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國內汽車市場銷量塵埃落定——自主品牌「黑7月」並不明顯。根據一向市場表現良好的廣汽傳祺、長城、吉利、長安汽車四個自主品牌公布的7月銷售數據來看,整體向好,甚至呈現出「淡季不淡」的趨勢。
廣汽傳祺:大漲
廣汽傳祺7月銷量,全系月銷突破3萬輛,同比增長達120%,1-7月累計銷量19.6萬輛,同比大漲161%。
毫無疑問,廣汽傳祺正在享受著爆款產品帶來的市場紅利。
隨著傳祺GS4車型的豐富,市場表現愈來愈好。去年9月份,筆者就曾就傳祺GS4銷量迅速躥紅進行過分析,彼時因傳祺GS4僅一種動力的1.3T車型以及「卡位」哈弗H6的定價策略,結論就是「傳祺GS4是最有把哈弗H6拉下馬的潛力車型」。
一年過去,傳祺GS4「SUV銷量亞軍」已常態化,儘管在銷量數字上仍與哈弗H6有些許差距,但與哈弗H6分庭抗禮的趨勢已然明朗。
沒有無因的果。
對於現階段自主品牌來說,要銷量要利潤還是要品質要品牌,這直接決定了不同的結果。實事求是地說,傳祺GS4儘管市場銷量表現優異,但是筆者疑惑的是,並沒有看到傳祺GS4鋪天蓋地的廣告,也沒看到花樣百出的營銷。就連廣汽傳祺也在講,傳祺是用口碑促進銷量。
網上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說是鄭州到駐馬店高速上一起意外交通事故,讓車主張女士的GS4接近報廢,但張女士卻安然無恙從車裡走了出來。GS4良好的安全性讓張女士決定又購買了一輛GS4。
品牌、產品的魚水關係,婦孺皆知。
在一定意義上說,傳祺GS4的熱銷提升了傳祺品牌的知名度與口碑,而傳祺品牌正向研發的體系力也為傳祺GS4增色不少。
在今年北京車展上,傳祺GS8、傳祺GM8車型的亮相,成為專業媒體競相報導的「明星」,而之於消費者而言,兩臺車充分展示了傳祺的研發實力和水平,這很能博得潛在消費者的好感。因此,在3月上市的傳祺中高級車GA8,在7月的銷量也突破了500輛。
長城汽車:穩
長城汽車7月銷量68976輛,同比增長45.38%,1-7月累計銷量達到519228輛,較去年同期增長12.2%。哈弗H6已經連續40個月成為國內SUV銷量冠軍車型。
穩定已經成為長城汽車的標籤。
在這個自主SUV款款對標哈弗H6以及合資品牌SUV價格不斷下探的情況下,哈弗H6依然能保持穩定的銷量實屬不易。
進入2016年長城汽車針對哈弗品牌車型做了一系列針對終端用戶的營銷活動,而且還破天荒地地聘請孫紅雷代言哈弗品牌,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哈弗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數據顯示,1-7月哈弗H6的累計銷量達到279332輛,平均月銷量近4萬輛(39904輛),這的確是一個可怕的數字,強大用戶群體與產品口碑成就了持續強勁的哈弗H6。
就如某位資深媒體人所說,如果長城汽車不在哈弗H6上犯主觀上的大錯,任何自主品牌SUV都沒有機會把哈弗H6挑下馬。
截至7月,哈弗H2上市正好滿兩周年,而在過去的25個月中,哈弗H2的銷量已經突破30萬輛。儘管哈弗H2與哈弗H6相近的產品定位一度被認為「不容樂觀」,事實善於雄辯。
現在看來,月均銷量超過1.2萬輛的哈弗H2是成功的,這種成功不是產品本身的成功,而是哈弗品牌的深入人心。
哈弗H7銷量超過4千輛,對於一款中型SUV來說,算是自主品牌的最好成績。如果說,哈弗H8因主觀原因推出上市而造成「銷量不佳」,那麼再次衝高的哈弗H7的表現則並沒有辜負長城掌門人魏建軍的期待。當然,這也印證了如果哈弗品牌能按部就班的話,市場還是給哈弗足夠的機會與空間。
吉利汽車:小增
7月吉利汽車售新車48522輛,同比增長64%,前7個月累計總銷量為328859輛,較上年同期增長約17%,完成全年銷量任務的55%。
吉利汽車的市場表現越來越從容。
吉利汽車產品品類上的均衡、平臺化戰略的逐步深入以及吉利「沃爾沃範兒」的日漸濃鬱,使得吉利產品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尤其是以博越、帝豪GS等新產品,在短期內的上量很好證明了這一點:博越、帝豪GS在吉利7月銷量佔比已經上升至35%。
而隨著博越產能的進一步釋放以及8月下旬遠景SUV的上市,吉利在SUV領域迎來前所未有的好時光。
除此之外,轎車層面,全新車型帝豪GL的推出也勢必進一步拉升帝豪品牌的市場表現。基於此,近日吉利高調地把2016年既定銷量目標上調10%至66萬輛,吉利的自信可見一斑。
從博越、帝豪GS到遠景SUV,再到帝豪GL,吉利在短短半年多的時推出四款全新車型的速度也凸顯了吉利在技術、平臺等領域的長足進步。
長安汽車:亂
7月長安汽車遭遇產銷「滑鐵盧」,7月銷量4.49萬輛,下滑2.2%,1-7月長安自主銷量51.93萬輛,同比下滑13.67%。
長安汽車銷量下滑成為7月自主品牌最熱的新聞,2015年銷量破百萬的長安,在進入2016年疲態盡顯。不過,相對於銷量數字上的下滑,7月長安汽車旗下車型沒有一款過萬,才是組常危險的信號。
市場競爭加劇帶來的整體銷量下滑而不是單個車型,這是消費者對品牌認知發生了變化。
長安汽車在消費者心中的認知形象模糊,換句話說,長安的車型在消費者決策時很容易被替代。一個有意思現象是,奇瑞艾瑞澤5銷量連續上漲,逸動連續下滑;在哈弗H6實施促銷、傳祺GS4的235T以及博越等車型的上市,CS75的銷量就開始逐步萎縮。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長安汽車核心車型CS75銷量的下滑,並不能單純地歸咎於市場環境的日益惡劣,而是根本上的長安在產品策略上的失誤以及產品品質的短板。產品策略上,長安給人的感覺就是亂,不管是商用和乘用的在產品上的交叉,還是在產品線上的無序,都很好印證了這一點。看到別人有的車型長安立刻就要「上馬」,小型SUV火,CS15上市,而對於CS15之所以能快速推出,業內人士稱,因為是完全翻版福特翼搏。
此外,長安汽車在第三方投訴平臺居高不下的投訴量也是制約長安銷量持續增長的原因之一。
對於長安汽車銷量的下滑,長安汽車品牌公關總經理楊大勇表示:「儘管銷量有所波動,但絕不是某些報導說的斷崖式下跌,我們所有結構調整在7月已經完成,(銷量)會逐漸恢復。」
長安汽車能否在未來不足5個月的時間裡實現逆襲,仍然是個未知。
總結
這四個極具代表自主品牌在7月的表現,代表了各自的真實實力。畢竟,在這個傳統的銷售最淡的季節,才能充分考驗一個品牌產品、營銷、渠道等各方面的體系能力。
而且,隨著汽車市場競爭的加劇,一切出乎意料的變化會變得越來越正常。就像魏建軍說的,紅海才能體現出競爭力。
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激烈嗎?這也許僅僅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