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苗族由水鄉之地向西南。中南等地不斷地遷徒,苗歌中唱著:「日月向西走,江河往東行。我們的祖先啊!順著日落的方向走,跋山涉水來西方。西方萬重山,山峰頂著天,好地方就在山那邊。好生活就在山那邊。」從魚米之鄉到山坡之地,由於自然環境的影響,花卉植物圖案亦成為苗族服飾的主要裝飾。具體的從苗族五型的服飾中可以窺見一斑。
湘西型服飾,剌繡以平繡為主,喜用折枝花圖案,形象逼真,多用於裝飾襟邊、袖口、圍裙、肩沿、背兒裙、門帘、帳簷等。其繡品圖案的種類有:牡丹花、石榴花、梅花、桃花、荷花、茶花(油茶花)、菊花等。
黔東型服飾,刺繡有平繡、辮繡、縐繡等手法。其服飾工藝以剌繡、挑花、蠟染、編織的運用較廣,圖案以動植物花紋為主。如玟瑰花、茶花、牡丹花、顆顆花、小人花等,還時興繡花草等變形圖案。
黔中南型服飾,以挑花為主,間用蠟染、平繡、鎖絲、色布鑲補、織花等工藝。圖案多以幾何紋為主。貴陽花溪地區的苗族服飾圖案,有桃花、十字花、團花、帶式花、角角花等。其中以桃花及十字花招稱。桃花以天藍或白為主色,以紅色雜飾其間。衣背及披帶常用團形圖案,並間有人、禽、獸等紋樣。
川黔滇型服飾,其繡品主要是十字花、雞冠花牡丹花、橋拱花、銀鉤花、八角花等,服飾工藝以挑花、蠟染為主,織花、鑲補也頗富特色。海南型服飾,其圖案多為樓花、蠟花等,服飾工藝以挑花、蠟染為主。苗族有眾多的支系,各支系都有自己的審美原則,不同的支系有不同的服裝紋飾,而紋飾就是支系很重要的徽記標誌。即使同一支系,因地區有異,也會出現不同服裝款式和紋飾。
按苗族現在不同服飾。不同紋飾的分布地區及習俗來看,大都以服飾、紋飾的標誌區別各自的部落或「血緣親族」。但總體來說,他們還有一些共同喜愛的紋樣,現介紹為下:蕨草紋苗族蠟染紋樣,流行於貴州織金等苗族居住區。
蕨草是當地特有的一種植物,又名「雞腳菜」。婦女模擬其態畫成花紋,蠟染於衣服、包帕、背袋等日常用品作為裝飾。馬蹄花苗族蠟染紋樣,流行於貴州西部和安順部分苗族地區,用於婦女上衣和裙邊。以不同內容的紋樣,採取連接形式表現馬蹄形狀,富於動感。勾勾花苗族織花圖案,流行於黔東南臺江、劍河等苗族地區。狀似鉤子,形式多樣,順方向排列,或上下轉換、反覆排列。以一個單位紋樣組成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圖案。
窗格花苗族織花帶紋樣,流行於貴州臺江、劍河等地。紋樣模擬窗格,以方格式菱形組成二方連續圖案,形似窗格故名。剛扁戈都意為「爪米花」。苗族蠟染紋樣,流行於貴州黔西和安順部分苗族地區,用於婦女衣裙邊飾。紋樣取其爪類籽形,多為二方連續紋樣。
層層花苗族傳統剌繡紋樣,流行於貴州臺江等地。紋樣剖其內部平面,將花瓣有規則地分層排列,四面均齊,使紋樣具有安定、整齊之美感。常作背帶花中心主花飾紋,為苗繡較古老的紋樣。
渦紋苗語叫窩妥,苗族蠟染紋樣,流行於貴州丹寨苗族地區。紋樣為螺旋形,來源傳說不一有說由苗族祖先最早創造,後人代代傳襲而來;也有說一位聰明能幹的苗族姑娘,熬了一種郎雞草似的嫩苔(苗族稱「嘰嘰豆」)吃而病癒,於是,姑娘模擬其態畫成花紋,蠟染於衣服作紀念而留傳下來;還有一種說法是苗族吃牯髒(苗族祭祖儀式)時,殺牛作祭品,婦女把牛頭頂上的螺旋形花紋染制在衣服上,表示對祖先的懷念。渦紋構成具有特定的規律,用於衣袖上通常由8個螺旋紋組成,兩隻袖子各半,合起來為一整塊。用於衣領時有8個和4個兩種卷卷花苗族蠟染紋樣,流行於黔南貴定、龍裡、福泉等地,用於婦女服飾。
紋樣以四瓣花蕊為中心,由四對彎曲翻卷的藤狀葉組成,置於正方形內。多為淺藍色,與刺繡相間配用。雞冠花苗族蠟染紋樣,流行於貴州安順、織金、普定的苗族地區。紋樣以曲線表現雞冠形狀,有適合紋和二方連續等形式。常用於婦女衣裙和圍腰等物品。板凳花苗族蠟染紋樣,流行於貴州西北及安順部分苗族地區。紋樣以幾何直線表現交錯組合的木凳形狀。常以二方連續形式運用於女裙邊飾,寓豐盛好客之意。
剌藜花苗族挑繡紋樣,流行於貴州貴陽花溪、安龍貞豐等苗族地區,用作婦女服飾、圍腰、頭帕的圖案。紋樣多用幾何形線、點、面表現剌藜花、果、刺的形狀,或剖其果實的內部平面,造型變化誇張適宜,有的近於寫實,並與不同形狀的花樣組合運用。歐蝦意為水車。苗族織繡紋樣,流行於黔東南、黔南等苗族地區。紋樣為旋狀,呈「電」形,狀似水車。常見於剌繡、挑花、編織圖案,以一個單位紋樣組成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作花邊或滿地底花,與其他花紋塔配,作為主花的配飾紋樣,一般不單獨使用。
客家花即牡丹花,苗語又稱「榜丟」和「漢花」。苗族織繡圖案,流行於貴州臺江等地。客家花花頭大,花瓣飽滿而有規律,左右對稱,常由4、6、8片花瓣組成花朵,並與鳥獸、魚蟲等紋樣構成美麗的圖案,用作婦女衣袖。圍腰等刺繡圖案。紋樣粗放、質樸,風格、形貌與漢族牡丹紋樣略異,是苗、漢文化藝術交融的見證。
榜給蓮意為「狗腳印」,民間又稱「狗腳花」。苗族挑繡紋樣,流行於貴陽花溪和黔西南安龍、貞豐等地。紋樣模擬狗的腳印,多為幾何紋。常見於婦女服飾、圍腰、背扇裝飾圖案。榜沙空意為「窗子」花。苗族挑繡紋樣,流行於貴州黔西和安順部分苗族地區,用於婦女服飾。紋樣取材於木窗,以幾何形表現窗形格狀。多為二方連續紋樣。田人字花苗族挑繡紋樣,流行於湖南省保靖等縣及貴州省臺江等縣,圖案有人拉手,人抬轎、騎馬坐轎等,紋樣古樸。
參考資料《中國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