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優美,醜怪藏在崇高背後,美與醜並存,光明與黑暗相共。」近期,再次拜讀了雨果先生的作品《巴黎聖母院》,不禁感慨萬分。雨果用他那融匯著浪漫與現實的筆尖,創作出了這些各色的非凡人物和獨特的社會場景。那真正的巴黎聖母院又是怎樣的呢?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位於風景秀麗的塞納河畔、法國巴黎市中心、西提島上,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堂。在法蘭西島地區的哥德式教堂群中,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有著關鍵代表意義,同時也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作為宗教建築,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始建於1163年,歷時182年建成,由此,不難看出其建築之精細、地位之崇高,更是因教堂內藏有13至17世紀大量珍貴藝術品而聞名於世,成為了古老巴黎的象徵,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如此一座古老建築,它的歷史更是異常悠久了。
其實,巴黎聖母院並不是這片土地上的第一座宗教性建築,該地作為宗教用途的時間甚至可以追溯到羅馬皇帝提庇留時代。至於在此建築的第一座基督教教堂,則是有不少說法,有的認為是在4世紀時建造的用來祭拜史蒂芬的教堂,也有說法認為是7世紀所建的。不論是哪種說法,這都為巴黎聖母院的建造打下了堅實基礎。當人們發現,原有的教堂與它所承擔的重任不相符時,重新建造教堂的想法便產生了,這就是巴黎聖母院建造的開始。
來到巴黎聖母院這座典型的哥德式教堂,它的建造採用的全部都是石材,高聳挺拔,輝煌壯麗,氣勢恢宏,整個建築顯得莊嚴而和諧。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曾把它比喻為「石頭的交響樂」。站在塞納河畔,放眼遠望,只見那高高佇立著的聖母院愈發雄偉壯闊,巨大的門四周布滿了雕像,一層又一層,石像越往裡面越小。所有的柱子都是如此的修長,與上部尖尖的拱券連著。從外面望去,給人在一種一飛沖天,升入雲霄的錯覺。
此外,巴黎聖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德式建築中最為美妙和諧的了。那近似於黃金比1:0.618的水平與垂直比例以及將立面分為9塊小的黃金比矩形的立柱和裝飾,使得聖母院看起來異常和諧勻稱。後世的不少基督教堂都模仿了它的樣子。
進入教堂內部,那裡極為樸素,幾乎沒有什麼裝飾,給人一種嚴謹肅穆又不失愜意的感覺。主殿兩端,是玫瑰花狀的大圓窗,上面有著13世紀製作的彩繪玻璃書,充滿著古典氣息,吸引著眾多旅客前來欣賞,熱鬧非凡。如果想要享受獨自一人片刻的寧靜,聖母院三樓,也就是最頂層,雨果筆下的鐘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那口鐘有13多噸,敲擊時洪亮的鐘聲,響徹天際。從鐘樓上望去,可以看到整個巴黎,尤其是在黃昏之時,巴黎如詩如畫的美景、歐洲古典及現代建築盡收眼底,美不勝收。
2019年4月15日下午,一場火災席捲了聖母院,大火迅速吞噬了塔樓的頂尖。如果您想要去巴黎聖母院看看,別再猶豫了,誰也不知道它還能存在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