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人都知道,老子的道德經和太清宮是一種文化遺產,所以要保護好要弘揚好。可我告訴你工廠也是一種文化遺產,你相信嗎?
當然,這裡所說的工廠不是產業集聚區的那些鋼構廠房,也不是改開以後建的那些工業紅磚大瓦房,而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甚至更早的工廠。
不過在如今絕大多數人的概念裡,哪怕那個年代的廠房機器還是太「年輕」了,怎麼會和文物掛鈎呢?
但按照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協會的定義,「建築物和機器設備、車間、製造廠和工廠、礦山和處理精煉遺址、倉庫和儲藏室等」都能算做工業遺產的範疇,它們身上「擁有歷史的、技術的、社會的、建築的或者是科學上的價值」,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既然如此,鹿邑還有這些工業遺產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讓我們先回憶一下那些消失的老工廠……
在1949年前,鹿邑的近現代工業基本是空白。據老輩人講,整個老城區內只有幾個作坊,勉強算的上工廠的只有一個刻版局(現米行附近)。解放後,在黨的領導下,一座座現代化工廠接連拔地而起,鹿邑的工業從零一躍進入工業2.0時代。
老鹿邑人應該都還記得那些曾經的輝煌:在北關,有食品廠(大閘路口)、針織廠(現民政局東側)、棉花加工廠(也叫打包廠,現芙蓉花園小區)、電廠(猶龍居小區)、一機廠(移動公司及東側)、化肥廠(君臨天下小區及西側)、第二化肥廠(也叫二化,老真源醫院對面);
在南關,有二機廠、三機廠(縣幼兒園錯對面),烤菸廠(原菸草局後院);在東關,有魚廠、牛奶廠;
在縣城中心,有草編廠(俗稱草帽辮廠,現金鹿商城)、橡膠廠、塑料廠(龍源聖地南)、醬菜廠(教體局斜對面)、彩印廠(縣委對面),以及食品廠、麵粉廠、煙廠、酒廠、釘廠……
這些工廠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國營工廠,它們都是鹿邑工業史的開端,濃縮了鹿邑近代化的歷程。
隨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激活,鹿邑的許多工廠與全國多數廠礦企業一樣,因種種原因在市場大潮的衝擊下逐漸破產關閉,廠房被拆除,機器被變賣,新的商場、樓盤在原地拔地而起。那些消失的工廠,只能成為時代的記憶。
談到這,或許朋友要問,鹿邑現在還有老工廠老廠房,還有可以保護的工業遺產嗎?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在老城區還有兩處工廠遺址:北關的針織廠,南關的烤菸廠。
針織廠。廢棄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現佔地面積約5畝餘,現存廠房五排約二十餘間,結構多為青磚大瓦。二十年前部分廠房曾被改造為一所著名的洗浴中心,風光一時,如今基本已成為危房。
烤菸廠。2017年隨著菸草局整體搬遷廢棄,現佔地面積約2畝餘,現存廠房四排約二十餘間,呈「回」字型,中間立有城區內唯存的一根煙囪。建築結構青紅磚各兩排,上覆石棉瓦。因廢棄不久,結構基本穩定。
在專家看來,一些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的工業遺產,將扮演起填補城市文化圖景空缺的角色,對工業遺存的保護利用,應同時將工業遺產和文化提升到文化遺產的高度,打造「後工業景觀」。
所謂工業遺產景觀,並不是指單純的工礦企業舊址或冰冷的機器設備,而是一個時代或者幾代人的記憶和文化印記、傳承、留存下來後加入現代的藝術再創造,使其軟價值日益彰顯。
自2001年北京798工廠藝術區的成功改造,催生了各地對工業遺存的保護和利用。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全國湧現出一大批仿效798模式改造的著名工業遺產景觀,如:長沙曙光城市體驗區(原曙光電子管廠),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原市發電廠主廠房及煙囪)、南京晨光1865創意園(原金陵機器製造局)、呼和浩特現代文化藝術產業園(原市洗滌劑廠與制鎖廠)等。
在這些城市中,那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建築,原本已是閒置、廢棄的廠房,經過藝術改造後,廢舊的建築上噴塗了造型各異的牆體彩繪,整個空間不僅變成了頗具時尚感的藝術街區,也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提供了自由發揮和創作的空間。
如各個廠區或廠房被分隔成獨立的空間,分別建成當代藝術美術館、獨立藝術家工作室、創意設計空間、藝術交流空間、兒童主題藝術生活館、畫廊、藝術酒店、國際青年旅社、攝影棚、演播室、演員會所、休閒旅遊、餐飲配套空間等場所。
上述這些思路和模式,可為鹿邑工業遺產保護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鑑。
為積極推動我縣文化產業建設,培育新興文化業態,不斷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助推老子故裡文化旅遊產業提質升級,建議:
(一)對象遴選
針對城區內目前所遺存的兩片廠房現狀,建議重點對原烤菸廠廠房進行改造利用。原因有三:
1、該處廠房佔地面積不大,既無法進行小區工發,又不適合改為它用,在商業價值是屬於「雞肋」。
2、該處廠房建築結構相對完好,而老針織廠房屋已是危房,改造耗費財力難度大,且因深陷居民區,已失去保護利用價值。
3、烤菸廠地處陳摶公園一隅,緊挨風光秀麗的太極湖和南城牆,且交通方便(廠房西側即將修通一條南北道路),若建成工業遺產景觀,將為公園景區增添一道新的風景線,極大的吸引市民和遊客前往。
(二)利用設想
對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要懷著神聖的歷史情感去改造開發,不能讓商業思維佔據了主導地位。針對保護對象現狀,結合鹿邑文化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建議對老烤菸廠改造成公益性的鹿邑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具體為:
1、改建方式。建議將該區域劃撥在縣有關文化單位名下,通過與民間文藝團體合作,自我籌措資金進行改造。
2、改造內容。根據現有房屋建築面積,重點建設如:畫廊、音樂吧(館)、藝術(創意設計)工作室、藝術交流空間、兒童主題藝術生活館,以及茶室、咖啡館等。為集中人氣,增加氛圍,可邀請民間各文體協會入住,以解決各協會始終缺乏工作交流平臺和辦公地點的窘境。
保護工業遺產,留下時代的痕跡,莫讓城市的歷史、兒時的夢想、幾代人的記憶,如同脫殼的靈魂,隨風飄蕩。
——原載於2018.06.08《簡書》 網址https://www.jianshu.com/p/c9af61279665
———— 往期文章推薦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