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各部位的疼痛一直是人們的困擾,很多病人缺乏意識,在醫院掛錯號的現象也經常可見,那麼哪些疾病應該找疼痛科呢?
南陽醫專一附院疼痛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吳應舉說,疼痛已被現代醫學列為繼呼吸、脈搏、血壓、體溫之後的第五大生命體徵。
長期的局部疼痛會形成複雜的局部疼痛綜合症或中樞性疼痛,使普通的疼痛變得非常劇烈和難以治療,導致機體各系統功能失調、免疫力降低而誘發各種併發症,甚至致殘或危及病人的生命。長期疼痛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軀體、心理和社交功能,而且還影響到其家庭乃至社會。為所有疼痛患者提供治療,是各國醫療服務的共同目標。疼痛科的醫護人員治療各種急性和慢性頑固性疼痛,為患者創造無痛輕鬆生活。
疼痛常見疾病:
1神經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經痛,糖尿病神經痛,帶狀皰疹後神經痛,舌咽神經痛,截肢後痛,截癱後痛,外周神經卡壓痛,手術後或外傷後神經痛,中風後神經痛。
具體表現為:身體某部位(神經支配區)陣發痛、閃電痛、灼燒痛、針刺痛、觸摸痛、麻木痛、椎扎痛、重壓痛等。
2頭部痛:舌咽神經痛,蝶顎神經痛,偏頭痛,叢集性頭痛,頸源性頭痛,不典型面痛,鼻咽癌痛,中風後痛
表現為:頭、額、眼眶、牙齒、顎、臉、舌、耳朵等一個或幾個部位無原因的陣發性閃電痛、燒灼痛、針刺痛或持續性隱痛、酸脹痛基礎上陣發加重、可伴流淚、流涕。
3頸椎病:分6大類型:神經根型,頸型,交感型,脊髓型,混合型頸椎病,椎動脈型
表現為:枕、頂、臂、肩、胸或背痛、或手、臂麻木,或頭暈、耳鳴或無原因的打嗝、噁心、心悸、出汗、呼吸緊束感,或走路無力、大便無力或踩棉感,或咽喉、食管有梗塞異物感等不適。
4腰椎間盤源性疼痛:腰椎間盤突出或膨出,腰椎間隙炎,
腰椎終板炎,腰椎不穩引起的腰腿痛或麻木
表現為:腰或腿久坐痛、久站痛、久走痛或麻木
5腰腿痛:腰椎壓縮骨折痛,椎管軟性狹窄痛,腰腿肌筋膜痛,腰椎退行性痛,骨質疏鬆痛,外傷後痛,強直性脊柱炎等疼痛
表現為:腰腿持續痛,轉身或彎腰時痛,半夜痛,起床痛,下地痛,久坐或久走痛等。
6關節痛:關肩周炎痛,膝關節痛,脊柱小關節痛,骶骼關節痛,踝關節痛,創傷性關節炎痛,痛風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溼關節炎等免疫性關節炎痛等
表現為:關節部位痛、動作痛、啟動痛或夜間痛,關節局部有壓痛或紅、腫等。
7脊柱源性疼痛:頸、腰、胸椎間盤突出症,肌筋膜綜合症,椎體不穩症,骨質疏鬆症,後腹膜刺激症,椎體轉移癌,骶管或神經鞘囊腫,強直性脊柱炎等
8 不明原因頭痛、腰痛、肢體、腹、胸、會陰痛
表現為:身體等不明原因痛、以牽扯痛、放射痛、燒灼痛、針刺痛、持續痛或夜間痛為主。可伴有皮膚麻木或肌肉無力,曾經有碰撞、外傷或手術史。
9 癌性疼痛;原發癌痛,轉移癌痛,癌症治療相關痛,癌症伴發其他疼痛
表現為:已診斷有癌痛史的同時或以後,病變局部或遠部出現疼痛。以及不明原因的突然痛、持續痛、夜間痛、局部痛、深部痛、伴有局部腫脹等疼痛。
10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交感型頸椎病,神經損傷後痛,糖尿病神經痛,免疫性疼痛,雷諾氏徵,多汗症,紅斑性肢痛症,帕金森病痛,中風後痛,抑鬱症等
表現為:身體某部位特別寒冷、灼熱、瘙癢、輕觸痛或風吹痛,無原因的異常出汗、睡眠差、心悸、頭暈、耳鳴。
疼痛科常用治療方法有哪些?
藥物治療:
1營養神經藥: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B12(或甲鈷胺、腺苷鈷胺)等。
2改善微循環藥:擴血管藥、活血化瘀藥等。
3鎮痛藥:非甾體類,阿片類,局麻藥,抗癲癇類,抗抑鬱類等。
物理治療
1 傳統醫學治療,如膏藥、熱敷
2 近紅外線療法
3中、低頻脈衝電流療法
4 紅外偏振光療法
神經阻滯治療
1椎管內阻滯
2周圍神經阻滯
3 外周痛點阻滯
4 星狀神經節阻滯
微創介入治療
1頸腰椎間盤射頻消融術
2頸腰椎間盤臭氧溶盤術
3頸腰椎間盤膠原酶溶盤術
4三叉神經半月神經節射頻熱凝術
5 三叉神經周圍支射頻熱凝術
6 周圍神經,交感神經(節)射頻熱凝/調節術
7 癌痛(椎管內連續鎮痛,周圍神經射頻熱凝術)
說到神經阻滯,是不是就是人們常說的打封閉針?
「封閉」一詞在國內流傳甚廣,是正確的醫學術語嗎?經常有醫生為此爭論。「封閉」一詞是在五十年代產生於國內的,那時由於和國外的學術信息交流很困難,難以了解國外的正確的術語,是可以理解的。時間長了,也就被叫習慣了。但時至今日,還是提倡使用正確的國際通用的醫學術語為好。就好比將"腹痛"稱為"肚子疼"一樣,雖然沒什麼大的錯誤,人人都能聽懂,只是由醫生的口中說出來,使人感到不規範。許多非疼痛治療專業醫生,甚至一些護理人員,由於缺乏系統的知識和訓練,熱心於在疼痛點、穴位或神經末梢處注射多種藥物來緩解疼痛,他們自稱為"封閉療法"。有的在注射液中加入少量局麻藥物,有的則不加入。有的醫生在局部注射的藥物種類繁多,例如在注射液內加入抗生素、動物血液製品、動物臟器製品、中藥製劑、抗免疫製劑、抗腫瘤藥物。
封閉治療的副作用
由於長期大劑量注射皮質激素,會誘發產生高血壓病、糖尿病、消化道潰瘍和骨質疏鬆,以及肥胖、內分泌失調等其他不良反應。而且這些併發症可後遺很長時間,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長期痛苦。因此,人們常常談「打封閉」而色變,也是有其原因的。
什麼是神經阻滯注射治療呢?
疼痛醫學中最常用的診療手段之一「神經阻滯」療法是專業醫生將藥物注射到患者病變或病變相關部位的神經周圍,其中的局麻藥可阻斷傷害性刺激的神經傳遞,使神經處於半休眠狀態,從而激活了神經系統內部及其支配區域的積極的自我調整和自我修復,再加上其中的一些神經營養藥物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該治療具有微創、用藥量少等特點,使患者用最小的代價得到最大的療效。
另外,根據患者病情,我們還會注射其他藥物如醫用臭氧、透明質酸鈉等,這些更和「封閉」不搭邊。所以,現代的治療方法叫做「注射治療」,而不是打「封閉」。
封閉注射治療的注意事項
1.治療前不宜過飽。沐浴或用溫水洗淨患處,如果皮膚有破損或感染應通知醫生。
2.治療時若有頭暈、噁心、心慌或不適時應及時告知醫生。
3.有時治療後局部可出現疼痛加重現象,此為藥物反應,一般在24-48小時內減輕至消失。
4.治療後局部及相應部位可出現麻木、發熱、出汗、感覺異常等反應,此為藥物之正常反應,幾小時候可消失。
5.治療後應遵醫囑休息20-30分鐘左右經醫生同意後方可離院,治療後48小時內不沐浴。
6.治療後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多、劇烈運動,保持注藥處皮膚48小時清潔乾燥。
7.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和冠心病的患者,請在就診時主動告訴醫生。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防治
在臨床上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椎間盤突出症的誘發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几個方面:1、腰椎間盤的老化退變是基本因素;2、腰部的外力損傷;3、腰椎先天發育異常;4、突然增加腹壓、腰姿不正、突然負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所以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者、長期久坐辦公室的腦力工作者、孕婦以及長時間處於潮溼環境中缺乏運動的中老年人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高發人群。
腰痛都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嗎?
肯定不是腰痛都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感覺腰痛,伴一側或雙側下肢麻痛,咳嗽或打噴嚏時疼痛加重,臥床休息時疼痛症狀好轉。這個時候你就有必要到正規醫院就診,讓疼痛科醫生給你先進行體格檢查,必要時可以行CT或MRI檢查。如果你的症狀和醫生檢查的結果與你做的CT或MRI檢查相符合。那就可以確診你患了腰椎間盤突出症。任何一個環節不相符,就不可以草率診斷你患了腰椎間盤突出症。
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目前開展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目前我院開展的治療方法大體來說有保守治療、微創介入治療和手術治療。在選擇治療時,醫生根據病人的患病時間、病情輕重、病人需求合理選擇。一般情況下,對於症狀輕,發病時間短的患者主要採用保守治療,如口服中西藥、牽引、推拿、外用膏藥、小針刀治療、神經阻滯治療。對於應用保守治療無效,症狀重、病史長、或並發椎管狹窄,甚至出現馬尾神經綜合症的患者可選介入治療,介入治療是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比較好的治療方法。此方法費用低,痛苦小,恢復快,風險小,併發症少。
腰椎間盤突出症如何預防呢?
對於任何疾病,我們都知道「預防大於治療」的道理。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在腰椎退變基礎上積累傷所致,積累傷又會加重腰椎間盤的退變,因此,預防的重點在於減少積累傷。平時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時的床不宜太軟。長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變姿勢。職業工作中需要常彎腰勞動者,應定時做伸腰、挺胸活動,必要時使用寬的腰帶保護腰椎。長期使用腰圍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功能鍛鍊,增加脊柱的內在穩定性,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縮帶來不良後果。如需彎腰取物,最好採用屈髖、屈膝下蹲方式,減少彎腰對腰椎間盤後方的壓力,進而減少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生。
只要我們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久坐、久站,注意腰部保暖,適當加強腰背肌功能鍛鍊,就能很好的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生。在此也提醒廣大朋友們一旦患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疼痛科就診,根據病情及時合理選擇治療方案。
(文/圖:宋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