我提筆寫歌詞時,就自然而然地知道要寫什麼。武漢不僅僅是人們印象中熙熙攘攘的人群,城市錯落的街道,不僅僅是大家表面上看到的市民化的城市。我知道這座城市裡屬於武漢、又屬於世界的美在哪裡。古琴臺在此,有伯牙和子期的知音傳說,這是讓全世界都感動的故事;黃鶴樓在此,李白都不會寫詩了;還有長江在此、楚地在此……這些都是天下最美的東西,武漢其實就是這麼霸氣。」
    喻江說,在鬥魚直播節的現場,更能感受到武漢的變化,武漢更洋氣、更現代了,「觀眾席上來自五湖四海那一張張年輕人張揚的笑臉,說明他們對《在此》、對武漢的故事,是有共鳴的。你能感受到,這座城市不僅僅有地標、建築,更有深厚文化底蘊,在武漢——中國故事在此,世界傳奇在此」。
    喻江說,聆聽《在此》只需要4分19秒;但是「《在此》是一顆種子,會在聽者的心中生根發芽,讓人感受到武漢這座城市的美好」。
    作曲家馬上又:
    《在此》唱出武漢獨有的自信
    在演出現場,看著浩蕩的長江,聽到韓磊唱著「長江在此,化一地波瀾為墨,無邊裡勾勒楚地幽蘭」時,歌曲《在此》的作曲、著名音樂製作人馬上又說,這就是譜曲時他腦子裡面出現的畫面。
    馬上又介紹,今年3月,詞作者喻江拿來歌詞,希望做首關於武漢的歌曲,「我一看到詞,就覺得歌裡蘊含著一種特別的自信,有那種『無論是人還是城市,經歷過風雲、滄桑、磨礪,我都在此』的感覺,這是屬於武漢人獨有的自信」。
    在看到歌詞之前,馬上又對武漢的印象「幾乎跟別的城市一樣」,「我只知道武漢有一條有名的小吃街,這裡夏天很熱,這還是通過池莉的筆下才了解到的。我幾乎都忘記了黃鶴樓在此、長江在此。」而《在此》的歌詞讓他忽然想到,武漢這座城市不光是有美食、還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由此一下子就進入創作狀態,僅僅用了一個晚上就將曲子寫了出來。
    馬上又認為,《在此》的呈現空間很大,「我更希望通過今天韓磊的首唱後,接下來會有很多不同的演繹方法——比如武漢是京劇的發源地之一,也許可以用一些戲曲的唱法去演唱;或者用民謠吉他的方式,像趙雷唱《成都》一樣,也會好聽;或者是女聲來演繹……年輕人也會感受到這首歌引起的共鳴,大家會通過這首歌,去想更深入地了解武漢,愛上這座城市」。
    責編: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