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掃碼國有資產「身份證」。□曹隆一/攝
溫州網訊 世紀公園的熱唯進出口超市、上陡門浦公園的正閣酒店、犀牛牛扒館……這些在市區知名度頗高的店面及一些尚處閒置狀態的國有資產經營性店面,陸續在店門前貼出了可掃碼的國有資產「身份證」,市民只要拿出手機掃一掃,即可輕鬆知曉相關店面的房源信息或承租信息,這是在「曬身份」也是在「招客商」。昨日,記者從市城發集團下屬的市城建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今年設計推出的這種「身份證」目前已成功讓我市2000多宗國有資產「持證上崗」。
昨天下午,記者在市區麻行小區附近店面見到了這種「身份證」。「身份證」尺寸有大有小,統一貼在各店面門前,以藍白配色為主,呈圓形,每張都具有唯一性,中間有一個二維碼,證下註明有店面門牌號和「溫州城發資產」字樣。記者拿出手機對著貼在全納兒童能力訓練中心門前的「身份證」掃了掃,手機上立即彈出該宗國有資產的信息,包括資產位置、承租狀態、面積大小、實景照片等。
有了這樣的「身份證」,讓國有資產公示在陽光下。目前凡是店門前貼有這種「身份證」的店面,均系市城發集團下轄的國有資產。且「身份證」尺寸越大,代表該宗國有資產的面積也越大。有意承租者不用四處打聽,只需拿出手機掃一掃,便可實時了解到相關實用信息,還可與國企進行聯繫。
「身份證」背後實際連接的是一個國企統一管理國有資產的大資料庫,這樣更易於國企摸清國有資產「家底」,盤活國有資產,提高利用率。「以前我們總是對著一摞摞的信息本翻找國有資產信息,費力不說,有時還會遇到信息不全,或是信息對不上的情況,核准一宗國有資產像是在『破案』,現在有了信息化、智能化的資料庫,每宗國有資產有了『明碼』證件,我們的工作也順手多了,完全可以實現對國有資產的動態更新和監管。」市城建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相關工作人員說。
市城建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溫冰表示,隨著公司管理資產數量的提升,如何運用科技手段更加高效地管理公司資產是他們近年來面臨的一個主要課題,國有資產「身份證」即是他們想出的「破題」之舉。今年亮相的已經是第二代國有資產「身份證」。接下來,他們還將嘗試推出第三代國有資產「身份證」,使得市民掃碼後可以通過VR手段查看國有資產,並與公司管理人員直接在後臺互動。「『身份證』雖小,但將其亮明的意義重大,更利於國有企業提升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效率和水平,維護好每宗國有資產的安全。」
來源:溫州晚報
記者 李庭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