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餘名海內外宗親曼谷揭幕泰國吳氏大宗祠
中新社曼谷六月十八日電 (記者顧時宏羅欽文)來自世界各地的吳氏宗親一千多人,十八日上午聚首曼谷,歡慶泰國吳氏宗親總會成立四十周年暨吳氏大宗祠落成揭幕。 位於曼谷湄南河畔的泰國吳氏大宗祠,是一座具有中國傳統祠堂建築風格的五進式木石結構建築,歷時五年而於今年四月建成,佔地面積七千六百平方米,雕梁畫棟,古色古香。
-
東觀西臺吳氏大宗祠
東觀西臺吳氏大宗祠----位於泉州城區塗門街大人巷吳厝埕,1992年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單位。為明代官邸和清代宗祠混合一體的富有特色的明清古建築,其規模宏大,氣宇不凡,四進五開間,保存基本完好,總建築面積1177平方米,佔地1600平方米。
-
海內外2200多位吳氏宗親歡聚鷺島 共敘親情
兩千吳氏宗親相聚鷺島共敘親情廈門日報訊 (記者 吳海奎)由廈門市吳文化研究會主辦,廈門建發國旅集團承辦的「世界吳氏第六次懇親大會」,於12月12日-13日在廈門翔鷺國際大酒店召開,海內外2200多位吳氏宗親歡聚鷺島,暢敘宗親情,共話新發展。
-
百餘海內外宗親聚石獅 籌辦第三屆吳氏懇親大會
百餘海內外宗親聚石獅 籌辦第三屆吳氏懇親大會 來自菲律賓、緬甸、印尼、香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名吳氏宗親共襄盛舉。 會上投票通過了修改簡章,將「世界吳氏聯誼理事會」更名「世界吳氏宗親總會」,並提出每兩年或三年舉行一次世界吳氏懇親大會。 據介紹,吳氏的發展,經歷了漢唐、宋元、明清各個時期,從中原到江南,從江浙到湖廣,人口不斷增多,分布範圍不斷擴大,還出現了向東北亞、東南亞及海外遷徙的現象。
-
海內外吳氏宗親無錫祭祖泰伯 古老藝術獻演
來自馬來西亞、韓國、港臺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大陸20餘省市的吳氏宗親體表團約1100人共祭吳文化先祖泰伯公。洪曉紅 攝古老非物質文化遺產「堂名」(又稱唐明)獻演。洪曉紅攝4月10日,2015年世界吳氏宗親泰伯公祭祀大典在江蘇無錫舉行,來自馬來西亞、韓國、港臺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大陸20餘省市的吳氏宗親體表團約1100人自發來到無錫新區鴻山街道泰伯廣場,共同向泰伯公敬獻花籃跪拜吳文化先祖。其間,鴻山街道草根藝術、自明朝傳承至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堂名」(樂班)為宗親們表演了古曲和崑劇吹打,古老藝術為吳氏宗親們尋覓家鄉感。
-
九華山老田吳氏大宗祠舉行上梁慶典儀式 九華一樓為支持宗祠修繕...
8月11日上午,九華山老田吳氏大宗祠(三治堂)修繕上梁慶典儀式在九華山老田村原址隆重舉行,來之省內外的吳氏宗親與本地的宗親歡聚一堂,共同見證此次儀式。上梁儀式前一天,九華山老田吳氏大宗祠上梁大典宴會在九華一樓舉行,吳氏宗親在九華一樓相聚一堂同敘宗族情誼,暢談吳氏先祖文化精髓。
-
世界吳氏宗親懇親大會在石獅舉行
昨日上午,世界吳氏宗親第四屆懇親活動在石獅拉開序幕。當晚七點,懇親大會隆重舉行,國務院原副總理吳桂賢,福建省政府僑務辦副處長吳宗斌,石獅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桂森以及來自海內外的吳氏宗親1000多人參加大會。
-
臺灣吳氏宗親一行赴江蘇祭祖 尋根始祖延陵季子
臺灣新北市吳氏宗親一行40餘人赴江蘇丹陽季子廟,與大陸各地的300多名吳氏族人一同拜謁始祖。圖為兩岸吳氏宗親在季子廟中籤到。 呂朝霞稱,「每到這一天(農曆四月十三),全國各地乃至海內外吳氏宗親很多都會來到鎮江丹陽延陵祭祖。」 當天,季子銅像在季子廟前落成揭幕。 楊顏慈 攝 當天,天空飄起細雨。季子廟宗祠前的祭臺上,鮮果、五穀、美酒等貢品錯落擺放。香爐中,爐火熊熊,香火點點。
-
鯉城吳氏一世祖禮孫公800周年誕 海內外兩千宗親泉州祭祖
閩南網11月26日訊 24日上午,兩千多位海內外黃龍吳氏宗親回到鯉城浮橋街道岐山社區,共同慶賀一世祖禮孫公誕辰800周年。除了泉州地區的吳氏宗親參加外,還有來自印尼、我國港澳臺地區及浙江、江西等地的宗親代表。 上午10時許,鳴炮奏彈禮樂之後,宗親代表們穿著火紅的正裝莊重祭祖。
-
老田吳氏重陽祭祖節慶詩篇
弘揚中華優秀民俗文化,傳承吳氏至德三讓家風。安徽九華山老田吳氏大宗祠「三治堂」金匾楹聯揭幕儀式和祖宗牌位供奉儀式十三道香案祭禮隆重舉行,各地宗長宗賢宗親對祠祭盛典圓滿禮成表示熱烈祝賀和衷心感謝!感謝所有宗親和義工辛勤付出!感恩列祖列宗的福德庇佑!再次感謝各級領導各界朋友各地宗親長期支援老田吳家祠堂建設!
-
德善潤心|訪惠來吳氏宗親楷模吳漢龍
初識大潮汕五市吳氏宗親會會長吳漢龍,大多數人會敬佩他豪爽的個性,但一番交談之後,人們更多會被他的品德和善心所感動。作為吳氏族員,吳漢龍一直十分關注宗親事業發展,多年來為宗親情誼、祠堂建設等公益事業勞心費力,為宗親同胞分憂解難,廣積善德,在當地德高望重,美名遠揚。管理宗親會是一項繁雜艱巨的工作,但吳漢龍遇事從不退縮,面對困難險阻總能迎頭而上。在家族祠堂重建工作中,他顧全大局,多方協調解決分歧,和平處理宗親事宜。平日裡吳漢龍秉孝為懷,樂善好施。除了敬愛自家長輩,還時常關心孤寡老人和窮困鄉鄰,為其出錢出力。
-
迎中秋慶國慶吳氏大宗延陵潮樂社潮曲演唱晚會
為活躍中秋、國慶節日氣氛,豐富民間民俗文化交流,由澄海吳氏大宗主辦的《延陵潮樂社潮曲演唱晚會》於10月4日晚在吳氏大宗祠前隆重舉行。舉國歡慶日,闔家團圓時,今天晚上吳氏大宗祠高朋滿座、流光溢彩、華堂生輝,因為有您們的到來而更精彩!大家歡聚一堂共度佳節其樂融融。現場鼓樂齊鳴,人頭攢動,真是熱鬧。晚會在一曲《京城會》中拉開序幕,票友們生動細膩的表演、婉轉動人的唱腔迅速地讓觀眾沉浸在藝術的享受之中。現場洋溢著濃濃的鄉音鄉情,票友們的精彩演唱博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
延陵吳氏石水缸祖宇落成慶典
(投稿、爆料、合作加微信:15999820837)延陵吳氏石水缸祖宇落成慶典延陵吳氏石水缸祖宇落成慶典石水缸吳氏宗祠遷建事略大樹參天,其必有根;江河緯地,其必有源。泰伯仲雍,為我始祖;延陵故地,乃我郡望。
-
遙觀發現兩處明清建築遺存 常州望族薛墅巷吳氏大宗祠
常報全媒體訊 武進區遙觀鎮薛墅巷村日前發現一座高大的明代建築遺存——吳氏大宗祠,在此建築南側,還有建於晚清的潤詒義莊。市地方文化研究專家認為,這兩處建築各有特色,加上薛墅巷吳氏是常州望族,雖然未進入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名錄,卻是不可多得的歷史見證。
-
打造特色「吳文化」 廈門吳氏宗親會昨日正式成立
原標題:打造特色「吳文化」 廈門吳氏宗親會昨日正式成立 昨天,來自海內外的吳氏嘉賓和臺灣的吳氏代表近500人聚集廈門,共同慶賀廈門市姓氏源流研究會吳氏委員會(宗親會)成立。 據悉,廈門吳姓人口有二十幾萬,是排名靠前的一大姓氏。
-
德善潤心 訪惠來吳氏宗親楷模吳漢龍
初識大潮汕五市吳氏宗親會會長吳漢龍,大多數人會敬佩他豪爽的個性,但一番交談之後,人們更多會被他的品德和善心所感動。 作為吳氏族員,吳漢龍一直十分關 注宗親事業發展,多年來為宗親情誼、祠堂建設等公益事業勞心費力,為宗親同胞分憂解難,廣積善德,在當地德高望重,美名遠揚。管理宗親會是一項繁雜艱巨的工作,但吳漢龍遇事從不退縮,面對困難險阻總能迎頭而上。在家族祠堂重建工作中,他顧全大局,多方協調解決分歧,和平處理宗親事宜。平日裡吳漢龍秉孝為懷,樂善好施。除了敬愛自家長輩,還時常關心孤寡老人和窮困鄉鄰,為其出錢出力。
-
德善潤心 | 訪惠來吳氏宗親楷模吳漢龍
初識大潮汕五市吳氏宗親會會長吳漢龍,大多數人會敬佩他豪爽的個性,但一番交談之後,人們更多會被他的品德和善心所感動。作為吳氏族員,吳漢龍一直十分關注宗親事業發展,多年來為宗親情誼、祠堂建設等公益事業勞心費力,為宗親同胞分憂解難,廣積善德,在當地德高望重,美名遠揚。管理宗親會是一項繁雜艱巨的工作,但吳漢龍遇事從不退縮,面對困難險阻總能迎頭而上。在家族祠堂重建工作中,他顧全大局,多方協調解決分歧,和平處理宗親事宜。平日裡吳漢龍秉孝為懷,樂善好施。除了敬愛自家長輩,還時常關心孤寡老人和窮困鄉鄰,為其出錢出力。
-
世界吳氏宗親第四屆懇親大會昨舉行 兩千餘海內外宗親聚石獅
閩南網11月22日訊 「至德精神流芳五洲,吳氏文化傳播四海。」由石獅市吳文化研究會主辦的「世界吳氏宗親第四屆懇親大會」於昨日舉行。據悉,這是該研究會於2013年率團從菲律賓接過世吳會旗後,首次在石獅召開。活動吸引了國內外、港澳臺地區等多個團體和2500多位代表參加。
-
臺灣吳氏宗親180多人福建漳浦祭祖
18日,在福建漳浦縣石榴鎮崎溪村,臺灣南投名間鄉「種德堂」顧問吳欽緯說,「宗親見宗親,淚水溼衣襟。祖地找了很多年,一直找不到,這次終於找到,確認了,十分高興。」 崎溪村彩旗飄揚,喜氣洋溢。臺灣政要吳敦義的祖祠「種德堂」內,人氣旺盛,熱鬧非凡。海峽兩岸吳氏宗親260多人,其中臺灣吳氏宗親180多人,歡聚一堂,祭拜先祖,表達濃濃親情。
-
通訊:臺灣吳氏宗親180多人福建漳浦祭祖
中新社漳浦6月18日電 題:臺灣吳氏宗親180多人福建漳浦祭祖 作者 嚴利人 張羽 「鄉親們推選我們當代表前來謁祖,激動得夜裡都睡不著覺!」18日,在福建漳浦縣石榴鎮崎溪村,臺灣南投名間鄉「種德堂」顧問吳欽緯說,「宗親見宗親,淚水溼衣襟。祖地找了很多年,一直找不到,這次終於找到,確認了,十分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