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鹿邑798,留住最後的工業遺產

2020-08-28 七臺八景

鹿邑人都知道,老子的道德經和太清宮是一種文化遺產,所以要保護好要弘揚好。可我告訴你工廠也是一種文化遺產,你相信嗎?

當然,這裡所說的工廠不是產業集聚區的那些鋼構廠房,也不是改開以後建的那些工業紅磚大瓦房,而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甚至更早的工廠。

不過在如今絕大多數人的概念裡,哪怕那個年代的廠房機器還是太「年輕」了,怎麼會和文物掛鈎呢?

但按照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協會的定義,「建築物和機器設備、車間、製造廠和工廠、礦山和處理精煉遺址、倉庫和儲藏室等」都能算做工業遺產的範疇,它們身上「擁有歷史的、技術的、社會的、建築的或者是科學上的價值」,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既然如此,鹿邑還有這些工業遺產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讓我們先回憶一下那些消失的老工廠……

一、鹿邑工業工廠歷史

在1949年前,鹿邑的近現代工業基本是空白。據老輩人講,整個老城區內只有幾個作坊,勉強算的上工廠的只有一個刻版局(現米行附近)。解放後,在黨的領導下,一座座現代化工廠接連拔地而起,鹿邑的工業從零一躍進入工業2.0時代。

老鹿邑人應該都還記得那些曾經的輝煌:在北關,有食品廠(大閘路口)、針織廠(現民政局東側)、棉花加工廠(也叫打包廠,現芙蓉花園小區)、電廠(猶龍居小區)、一機廠(移動公司及東側)、化肥廠(君臨天下小區及西側)、第二化肥廠(也叫二化,老真源醫院對面);

在南關,有二機廠、三機廠(縣幼兒園錯對面),烤菸廠(原菸草局後院);在東關,有魚廠、牛奶廠;

在縣城中心,有草編廠(俗稱草帽辮廠,現金鹿商城)、橡膠廠、塑料廠(龍源聖地南)、醬菜廠(教體局斜對面)、彩印廠(縣委對面),以及食品廠、麵粉廠、煙廠、酒廠、釘廠……

這些工廠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國營工廠,它們都是鹿邑工業史的開端,濃縮了鹿邑近代化的歷程。

二、鹿邑工業遺產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激活,鹿邑的許多工廠與全國多數廠礦企業一樣,因種種原因在市場大潮的衝擊下逐漸破產關閉,廠房被拆除,機器被變賣,新的商場、樓盤在原地拔地而起。那些消失的工廠,只能成為時代的記憶。

談到這,或許朋友要問,鹿邑現在還有老工廠老廠房,還有可以保護的工業遺產嗎?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在老城區還有兩處工廠遺址:北關的針織廠,南關的烤菸廠。

針織廠。廢棄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現佔地面積約5畝餘,現存廠房五排約二十餘間,結構多為青磚大瓦。二十年前部分廠房曾被改造為一所著名的洗浴中心,風光一時,如今基本已成為危房。

烤菸廠。2017年隨著菸草局整體搬遷廢棄,現佔地面積約2畝餘,現存廠房四排約二十餘間,呈「回」字型,中間立有城區內唯存的一根煙囪。建築結構青紅磚各兩排,上覆石棉瓦。因廢棄不久,結構基本穩定。

三、全國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借鑑

在專家看來,一些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的工業遺產,將扮演起填補城市文化圖景空缺的角色,對工業遺存的保護利用,應同時將工業遺產和文化提升到文化遺產的高度,打造「後工業景觀」。

所謂工業遺產景觀,並不是指單純的工礦企業舊址或冰冷的機器設備,而是一個時代或者幾代人的記憶和文化印記、傳承、留存下來後加入現代的藝術再創造,使其軟價值日益彰顯。

自2001年北京798工廠藝術區的成功改造,催生了各地對工業遺存的保護和利用。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全國湧現出一大批仿效798模式改造的著名工業遺產景觀,如:長沙曙光城市體驗區(原曙光電子管廠),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原市發電廠主廠房及煙囪)、南京晨光1865創意園(原金陵機器製造局)、呼和浩特現代文化藝術產業園(原市洗滌劑廠與制鎖廠)等。

在這些城市中,那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建築,原本已是閒置、廢棄的廠房,經過藝術改造後,廢舊的建築上噴塗了造型各異的牆體彩繪,整個空間不僅變成了頗具時尚感的藝術街區,也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提供了自由發揮和創作的空間。

如各個廠區或廠房被分隔成獨立的空間,分別建成當代藝術美術館、獨立藝術家工作室、創意設計空間、藝術交流空間、兒童主題藝術生活館、畫廊、藝術酒店、國際青年旅社、攝影棚、演播室、演員會所、休閒旅遊、餐飲配套空間等場所。

上述這些思路和模式,可為鹿邑工業遺產保護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鑑。

四、鹿邑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設想

為積極推動我縣文化產業建設,培育新興文化業態,不斷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助推老子故裡文化旅遊產業提質升級,建議:

(一)對象遴選

針對城區內目前所遺存的兩片廠房現狀,建議重點對原烤菸廠廠房進行改造利用。原因有三:

1、該處廠房佔地面積不大,既無法進行小區工發,又不適合改為它用,在商業價值是屬於「雞肋」。

2、該處廠房建築結構相對完好,而老針織廠房屋已是危房,改造耗費財力難度大,且因深陷居民區,已失去保護利用價值。

3、烤菸廠地處陳摶公園一隅,緊挨風光秀麗的太極湖和南城牆,且交通方便(廠房西側即將修通一條南北道路),若建成工業遺產景觀,將為公園景區增添一道新的風景線,極大的吸引市民和遊客前往。

(二)利用設想

對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要懷著神聖的歷史情感去改造開發,不能讓商業思維佔據了主導地位。針對保護對象現狀,結合鹿邑文化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建議對老烤菸廠改造成公益性的鹿邑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具體為:

1、改建方式。建議將該區域劃撥在縣有關文化單位名下,通過與民間文藝團體合作,自我籌措資金進行改造。

2、改造內容。根據現有房屋建築面積,重點建設如:畫廊、音樂吧(館)、藝術(創意設計)工作室、藝術交流空間、兒童主題藝術生活館,以及茶室、咖啡館等。為集中人氣,增加氛圍,可邀請民間各文體協會入住,以解決各協會始終缺乏工作交流平臺和辦公地點的窘境。

保護工業遺產,留下時代的痕跡,莫讓城市的歷史、兒時的夢想、幾代人的記憶,如同脫殼的靈魂,隨風飄蕩。

——原載於2018.06.08《簡書》 網址https://www.jianshu.com/p/c9af61279665

你認為是否應該留住烤菸廠廠房 單選
0
0%
留住
0
0%
不留住
0
0%
無所謂

———— 往期文章推薦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相關焦點

  • 河南省政協委員侯運華:摸清工業遺產「家底」 打造本土版「798」
    河南商報記者高雲陳詩昂  宋曉珊李江瑞王喬琪  如何讓工業遺產「活」起來,打造成城市亮麗的風景線?這個問題,被省政協委員、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侯運華帶上了省兩會。  【觀點】  我省是工業遺產「富礦」  但目前缺乏系統性保護  在侯運華看來,我省工業遺產種類多、分布廣,主要分為三類。  一類是資源枯竭造成的礦產業遺存。焦作市、平頂山市、鶴壁市等為典型。第二類是產業升級造成的廠房閒置。
  • 綿陽借鑑"北京798"打造創意文化街 工業文化獲新生
    在這個網絡與創意時代來臨,工業化奠基時代漸漸遠去的關頭,四川如何留住餘溫尚存的三線工業遺產?今天起,本報將帶您聚焦一批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在四川許多城市將要試水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工業遺址保護的時候,這些成功的案例,或許能夠提供一些轉型的借鑑。  A  展望「川版798」誰最值得期待?
  • 打造運河工業遺產保護的「常州樣本」
    常州,用近20年時間書寫了一份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的高分答卷,走出了一條有特色、可複製、可推廣的新路。    在市運河辦智庫專家、常州歷史文化名城地方文史專家組組長邵志強看來,如何留住運河工業遺產的城市記憶,歸根到底就是6個字——保護、傳承、利用。「保護的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廠區、一棟建築,或者一套設備,更重要的是要留下工業文明的記憶。」    時間回至本世紀初。隨著改革深入推進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大量工業遺產出現空置、廢置,它們大多隨著城市化推進而面臨取捨。
  • 老糧坊文化創意產業園:打造台州自己的「798」
    對於北京798,很多年輕人都不陌生,它已經成為文化創意的一個符號。瞄準這一標杆,今年落戶椒江的台州老糧坊文化創意產業園,正在加緊建設,要打造台州自己的798。   台州老糧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位於椒江楓山西麓,原沙門糧庫所在地,佔地50餘畝,項目總投資1.5億,2015年3月開工建設。
  • 老工業基地裡走出「798」
    在這方面,被稱為「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的酒仙橋工業基地無疑是成功典範。在計劃經濟時代閃耀著奪目光芒的老基地,經受住了生死存亡的考驗,在創新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發展之路,不僅再創輝煌,還在廢棄老廠房裡打造出「798」這塊文創產業的金字招牌。
  • 景德鎮陶瓷工業遺產博物館:陶瓷工業的時代印記
    核心提示  瓷博會期間,景德鎮陶瓷工業遺產博物館開館了。它承載了瓷都人的情感和期望,也凝結了建設者的心血和汗水。回顧博物館的建設過程,博物館團隊深深感受到陶瓷文化的魅力和陶瓷工業遺產的博大精深。  珍惜遺產留住根基  陶瓷工業遺產是景德鎮城市的記憶,也是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符號,更是10萬陶瓷職工的精神寄託。新中國成立後的半個多世紀,景德鎮陶瓷產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曾創造了許多的驕人業績。尤其是「十大瓷廠」積澱了豐厚的工業遺產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 椒江:老糧坊文化創意產業園:打造台州自己的798
    對於北京798,一個時尚而且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大家並不陌生,它儼然也成了北京的新符號。今年,台州老糧坊文化創意產業園正式落戶椒江,將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798,這也是椒江區第一家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 鹿邑虎頭鞋、虎頭帽文化民俗與老子有關
    鹿邑虎頭鞋、虎頭帽經專家考證後認為在現代民間工藝中,鹿邑虎頭鞋、虎頭帽及虎文化具有中華虎文化的典型代表性,被確認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500多年來,老子其人、老子思想的影響代代相傳,經久不息,以老子思想為核心所生成的鹿邑民間文化,又以不同的樣式存續於鹿邑民間,口口相傳,代代相襲。
  • 鹿邑劉永傑:「道為綱德授業」,只為留住傳統手藝
    劉永傑作為鹿邑散卓毛筆手工制筆的唯一傳承人,從師父手裡接過這塊招牌至今已二十多年,而劉家制筆也延續了整整三十三代。追本溯源,劉家制筆的歷史源於1000多年前的唐末宋初。劉家的祖上便在東京開封開始手工制筆,劉家制筆的祖師爺是劉迪,從藝50餘載,當時主要是維持生計的手藝。
  • 未來它是長春的「798」,而現在它也很酷!
    滿目的斑駁和破舊飽經滄桑的老廠房卻充溢著濃鬱的工業氣質和文化氣息最近小吉聽說這個地兒很「網紅」在拖拉機、工程機械、農機具、園林機械產品市場中佔有絕對優勢「長拖」不僅「高產高效」更培養了一批專業的技術型人才當時為了滿足職工們的生活需求「長拖」在工廠周邊打造了一個
  • 鐵西留住工業時光 中國工業博物館二期外開放
    工業是鐵西的符號,工業文化遺產是鐵西區的血脈。在加速實現振興過程中,鐵西把傳承工業文化納入了振興發展戰略。   保護工業遺產,法規先行   2004年3月的一個清晨,原瀋陽冶煉廠3座百米高的大煙囪,在爆破聲中轟然倒下。許多老工人哭了。   拆除之前,圍繞煙囪的拆與留,曾引起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爭論。
  • ...李象群:關於打造北京798文創產業先行試驗區、保護城市標誌性...
    關於打造北京798文創產業先行試驗區、保護城市標誌性大型經典雕塑的建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副主席、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建議打造北京798文創產業先行試驗區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深處東西方文化對話的進程中。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地提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 長春拖拉機廠:曾經國內農機製造企業三雄,未來的「長春版798」
    八十年代,適應農村改革,最先推出了小四輪拖拉機,還曾獲得了國家金牛獎和牡丹杯,其中的250型更是在波蘭獲國際金獎,是當之無愧的全國農機行業中的佼佼者,這些雖成為了歷史,卻在建設長春的歷史上,留下華彩的篇章,給一代長拖人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長春拖拉機廠見證了新中國工業的成長,在長春工業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
  • 北京798藝術區,工業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如今的798已經是一個旅遊景點,也許這裡找到一杯幾十塊的咖啡跟牛肉麵比找到一個靠譜的展覽會容易很多,可是認真去尋找的人還是會找到的。798藝術區給人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工業。如果說十年前798是那幫藝術先鋒的烏託邦,那如今只是手留餘香了,可是也夠來客欣賞了。商業氣息逐漸超越藝術氛圍,有人說這裡在慢慢褪去光環,不過我認為有東西消失必然就有新的事物代替這是很正常的。798吧有很多網紅店,工業風的餐廳就是其中一種,餐廳真的很酷也很粗狂與頹廢,正好符合當下青年的潮流,因此能夠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年親人。
  • 【解放思想大討論•他山之石】工業遺產如何成為最潮旅遊地?
    近幾年,隨著傳統工業城市的轉型升級,工業遺產的改造與利用,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而發展旅遊是工業遺產實現其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通過旅遊可以讓工業遺產進入公眾的視野,使人們能夠認識到工業遺產承載的歷史文化價值,感受到工業文明時代的歷史記憶。
  • 老舊廠房悄然變身,打造南寧「798藝術區」
    而今,它卻搖身一變,成為24小時開放式潮玩、潮拍、潮食、潮購聖地,成為南寧都市文化的新地標的同時,亦是南寧的「798藝術區」。網紅取景地備受追捧。變身:老廠房打造成南寧「798藝術區」「塗鴉水塔」、「藝術中心」、「工業文化長廊」……2019年元月,南寧絹紡廠原址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呈現在市民面前。它的悄然變身,得益於百益上河城項目的精心規劃、打造。
  • 工業遺產 | 韓晗、代晴:見證人類成長的工業遺產何以重生?
    工業遺產與我國近代史密切相關  以工業遺產豐富文旅融合內涵,打造以中國工業史為主線的文旅產品。長期以來,在自然和歷史文化遺產備受關注的同時,人類發展長達數百年的工業文明卻被忽視。工業遺產作為工業生產活動遺留下來的遺產文化,其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
  • 留住工業鄉愁地!溧水首個工業文化產業街區啟動建設
    1月1日,南京飛燕文化產業街區啟動建設,首批8家文創企業單位籤約入駐,標誌著溧水首個承載了工業鄉愁的工業文化街區全面啟動,有望打造成國內有影響力的工業創意街區樣本。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勇,區領導薛鳳冠、張蘊、朱克成、黃成文、經地生、張為真等參加。
  • 老國棉五廠「涅槃重生」 為青島人留住「鄉愁」
    紡織谷藉助現代手法打造主題空間,展現多元文化藝術的同時,保留歷史痕跡,將時代的記憶留存、延續,並依託紡織谷原創奧萊中心項目,創造性地將這裡打造成工業風文化商業中心。室內的霓裳大道,工作人員正用彩色的紙帶作畫,一幅幅精妙的畫作讓人拍手叫絕,紡織谷新成員「衍紙博物館」進入最後的籌備階段……能工巧匠四個清華女生的理想家園  「用溫和的設計致敬生活。 」這是四名清華女生聯手創辦的品牌「與木」所倡導的理念。
  • 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十大經典案例
    今天藍裕文化要為大家帶來的是中國工業遺址旅遊的十大經典案例,希望能有所啟發。 1 北京:798藝術區 聞名國內外的北京798藝術區,位於北京東郊大山子地區的一角,是20世紀50年代蘇聯援助中國建設的一家大型國有工廠,現在成為北京藝術家的一個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