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許多關於齊白石的內容,但是有些內容挺奇怪的,諸如「齊白石的畫為什麼會賣那麼貴,放大十倍就知道了」之類,很有趣。
人家寫的東西不好評論,但是我知道,欣賞齊白石的畫不是用放大的方法來看的,那些精細蟲魚也不是齊白石作品的主要價值所在。
應該如何欣賞齊白石的畫作?
在欣賞一個畫家的作品時,最好能對畫家的生平作些了解,這樣會更好地理解畫家的風格。
網上也有許多關於齊白石生平的內容,但也有些以訛傳訛,最常見有是說他很晚才習畫,甚至有人說他六十歲始習畫之類,這完全是胡說,其實齊白石很小就開始習畫了。
還有的說齊白石沒上過一天學,這又是誤傳,實際上,齊白石的外祖父是個有文化的人,而且自己開了私塾,齊白石在七歲時在那裡讀過約一年時間私塾。
一年的時間確實有點短,但是對於聰明的齊白石來說,則已經相當足夠,因為他在那裡接觸到了文字與繪畫,他的繪畫啟蒙也是從那時開始的。
還有說齊白石是自學成才之類,其實這也不是事實,齊白石是拜過師的,而且還不止一個。
且,肯定地說,這個世界根本就不存在完全自學成才的人,齊白石也不例外。
……
有關齊白石的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他的傳記書看看,一般不會太離譜的。
但可以肯定,齊白石自學能力非常強。
他雖然很早就以畫畫為生了,但是日子過得並不寬裕,因為在六十歲前,他沒什麼名氣,儘管這時他已經對傳統的文人畫技巧很熟悉,幾十年的磨礪,他可謂功底深厚,但卻沒有自己的風格,沒有自己的特點,這樣的畫作,是不可能在北京那個地方混出名堂來的。
好在,他遇上了陳師曾。
齊白石一生遇上許多貴人,而陳師曾絕對是的大貴人,他除了給齊白石許多有益的意見外,還給齊白石介紹了吳昌碩的作品(陳師曾收藏有許多吳昌碩的作品),齊白石才有了觀摩 ,研究和學習吳昌碩作品的機會,這,也應該是他當時見到過最高水準的作品了,也是因為這個機緣,齊白石畫風大變,所謂的「衰年變法」,即指的是這個時期他的情況。
最重要的是,陳師曾不單給齊白石提了許多意見,讓他觀摩學習吳昌碩的作品,他還把齊白石的作品帶去日本參加「中日繪畫聯合展覽」,大獲成功,齊白石因此一舉成名。
就是說,齊白石真正出名,是在六十歲後,是陳師曾提攜下出名的。(關於陳師曾,可以自行去搜索關於他的介紹。)
從此,他的好運來了,後來,他又遇上了徐悲鴻……
好啦,上述基本上都是關於齊白石的一些事跡,但是,寫這些他的事跡,關鍵就是讓我們更好地了解齊白石藝術的特點。
下面真正來欣賞他的作品了。
現在所能看到的齊白石作品,大多數都是他六十歲以後的作品,而他六十歲以前的畫作,因其當時無名氣,風格也不強烈,故不作深入介紹,上面有幾幅他早期的畫,大家可以看看。
齊白石的作品,從屬性來說,就是傳統的文人畫中大寫意這麼一類,但是,他的作品中有不少兼工帶寫的特點,就是畫中的一些蟬蟲青蜓之類的東西,畫得很細緻,就象工筆畫一樣細緻,但是其它的內容則畫得非常寫意。
在繪畫的內容上,齊白石也畫了許多人喜歡的花鳥,桃,松樹,但是他的畫給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那些蝦蟹蟲魚大白菜這一類,這些東西以前幾乎沒人當為畫面的主角,但是齊白石卻把這些東西當成了畫面的主角。
這類東西很貼近生活,所以齊白石的畫用今天的話來說,是「很接地氣」的。
最重要的是齊白石對生活中真正的物象觀察細緻入微,在表現物象時則有刪有減有強調,真的做到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例如他畫蝦,他是真的在畫案旁用個水盂養蝦觀察的。
在繪畫技巧上面,由於齊白石的基本功非常深厚,所以他無論是大寫意的花卉及精工細寫的蟲魚,都能馭輕就熟,揮灑自如,妙趣橫生。
他的構圖也不俱一格,無論橫幅與豎幅,信手拈來,或疏或密,配合題字與印章,整體均衡自然,並無十分複雜的構圖,但卻是氣度大方,渾然一體,得天然之趣。
因為他要賣畫,而社會上能真正看懂大寫意的人並不多,所以,在不懂中國畫的普通人眼中,齊白石的畫裡面畫一兩隻精工的蟬或青蜓,讓觀眾覺得太逼真了,而其它的大塊墨色則是自己看不懂,故又覺得齊白石特別厲害。
而在內行人的眼中,齊白石的畫同樣具有很強的藝術性,而且筆墨功力是偽裝不了的。所以,他的畫雅俗共賞,並不是曲高和寡的那一種。
關於齊白石書法,我認為也很不錯的,尤其是他寫的篆書,古樸大方,深得古法,另外他刻的印章,水平也很高。
綜合地看齊白石的作品,是無愧於大師的稱號的。
但是齊白石因為要賣畫,要養家餬口,所以也畫了許多觀感一般的作品,並非每幅都是精品,還有許多他不擅長的內容,有人給錢了,他也畫了不少。這些畫功底也是放在那裡的,且這些畫作出自齊白石之手,自然不會便宜,但是,我們談的是欣賞,從欣賞藝術的角度來說,大多數應屬很普通的作品。
綜上所述,齊白石的作品是具有創新能力的,不少是高水平的作品,也有不少質量一般的應酬之作,雖存世數量較多,但面目清晰,風格獨特,一望即知。
另外,畫作的價值由多種因素組成,包括了畫作本身的藝術水平,畫家的名氣,畫作的經歷,甚至收藏過該作品的人,都會對畫的價值產生影響,而不是因為畫中的某隻蟬畫得細緻。
學習欣賞,就是應該從高水平的作品開始欣賞,這樣起點才會高,才會更清楚地評判出自己見到的畫作藝術水平是高還是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