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酒大師泰鬥弟子張金修:獨創108釀酒口訣傳四方

2020-12-06 中國食品報財經觀察

出品|名酒莊號團隊

他出生於釀酒世家,自幼與酒結下不解之緣;他醉心釀酒工藝、無聲修行,理論文章高屋建瓴,實踐育人桃李滿天下;他是一位釀酒師,從事白酒釀造、品評、勾調工作30餘年,從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長為一名技術專家;他是一位純酒痴,一生愛酒,堅守工匠精神,潛心研究總結出釀酒技藝神曲--「108口訣」,為弘揚傳統釀酒文化做出開創性貢獻。

這樣一位匠人,榮獲「2016中國釀酒行業新標杆人物」「2017工匠中國年度十大人物」等榮譽。他就是高級工程師、著名釀酒專家、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中國食品發酵研究院特聘專家、酒體設計師培訓實戰專家,他就是白酒泰鬥、國際釀酒大師賴高淮的關門弟子張金修,現任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發酵食品專委會副會長、中國文化信息協會名酒文化專委會副秘書長、山東濟南紅高粱酒業總工程師、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黔國酒業技術顧問。

天生惜我才 一聞識酒香

從來相遇皆因緣,酒香之中是童年。1963年,張金修生於皖北釀酒名鎮——渦陽縣高爐鎮,父輩皆以釀酒為業,傳統白酒技法世代傳習。幼時的他最喜歡順著酒香溜進釀酒車間,耳濡目染之下漸漸學會了慢慢飲、細細品。第一次品嘗就感受到了酒獨特的韻味和醇香,從此這種醇香就一直伴隨著他,成為他的事業目標和精神追求。

技藝如同一壇陳釀歷久彌新,從業以來,他一直始終腳踏實地,在實踐中積累、在厚積中薄發。他先後成為國家工程實驗室客座教授,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品酒師,國家新職業酒體設計師的培訓實戰專家,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高級釀造師,高級勾調師,高級檢驗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高級會員,山東金氏紅高梁酒業公司總工程師,安徽省天下道源酒業公司總經理,亳州市渦陽縣釀酒研究所所長。

「一生只愛酒,釀酒即修行。」這是張金修的座右銘,是他精神世界的終極追求,更是他敬業拼搏的生動寫照。他堅守崗位30多年,不斷創新,刻苦鑽研,視白酒事業為自己的生命。他撰寫了數十篇關於酒類技術研究的論文,先後多次發表在國家核心期刊《釀酒》《釀酒科技》等專業雜誌上。因高度的實踐性、理論性和前瞻性,他的論文受到了業界極大的讚譽。

十年磨一劍 歌訣傳四方

口訣108句,大道乾坤藏。2019年1月,在酒類行業權威期刊《釀酒》中刊登了一篇名為《中國傳統白酒釀造技藝「108口訣」的解析與應用價值探究》的文章(文章見2019年《釀酒》01期),受到行業的熱論,在白酒技術圈內傳開,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張金修。更有行業知名媒體將口訣比喻為「釀酒秘籍」,將張金修稱為「中國白酒技藝口訣秘籍編寫第一人」。

白酒之香,在於工藝。張金修將整個傳統白酒釀造工藝以七言口訣的形式進行總結,整個口訣分為六大部分,即自傳決、釀造決、蒸餾決、貯存決、勾調決、展望決,涵蓋了食品安全、原料的甄選、釀造、蒸餾、儲存、酒體設計、勾調、行業變化與市場需求、新品開發等白酒工藝方方面面的關鍵控制點,將白酒各工藝過程凝練化、通俗化。

全口訣共108句,含蓋中國傳統白酒技藝108道工序,每一句都千錘百鍊,每一句都內藏大道乾坤。它總結白酒技術精華,提煉白酒生產要點,有利於中國白酒技術理念化推廣和傳承;形式朗朗上口,見解獨到實用,有利於從業人員快速了解和記憶白酒技術脈絡;豐富白酒文化、擴充民俗文化,有利於中國白酒文化的推廣與踐行。目前,「108口訣秘籍」已經在眾多酒企得到應用與推廣。

大國有工匠 四海酒飄香

釀酒大工匠,鍾情酒一生。在傳承中發展、在傳承中創新、精益求精、敢於擔當,這也正是當代「工匠精神」的具體體現。

結合生產實際,張金修將自己的國家專利無償奉獻給企業。他發明的一種用於白酒生產中的加漿控制裝置,有效解決了白酒加漿溫度過高,容易產生燙傷的問題和加漿不勻的技術難點,僅此一項,每年為企業增加經濟效益20萬元左右。與此同時,張金修還對芝麻香白酒的釀造工藝進行了創新改進,將出酒率由30%提高到了35%左右,僅此一項,每年為企業增加經濟效益70餘萬。

作為掌握酒品工藝核心技術的實戰派專家,張金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釀中國有良心的好白酒,做百姓喝得起的高端酒。為了回饋社會、支持家鄉建設,2015年張金修在家鄉創辦了安徽省天下道源酒業有限公司。為了推進釀酒技術傳播和傳承,他又創辦了渦陽縣釀酒研究所。他釀製傳統美酒「紫道」系列,寓意紫氣東來,養生之道。與時俱進,適應市場,以張金修為首的研發團隊,採取純生態植物為主要釀酒原料,先後研發了桂花、桑葚、青梅等系列低醉度營養果酒。從白酒行業跨度到果露酒行業的釀造,張金修堅持做零添加、無汙染的綠色飲品,集滋補、養生、保健於一體。

酒痴真情懷 桃李滿芬芳

張金修對酒品的把關是出了名的嚴格,甚至有點「執拗」。「研究於企業、服務於企業」是他的原則,只要涉及到酒品質量,他愛酒如狂的痴勁就發揮得淋漓盡致。每一批酒釀成之後,張金修必定親自品嘗檢驗,只要他感到口味稍有瑕疵,就絕不允許出廠。正是靠著這種「技術人員的倔脾氣」,他幾十年如一日維護著自己的金字招牌。

至真者至性,至誠者至純。不圖虛名、不圖利,專注純釀、不造假,不管是釀酒還是做人、創業,張金修都保持這種純性情、真情懷。他始終堅持用良心釀好酒,嚴把質量關,確保食品安全。為滿足廣大的消費者健康飲酒的需求,採用科學方法萃取天然植物健康活性因子,研究極具特色的純天然的草本花果類健康白酒,確保產品喝著放心,喝著舒心。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釀酒大匠張金修飽含情懷,矢志傳播和推廣中國酒文化和傳統釀造工藝技藝,誨人永不倦、桃李滿天下。目前中國很多著名的酒類生產企業的技術骨幹都是張金修的學生,都受到他的用心培養和傾情傳授,他鼓勵學生與時俱進對傳統白酒進行科學創新,他認為新生代酒匠要把創新放到第一位,一謂的傳承就是守舊,只能稱得上好「學員」,只有科學創新才能稱得上「大師"。他在相關行業學術論壇上提出觀點和看法比較另類新穎,得到行業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認可。

拜入泰鬥門 薪火續傳承

2019年春季糖酒會,這個歷經百屆的盛會今年註定是不平凡的。3月16日(農曆二月初十)這天,白酒泰鬥、國際釀酒大師、國家級釀酒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賴高淮在自己85歲壽宴上收徒傳酒道,正式收張金修為關門弟子。「張金修是我的收徒中學為最高的、知識最廣的一個關門弟子,他一生只愛酒,這種精神也感動了我。酒品如人品,從他的作為來看,他是傳承白酒的實幹家。我一生是釀酒的,是酒培養了我,給予我智慧,給予我事業,所以我收張金修為徒,希望再為酒行業多做貢獻。"這是賴老對張金修的認可和高度評價。

一位是年高德勳「酒業泰鬥」再收徒,一位是成績斐然「大國工匠」再拜師,這就是中國文化的薪火傳承。

一個個響亮的頭銜是行業的肯定、社會的認可;一份份閃光的榮譽詮釋的是不懈的堅持、堅韌的奮鬥;一項項豐碩的成果折射出工匠的精神、愛酒的情懷。新生代釀酒人張金修用不懈奮鬥傳承傳統工藝、用開拓創新在求索路上精益求精,用工匠精神在釀酒領域深耕細作。

「大國工匠,至臻至純,愛酒一生,賡續傳承」。中國釀酒業也正是因為有一代代執著情懷的釀酒人,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努力探索,才使得中國白酒傳統釀造根基永固,濃鬱持久、味美彌香。(名酒莊號團隊)

相關焦點

  • 大國醬鄉王旭先生——榮膺貴州酒業十大釀酒大師
    原標題:大國醬鄉王旭先生——榮膺貴州酒業十大釀酒大師採擷至高榮譽,擔當使命前行「曲是酒之骨,技是酒之魂」,醬香酒核心釀造密碼——12987工藝能流傳千年,依靠著一個又一個釀酒人對拙樸匠藝的堅持和心口相傳的敦敦教誨。
  • 齊白石再傳弟子-少白湯發周揭秘:齊白石生前密不外傳的畫蝦口訣
    但齊白石畫的蝦是精妙絕倫的,齊白石畫蝦口訣就像教科書一樣是不可缺少的。今天就和齊白石再傳弟子-少白湯發周先生一起帶大家看看齊白石生前密不外傳的畫蝦口訣!據說,這套齊白石生前密不外傳的畫蝦口訣是晚年的齊白石在北京西城跨車胡同在所創,跟隨齊白石身邊學書畫長達14年的齊白石弟子--婁師白先生曾在齊白石在故居畫的蝦專用宣紙曾見過一次齊白石生前密不外傳的畫蝦口訣。
  • 中國名酒劍南春:優勢長青品質卓越的酒中王者
    四川是美酒的聚寶盆,古往今來,川酒技冠群芳,享譽中外,而北接茂汶,南連廣漢的綿竹更是名酒之鄉,釀酒歷史已有四千餘年。近日,中國食品報中國酒產區行團隊走進酒鄉綿竹,探尋中國文化名酒劍南春,探究名酒的多重價值優勢。悠遠厚重的歷史文化、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別具一格的釀造工藝、傳承不息的匠人精神……種種自然與人文因素,匯聚成劍南春傳世經典,奠定劍南春在中國名酒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劍南春集團總經理助理鄧曉春與記者交流中,劍南春高端品質密碼逐漸顯現清晰。
  • 「國醫大師」程莘農病逝 被稱為中國針灸界泰鬥
    「國醫大師」程莘農病逝 被稱為中國針灸界泰鬥 時間: 2015-05-11 10:07  來源: 福州晚報   編輯: 濤子   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首席研究員、首屆國醫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程莘農教授,因病醫治無效,9日9時在廣東珠海逝世,終年94歲。
  • 中國佛教泰鬥本煥長老圓寂 親傳弟子悲痛追憶
    中國佛教泰鬥本煥長老圓寂 親傳弟子悲痛追憶   中新社韶關4月2日電 題:中國佛教泰鬥本煥長老圓寂 親傳弟子悲痛追憶  中新社記者 李凌  「這些天我們一直都守在本煥大師身邊,以為他能挺得過去,想不到大師最終還是離我們而去……」2日晚,本煥長老親傳弟子印徹大師哽咽著告訴記者,雖然本老已經離去,但他卻難以接受這個現實。
  • 張天福泰鬥病榻上仍念中國茶業!108歲茶壽傳奇 一片葉子承起家國夢
    海峽網記者 謝秋玲 東南網記者 蔡麗潔今天上午9點22分,著名的茶學家、制茶和審評專家、「茶界泰鬥」張天福在福州省立醫院逝世,享年108歲。多位福建茶界人士紛紛發文哀悼,稱「108歲可謂是茶壽,張老千古!」(註:茶壽是108歲的雅稱,因「茶」可拆分為「十、十、八十八」,合計即為一百零八。)
  • 名瓷名酒名畫相映生輝,春夏秋冬甘為孺子牛酒綻放文化風採
    原標題:名瓷名酒名畫相映生輝,春夏秋冬甘為孺子牛酒綻放文化風採為響應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號召,打造當今時代強有力的文化名片,以瓷為骨,以畫為魂,以酒為氣血,結合中國特殊的精神文化載體打造的名家名酒系列文化精品——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春夏秋冬甘為孺子牛酒震撼問世
  • 國井芝麻香、扳倒井濃香酒入選「中國名酒典型酒」
    近日,由中國酒業協會主辦的「中國名酒典型酒」評選,國井芝麻香型、扳倒井濃香型白酒從茅臺、五糧液等眾知名名酒中脫穎而出,雙雙入選。國井芝麻香型白酒和扳倒井濃香型白酒,是由國井集團力主打造的兩大品牌、兩大香型白酒。
  • 中國茶界泰鬥張天福茶壽辭世 享年108歲
    6月4日9時22分,中國知名茶學家、制茶和審評專家張天福在福州逝世,享年108歲。圖為2008年9月17日,中國茶界泰鬥張天福百歲華誕慶典在福州舉行。百歲壽星張天福在各界來賓的掌聲中發表講話。(資料圖片) 記者劉可耕 攝   中新網福州6月4日電 (記者 林春茵)中國知名茶學家、制茶和審評專家張天福,6月4日9時22分在福州逝世,享年108歲。
  • 醉美人物│高山仰止——《高景炎傳》出版發行
    ,參與組織國家名酒工藝引進北京,組織推廣UV-11菌種和酒體降度,節約釀酒用糧,保障消費者健康,為推動北京白酒產業和中國白酒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作為中國著名釀酒專家、酒界活動家,高景炎參與組建北京釀酒協會
  • 樹立先進典型,弘揚優良傳統《高景炎傳》出版發行儀式圓滿舉辦
    高景炎作為北京釀酒行業領軍人物,曾先後向北京郊縣十多家酒廠傳授二鍋頭酒釀造技藝,參與組織國家名酒工藝引進北京,組織推廣UV-11菌種和酒體降度,節約釀酒用糧,保障消費者健康,為推動北京白酒產業和中國白酒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 10位柔酒大師論道傳承創新首屆中國大師精神高峰論壇在巨野舉行
    巨野縣副縣長高素娟致歡迎辭時表示,花冠集團作為巨野縣重點企業,以「人貴品質,酒憑質量」為信條,以工匠精神傳承釀酒技術精髓,凝聚黃淮名酒產區和魯酒板塊釀造精華,實現了綿柔工藝的跨越式升級,開創了大師級綿柔,不僅為巨野縣製作業的轉型升級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也帶動了魯酒行業高質量發展。
  • 釀酒大師李家民入圍「2019工匠中國年度十大國匠」
    由中國商報社、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工匠中國論壇組織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工匠中國論壇2020年年會暨尋找工匠精神榜樣—2019第四屆工匠中國年度人物盛典」活動,將於8月28-29日在北京舉行。著名釀酒大師、中國發明協會副理事長、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釀酒協會副會長、原沱牌捨得副董事長、總工程師李家民入圍「2019工匠中國年度十大國匠」候選人。
  • 中國名酒五糧液明初古窖 歷久彌新的酒之「魂」
    有著漫長釀造歷史的中國名酒五糧液古窖池坐落在這條老街的28號,經650餘年不間斷使用的明初老窖,是我國目前現存最早的地穴式麯酒發酵窖池,這正是中國名酒五糧液獨有釀造技藝和卓越品質的精髓所在。
  • 大師仙逝!中國酒業泰鬥秦含章仙逝,仙壽112歲
    >2019年8月15日13時22分,中國釀酒行業泰鬥秦含章先生在北京仙逝他學識淵博,造詣精深,理論聯繫實際,積極培養青年一代,桃李眾多,為推動我國釀酒工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秦老一生為釀酒產業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做出了卓絕的貢獻。秦老終生勤奮治學,道德文章,堪稱楷模;理論實踐,科學技術,融會貫通;超然脫俗,侃侃而談,恍然若昨。秦老一生胸懷報國之志,情系釀酒事業,為我國白酒、啤酒、葡萄酒、黃酒生產技術的改造、創新與發展均做出了卓越貢獻。
  • 釀酒大師楊官榮:初心到匠心的堅守
    中國名酒莊網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品酒師、釀酒師?一名優秀的酒從業者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個人的天賦、敏銳的嗅覺和味覺、後天的勤奮鑽研訓練,這些都不可或缺,而更重要的是熱愛和堅持,是在酒之一道上不斷的刻苦努力。這些,都是成功的要素。
  • 中國十大設計上位的名酒之前五位
    中國酒企眾多,品牌林立,產品更是數不勝數,本文試著從設計的角度入手,尋找中國十大靠設計上位的名酒,並對它們進行解讀。也就是說,這十大名酒,在設計之初,它基本是一個0,在設計之後,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它成為中國公認的名酒,並且改寫了原有酒企的市場戰略格局。
  • 中國八大名酒究竟是哪八大?
    時常看到國內媒體有「中國八大名酒」之類的說法,但名單卻有多個版本。那麼,中國八大名酒究竟是哪八大?中國八大名酒究竟是哪八大?關於中國八大名酒的來歷,最早起始於1952年由中國專賣總公司在北京組織的評酒會,主持這次品酒會的朱梅先生在1985年《釀酒》雜誌第一期發表《八大名酒產生的前前後後》記載:「我們只在二百多種酒中選出了白酒四個,黃酒一個,白蘭地一個,葡萄酒一個,加香葡萄酒一個,一共八個酒。
  • 明日15:00收官,名著與名酒「同醉經典」,內參酒瞄準了什麼?
    若要探尋酒與文化的故事,「中國四大名著」絕對是繞不過的豐碑,太多膾炙人口的故事誕生其中,每每讀來都讓人拍案稱絕。近期,內參酒則開啟了「寵粉」模式,連續舉辦三場「文化名酒• 高端商機,中國酒業馥鬱香(內參酒)大講堂」(以下簡稱「大講堂」),將「四大名著」經典酒故事搬到直播間,邀請著名文化家傾情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