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上小學二年級,現在她已經放暑假了。今天早晨我問她是上學好呢,還是放暑假好呢?她說還是上學好。我讓她說說理由,閨女說在學校裡還有課間,還可以和小朋友在一起跳繩,可以在一起玩兒。
曾幾何時,我們是多麼的討厭上學,多麼盼望著放假。因為那個時候上學給我們的感覺是非常辛苦的,非常累的。甚至有時候為了能夠多玩兒,逃課,翻牆。可今天的孩子寧願去上學,也不願意放暑假。前兩天高一期末考試結束了,在收完試卷回考務室的路上我碰見了幾個我的學生。我大聲對他們說,你們解放啦,放假嘍。可是幾個女生沒有一個顯得很高興,很興奮的樣子,其中一個女生說明天她就要去上補習班,一臉很無奈的樣子。我就問她,你為什麼要上補習班呀?是父母逼你的嗎?她倒是說得很誠懇,原來這次期末考試,她感覺數學,物理考的非常差,感覺似乎要掉隊了,所以自己想給自己加把勁兒。
這兩天在網上也看到了熱炒很多關於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事兒,總感覺心裡堵得慌。一個是發生在我臨邊的日照五蓮縣中學的一位楊老師被開除的事情,一個是發生在陝西班主任辱罵女生的事情,還有一個就是昨天才剛剛了解的安徽銅陵一教師因為給學生拉架引發的處分最後自殺的事情。再加上之前的幼兒園老師和孩子之間發生的事情。我就在想,我們的教育怎麼了?
如今網際網路非常發達,這些事件也被炒得沸沸揚揚,仿佛一夜之間傳播到大江南北,各路人馬也都紛紛站隊,你一言我一語,評頭論足,義憤填膺。我想我還是不摻和了吧,給受害人一點尊重,也給逝者留下一份安靜。大家的聲音不可欺,也不可棄,但有時候更多的聲音也是魚龍混雜的。
教育本是安靜的,細膩的,潤物細無聲的。如果吵吵嚷嚷,就能把教育辦好,那我不得不說這樣辦教育是有問題的。多少次父母因為孩子的作業怒髮衝冠,甚至有的都住了醫院;多少次班主任為了找學生,在漆黑的夜晚四處尋找各種網吧,聲嘶力竭;多少次家長因為各種誤解衝到學校,衝到教育局,大動肝火;多少次因為各種輔導機構,老師辦各種輔導班引來各種痛斥。
華為集團老總任正非先生曾說:「我希望國家能讓最優秀的人去當老師,培養出更優秀的人。」這是一位真正的實幹家發自內心的呼聲,因為這是在成功地經營一家世界級企業之後最深切的體會。華為企業18萬員工中,有8萬工程師,無數的研發人員,每一年用於研發的投入都是相當嚇人的,華為每一年面向全世界招收員工,待遇是其他跨國企業的六倍,甚至十倍,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外國專家。在談到企業發展的時候,任正非提到了一位20來歲的俄羅斯數學家,這個小夥子不懂得談戀愛,不會交際,就喜歡平時搗鼓電腦,但是華為聘用了他。幾年之後,這位小夥子找到了任正非,他說把3G技術搞出來了,那時候2G技術還沒有普及。這就是為什麼華為企業一直在5G技術等高科技方面領先世界的原因,重視基礎科學,重視研發,不求一時盈利,始終堅持開放的姿態,擁抱一切。
重視基礎教育不等於在農村在城市蓋新教學樓,增添新的教學設備。為什麼華為公司那麼多科學家大部分來自國外,烏克蘭,俄羅斯,英國等,為什麼任正非那麼急切希望國內要加大基礎教育投入?因為從一家公司的經營就可以窺一斑而見全豹,道理是一樣的。不重視基礎科學研究,不重視基礎科學方面人才的培養,不能夠讓想研究有能力研究的人潛心搞研究,坐得住冷板凳,就無法真正實現創新,就無法真正掌握核心的東西,也無法走的更遠。
今天我們還糾結於文理分科,糾結於新課改下選課走班的排列組合,家長人心惶惶,孩子無所適從,學校抱怨四起。教育需要改革,而且必須改,但是如果不明白,不搞清楚造成今天教育困境的原因,一拍腦袋,不切實際地推廣執行勢必會造成很多問題,之前的3+3步子邁得太大太急,如今的3+1+2進行修補,那如果後面再出問題是不是繼續這麼改?
學生最怕折騰,家長也怕折騰,老師、學校也怕折騰。沒有問題折騰出問題,小問題折騰出大問題,然後為了解決問題一刀切,息事寧人。這不是解決問題,這是積累更大的無法控制的問題。
教育是關乎培養什麼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的問題。人是生產力中最重要的因素,無論教育改革怎麼改,落腳點還要回到人的身上。不能定個指標就覺得可以考上北大清華,教育是有規律的,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掌握辦學規律,辦好教育。
市場是個好東西,可以最大限度促進資源合理配置,但是市場的弊端也絕對不能忽視。教育市場化改革以來,很多學生有了更多機會上學了,大學擴招了,學校增多了,課程開足了,學生的選擇性更多了,這是好事情。但是,數量上來了,質量出了問題。無論是自主招生還是各種比賽都或多或少給教育發展帶來麻煩。功利化辦學的最大壞處就是明碼標價,教育教學產品可以是有價的,但教育是無價的,不能用金錢衡量教育。當教育充滿了銅臭味,這樣的改革也就偏離了方向。
社會發展離不開自然科學,也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兩者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人的發展沒有理科文科之分,更不是簡單地文理相加,人為地把學生硬生生地給分成了兩大類人:文科生和理科生,讓這兩類人還互相瞧不起,這不得不讓人傷感。人需要理性思維,也需要人文情懷,有人說教育是一種情懷,用情懷辦教育,教育就有了夢,有了靈魂。
教育是門慢功夫,急不得,百年大計,關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