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吉孔子學院院長陳曉達致辭
人民網普吉8月10日電 (記者 孫廣勇) 鬥芳、雨潤、拂雲,幾位泰國學生在興致勃勃地模仿中國戲曲中的蘭花指。還有的在同伴臉上畫著臉譜,嘗試扮演戲曲中不同的角色行當。8月9日,普吉中學的學生開心極了,不僅聽了中國戲曲講座,看到戲曲表演,不少孩子還親自參加演出。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每個人體驗到悠久的中華文化,這就是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孔子學院舉辦的「親近中華戲曲之美」講座。
「讓更多的人感受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一個優秀演員的表演要做到『渾身上下都是戲』。在演員的眼神裡,在表情裡,在四肢身段上,在手勢腳步中……」戲曲講座的主講人是西南大學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的劉敘武博士,他的講座在戲曲演員的配合下,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有趣。
劉敘武用一張古代女子圖和崑曲《牡丹亭》選段視頻引入,介紹中華戲曲概況。在談到舞臺角色時,展示了不同角色的照片和簡介,並解釋:「中華戲曲的『腳色行當』,可以分為『生、旦、淨、醜』四類。」聽了講座的泰國學生,很快就能分辨出各種「腳色行當」。
為了讓泰國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戲曲表演程式,劉敘武向大家展示了梅蘭芳自創的「五三式蘭花指」。在場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照著圖片上的樣子認真模仿著。
國家一級演員饒春演示著各種動作。「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腰腿功、把子功等,都是傳統戲劇表演中演員需掌握的基本功。」在場的幾位學生也模仿了幾組經典的造型,學生們積極踴躍,講座氣氛達到了高潮。
「我開始看懂中國戲曲了,太奇妙了!中國戲曲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令我著迷,」苯通一邊對記者說,一邊比劃著戲曲中的動作。
饒春演唱《林衝夜奔》選段時,高亢嘹亮的唱腔、紮實穩重的做派、韻味十足的道白,讓學生在鏗鏘有力的戲曲唱腔中了解到聲腔的無窮魅力。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交,文化交流是國和國之間進行交流的源頭。「中華戲曲融合了文學、音樂、美術等形式,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值得每個人去了解和欣賞,」普吉中學校長柯賽對記者說。
普吉孔子學院院長陳曉達表示,作為泰南地區最大的中國文化推廣中心和中泰文化交流平臺,普吉孔子學院每年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百餘場,吸引數十萬人次前來參加,內容包括民樂、茶藝、書法、戲曲、棋藝等,「讓更多的泰國民眾通過參與生動有趣的中國文化活動,進一步了解中國,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發現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
在普吉,記者深切感受到了解中華文化、學習漢語,已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在宋卡王子大學,雖然是假期,記者仍看到三三兩兩的學生圍坐在長桌旁,桌子上放著《商務漢語》《機場漢語》。大四學生瓦娜蓬告訴記者:「好幾位同學要到航空公司實習,都在抓緊時間鞏固漢語,因為航班上有很多中國遊客。」
宋卡王子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努婉對本報記者說,作為泰國南部最大的公立大學,學校漢語相關專業發展迅速。自2007年建立國際研究學院以來,學院內兩個漢語相關專業:對華貿易和中國研究目前有學生600多人,佔學院學生人數的80%。「漢語相關專業就業前景好,在全校30個學院中,漢語相關專業的就業率位於第四位,而且收入高,」努婉說。
作為宋卡王子大學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普吉孔院積極促進中文學科建設,推動不同校區的中文教學實現從無到有、從課程到專業、從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進步。記者在宋卡王子大學看到,孔子學院擁有獨立的辦公樓,設施齊備的文化中心、圖書館、辦公室及專用教室。二十位教師正在忙碌著,有的在備課、有的在準備文化活動。
普吉孔子學院依靠地理位置優勢,結合合作大學的學科特點,確立「致力於漢語教學、文化推廣和教育交流,打造旅遊、商務漢語特色孔院」的宗旨,深度融入大學中文教育,突出旅遊、商貿特色,與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國際研究學院對華貿易專業、中國研究專業、酒店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素叻他尼校區語言與商務溝通專業、董裡校區旅遊管理專業合作,打造以學歷教育為主的旅遊商貿特色學分課程體系。
目前普吉孔子學院服務範圍涵蓋泰南6府,有23個教學點,已成為泰南地區最大的漢語教學中心、最大的漢語考試考點,以及推廣和傳播中國文化的中心。自建院以來普吉孔院累計漢語水平考試人數超30000餘人,2017年學員達到41670人。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校長潘納說:「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喜歡學習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因為泰中之間的往來非常密切。」
「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隨著兩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領域的密切交往,泰國對漢語學習的熱潮不斷升溫,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日趨高漲,需求持續上升。
在漢語教學方面,泰國擁有多個世界第一:第一個將漢語教學列入國民教育體系;第一個邀請中國漢語教師志願者;第一個將中泰合作出版的基礎漢語教材納入國家教材體系和教學大綱。
泰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蘇甘雅表示,隨著中泰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深化合作,泰國教育部及相關部門對中文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泰國教育部2014年頒布了《漢語教學改革政策》作為漢語教學的指導方針,以保證漢語學習者的漢語水平,提高泰國學生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泰國有3000多所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約100萬人在學習漢語,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目前,中泰合作成立了16所孔子學院,漢辦自2003年起至2018年向泰國累計派遣了17批一萬多人次漢語教師志願者。中國駐泰國大使呂健對本報記者表示,泰國的漢語教學不僅進入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系統,還開設了形式多樣的漢語班,如王宮秘書處漢語班、移民局漢語班等,成績斐然。
泰國是中國的友好鄰邦,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東部經濟走廊」建設的背景下,泰國與中國的合作不斷深化,覆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泰國教育部部長提拉傑表示,越來越多的泰國人士學習漢語,將進一步促進兩國經濟社會發展、教育交流合作,以及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孔子學院舉辦「親近中華戲曲之美」講座
人民網普吉8月10日電 (記者 孫廣勇) 鬥芳、雨潤、拂雲,幾位泰國學生在興致勃勃地模仿中國戲曲中的蘭花指。還有的在同伴臉上畫著臉譜,嘗試扮演戲曲中不同的角色行當。8月9日,普吉中學的學生開心極了,不僅聽了中國戲曲講座,看到戲曲表演,不少孩子還親自參加演出。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每個人體驗到悠久的中華文化,這就是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孔子學院舉辦的「親近中華戲曲之美」講座。
「讓更多的人感受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一個優秀演員的表演要做到『渾身上下都是戲』。在演員的眼神裡,在表情裡,在四肢身段上,在手勢腳步中……」戲曲講座的主講人是西南大學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的劉敘武博士,他的講座在戲曲演員的配合下,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有趣。
劉敘武用一張古代女子圖和崑曲《牡丹亭》選段視頻引入,介紹中華戲曲概況。在談到舞臺角色時,展示了不同角色的照片和簡介,並解釋:「中華戲曲的『腳色行當』,可以分為『生、旦、淨、醜』四類。」聽了講座的泰國學生,很快就能分辨出各種「腳色行當」。
為了讓泰國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戲曲表演程式,劉敘武向大家展示了梅蘭芳自創的「五三式蘭花指」。在場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照著圖片上的樣子認真模仿著。
國家一級演員饒春演示著各種動作。「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腰腿功、把子功等,都是傳統戲劇表演中演員需掌握的基本功。」在場的幾位學生也模仿了幾組經典的造型,學生們積極踴躍,講座氣氛達到了高潮。
「我開始看懂中國戲曲了,太奇妙了!中國戲曲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令我著迷,」苯通一邊對記者說,一邊比劃著戲曲中的動作。
饒春演唱《林衝夜奔》選段時,高亢嘹亮的唱腔、紮實穩重的做派、韻味十足的道白,讓學生在鏗鏘有力的戲曲唱腔中了解到聲腔的無窮魅力。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交,文化交流是國和國之間進行交流的源頭。「中華戲曲融合了文學、音樂、美術等形式,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值得每個人去了解和欣賞,」普吉中學校長柯賽對記者說。
普吉孔子學院院長陳曉達表示,作為泰南地區最大的中國文化推廣中心和中泰文化交流平臺,普吉孔子學院每年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百餘場,吸引數十萬人次前來參加,內容包括民樂、茶藝、書法、戲曲、棋藝等,「讓更多的泰國民眾通過參與生動有趣的中國文化活動,進一步了解中國,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發現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
在普吉,記者深切感受到了解中華文化、學習漢語,已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在宋卡王子大學,雖然是假期,記者仍看到三三兩兩的學生圍坐在長桌旁,桌子上放著《商務漢語》《機場漢語》。大四學生瓦娜蓬告訴記者:「好幾位同學要到航空公司實習,都在抓緊時間鞏固漢語,因為航班上有很多中國遊客。」
宋卡王子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努婉對本報記者說,作為泰國南部最大的公立大學,學校漢語相關專業發展迅速。自2007年建立國際研究學院以來,學院內兩個漢語相關專業:對華貿易和中國研究目前有學生600多人,佔學院學生人數的80%。「漢語相關專業就業前景好,在全校30個學院中,漢語相關專業的就業率位於第四位,而且收入高,」努婉說。
作為宋卡王子大學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普吉孔院積極促進中文學科建設,推動不同校區的中文教學實現從無到有、從課程到專業、從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進步。記者在宋卡王子大學看到,孔子學院擁有獨立的辦公樓,設施齊備的文化中心、圖書館、辦公室及專用教室。二十位教師正在忙碌著,有的在備課、有的在準備文化活動。
普吉孔子學院依靠地理位置優勢,結合合作大學的學科特點,確立「致力於漢語教學、文化推廣和教育交流,打造旅遊、商務漢語特色孔院」的宗旨,深度融入大學中文教育,突出旅遊、商貿特色,與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國際研究學院對華貿易專業、中國研究專業、酒店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素叻他尼校區語言與商務溝通專業、董裡校區旅遊管理專業合作,打造以學歷教育為主的旅遊商貿特色學分課程體系。
目前普吉孔子學院服務範圍涵蓋泰南6府,有23個教學點,已成為泰南地區最大的漢語教學中心、最大的漢語考試考點,以及推廣和傳播中國文化的中心。自建院以來普吉孔院累計漢語水平考試人數超30000餘人,2017年學員達到41670人。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校長潘納說:「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喜歡學習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因為泰中之間的往來非常密切。」
「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隨著兩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領域的密切交往,泰國對漢語學習的熱潮不斷升溫,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日趨高漲,需求持續上升。
在漢語教學方面,泰國擁有多個世界第一:第一個將漢語教學列入國民教育體系;第一個邀請中國漢語教師志願者;第一個將中泰合作出版的基礎漢語教材納入國家教材體系和教學大綱。
泰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蘇甘雅表示,隨著中泰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深化合作,泰國教育部及相關部門對中文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泰國教育部2014年頒布了《漢語教學改革政策》作為漢語教學的指導方針,以保證漢語學習者的漢語水平,提高泰國學生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泰國有3000多所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約100萬人在學習漢語,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目前,中泰合作成立了16所孔子學院,漢辦自2003年起至2018年向泰國累計派遣了17批一萬多人次漢語教師志願者。中國駐泰國大使呂健對本報記者表示,泰國的漢語教學不僅進入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系統,還開設了形式多樣的漢語班,如王宮秘書處漢語班、移民局漢語班等,成績斐然。
泰國是中國的友好鄰邦,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東部經濟走廊」建設的背景下,泰國與中國的合作不斷深化,覆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泰國教育部部長提拉傑表示,越來越多的泰國人士學習漢語,將進一步促進兩國經濟社會發展、教育交流合作,以及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泰國學生參加「親近中華戲曲之美」講座
人民網普吉8月10日電 (記者 孫廣勇) 鬥芳、雨潤、拂雲,幾位泰國學生在興致勃勃地模仿中國戲曲中的蘭花指。還有的在同伴臉上畫著臉譜,嘗試扮演戲曲中不同的角色行當。8月9日,普吉中學的學生開心極了,不僅聽了中國戲曲講座,看到戲曲表演,不少孩子還親自參加演出。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每個人體驗到悠久的中華文化,這就是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孔子學院舉辦的「親近中華戲曲之美」講座。
「讓更多的人感受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一個優秀演員的表演要做到『渾身上下都是戲』。在演員的眼神裡,在表情裡,在四肢身段上,在手勢腳步中……」戲曲講座的主講人是西南大學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的劉敘武博士,他的講座在戲曲演員的配合下,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有趣。
劉敘武用一張古代女子圖和崑曲《牡丹亭》選段視頻引入,介紹中華戲曲概況。在談到舞臺角色時,展示了不同角色的照片和簡介,並解釋:「中華戲曲的『腳色行當』,可以分為『生、旦、淨、醜』四類。」聽了講座的泰國學生,很快就能分辨出各種「腳色行當」。
為了讓泰國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戲曲表演程式,劉敘武向大家展示了梅蘭芳自創的「五三式蘭花指」。在場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照著圖片上的樣子認真模仿著。
國家一級演員饒春演示著各種動作。「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腰腿功、把子功等,都是傳統戲劇表演中演員需掌握的基本功。」在場的幾位學生也模仿了幾組經典的造型,學生們積極踴躍,講座氣氛達到了高潮。
「我開始看懂中國戲曲了,太奇妙了!中國戲曲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令我著迷,」苯通一邊對記者說,一邊比劃著戲曲中的動作。
饒春演唱《林衝夜奔》選段時,高亢嘹亮的唱腔、紮實穩重的做派、韻味十足的道白,讓學生在鏗鏘有力的戲曲唱腔中了解到聲腔的無窮魅力。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交,文化交流是國和國之間進行交流的源頭。「中華戲曲融合了文學、音樂、美術等形式,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值得每個人去了解和欣賞,」普吉中學校長柯賽對記者說。
普吉孔子學院院長陳曉達表示,作為泰南地區最大的中國文化推廣中心和中泰文化交流平臺,普吉孔子學院每年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百餘場,吸引數十萬人次前來參加,內容包括民樂、茶藝、書法、戲曲、棋藝等,「讓更多的泰國民眾通過參與生動有趣的中國文化活動,進一步了解中國,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發現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
在普吉,記者深切感受到了解中華文化、學習漢語,已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在宋卡王子大學,雖然是假期,記者仍看到三三兩兩的學生圍坐在長桌旁,桌子上放著《商務漢語》《機場漢語》。大四學生瓦娜蓬告訴記者:「好幾位同學要到航空公司實習,都在抓緊時間鞏固漢語,因為航班上有很多中國遊客。」
宋卡王子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努婉對本報記者說,作為泰國南部最大的公立大學,學校漢語相關專業發展迅速。自2007年建立國際研究學院以來,學院內兩個漢語相關專業:對華貿易和中國研究目前有學生600多人,佔學院學生人數的80%。「漢語相關專業就業前景好,在全校30個學院中,漢語相關專業的就業率位於第四位,而且收入高,」努婉說。
作為宋卡王子大學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普吉孔院積極促進中文學科建設,推動不同校區的中文教學實現從無到有、從課程到專業、從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進步。記者在宋卡王子大學看到,孔子學院擁有獨立的辦公樓,設施齊備的文化中心、圖書館、辦公室及專用教室。二十位教師正在忙碌著,有的在備課、有的在準備文化活動。
普吉孔子學院依靠地理位置優勢,結合合作大學的學科特點,確立「致力於漢語教學、文化推廣和教育交流,打造旅遊、商務漢語特色孔院」的宗旨,深度融入大學中文教育,突出旅遊、商貿特色,與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國際研究學院對華貿易專業、中國研究專業、酒店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素叻他尼校區語言與商務溝通專業、董裡校區旅遊管理專業合作,打造以學歷教育為主的旅遊商貿特色學分課程體系。
目前普吉孔子學院服務範圍涵蓋泰南6府,有23個教學點,已成為泰南地區最大的漢語教學中心、最大的漢語考試考點,以及推廣和傳播中國文化的中心。自建院以來普吉孔院累計漢語水平考試人數超30000餘人,2017年學員達到41670人。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校長潘納說:「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喜歡學習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因為泰中之間的往來非常密切。」
「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隨著兩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領域的密切交往,泰國對漢語學習的熱潮不斷升溫,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日趨高漲,需求持續上升。
在漢語教學方面,泰國擁有多個世界第一:第一個將漢語教學列入國民教育體系;第一個邀請中國漢語教師志願者;第一個將中泰合作出版的基礎漢語教材納入國家教材體系和教學大綱。
泰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蘇甘雅表示,隨著中泰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深化合作,泰國教育部及相關部門對中文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泰國教育部2014年頒布了《漢語教學改革政策》作為漢語教學的指導方針,以保證漢語學習者的漢語水平,提高泰國學生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泰國有3000多所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約100萬人在學習漢語,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目前,中泰合作成立了16所孔子學院,漢辦自2003年起至2018年向泰國累計派遣了17批一萬多人次漢語教師志願者。中國駐泰國大使呂健對本報記者表示,泰國的漢語教學不僅進入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系統,還開設了形式多樣的漢語班,如王宮秘書處漢語班、移民局漢語班等,成績斐然。
泰國是中國的友好鄰邦,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東部經濟走廊」建設的背景下,泰國與中國的合作不斷深化,覆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泰國教育部部長提拉傑表示,越來越多的泰國人士學習漢語,將進一步促進兩國經濟社會發展、教育交流合作,以及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泰國學生模仿中國戲曲中的經典程式造型
人民網普吉8月10日電 (記者 孫廣勇) 鬥芳、雨潤、拂雲,幾位泰國學生在興致勃勃地模仿中國戲曲中的蘭花指。還有的在同伴臉上畫著臉譜,嘗試扮演戲曲中不同的角色行當。8月9日,普吉中學的學生開心極了,不僅聽了中國戲曲講座,看到戲曲表演,不少孩子還親自參加演出。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每個人體驗到悠久的中華文化,這就是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孔子學院舉辦的「親近中華戲曲之美」講座。
「讓更多的人感受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一個優秀演員的表演要做到『渾身上下都是戲』。在演員的眼神裡,在表情裡,在四肢身段上,在手勢腳步中……」戲曲講座的主講人是西南大學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的劉敘武博士,他的講座在戲曲演員的配合下,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有趣。
劉敘武用一張古代女子圖和崑曲《牡丹亭》選段視頻引入,介紹中華戲曲概況。在談到舞臺角色時,展示了不同角色的照片和簡介,並解釋:「中華戲曲的『腳色行當』,可以分為『生、旦、淨、醜』四類。」聽了講座的泰國學生,很快就能分辨出各種「腳色行當」。
為了讓泰國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戲曲表演程式,劉敘武向大家展示了梅蘭芳自創的「五三式蘭花指」。在場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照著圖片上的樣子認真模仿著。
國家一級演員饒春演示著各種動作。「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腰腿功、把子功等,都是傳統戲劇表演中演員需掌握的基本功。」在場的幾位學生也模仿了幾組經典的造型,學生們積極踴躍,講座氣氛達到了高潮。
「我開始看懂中國戲曲了,太奇妙了!中國戲曲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令我著迷,」苯通一邊對記者說,一邊比劃著戲曲中的動作。
饒春演唱《林衝夜奔》選段時,高亢嘹亮的唱腔、紮實穩重的做派、韻味十足的道白,讓學生在鏗鏘有力的戲曲唱腔中了解到聲腔的無窮魅力。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交,文化交流是國和國之間進行交流的源頭。「中華戲曲融合了文學、音樂、美術等形式,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值得每個人去了解和欣賞,」普吉中學校長柯賽對記者說。
普吉孔子學院院長陳曉達表示,作為泰南地區最大的中國文化推廣中心和中泰文化交流平臺,普吉孔子學院每年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百餘場,吸引數十萬人次前來參加,內容包括民樂、茶藝、書法、戲曲、棋藝等,「讓更多的泰國民眾通過參與生動有趣的中國文化活動,進一步了解中國,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發現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
在普吉,記者深切感受到了解中華文化、學習漢語,已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在宋卡王子大學,雖然是假期,記者仍看到三三兩兩的學生圍坐在長桌旁,桌子上放著《商務漢語》《機場漢語》。大四學生瓦娜蓬告訴記者:「好幾位同學要到航空公司實習,都在抓緊時間鞏固漢語,因為航班上有很多中國遊客。」
宋卡王子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努婉對本報記者說,作為泰國南部最大的公立大學,學校漢語相關專業發展迅速。自2007年建立國際研究學院以來,學院內兩個漢語相關專業:對華貿易和中國研究目前有學生600多人,佔學院學生人數的80%。「漢語相關專業就業前景好,在全校30個學院中,漢語相關專業的就業率位於第四位,而且收入高,」努婉說。
作為宋卡王子大學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普吉孔院積極促進中文學科建設,推動不同校區的中文教學實現從無到有、從課程到專業、從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進步。記者在宋卡王子大學看到,孔子學院擁有獨立的辦公樓,設施齊備的文化中心、圖書館、辦公室及專用教室。二十位教師正在忙碌著,有的在備課、有的在準備文化活動。
普吉孔子學院依靠地理位置優勢,結合合作大學的學科特點,確立「致力於漢語教學、文化推廣和教育交流,打造旅遊、商務漢語特色孔院」的宗旨,深度融入大學中文教育,突出旅遊、商貿特色,與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國際研究學院對華貿易專業、中國研究專業、酒店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素叻他尼校區語言與商務溝通專業、董裡校區旅遊管理專業合作,打造以學歷教育為主的旅遊商貿特色學分課程體系。
目前普吉孔子學院服務範圍涵蓋泰南6府,有23個教學點,已成為泰南地區最大的漢語教學中心、最大的漢語考試考點,以及推廣和傳播中國文化的中心。自建院以來普吉孔院累計漢語水平考試人數超30000餘人,2017年學員達到41670人。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校長潘納說:「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喜歡學習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因為泰中之間的往來非常密切。」
「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隨著兩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領域的密切交往,泰國對漢語學習的熱潮不斷升溫,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日趨高漲,需求持續上升。
在漢語教學方面,泰國擁有多個世界第一:第一個將漢語教學列入國民教育體系;第一個邀請中國漢語教師志願者;第一個將中泰合作出版的基礎漢語教材納入國家教材體系和教學大綱。
泰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蘇甘雅表示,隨著中泰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深化合作,泰國教育部及相關部門對中文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泰國教育部2014年頒布了《漢語教學改革政策》作為漢語教學的指導方針,以保證漢語學習者的漢語水平,提高泰國學生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泰國有3000多所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約100萬人在學習漢語,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目前,中泰合作成立了16所孔子學院,漢辦自2003年起至2018年向泰國累計派遣了17批一萬多人次漢語教師志願者。中國駐泰國大使呂健對本報記者表示,泰國的漢語教學不僅進入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系統,還開設了形式多樣的漢語班,如王宮秘書處漢語班、移民局漢語班等,成績斐然。
泰國是中國的友好鄰邦,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東部經濟走廊」建設的背景下,泰國與中國的合作不斷深化,覆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泰國教育部部長提拉傑表示,越來越多的泰國人士學習漢語,將進一步促進兩國經濟社會發展、教育交流合作,以及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泰國學生模仿中國戲曲中的經典程式造型
人民網普吉8月10日電 (記者 孫廣勇) 鬥芳、雨潤、拂雲,幾位泰國學生在興致勃勃地模仿中國戲曲中的蘭花指。還有的在同伴臉上畫著臉譜,嘗試扮演戲曲中不同的角色行當。8月9日,普吉中學的學生開心極了,不僅聽了中國戲曲講座,看到戲曲表演,不少孩子還親自參加演出。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每個人體驗到悠久的中華文化,這就是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孔子學院舉辦的「親近中華戲曲之美」講座。
「讓更多的人感受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一個優秀演員的表演要做到『渾身上下都是戲』。在演員的眼神裡,在表情裡,在四肢身段上,在手勢腳步中……」戲曲講座的主講人是西南大學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的劉敘武博士,他的講座在戲曲演員的配合下,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有趣。
劉敘武用一張古代女子圖和崑曲《牡丹亭》選段視頻引入,介紹中華戲曲概況。在談到舞臺角色時,展示了不同角色的照片和簡介,並解釋:「中華戲曲的『腳色行當』,可以分為『生、旦、淨、醜』四類。」聽了講座的泰國學生,很快就能分辨出各種「腳色行當」。
為了讓泰國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戲曲表演程式,劉敘武向大家展示了梅蘭芳自創的「五三式蘭花指」。在場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照著圖片上的樣子認真模仿著。
國家一級演員饒春演示著各種動作。「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腰腿功、把子功等,都是傳統戲劇表演中演員需掌握的基本功。」在場的幾位學生也模仿了幾組經典的造型,學生們積極踴躍,講座氣氛達到了高潮。
「我開始看懂中國戲曲了,太奇妙了!中國戲曲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令我著迷,」苯通一邊對記者說,一邊比劃著戲曲中的動作。
饒春演唱《林衝夜奔》選段時,高亢嘹亮的唱腔、紮實穩重的做派、韻味十足的道白,讓學生在鏗鏘有力的戲曲唱腔中了解到聲腔的無窮魅力。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交,文化交流是國和國之間進行交流的源頭。「中華戲曲融合了文學、音樂、美術等形式,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值得每個人去了解和欣賞,」普吉中學校長柯賽對記者說。
普吉孔子學院院長陳曉達表示,作為泰南地區最大的中國文化推廣中心和中泰文化交流平臺,普吉孔子學院每年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百餘場,吸引數十萬人次前來參加,內容包括民樂、茶藝、書法、戲曲、棋藝等,「讓更多的泰國民眾通過參與生動有趣的中國文化活動,進一步了解中國,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發現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
在普吉,記者深切感受到了解中華文化、學習漢語,已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在宋卡王子大學,雖然是假期,記者仍看到三三兩兩的學生圍坐在長桌旁,桌子上放著《商務漢語》《機場漢語》。大四學生瓦娜蓬告訴記者:「好幾位同學要到航空公司實習,都在抓緊時間鞏固漢語,因為航班上有很多中國遊客。」
宋卡王子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努婉對本報記者說,作為泰國南部最大的公立大學,學校漢語相關專業發展迅速。自2007年建立國際研究學院以來,學院內兩個漢語相關專業:對華貿易和中國研究目前有學生600多人,佔學院學生人數的80%。「漢語相關專業就業前景好,在全校30個學院中,漢語相關專業的就業率位於第四位,而且收入高,」努婉說。
作為宋卡王子大學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普吉孔院積極促進中文學科建設,推動不同校區的中文教學實現從無到有、從課程到專業、從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進步。記者在宋卡王子大學看到,孔子學院擁有獨立的辦公樓,設施齊備的文化中心、圖書館、辦公室及專用教室。二十位教師正在忙碌著,有的在備課、有的在準備文化活動。
普吉孔子學院依靠地理位置優勢,結合合作大學的學科特點,確立「致力於漢語教學、文化推廣和教育交流,打造旅遊、商務漢語特色孔院」的宗旨,深度融入大學中文教育,突出旅遊、商貿特色,與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國際研究學院對華貿易專業、中國研究專業、酒店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素叻他尼校區語言與商務溝通專業、董裡校區旅遊管理專業合作,打造以學歷教育為主的旅遊商貿特色學分課程體系。
目前普吉孔子學院服務範圍涵蓋泰南6府,有23個教學點,已成為泰南地區最大的漢語教學中心、最大的漢語考試考點,以及推廣和傳播中國文化的中心。自建院以來普吉孔院累計漢語水平考試人數超30000餘人,2017年學員達到41670人。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校長潘納說:「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喜歡學習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因為泰中之間的往來非常密切。」
「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隨著兩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領域的密切交往,泰國對漢語學習的熱潮不斷升溫,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日趨高漲,需求持續上升。
在漢語教學方面,泰國擁有多個世界第一:第一個將漢語教學列入國民教育體系;第一個邀請中國漢語教師志願者;第一個將中泰合作出版的基礎漢語教材納入國家教材體系和教學大綱。
泰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蘇甘雅表示,隨著中泰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深化合作,泰國教育部及相關部門對中文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泰國教育部2014年頒布了《漢語教學改革政策》作為漢語教學的指導方針,以保證漢語學習者的漢語水平,提高泰國學生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泰國有3000多所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約100萬人在學習漢語,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目前,中泰合作成立了16所孔子學院,漢辦自2003年起至2018年向泰國累計派遣了17批一萬多人次漢語教師志願者。中國駐泰國大使呂健對本報記者表示,泰國的漢語教學不僅進入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系統,還開設了形式多樣的漢語班,如王宮秘書處漢語班、移民局漢語班等,成績斐然。
泰國是中國的友好鄰邦,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東部經濟走廊」建設的背景下,泰國與中國的合作不斷深化,覆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泰國教育部部長提拉傑表示,越來越多的泰國人士學習漢語,將進一步促進兩國經濟社會發展、教育交流合作,以及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泰國學生模仿中國戲曲中的蘭花指
人民網普吉8月10日電 (記者 孫廣勇) 鬥芳、雨潤、拂雲,幾位泰國學生在興致勃勃地模仿中國戲曲中的蘭花指。還有的在同伴臉上畫著臉譜,嘗試扮演戲曲中不同的角色行當。8月9日,普吉中學的學生開心極了,不僅聽了中國戲曲講座,看到戲曲表演,不少孩子還親自參加演出。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每個人體驗到悠久的中華文化,這就是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孔子學院舉辦的「親近中華戲曲之美」講座。
「讓更多的人感受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一個優秀演員的表演要做到『渾身上下都是戲』。在演員的眼神裡,在表情裡,在四肢身段上,在手勢腳步中……」戲曲講座的主講人是西南大學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的劉敘武博士,他的講座在戲曲演員的配合下,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有趣。
劉敘武用一張古代女子圖和崑曲《牡丹亭》選段視頻引入,介紹中華戲曲概況。在談到舞臺角色時,展示了不同角色的照片和簡介,並解釋:「中華戲曲的『腳色行當』,可以分為『生、旦、淨、醜』四類。」聽了講座的泰國學生,很快就能分辨出各種「腳色行當」。
為了讓泰國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戲曲表演程式,劉敘武向大家展示了梅蘭芳自創的「五三式蘭花指」。在場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照著圖片上的樣子認真模仿著。
國家一級演員饒春演示著各種動作。「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腰腿功、把子功等,都是傳統戲劇表演中演員需掌握的基本功。」在場的幾位學生也模仿了幾組經典的造型,學生們積極踴躍,講座氣氛達到了高潮。
「我開始看懂中國戲曲了,太奇妙了!中國戲曲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令我著迷,」苯通一邊對記者說,一邊比劃著戲曲中的動作。
饒春演唱《林衝夜奔》選段時,高亢嘹亮的唱腔、紮實穩重的做派、韻味十足的道白,讓學生在鏗鏘有力的戲曲唱腔中了解到聲腔的無窮魅力。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交,文化交流是國和國之間進行交流的源頭。「中華戲曲融合了文學、音樂、美術等形式,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值得每個人去了解和欣賞,」普吉中學校長柯賽對記者說。
普吉孔子學院院長陳曉達表示,作為泰南地區最大的中國文化推廣中心和中泰文化交流平臺,普吉孔子學院每年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百餘場,吸引數十萬人次前來參加,內容包括民樂、茶藝、書法、戲曲、棋藝等,「讓更多的泰國民眾通過參與生動有趣的中國文化活動,進一步了解中國,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發現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
在普吉,記者深切感受到了解中華文化、學習漢語,已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在宋卡王子大學,雖然是假期,記者仍看到三三兩兩的學生圍坐在長桌旁,桌子上放著《商務漢語》《機場漢語》。大四學生瓦娜蓬告訴記者:「好幾位同學要到航空公司實習,都在抓緊時間鞏固漢語,因為航班上有很多中國遊客。」
宋卡王子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努婉對本報記者說,作為泰國南部最大的公立大學,學校漢語相關專業發展迅速。自2007年建立國際研究學院以來,學院內兩個漢語相關專業:對華貿易和中國研究目前有學生600多人,佔學院學生人數的80%。「漢語相關專業就業前景好,在全校30個學院中,漢語相關專業的就業率位於第四位,而且收入高,」努婉說。
作為宋卡王子大學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普吉孔院積極促進中文學科建設,推動不同校區的中文教學實現從無到有、從課程到專業、從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進步。記者在宋卡王子大學看到,孔子學院擁有獨立的辦公樓,設施齊備的文化中心、圖書館、辦公室及專用教室。二十位教師正在忙碌著,有的在備課、有的在準備文化活動。
普吉孔子學院依靠地理位置優勢,結合合作大學的學科特點,確立「致力於漢語教學、文化推廣和教育交流,打造旅遊、商務漢語特色孔院」的宗旨,深度融入大學中文教育,突出旅遊、商貿特色,與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國際研究學院對華貿易專業、中國研究專業、酒店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素叻他尼校區語言與商務溝通專業、董裡校區旅遊管理專業合作,打造以學歷教育為主的旅遊商貿特色學分課程體系。
目前普吉孔子學院服務範圍涵蓋泰南6府,有23個教學點,已成為泰南地區最大的漢語教學中心、最大的漢語考試考點,以及推廣和傳播中國文化的中心。自建院以來普吉孔院累計漢語水平考試人數超30000餘人,2017年學員達到41670人。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校長潘納說:「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喜歡學習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因為泰中之間的往來非常密切。」
「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隨著兩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領域的密切交往,泰國對漢語學習的熱潮不斷升溫,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日趨高漲,需求持續上升。
在漢語教學方面,泰國擁有多個世界第一:第一個將漢語教學列入國民教育體系;第一個邀請中國漢語教師志願者;第一個將中泰合作出版的基礎漢語教材納入國家教材體系和教學大綱。
泰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蘇甘雅表示,隨著中泰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深化合作,泰國教育部及相關部門對中文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泰國教育部2014年頒布了《漢語教學改革政策》作為漢語教學的指導方針,以保證漢語學習者的漢語水平,提高泰國學生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泰國有3000多所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約100萬人在學習漢語,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目前,中泰合作成立了16所孔子學院,漢辦自2003年起至2018年向泰國累計派遣了17批一萬多人次漢語教師志願者。中國駐泰國大使呂健對本報記者表示,泰國的漢語教學不僅進入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系統,還開設了形式多樣的漢語班,如王宮秘書處漢語班、移民局漢語班等,成績斐然。
泰國是中國的友好鄰邦,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東部經濟走廊」建設的背景下,泰國與中國的合作不斷深化,覆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泰國教育部部長提拉傑表示,越來越多的泰國人士學習漢語,將進一步促進兩國經濟社會發展、教育交流合作,以及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泰國學生模仿中國戲曲中的蘭花指
人民網普吉8月10日電 (記者 孫廣勇) 鬥芳、雨潤、拂雲,幾位泰國學生在興致勃勃地模仿中國戲曲中的蘭花指。還有的在同伴臉上畫著臉譜,嘗試扮演戲曲中不同的角色行當。8月9日,普吉中學的學生開心極了,不僅聽了中國戲曲講座,看到戲曲表演,不少孩子還親自參加演出。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每個人體驗到悠久的中華文化,這就是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孔子學院舉辦的「親近中華戲曲之美」講座。
「讓更多的人感受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一個優秀演員的表演要做到『渾身上下都是戲』。在演員的眼神裡,在表情裡,在四肢身段上,在手勢腳步中……」戲曲講座的主講人是西南大學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的劉敘武博士,他的講座在戲曲演員的配合下,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有趣。
劉敘武用一張古代女子圖和崑曲《牡丹亭》選段視頻引入,介紹中華戲曲概況。在談到舞臺角色時,展示了不同角色的照片和簡介,並解釋:「中華戲曲的『腳色行當』,可以分為『生、旦、淨、醜』四類。」聽了講座的泰國學生,很快就能分辨出各種「腳色行當」。
為了讓泰國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戲曲表演程式,劉敘武向大家展示了梅蘭芳自創的「五三式蘭花指」。在場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照著圖片上的樣子認真模仿著。
國家一級演員饒春演示著各種動作。「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腰腿功、把子功等,都是傳統戲劇表演中演員需掌握的基本功。」在場的幾位學生也模仿了幾組經典的造型,學生們積極踴躍,講座氣氛達到了高潮。
「我開始看懂中國戲曲了,太奇妙了!中國戲曲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令我著迷,」苯通一邊對記者說,一邊比劃著戲曲中的動作。
饒春演唱《林衝夜奔》選段時,高亢嘹亮的唱腔、紮實穩重的做派、韻味十足的道白,讓學生在鏗鏘有力的戲曲唱腔中了解到聲腔的無窮魅力。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交,文化交流是國和國之間進行交流的源頭。「中華戲曲融合了文學、音樂、美術等形式,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值得每個人去了解和欣賞,」普吉中學校長柯賽對記者說。
普吉孔子學院院長陳曉達表示,作為泰南地區最大的中國文化推廣中心和中泰文化交流平臺,普吉孔子學院每年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百餘場,吸引數十萬人次前來參加,內容包括民樂、茶藝、書法、戲曲、棋藝等,「讓更多的泰國民眾通過參與生動有趣的中國文化活動,進一步了解中國,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發現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
在普吉,記者深切感受到了解中華文化、學習漢語,已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在宋卡王子大學,雖然是假期,記者仍看到三三兩兩的學生圍坐在長桌旁,桌子上放著《商務漢語》《機場漢語》。大四學生瓦娜蓬告訴記者:「好幾位同學要到航空公司實習,都在抓緊時間鞏固漢語,因為航班上有很多中國遊客。」
宋卡王子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努婉對本報記者說,作為泰國南部最大的公立大學,學校漢語相關專業發展迅速。自2007年建立國際研究學院以來,學院內兩個漢語相關專業:對華貿易和中國研究目前有學生600多人,佔學院學生人數的80%。「漢語相關專業就業前景好,在全校30個學院中,漢語相關專業的就業率位於第四位,而且收入高,」努婉說。
作為宋卡王子大學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普吉孔院積極促進中文學科建設,推動不同校區的中文教學實現從無到有、從課程到專業、從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進步。記者在宋卡王子大學看到,孔子學院擁有獨立的辦公樓,設施齊備的文化中心、圖書館、辦公室及專用教室。二十位教師正在忙碌著,有的在備課、有的在準備文化活動。
普吉孔子學院依靠地理位置優勢,結合合作大學的學科特點,確立「致力於漢語教學、文化推廣和教育交流,打造旅遊、商務漢語特色孔院」的宗旨,深度融入大學中文教育,突出旅遊、商貿特色,與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國際研究學院對華貿易專業、中國研究專業、酒店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素叻他尼校區語言與商務溝通專業、董裡校區旅遊管理專業合作,打造以學歷教育為主的旅遊商貿特色學分課程體系。
目前普吉孔子學院服務範圍涵蓋泰南6府,有23個教學點,已成為泰南地區最大的漢語教學中心、最大的漢語考試考點,以及推廣和傳播中國文化的中心。自建院以來普吉孔院累計漢語水平考試人數超30000餘人,2017年學員達到41670人。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校長潘納說:「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喜歡學習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因為泰中之間的往來非常密切。」
「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隨著兩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領域的密切交往,泰國對漢語學習的熱潮不斷升溫,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日趨高漲,需求持續上升。
在漢語教學方面,泰國擁有多個世界第一:第一個將漢語教學列入國民教育體系;第一個邀請中國漢語教師志願者;第一個將中泰合作出版的基礎漢語教材納入國家教材體系和教學大綱。
泰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蘇甘雅表示,隨著中泰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深化合作,泰國教育部及相關部門對中文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泰國教育部2014年頒布了《漢語教學改革政策》作為漢語教學的指導方針,以保證漢語學習者的漢語水平,提高泰國學生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泰國有3000多所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約100萬人在學習漢語,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目前,中泰合作成立了16所孔子學院,漢辦自2003年起至2018年向泰國累計派遣了17批一萬多人次漢語教師志願者。中國駐泰國大使呂健對本報記者表示,泰國的漢語教學不僅進入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系統,還開設了形式多樣的漢語班,如王宮秘書處漢語班、移民局漢語班等,成績斐然。
泰國是中國的友好鄰邦,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東部經濟走廊」建設的背景下,泰國與中國的合作不斷深化,覆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泰國教育部部長提拉傑表示,越來越多的泰國人士學習漢語,將進一步促進兩國經濟社會發展、教育交流合作,以及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