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搜狐理財頻道(http://money.sohu.com/) 查看更多投資理財資訊 >>>
十幾年以前,女孩如果找個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會讓親朋好友們不理解,甚至於遭到堅決反對,但現在女孩找個比自己大十幾歲的男人,大家會覺得很正常,因為社會在進步,人們的擇偶觀、財富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老夫少妻已經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
劉女士今年35歲,在政府機關工作,先生今年50歲,是一家公司的經理,先生和前妻育有一個兒子,今年20歲,在國外上學;兩人婚後生育一女,今年5歲。目前他們有住房四處:第一處,商品房,100餘平方米,花費40萬元,貸款30萬元,分10年還款,月供3000元,此房用於自住;第二處,商品房,60平方米,花費32萬元,貸款已全部還清,目前出租,月租金2500元;第三處,房改房,70平方米,花4萬元買下,出租,月租金2500元;第四處,公房,屬於承租,需向房管部門月交租金90元,出租,月租金1300元。風險承受能力測評:中等。
目前家庭財務狀況
1.負債總資產比率負債/資產=20/136=14.7%目前,家庭總資產按成本計共136萬元左右,其中主要為房產,因房地產近幾年已大幅增值,資產如按市值計已遠遠不止這個數字。家庭總負債僅為20萬元,可以考慮繼續合理利用財務槓桿,選擇適當的金融工具,完成近期和中長期的理財目標。
2.收支比率年支出/年收入=102000/310000=33%其中,每月家庭收入12500元,支出8000元,每個月有4500元的結餘,考慮到年底還有年終分紅和租金收入,根據目前的現金流狀況,收支情況較為樂觀。
3.儲蓄比率盈餘/收入=208000/310000=67%從儲蓄比率可以看出,該家庭在滿足當年的支出外,還可以將67%的收入用於增加儲蓄或投資。
4.流動性比率流動性資產/每月支出=50000/8000=6.25反映該家庭流動性資產可以滿足其6個月的開支,流動性比率適當偏高。
當前財務狀況綜合分析
1.家庭目前財務狀況總體良好,資產較多,負債較少,收支比例合理;今後還可以考慮適當地增加負債,形成資產擴張性。
2.風險保障不足:先生作為家庭頂梁柱,且年齡較大,一旦發生意外,主要經濟來源中斷,家庭資產會受到較大衝擊。
3.金融資產投資結構不合理,表現在:資產總體收益不是很高。
固定資產佔家庭總資產比重過大,房地產佔比有56%,有一定的流動性風險和產業風險。
股票及股票基金投資風險較大,而且收益不穩定。
家庭理財目標近期目標
1.近期內先生準備更換汽車,至少需要30萬元,多則50萬元;本人去年花15萬元剛買車,近期內不會更換。
2. 30萬元的股票及股票基金是去年先生以單位經營者身份入股,但因單位報表人為操縱因素較多,效益不穩定,今年就沒有分紅。如何處置這部分資產?
3.先生近期有可能去上海發展,考慮在上海購房自住或投資。
中期目標除贍養兩位老人外(公房出租收入剛好用來支付老人每月的贍養費用),還須撫養幼女,須為其準備好直到研究生畢業時的費用。另外,因先生年齡較大,想給女兒一個終身保障,讓女兒走向社會能過上獨立的生活。(先生的兒子國外讀書費用一次性帶足,基本上已不用再支付。)
中長期目標
1.先生年齡偏大,與太太相差懸殊,且又是家庭經濟和精神支柱,家庭缺乏安全感。因此,重點考慮先生的保障問題。
家庭現有保險情況:本人購買了某兩全保險6萬元、意外傷害保險10萬元及意外傷害醫療保險5萬元,年保險費支出6000元,醫藥費按80%報銷,單位參加社會醫療和養老保險;先生單位參加了社會醫療統籌和養老保險。
2.為夫妻倆準備好充分的退基金,安享幸福晚年生活。
理財建議近期目標規劃分析家庭財務狀況,可以看出客戶劉女士家庭資產分配不盡合理:固定資產佔家庭總資產比重過大,擁有房地產三套,在資產中佔比有56%,另有承租公房一套,家庭資產受房地產整體行業風險影響較大,資產流動性也略顯不足,而且目前當地房地產價格已處於高位,因此建議減持房地產。從房屋的房齡、面積、地理位置考慮,建議先行出售處於市中心的70平方米的房改房,按目前該地段二手房價格來估計,市值55萬元左右。出售舊房可以有效地盤活家庭資產,降低風險。
汽車屬於奢侈消費品,只會產生折舊而不會產生新的價值,因此,原則上不建議頻繁地換車。如果確實需要,則建議購買30萬元以內的汽車。購車資金可來自售房所得,如果資產有非常好的投資渠道,也可申請汽車貸款,適當增加負債,擴大資產擴張性。
劉女士丈夫如果去上海發展,還可將售房買車後多餘的25萬元資金用做首付款,輕鬆解決近期理財目標。
中期目標規劃劉女士家庭有兩子女,長子已不用負擔教育費用,幼女才5歲,計劃培養她到研究生畢業,需為其準備共21年(含幼兒園)的教育費用,壓力頗大。考慮到先生年紀偏大,而且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者,因此儘量安排在先生退休前準備好該筆費用。當地學費近幾年的平均成長率為3%,預測教育金的投資報酬率為5%,準備期為10年,年儲蓄應為2.45萬元。
中長期目標規劃
1.風險保障規劃
除參加單位社保以外,劉女士已購買了兩全保險、意外傷害及意外傷害醫療保險,基本涵蓋了主要的人身風險,無須再補充;但先生除了只在單位參加了社會醫療統籌保險外,無任何商業保險補充。先生年齡偏大,且又是家庭經濟和精神支柱,因此重點考慮先生的保障問題。保險品種的選擇就像是一個同心圓,內圈應該是意外、醫療和養老險,而在外圈的是理財和資產規劃。不同的人群會選擇不同層次的保險。一般人群需要重點考慮的是內圈,因為意外、大病和養老的風險普通大眾都會面對。按照遺屬需要法計算保險需求,考慮遺屬的未來收入支出以及家庭負債情況,我們建議為其丈夫投保53萬元左右的保額。在其商業保單中投保以下項目:20—25年定期壽險或終身壽險(分紅型),再附加意外傷害險、重大疾病險等,在10年內繳清保費,年交保費控制在1萬元左右。在這期間萬一出現意外,家人就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2.退休規劃
劉女士希望退休後繼續能保持目前的生活水平,家庭當前月度支出8000元,房貸餘額能在先生退休前還清,月支出可降到5000元,但建議增加家庭醫療金來減輕生病醫療的壓力和增加旅遊費用每年各1.2萬元。以夫妻倆人月均支出3500元、通貨膨脹率為3%計算,劉女士丈夫60歲退休時年生活支出為40000元,假設退休後實質投資報酬率為3%、社會養老金月領取為1000元,生存至85歲,折算到60歲時須準備的養老金現值為79萬元。劉女士55歲退休時年生活支出為54000元;生存至85歲,折算到55歲時須準備的養老金現值為106.2萬元。
投資規劃盤點劉女士家的可投資資產和現金流量,現有存款10萬元,股票30萬元,售房購車後餘款20萬元,除自住房外可投資房產1套,月度盈餘8000元,年度盈餘17.8萬元,資產頗豐,對這樣的家庭來講,有效的抵抗通脹壓力,實現資產的保值該放在首位的。但是現有資產組合投資風險較大且對應的收益偏低,因此需要進一步優化組合。
首先,建議留出必要的家庭日常備用金。按月度支出的3倍計算,只須留出3萬元左右存為活期;30萬元的股票及股票基金是其先生以單位經營者身份入股,效益不穩定,今年就沒有分紅。建議其重新審視並分析該筆投資未來前景。在對安全性有把握的前提下,爭取投資收益達到6%~8%左右。如果投資風險較大,收益又無法保證,建議儘快撤資轉做其他投資用途。女兒教育金是一筆剛性的費用,因此投資須以穩妥為主。扣除每年保險費支出1萬元後,10年內年度盈餘16.8萬元,結合劉女士的風險承受能力,建議將其每年可投資資產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在人民幣理財產品、債券型產品和配置型和成長型開放式基金中。按照平均預期投資報酬率6%來計算,10年後可累積資金221萬元,足夠支付女兒的教育金和夫妻養老費用。
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債券型產品都是穩健理財產品,安全性非常高,收益穩定。而相比較而言,人民幣理財產品更勝一籌,目前年均收益在2.5%左右,是很好的現金管理工具;而記帳式國債或債券型基金與憑證式國債相比,更具流動性,而且購買和贖回都更為便利;隨著股市的復甦開放式基金今年其收益率穩步上揚,基金的收益非常可觀,很多基金的累計淨值實現了翻番目標。考慮到劉女士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其先生年齡,重點推薦購買配置型基金,該類型基金持股比例在50%上下,其餘投資在債券等相對安全的品種上,業績表現相對穩定。
1.如果先生去上海發展,可將售房餘款25萬元和30萬元股票及股票基金用作上海的購房款。否則可參照上述年盈餘資金投資比例分散投資。
2.資產組合每隔半年或一年定期檢查和調整,尤其在先生退休後投資方向應更加偏向穩健理財,投資收益應以消除通貨膨脹帶來的資產縮水為目標。
3.劉女士家庭屬於再婚家庭,關係相對複雜,應及早考慮制定遺產規劃,以免將來帶來不必要的糾紛。按照前面的規劃,在充分考慮到劉女士夫妻倆的養老費用後,還將留下2套房產及豐厚的金融資產,建議在遺產安排中及早均勻地照顧到妻子、兒子、女兒三者的權益,可在律師的幫助下進行。
進入搜狐理財頻道(http://money.sohu.com/) 查看更多投資理財資訊 >>>
歡迎進入我家理財、基金天下、黃金萬兩、銀行大觀園、保險E族、匯市弄潮分享網友理財心得!
(責任編輯:陳彥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