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唐山大地震新聞人物今安在

2020-12-21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40年前唐山大地震新聞人物今安在

新華社石家莊7月25日電題:40年前唐山大地震新聞人物今安在

新華社記者李俊義、任麗穎、高博

1976年7月28日,十幾秒的地震瞬間改變了唐山百萬人的人生軌跡。40年過去,人們在為逝者悲傷的同時,更想知道那些倖存者的現狀。正如一位被採訪者說:生命來之不易,活著就要有價值。

李升堂:空中生命線的指揮者

如今81歲的李升堂經常外出做地震宣傳,無論走到哪裡,人們都希望他講述40年前他和戰友們曾經創下的「奇蹟」。

大地震後,唐山成了一座「孤島」。鐵路扭曲、橋梁垮塌,公路盡毀,但大量在地震中的重傷員需要外運搶救。李升堂當時是唐山機場調度員,在15天裡,他和4位戰友用眼看、用耳聽、用大腦分析,指揮3000多架次的救災飛機安全降落,超過了過去3年飛機起降的總和。

李升堂告訴記者,他的後半輩子基本都和地震有關係。1982年,他結束了26年的軍旅生涯,轉業到唐山市司法局,任公證處主任。唐山大地震遺留下來大量的財產繼承問題,調查繁瑣,解決難度大,所以此類公證案件一直壓著。

「大地震已經給人們造成失去親人的痛苦,不能再給罹難者的遺屬雪上加霜」。此後15年,在新的崗位上,李升堂一直在為地震罹難者的遺屬提供法律服務、為地震孤兒辦理繼承權證明、維護地震中失去子女的老人的合法權益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活下來的人們提供一份綿薄之力。

退休後,他並沒有在家頤養天年,而是在單位、學校等場所宣傳抗震精神。他說,唐山人民在戰勝災難、重建家園中凝結的抗震精神,應該永世傳承。

 孫滬:40年割捨不斷的「祖孫情」

今年6月,在上海和唐山兩地,一場兩市聯手全城尋找上海醫生周娟華和唐山「地震嬰兒」孫滬的活動開始了。

在攝影師常青40年前拍攝的老照片中,有一張非常醒目。黑白畫面中,有9位醫生和護士圍在一起,或蹲或跪,其中3位舉著手電筒照明,幾位或者正在遞手術器具,或者做著其他準備,中間的主治醫生在緊張地為病人做著手術。

其實,這並不是周娟華和孫滬之間的第一次尋找。2001年,紀念唐山抗震25周年時,作為上海醫療界支援唐山大地震的代表之一,周娟華曾回到唐山,幾經輾轉找到當時已25歲的孫滬。

當年唐山媒體頭版報導了此次見面:「撲進當年抗震救災上海醫療隊隊員周娟華的懷中,激動的淚水溼潤了孫滬的雙眼。25年前,是周奶奶將她迎進人世。」

其後的幾年裡,周娟華和孫滬一直通過寫信、打電話等形式保持著聯繫。再後來,周娟華多次搬家,孫滬也開始成家、工作,雙方逐漸失去了聯繫。

「我從小就聽母親說我出生不易,她讓我永遠記著周奶奶和上海醫療隊。沒有他們,就沒有我,連我母親可能也早在40年前就不在了。」40年後,孫滬對記者說。

6月初的尋人開始沒多久,周娟華和孫滬再次找到了對方。

「周奶奶,我十分想念您,等天氣涼下來,您身體好起來後,我帶著兒子去看您。」孫滬給記者發來了一段她與周娟華通話的錄音。

王瑩:為活著鼓掌

40年後,68歲的王瑩把自己的經歷凝縮成一本2萬字的書,題目叫《為活著鼓掌》。王瑩出生於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在父母的愛心呵護下快樂地成長。她是老師眼中的優秀學生,同學心裡的偶像。

然而,命運在後來的日子裡向她露出殘忍的一面:先是廢除高考,她的求學夢破滅。然後便是上山下鄉,在農村呆了幾年返城後,她被分配到唐山市九中當一名體育老師。等到國家恢復高考,王瑩倖存下來的同學重新拾起書本時,她此時已經沒了選擇——地震帶給了她永久的傷痛:截癱!當時,她28歲,女兒5歲。

在外地醫院治療一年半後,1977年底王瑩回到唐山。學校對她很照顧,安排她負責列印工作。

「一想到自己還能對別人有用,不管多苦多累,心中也充盈著快樂,自食其力的感覺真好。」王瑩說。

1998年,王瑩退休。按理說,這時的她應該享受一種安逸的生活,但王瑩沒有,她被一種疼痛折磨了30年。醫學上稱這種疼痛為幻肢痛,疼痛度堪比癌痛晚期,在很長時間內沒有好的治療方法,她有時止痛藥一次得吃8片,隨後需要一把、兩把。

在痛苦了近30年後,2006年6月,醫學上的新技術拯救了王瑩,她的幻肢痛被治好。

王瑩在她的書中寫道:回望自己的一生,命運多舛。我共有3個生日,第一個生日1948年,是爹媽給的;第二個生日1976年7月28日,是黨和國家給的;第三個生日是2006年6月1日,是人民的好醫生給的。我的生命早已不屬於我自己,它承載了太多人的關懷與關愛,肩荷眾恩,我沒有理由不珍惜。

相關焦點

  • 唐山大地震新聞人物今安在
    李升堂:空中生命線的指揮者  如今81歲的李升堂經常外出做地震宣傳,無論走到哪裡,人們都希望他講述40年前他和戰友們曾經創下的「奇蹟」。  大地震後,唐山成了一座「孤島」。鐵路扭曲、橋梁垮塌,公路盡毀,但大量在地震中的重傷員需要外運搶救。
  • 唐山大地震40周年人物:姚翠芹的笑與痛
    中新社唐山7月25日電:唐山大地震40周年人物:姚翠芹的笑與痛  作者 魯達 陳林 曹語童  和所有年輕女孩兒一樣,當年的姚翠芹對未來也有著美麗的夢想。那時她剛從部隊轉業到銀行工作,舞蹈是其喜歡展示的特長之一。  而這一切,隨著40年前的一場地震而改變。
  • 大地震親歷者回唐山看望40年前遇難的四川親人
    7年前,曹興梅曾來到這裡,看到了三個孩子的墓碑,她放聲大哭:「媽媽對不住你們!」  對著刻有三個孩子名字的墓碑,她掏出手機拍了下來,帶回重慶。以後每逢7月28日,她都會拿出照片來看看。  老伴離世後,曹興梅回到老家重慶銅梁。在唐山地震40周年前夕,她特意趕到成都。
  • 44年前唐山大地震為什麼會有餘震?專家口譯
    釋新聞專家解讀:為何44年前唐山大地震至今還有餘震? 7月12日6時38分,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裡。同一天,唐山市應急管理局回應稱,此次地震是1976年唐山地震的餘震。
  • 《唐山大地震》轉場唐山 六大主演人物關係揭曉
    三十三年前的7月28日,一場毀滅性的地震將唐山夷為平地,三十三年後,著名導演馮小剛決心將這場災難及大難之中人們的深情厚誼在銀幕上展現。昨天,韓三平、楊受成及馮小剛攜《唐山大地震》主創來到唐山,悼念三十三年前在大地震中罹難的同胞,並開啟電影上映一周年倒計時。
  • 地震孤兒、災害心理學家董惠娟:治療唐山隱傷丨唐山大地震40年
    新唐山40歲。歷經滄桑的大地,生長從未停息。40年前的大地震顫,奪走24萬生靈;23秒裡,繁華變烏有。 時間熨平傷痛,曾經百萬人口的工業重鎮在墟土上向死而生。
  • 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馮驥才陳道明的記憶
    在40年前的7月28日,北京時間凌晨3點42分53.8秒,擁有百萬人口的城市唐山,瞬間被夷為平地,強震產生的能量相當於4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65萬6千1百多間民用建築倒塌和受到嚴重破壞,24萬2四十年過去了,當年大地震的親歷者和銘記那段歷史的人們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緬懷和祭奠逝去的親人。中國網政協頻道特收集部分政協委員對唐山大地震相關的講述、提案和建言等,告慰逝者,寄託哀思。政協委員親歷和講述
  • 唐山大地震40周年:讓逝者安息 讓生者幸福
    央廣網北京7月2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的日子裡,許多親歷過這次浩劫的人,他們的內心是無法平靜的。今天我們關注唐山大地震的親歷者,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最好的告慰就是讓逝者安息,生者幸福。
  • 釋新聞|專家解讀:為何44年前唐山大地震至今還有餘震?
    為何44年前一場7.8級的大地震,至今還會產生餘震?12日下午,中國地震局一名地震專家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根據餘震判斷依據,古冶區位於原唐山大地震的地震破裂帶上,且震級小於當年主震震級,因此,這次5.1級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較強的遠期餘震」。
  • 為何44年前唐山大地震至今還有餘震?專家解讀
    (原標題:釋新聞|專家解讀:為何44年前唐山大地震至今還有餘震?)12日下午,中國地震局一名地震專家告訴澎湃新聞,根據餘震判斷依據,古冶區位於原唐山大地震的地震破裂帶上,且震級小於當年主震震級,因此,這次5.1級地震屬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較強的遠期餘震」。前述地震專家介紹,對於餘震的判斷,主要是看震中地區是不是發生在原來地震的地震帶上,而且震級小於主震震級。一般來講四五十年,甚至六七十年後發生在原地震帶上的地震,都被認為是「遠期餘震」。
  • 44年前唐山大地震,死傷40多萬人,後來如何了?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河北省唐山發生了7.8級的強烈地震,地震震中在唐山開平區越河鄉, 震源深度達12千米,持續時間12秒,北京市和天津市均受到嚴重波及。強震產生的能量相當於4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整個唐山市頃刻間夷為平地,全市交通、通訊、供水、供電中斷。
  • 唐山大地震40周年|劉福官:為40多唐山唇裂患兒手術
    【編者按】 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1976年,那個特殊的時代,儘管那是一次官方通報7.8級,實際為8.2級的大地震,但當時拒絕一切外援,也拒絕一切人民群眾自發的內援。參與抗震救災的人不許拍照片,因此,那段歷史顯得尤為珍貴。
  • 40張圖,告訴你真實的唐山大地震
    1956年,唐山西山路小學校園各大通訊社當日便公布了各地震臺的記錄結果,其中美國夏威夷地震臺稱:中國發生8.1級地震,震中在北京附近。最終確定為7.8級的唐山大地震,相當於400枚廣島原子彈在距地面16公裡的地殼中猛然爆炸釋放的能量。
  • 回望40年,唐山大地震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7月28日,市民來到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祭奠地震中遇難的親人。當日是河北唐山大地震40周年紀念日,市民來到唐山大地震紀念牆前,祭奠在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中遇難的親人。40年前的這天,他為了救朋友的孩子,自己唯一的兒子葬身廢墟。  震後唐山的每一個成年人,或是救人者,或是被救者,或是被人救出後又趕著去救別人。僅唐山市區,就有48萬人在互救中脫險。每3個倖存者,就有1個是在互救中倖存下來。  與此同時,地震過後8小時,第一支部隊就急行軍進入唐山市。隨後的幾天裡,先後有14萬解放軍陸續趕到。
  • 鄰裡恩情四十年——唐山大地震40周年人生感懷(圖)
    鳳展唐山翅,花開世園會。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唐山發生大地震,一座百年老城夷為墟土,24萬人罹難。40年光陰轉瞬即逝,滄桑巨變。  今年7月28日,我攜夫人一起從北京回到老家唐山,同妹妹、妹夫驅車來到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內的地震罹難者紀念牆前,在紀念牆上找到父親母親、祖父祖母及其他親屬的名字,獻上花籃,祈禱默哀。
  • 唐山大地震 (83)
    從網上一搜索,有關「唐山大地震」的電視劇、電視連續劇和小說、報告文學等紛至沓來,各種形式的回憶、探索的文章充斥網絡,尤其在地震發生的30年後。40年後我也來到這片蒙難之地,緬懷和追思。       唐山大地震罹難者紀念牆,有人稱之為「哭牆」。
  • 唐山大地震40年 告慰逝者激勵生者市民祭奠後彼此祝福
    2016年7月28日訊,今天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從清晨起,數千唐山市民緩緩走進唐山地震遺址公園,在「罹難者紀念牆」下獻花默哀,懷念親人。清晨,太陽照在高7.28米的紀念牆上,24萬地震罹難者的名字在陽光下閃光。40年前的7月28日3時42分56秒,唐山發生芮氏7.8級大地震。
  • 揭密:唐山大地震背後驚人的真相!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唐山大地震即將40周年,可是有多少人對這一大災害的過程有個相對完整的認識呢?為預報此次地震已奔走多日的耿慶國立刻做出判斷,這是地下水往上漲,要地震!他馬上跑到三裡屯派出所,借用那裡的電話跟地震隊進行了最後的溝通。耿慶國向記者回憶起29年前的那段經歷,情緒依然非常激動。7月以來,北京市地震隊監測的各種異常已經非常明顯了。7月14日,北京市地震隊緊急給國家地震局打電話,提出震情緊急,請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室立即安排時間聽取匯報。
  • 唐山大地震40年紀念 佛光祖庭大覺寺祈福超薦
    唐山大地震40年紀念,佛光祖庭舉辦祈福超薦法會,主法捻香。人間社記者周雲攝影唐山大地震40年紀念,佛光祖庭舉辦祈福超薦法會1。人間社記者周雲攝影唐山大地震40年紀念,佛光祖庭舉辦祈福超薦法會2。人間社記者周雲攝影
  • 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數是如何披露的?
    新華網北京7月27日電(記者 全曉書)3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中有24萬人死亡,但這一數字的「解密」卻在三年之後。作為這篇「遲到新聞」的記者,原新華社副總編輯徐學江近日披露了當初發出這條消息的來龍去脈。  1979年11月,作為新華社記者的徐學江應邀參加在大連召開的全國地震會商會議暨中國地震學會成立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