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6月8日電(記者王炳坤)地理位置偏僻、遠離消費市場,這樣的產業集群競爭力何在?在資源枯竭城市遼寧阜新,上百家逆市挺立的液壓企業給產業優勢標註了新解:依靠科技創新不斷闖出轉型升級的新境界,已成為支撐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集中於阜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液壓產業集群,承載著阜新市擺脫「資源經濟」束縛,培植替代產業的重任。10多年前,曾為全國骨幹企業的阜新液壓件廠瀕臨倒閉,大量技術、管理人員和熟練工人離開國企組建了一家家小型液壓件企業,構成當地液壓產業集群的雛形。如今,眾多中小企業在政府引導下邁出創新「三部曲」,在搏擊市場中強筋健骨,形成了良好的產業生態。
噪音實驗室內「掉一根針」的聲音都清晰可辨,新一代汽車轉向泵在這裡接受檢測,兩三個分貝之間的噪音變化都能被捕捉到;高溫、高寒實驗室模擬不同天氣條件,以反覆試驗檢測產品的耐候性能……走近阜新德爾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檢測區,一臺臺專業設備令人眼界大開。董事長李毅告訴記者,這裡可是新產品開發的「心臟」,近年來公司從生產零件到整泵,從製造乘用車泵到液壓泵,一路引領行業新品之先河,「這些設備背後,是我們對技術創新的孜孜追求。」
雄厚的研發和創新實力,讓德爾公司去年被國家多個部委聯合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而在阜新液壓產業基地,類似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已有25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有64個。阜新市經信委主任高正民說,這組數據表明,謀求自主創新在液壓企業中已蔚然成風,這些中心不僅為企業研發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企業與大學、科研院所合作提供了對接入口。
創新驅動要以企業為主體,也離不開政府扶持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阜新液壓產業基地立足企業需求,近年來致力於打造儀器設備共享、研發檢測、創業孵化、專利代理平臺、科技金融、教育培訓、成果轉化、質量檢測等8個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讓企業搞創新不再是單打獨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科技創新體系。
建廠之初,不少液壓企業靠購買二手設備、儀器搞生產、做實驗。如今,通過政府構建的共享平臺,很多先進設備以租賃、交換等方式,大大降低了企業的使用成本。阜新液壓產業蓋達組織包括企業、政府部門和科研院所等所屬的儀器設備共計100餘臺套,並幫助設備供需雙方做好信息對接。去年,遼寧航天神坤裝備有限公司通過共享平臺租用設備,進行了安全閥和換向閥壓力參數的檢測。公司負責人白文科說,這避免了企業重複購買檢測儀器,也提高一些設備的使用效率,可謂一舉兩得。
嘗到了技術創新的甜頭,如今阜新市越來越多液壓企業正從公司併購、重組的新高度,來謀求創新驅動的更大力度。一些企業謀求與外來的大型集團聯合,以技術優勢快速促進自身提升檔次,並對當地的液壓產業鏈條形成拉動效應。
偌大的廠房內機器轟鳴,身穿藍色制服的工人們忙碌地焊接、安裝,一輛輛由各式卡車改裝成的除雪車、清掃車、垃圾裝運車接連下線……春節以來,徐工(遼寧)機械有限公司的火熱生產場面就一直延續到現在。總經理王文藝告訴記者,公司由當地的阜新解放永生專用車公司與遠在江蘇的徐工集團重組而成。現在看來,當初的選擇沒錯。在徐工集團的幫助下,公司研發力量大為充實,現有15個新產品正在研發,今年下半年將有8個新品批量生產。
採訪中,遼寧航天神坤裝備有限公司新廠的主體廠房剛剛落成,車間內的生產線還未安裝,工人們已開始大型液壓支架的畫圖和設計。白文科說,公司原先的主導產品為煤礦運輸皮帶,結構單一、附加值較低。去年與四川一家航天裝備企業合作組建新廠,公司產品線也將拓展到礦用大型液壓設備上,實現了公司圍繞同一目標客戶群體進行了深度開發的目標。
「為什麼要重組聯合,說到底我們還是看重對方的技術優勢帶給公司的新希望,求新求變求突破,懂得創變的企業才能立於市場的潮頭!」白文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