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寧區綜合實力位列「全國百強區」第四位,江寧開發區位列全國經開區第七位。
9月21日,粵港澳大灣區及海外華文媒體走進了南京市江寧區,記錄江寧打造以人民為中心的美麗古都典範區的高質量建設成果,見證這裡在生態文明、民生經濟、公共文化、科技創新、社會服務以及農業農村等方面的建設成果。
江寧位於南京市中南部,從東南西三面環抱南京主城,區域面積1561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18.5萬人。近年來,江寧區憑藉深厚的文化底蘊、優越的區位交通、優美的自然環境、雄厚的經濟實力以及豐富的科教資源,先後獲得了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範區等榮譽稱號。2019年,綜合實力位列「全國百強區」第四位,江寧開發區位列全國經開區第七位。
「旅遊+養老」暢想落地生根
▲江寧區谷裡街道張溪社區的谷裡田園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曾經只存在於古詩人心裡的田園夢想,如今在江蘇首批特色田園鄉村徐家院村照進了現實。
走進位於江寧區谷裡街道張溪社區的谷裡田園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了現代化「旅遊+養老」暢想的落地生根。作為江寧田園鄉村加社會化養老的探索,中心由谷裡街道投資建設,與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老年醫院(江蘇省老年醫院)共同打造。目前一期開放床位近60張,入住了30多名老人,並配備了2名醫生3名護士。為來自省內外有養老需求的老人提供健康管理、營養膳食、精神慰藉、旅遊度假等服務。
▲江寧區谷裡街道張溪社區的谷裡田園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中心的房間分為標間和套間,標間有兩張床位,配有洗手間、洗衣機、電視;套間則多了客廳。同時房屋進行了適老化改造,每個床位配備了呼叫鈴,空調的出風口也貼心地安裝了擋風罩,連接一二樓的通道則是無障礙坡道。老人們一日三餐後在小院間閒庭信步。
中心作為一種養老模式探索,目前尚不盈利,為探索公辦、民營醫院養老和居民本地居家養老社會化服務開闢新路。
▲「小江家護」智慧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展示廳
同樣作為養老模式的探索,網際網路+養老院也形成了新樣板。江寧區於2017年11月啟動的「小江家護」智慧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為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打造了一系列信息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精準化服務的多元閉環養老服務,為全區80周歲以上老年人按需提供專業上門服務。同時,通過實施人臉識別助餐服務,實現助餐精準補貼,為老人發放智能手環、聯網式煙霧報警器等智能設備,為老人織造了一張安全防護網。
體驗「漁樵耕讀」歷史文化
徐家院特色田園鄉村也帶動了當地旅遊業,成為江蘇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以綠色蔬菜為農業特色,以「漁耕樵讀」為院落主題,以「耕讀傳家」和鄉村書院為文化傳承,把歷史文化融入到鄉村空間建設和鄉風文明大環境中。
▲徐家院若谷民宿
▲龍鄉雙範的特色民宿「商量書房」
同樣讓江寧引以為傲的龍鄉雙範精品民宿文化村,是上範村、興範村兩個民宿文化群的統稱。兩個村莊總距1.9公裡,總佔地面積123畝,共有105戶、227口人,集生態旅遊、特色文化民宿、中醫健康養生、傳統文化體驗、鄉野農趣體驗、文創休閒體驗等為一體。
▲龍鄉雙範田園鄉村景致
龍鄉雙範項目構建起以社會資本為主、村集體和農民為輔的多元建設機制,建成「騎友驛站」「臨水三棟」「上範貴園」「上範龍園」「半坡民宿」、「興範龍園」等自營民宿16棟共94個房間135張床位。宣傳綠色飲食的「田園餐廳」「牛牛的家」,弘揚鄉賢文化的「江寧鄉賢名人館」,以及具有政協特色的公益書房「商量書房政協委員之家」等,均別具耕讀特色和現代時尚。村莊曾獲得「南京美麗鄉村示範村」「南京美麗鄉村特色村」稱號。
▲龍鄉雙範的鄉賢館陳列
科技創新助力經濟騰飛
產業強區的方針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助力。記者在江寧走進了為港珠澳大橋「添磚加瓦」的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作為混凝土外加劑行業龍頭企業,蘇博特聚羧酸減水劑產品憑藉穩定卓越的產品性能和豐富的重大工程服務經驗,於2011年開始成功應用於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長6.7公裡的沉管隧道和兩個面積各為10萬平米的人工島中,這是國內首條外海沉管隧道,也開創了國內首例「三明治沉管結構」高流動性混凝土澆築工法,填補了國內空白。
▲蘇博特聚羧酸減水劑等產品成功應用於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沉管隧道
同時,記者還走訪了南京最大的「菜籃子」——南京農副產品物流中心。中心地處南京市江寧區東麒路,規劃佔地3000畝,建築面積150萬平方米,由上下兩層交易區高架連接,設蔬菜、果品、水產、肉類、副食品、百貨、糧油、酒店用品等8大專業市場,交易品種超過40萬種。
▲南京最大的「菜籃子」——南京農副產品物流中心
今年以來,中心全力推動轉型升級,配套服務模式、供應鏈金融模式、現代物流模式。農副產品價格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均處於中後位次。在疫情防控期間,成功發行3億元全國首單農副產品保供疫情防控公司債、5億元全國首單農副產品保供疫情防控中期票據。在實施在庫保供、在田保供、委託應急調運「三位一體」的常態化保供機制下,自市場開業以來保供蔬菜累積超過20萬噸,連續11年圓滿完成南京市冬季蔬菜的保供任務。
▲南京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快檢登記室
如今,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是不少市民節假日相約購物的打卡勝地,成為江寧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南京市重要地標。
來源 | 晶報APP
記者:李婷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