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魅力令我著迷」

2020-12-17 中國江蘇網

普吉孔子學院院長陳曉達致辭

人民網普吉8月10日電 (記者 孫廣勇) 鬥芳、雨潤、拂雲,幾位泰國學生在興致勃勃地模仿中國戲曲中的蘭花指。還有的在同伴臉上畫著臉譜,嘗試扮演戲曲中不同的角色行當。8月9日,普吉中學的學生開心極了,不僅聽了中國戲曲講座,看到戲曲表演,不少孩子還親自參加演出。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每個人體驗到悠久的中華文化,這就是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孔子學院舉辦的「親近中華戲曲之美」講座。

「讓更多的人感受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一個優秀演員的表演要做到『渾身上下都是戲』。在演員的眼神裡,在表情裡,在四肢身段上,在手勢腳步中……」戲曲講座的主講人是西南大學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的劉敘武博士,他的講座在戲曲演員的配合下,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有趣。

劉敘武用一張古代女子圖和崑曲《牡丹亭》選段視頻引入,介紹中華戲曲概況。在談到舞臺角色時,展示了不同角色的照片和簡介,並解釋:「中華戲曲的『腳色行當』,可以分為『生、旦、淨、醜』四類。」聽了講座的泰國學生,很快就能分辨出各種「腳色行當」。

為了讓泰國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戲曲表演程式,劉敘武向大家展示了梅蘭芳自創的「五三式蘭花指」。在場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照著圖片上的樣子認真模仿著。

國家一級演員饒春演示著各種動作。「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腰腿功、把子功等,都是傳統戲劇表演中演員需掌握的基本功。」在場的幾位學生也模仿了幾組經典的造型,學生們積極踴躍,講座氣氛達到了高潮。

「我開始看懂中國戲曲了,太奇妙了!中國戲曲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令我著迷,」苯通一邊對記者說,一邊比劃著戲曲中的動作。

饒春演唱《林衝夜奔》選段時,高亢嘹亮的唱腔、紮實穩重的做派、韻味十足的道白,讓學生在鏗鏘有力的戲曲唱腔中了解到聲腔的無窮魅力。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交,文化交流是國和國之間進行交流的源頭。「中華戲曲融合了文學、音樂、美術等形式,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值得每個人去了解和欣賞,」普吉中學校長柯賽對記者說。

普吉孔子學院院長陳曉達表示,作為泰南地區最大的中國文化推廣中心和中泰文化交流平臺,普吉孔子學院每年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百餘場,吸引數十萬人次前來參加,內容包括民樂、茶藝、書法、戲曲、棋藝等,「讓更多的泰國民眾通過參與生動有趣的中國文化活動,進一步了解中國,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發現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

在普吉,記者深切感受到了解中華文化、學習漢語,已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在宋卡王子大學,雖然是假期,記者仍看到三三兩兩的學生圍坐在長桌旁,桌子上放著《商務漢語》《機場漢語》。大四學生瓦娜蓬告訴記者:「好幾位同學要到航空公司實習,都在抓緊時間鞏固漢語,因為航班上有很多中國遊客。」

宋卡王子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努婉對本報記者說,作為泰國南部最大的公立大學,學校漢語相關專業發展迅速。自2007年建立國際研究學院以來,學院內兩個漢語相關專業:對華貿易和中國研究目前有學生600多人,佔學院學生人數的80%。「漢語相關專業就業前景好,在全校30個學院中,漢語相關專業的就業率位於第四位,而且收入高,」努婉說。

作為宋卡王子大學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普吉孔院積極促進中文學科建設,推動不同校區的中文教學實現從無到有、從課程到專業、從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進步。記者在宋卡王子大學看到,孔子學院擁有獨立的辦公樓,設施齊備的文化中心、圖書館、辦公室及專用教室。二十位教師正在忙碌著,有的在備課、有的在準備文化活動。

普吉孔子學院依靠地理位置優勢,結合合作大學的學科特點,確立「致力於漢語教學、文化推廣和教育交流,打造旅遊、商務漢語特色孔院」的宗旨,深度融入大學中文教育,突出旅遊、商貿特色,與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國際研究學院對華貿易專業、中國研究專業、酒店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素叻他尼校區語言與商務溝通專業、董裡校區旅遊管理專業合作,打造以學歷教育為主的旅遊商貿特色學分課程體系。

目前普吉孔子學院服務範圍涵蓋泰南6府,有23個教學點,已成為泰南地區最大的漢語教學中心、最大的漢語考試考點,以及推廣和傳播中國文化的中心。自建院以來普吉孔院累計漢語水平考試人數超30000餘人,2017年學員達到41670人。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校長潘納說:「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喜歡學習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因為泰中之間的往來非常密切。」

「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隨著兩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領域的密切交往,泰國對漢語學習的熱潮不斷升溫,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日趨高漲,需求持續上升。

在漢語教學方面,泰國擁有多個世界第一:第一個將漢語教學列入國民教育體系;第一個邀請中國漢語教師志願者;第一個將中泰合作出版的基礎漢語教材納入國家教材體系和教學大綱。

泰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蘇甘雅表示,隨著中泰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深化合作,泰國教育部及相關部門對中文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泰國教育部2014年頒布了《漢語教學改革政策》作為漢語教學的指導方針,以保證漢語學習者的漢語水平,提高泰國學生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泰國有3000多所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約100萬人在學習漢語,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目前,中泰合作成立了16所孔子學院,漢辦自2003年起至2018年向泰國累計派遣了17批一萬多人次漢語教師志願者。中國駐泰國大使呂健對本報記者表示,泰國的漢語教學不僅進入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系統,還開設了形式多樣的漢語班,如王宮秘書處漢語班、移民局漢語班等,成績斐然。

泰國是中國的友好鄰邦,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東部經濟走廊」建設的背景下,泰國與中國的合作不斷深化,覆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泰國教育部部長提拉傑表示,越來越多的泰國人士學習漢語,將進一步促進兩國經濟社會發展、教育交流合作,以及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孔子學院舉辦「親近中華戲曲之美」講座

人民網普吉8月10日電 (記者 孫廣勇) 鬥芳、雨潤、拂雲,幾位泰國學生在興致勃勃地模仿中國戲曲中的蘭花指。還有的在同伴臉上畫著臉譜,嘗試扮演戲曲中不同的角色行當。8月9日,普吉中學的學生開心極了,不僅聽了中國戲曲講座,看到戲曲表演,不少孩子還親自參加演出。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每個人體驗到悠久的中華文化,這就是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孔子學院舉辦的「親近中華戲曲之美」講座。

「讓更多的人感受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一個優秀演員的表演要做到『渾身上下都是戲』。在演員的眼神裡,在表情裡,在四肢身段上,在手勢腳步中……」戲曲講座的主講人是西南大學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的劉敘武博士,他的講座在戲曲演員的配合下,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有趣。

劉敘武用一張古代女子圖和崑曲《牡丹亭》選段視頻引入,介紹中華戲曲概況。在談到舞臺角色時,展示了不同角色的照片和簡介,並解釋:「中華戲曲的『腳色行當』,可以分為『生、旦、淨、醜』四類。」聽了講座的泰國學生,很快就能分辨出各種「腳色行當」。

為了讓泰國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戲曲表演程式,劉敘武向大家展示了梅蘭芳自創的「五三式蘭花指」。在場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照著圖片上的樣子認真模仿著。

國家一級演員饒春演示著各種動作。「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腰腿功、把子功等,都是傳統戲劇表演中演員需掌握的基本功。」在場的幾位學生也模仿了幾組經典的造型,學生們積極踴躍,講座氣氛達到了高潮。

「我開始看懂中國戲曲了,太奇妙了!中國戲曲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令我著迷,」苯通一邊對記者說,一邊比劃著戲曲中的動作。

饒春演唱《林衝夜奔》選段時,高亢嘹亮的唱腔、紮實穩重的做派、韻味十足的道白,讓學生在鏗鏘有力的戲曲唱腔中了解到聲腔的無窮魅力。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交,文化交流是國和國之間進行交流的源頭。「中華戲曲融合了文學、音樂、美術等形式,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值得每個人去了解和欣賞,」普吉中學校長柯賽對記者說。

普吉孔子學院院長陳曉達表示,作為泰南地區最大的中國文化推廣中心和中泰文化交流平臺,普吉孔子學院每年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百餘場,吸引數十萬人次前來參加,內容包括民樂、茶藝、書法、戲曲、棋藝等,「讓更多的泰國民眾通過參與生動有趣的中國文化活動,進一步了解中國,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發現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

在普吉,記者深切感受到了解中華文化、學習漢語,已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在宋卡王子大學,雖然是假期,記者仍看到三三兩兩的學生圍坐在長桌旁,桌子上放著《商務漢語》《機場漢語》。大四學生瓦娜蓬告訴記者:「好幾位同學要到航空公司實習,都在抓緊時間鞏固漢語,因為航班上有很多中國遊客。」

宋卡王子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努婉對本報記者說,作為泰國南部最大的公立大學,學校漢語相關專業發展迅速。自2007年建立國際研究學院以來,學院內兩個漢語相關專業:對華貿易和中國研究目前有學生600多人,佔學院學生人數的80%。「漢語相關專業就業前景好,在全校30個學院中,漢語相關專業的就業率位於第四位,而且收入高,」努婉說。

作為宋卡王子大學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普吉孔院積極促進中文學科建設,推動不同校區的中文教學實現從無到有、從課程到專業、從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進步。記者在宋卡王子大學看到,孔子學院擁有獨立的辦公樓,設施齊備的文化中心、圖書館、辦公室及專用教室。二十位教師正在忙碌著,有的在備課、有的在準備文化活動。

普吉孔子學院依靠地理位置優勢,結合合作大學的學科特點,確立「致力於漢語教學、文化推廣和教育交流,打造旅遊、商務漢語特色孔院」的宗旨,深度融入大學中文教育,突出旅遊、商貿特色,與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國際研究學院對華貿易專業、中國研究專業、酒店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素叻他尼校區語言與商務溝通專業、董裡校區旅遊管理專業合作,打造以學歷教育為主的旅遊商貿特色學分課程體系。

目前普吉孔子學院服務範圍涵蓋泰南6府,有23個教學點,已成為泰南地區最大的漢語教學中心、最大的漢語考試考點,以及推廣和傳播中國文化的中心。自建院以來普吉孔院累計漢語水平考試人數超30000餘人,2017年學員達到41670人。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校長潘納說:「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喜歡學習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因為泰中之間的往來非常密切。」

「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隨著兩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領域的密切交往,泰國對漢語學習的熱潮不斷升溫,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日趨高漲,需求持續上升。

在漢語教學方面,泰國擁有多個世界第一:第一個將漢語教學列入國民教育體系;第一個邀請中國漢語教師志願者;第一個將中泰合作出版的基礎漢語教材納入國家教材體系和教學大綱。

泰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蘇甘雅表示,隨著中泰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深化合作,泰國教育部及相關部門對中文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泰國教育部2014年頒布了《漢語教學改革政策》作為漢語教學的指導方針,以保證漢語學習者的漢語水平,提高泰國學生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泰國有3000多所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約100萬人在學習漢語,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目前,中泰合作成立了16所孔子學院,漢辦自2003年起至2018年向泰國累計派遣了17批一萬多人次漢語教師志願者。中國駐泰國大使呂健對本報記者表示,泰國的漢語教學不僅進入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系統,還開設了形式多樣的漢語班,如王宮秘書處漢語班、移民局漢語班等,成績斐然。

泰國是中國的友好鄰邦,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東部經濟走廊」建設的背景下,泰國與中國的合作不斷深化,覆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泰國教育部部長提拉傑表示,越來越多的泰國人士學習漢語,將進一步促進兩國經濟社會發展、教育交流合作,以及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泰國學生參加「親近中華戲曲之美」講座

人民網普吉8月10日電 (記者 孫廣勇) 鬥芳、雨潤、拂雲,幾位泰國學生在興致勃勃地模仿中國戲曲中的蘭花指。還有的在同伴臉上畫著臉譜,嘗試扮演戲曲中不同的角色行當。8月9日,普吉中學的學生開心極了,不僅聽了中國戲曲講座,看到戲曲表演,不少孩子還親自參加演出。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每個人體驗到悠久的中華文化,這就是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孔子學院舉辦的「親近中華戲曲之美」講座。

「讓更多的人感受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一個優秀演員的表演要做到『渾身上下都是戲』。在演員的眼神裡,在表情裡,在四肢身段上,在手勢腳步中……」戲曲講座的主講人是西南大學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的劉敘武博士,他的講座在戲曲演員的配合下,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有趣。

劉敘武用一張古代女子圖和崑曲《牡丹亭》選段視頻引入,介紹中華戲曲概況。在談到舞臺角色時,展示了不同角色的照片和簡介,並解釋:「中華戲曲的『腳色行當』,可以分為『生、旦、淨、醜』四類。」聽了講座的泰國學生,很快就能分辨出各種「腳色行當」。

為了讓泰國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戲曲表演程式,劉敘武向大家展示了梅蘭芳自創的「五三式蘭花指」。在場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照著圖片上的樣子認真模仿著。

國家一級演員饒春演示著各種動作。「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腰腿功、把子功等,都是傳統戲劇表演中演員需掌握的基本功。」在場的幾位學生也模仿了幾組經典的造型,學生們積極踴躍,講座氣氛達到了高潮。

「我開始看懂中國戲曲了,太奇妙了!中國戲曲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令我著迷,」苯通一邊對記者說,一邊比劃著戲曲中的動作。

饒春演唱《林衝夜奔》選段時,高亢嘹亮的唱腔、紮實穩重的做派、韻味十足的道白,讓學生在鏗鏘有力的戲曲唱腔中了解到聲腔的無窮魅力。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交,文化交流是國和國之間進行交流的源頭。「中華戲曲融合了文學、音樂、美術等形式,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值得每個人去了解和欣賞,」普吉中學校長柯賽對記者說。

普吉孔子學院院長陳曉達表示,作為泰南地區最大的中國文化推廣中心和中泰文化交流平臺,普吉孔子學院每年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百餘場,吸引數十萬人次前來參加,內容包括民樂、茶藝、書法、戲曲、棋藝等,「讓更多的泰國民眾通過參與生動有趣的中國文化活動,進一步了解中國,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發現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

在普吉,記者深切感受到了解中華文化、學習漢語,已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在宋卡王子大學,雖然是假期,記者仍看到三三兩兩的學生圍坐在長桌旁,桌子上放著《商務漢語》《機場漢語》。大四學生瓦娜蓬告訴記者:「好幾位同學要到航空公司實習,都在抓緊時間鞏固漢語,因為航班上有很多中國遊客。」

宋卡王子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努婉對本報記者說,作為泰國南部最大的公立大學,學校漢語相關專業發展迅速。自2007年建立國際研究學院以來,學院內兩個漢語相關專業:對華貿易和中國研究目前有學生600多人,佔學院學生人數的80%。「漢語相關專業就業前景好,在全校30個學院中,漢語相關專業的就業率位於第四位,而且收入高,」努婉說。

作為宋卡王子大學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普吉孔院積極促進中文學科建設,推動不同校區的中文教學實現從無到有、從課程到專業、從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進步。記者在宋卡王子大學看到,孔子學院擁有獨立的辦公樓,設施齊備的文化中心、圖書館、辦公室及專用教室。二十位教師正在忙碌著,有的在備課、有的在準備文化活動。

普吉孔子學院依靠地理位置優勢,結合合作大學的學科特點,確立「致力於漢語教學、文化推廣和教育交流,打造旅遊、商務漢語特色孔院」的宗旨,深度融入大學中文教育,突出旅遊、商貿特色,與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國際研究學院對華貿易專業、中國研究專業、酒店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素叻他尼校區語言與商務溝通專業、董裡校區旅遊管理專業合作,打造以學歷教育為主的旅遊商貿特色學分課程體系。

目前普吉孔子學院服務範圍涵蓋泰南6府,有23個教學點,已成為泰南地區最大的漢語教學中心、最大的漢語考試考點,以及推廣和傳播中國文化的中心。自建院以來普吉孔院累計漢語水平考試人數超30000餘人,2017年學員達到41670人。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校長潘納說:「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喜歡學習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因為泰中之間的往來非常密切。」

「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隨著兩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領域的密切交往,泰國對漢語學習的熱潮不斷升溫,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日趨高漲,需求持續上升。

在漢語教學方面,泰國擁有多個世界第一:第一個將漢語教學列入國民教育體系;第一個邀請中國漢語教師志願者;第一個將中泰合作出版的基礎漢語教材納入國家教材體系和教學大綱。

泰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蘇甘雅表示,隨著中泰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深化合作,泰國教育部及相關部門對中文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泰國教育部2014年頒布了《漢語教學改革政策》作為漢語教學的指導方針,以保證漢語學習者的漢語水平,提高泰國學生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泰國有3000多所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約100萬人在學習漢語,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目前,中泰合作成立了16所孔子學院,漢辦自2003年起至2018年向泰國累計派遣了17批一萬多人次漢語教師志願者。中國駐泰國大使呂健對本報記者表示,泰國的漢語教學不僅進入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系統,還開設了形式多樣的漢語班,如王宮秘書處漢語班、移民局漢語班等,成績斐然。

泰國是中國的友好鄰邦,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東部經濟走廊」建設的背景下,泰國與中國的合作不斷深化,覆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泰國教育部部長提拉傑表示,越來越多的泰國人士學習漢語,將進一步促進兩國經濟社會發展、教育交流合作,以及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泰國學生模仿中國戲曲中的經典程式造型

人民網普吉8月10日電 (記者 孫廣勇) 鬥芳、雨潤、拂雲,幾位泰國學生在興致勃勃地模仿中國戲曲中的蘭花指。還有的在同伴臉上畫著臉譜,嘗試扮演戲曲中不同的角色行當。8月9日,普吉中學的學生開心極了,不僅聽了中國戲曲講座,看到戲曲表演,不少孩子還親自參加演出。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每個人體驗到悠久的中華文化,這就是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孔子學院舉辦的「親近中華戲曲之美」講座。

「讓更多的人感受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一個優秀演員的表演要做到『渾身上下都是戲』。在演員的眼神裡,在表情裡,在四肢身段上,在手勢腳步中……」戲曲講座的主講人是西南大學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的劉敘武博士,他的講座在戲曲演員的配合下,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有趣。

劉敘武用一張古代女子圖和崑曲《牡丹亭》選段視頻引入,介紹中華戲曲概況。在談到舞臺角色時,展示了不同角色的照片和簡介,並解釋:「中華戲曲的『腳色行當』,可以分為『生、旦、淨、醜』四類。」聽了講座的泰國學生,很快就能分辨出各種「腳色行當」。

為了讓泰國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戲曲表演程式,劉敘武向大家展示了梅蘭芳自創的「五三式蘭花指」。在場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照著圖片上的樣子認真模仿著。

國家一級演員饒春演示著各種動作。「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腰腿功、把子功等,都是傳統戲劇表演中演員需掌握的基本功。」在場的幾位學生也模仿了幾組經典的造型,學生們積極踴躍,講座氣氛達到了高潮。

「我開始看懂中國戲曲了,太奇妙了!中國戲曲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令我著迷,」苯通一邊對記者說,一邊比劃著戲曲中的動作。

饒春演唱《林衝夜奔》選段時,高亢嘹亮的唱腔、紮實穩重的做派、韻味十足的道白,讓學生在鏗鏘有力的戲曲唱腔中了解到聲腔的無窮魅力。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交,文化交流是國和國之間進行交流的源頭。「中華戲曲融合了文學、音樂、美術等形式,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值得每個人去了解和欣賞,」普吉中學校長柯賽對記者說。

普吉孔子學院院長陳曉達表示,作為泰南地區最大的中國文化推廣中心和中泰文化交流平臺,普吉孔子學院每年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百餘場,吸引數十萬人次前來參加,內容包括民樂、茶藝、書法、戲曲、棋藝等,「讓更多的泰國民眾通過參與生動有趣的中國文化活動,進一步了解中國,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發現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

在普吉,記者深切感受到了解中華文化、學習漢語,已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在宋卡王子大學,雖然是假期,記者仍看到三三兩兩的學生圍坐在長桌旁,桌子上放著《商務漢語》《機場漢語》。大四學生瓦娜蓬告訴記者:「好幾位同學要到航空公司實習,都在抓緊時間鞏固漢語,因為航班上有很多中國遊客。」

宋卡王子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努婉對本報記者說,作為泰國南部最大的公立大學,學校漢語相關專業發展迅速。自2007年建立國際研究學院以來,學院內兩個漢語相關專業:對華貿易和中國研究目前有學生600多人,佔學院學生人數的80%。「漢語相關專業就業前景好,在全校30個學院中,漢語相關專業的就業率位於第四位,而且收入高,」努婉說。

作為宋卡王子大學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普吉孔院積極促進中文學科建設,推動不同校區的中文教學實現從無到有、從課程到專業、從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進步。記者在宋卡王子大學看到,孔子學院擁有獨立的辦公樓,設施齊備的文化中心、圖書館、辦公室及專用教室。二十位教師正在忙碌著,有的在備課、有的在準備文化活動。

普吉孔子學院依靠地理位置優勢,結合合作大學的學科特點,確立「致力於漢語教學、文化推廣和教育交流,打造旅遊、商務漢語特色孔院」的宗旨,深度融入大學中文教育,突出旅遊、商貿特色,與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國際研究學院對華貿易專業、中國研究專業、酒店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素叻他尼校區語言與商務溝通專業、董裡校區旅遊管理專業合作,打造以學歷教育為主的旅遊商貿特色學分課程體系。

目前普吉孔子學院服務範圍涵蓋泰南6府,有23個教學點,已成為泰南地區最大的漢語教學中心、最大的漢語考試考點,以及推廣和傳播中國文化的中心。自建院以來普吉孔院累計漢語水平考試人數超30000餘人,2017年學員達到41670人。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校長潘納說:「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喜歡學習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因為泰中之間的往來非常密切。」

「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隨著兩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領域的密切交往,泰國對漢語學習的熱潮不斷升溫,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日趨高漲,需求持續上升。

在漢語教學方面,泰國擁有多個世界第一:第一個將漢語教學列入國民教育體系;第一個邀請中國漢語教師志願者;第一個將中泰合作出版的基礎漢語教材納入國家教材體系和教學大綱。

泰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蘇甘雅表示,隨著中泰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深化合作,泰國教育部及相關部門對中文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泰國教育部2014年頒布了《漢語教學改革政策》作為漢語教學的指導方針,以保證漢語學習者的漢語水平,提高泰國學生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泰國有3000多所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約100萬人在學習漢語,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目前,中泰合作成立了16所孔子學院,漢辦自2003年起至2018年向泰國累計派遣了17批一萬多人次漢語教師志願者。中國駐泰國大使呂健對本報記者表示,泰國的漢語教學不僅進入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系統,還開設了形式多樣的漢語班,如王宮秘書處漢語班、移民局漢語班等,成績斐然。

泰國是中國的友好鄰邦,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東部經濟走廊」建設的背景下,泰國與中國的合作不斷深化,覆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泰國教育部部長提拉傑表示,越來越多的泰國人士學習漢語,將進一步促進兩國經濟社會發展、教育交流合作,以及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泰國學生模仿中國戲曲中的經典程式造型

人民網普吉8月10日電 (記者 孫廣勇) 鬥芳、雨潤、拂雲,幾位泰國學生在興致勃勃地模仿中國戲曲中的蘭花指。還有的在同伴臉上畫著臉譜,嘗試扮演戲曲中不同的角色行當。8月9日,普吉中學的學生開心極了,不僅聽了中國戲曲講座,看到戲曲表演,不少孩子還親自參加演出。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每個人體驗到悠久的中華文化,這就是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孔子學院舉辦的「親近中華戲曲之美」講座。

「讓更多的人感受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一個優秀演員的表演要做到『渾身上下都是戲』。在演員的眼神裡,在表情裡,在四肢身段上,在手勢腳步中……」戲曲講座的主講人是西南大學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的劉敘武博士,他的講座在戲曲演員的配合下,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有趣。

劉敘武用一張古代女子圖和崑曲《牡丹亭》選段視頻引入,介紹中華戲曲概況。在談到舞臺角色時,展示了不同角色的照片和簡介,並解釋:「中華戲曲的『腳色行當』,可以分為『生、旦、淨、醜』四類。」聽了講座的泰國學生,很快就能分辨出各種「腳色行當」。

為了讓泰國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戲曲表演程式,劉敘武向大家展示了梅蘭芳自創的「五三式蘭花指」。在場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照著圖片上的樣子認真模仿著。

國家一級演員饒春演示著各種動作。「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腰腿功、把子功等,都是傳統戲劇表演中演員需掌握的基本功。」在場的幾位學生也模仿了幾組經典的造型,學生們積極踴躍,講座氣氛達到了高潮。

「我開始看懂中國戲曲了,太奇妙了!中國戲曲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令我著迷,」苯通一邊對記者說,一邊比劃著戲曲中的動作。

饒春演唱《林衝夜奔》選段時,高亢嘹亮的唱腔、紮實穩重的做派、韻味十足的道白,讓學生在鏗鏘有力的戲曲唱腔中了解到聲腔的無窮魅力。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交,文化交流是國和國之間進行交流的源頭。「中華戲曲融合了文學、音樂、美術等形式,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值得每個人去了解和欣賞,」普吉中學校長柯賽對記者說。

普吉孔子學院院長陳曉達表示,作為泰南地區最大的中國文化推廣中心和中泰文化交流平臺,普吉孔子學院每年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百餘場,吸引數十萬人次前來參加,內容包括民樂、茶藝、書法、戲曲、棋藝等,「讓更多的泰國民眾通過參與生動有趣的中國文化活動,進一步了解中國,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發現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

在普吉,記者深切感受到了解中華文化、學習漢語,已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在宋卡王子大學,雖然是假期,記者仍看到三三兩兩的學生圍坐在長桌旁,桌子上放著《商務漢語》《機場漢語》。大四學生瓦娜蓬告訴記者:「好幾位同學要到航空公司實習,都在抓緊時間鞏固漢語,因為航班上有很多中國遊客。」

宋卡王子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努婉對本報記者說,作為泰國南部最大的公立大學,學校漢語相關專業發展迅速。自2007年建立國際研究學院以來,學院內兩個漢語相關專業:對華貿易和中國研究目前有學生600多人,佔學院學生人數的80%。「漢語相關專業就業前景好,在全校30個學院中,漢語相關專業的就業率位於第四位,而且收入高,」努婉說。

作為宋卡王子大學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普吉孔院積極促進中文學科建設,推動不同校區的中文教學實現從無到有、從課程到專業、從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進步。記者在宋卡王子大學看到,孔子學院擁有獨立的辦公樓,設施齊備的文化中心、圖書館、辦公室及專用教室。二十位教師正在忙碌著,有的在備課、有的在準備文化活動。

普吉孔子學院依靠地理位置優勢,結合合作大學的學科特點,確立「致力於漢語教學、文化推廣和教育交流,打造旅遊、商務漢語特色孔院」的宗旨,深度融入大學中文教育,突出旅遊、商貿特色,與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國際研究學院對華貿易專業、中國研究專業、酒店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素叻他尼校區語言與商務溝通專業、董裡校區旅遊管理專業合作,打造以學歷教育為主的旅遊商貿特色學分課程體系。

目前普吉孔子學院服務範圍涵蓋泰南6府,有23個教學點,已成為泰南地區最大的漢語教學中心、最大的漢語考試考點,以及推廣和傳播中國文化的中心。自建院以來普吉孔院累計漢語水平考試人數超30000餘人,2017年學員達到41670人。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校長潘納說:「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喜歡學習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因為泰中之間的往來非常密切。」

「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隨著兩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領域的密切交往,泰國對漢語學習的熱潮不斷升溫,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日趨高漲,需求持續上升。

在漢語教學方面,泰國擁有多個世界第一:第一個將漢語教學列入國民教育體系;第一個邀請中國漢語教師志願者;第一個將中泰合作出版的基礎漢語教材納入國家教材體系和教學大綱。

泰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蘇甘雅表示,隨著中泰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深化合作,泰國教育部及相關部門對中文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泰國教育部2014年頒布了《漢語教學改革政策》作為漢語教學的指導方針,以保證漢語學習者的漢語水平,提高泰國學生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泰國有3000多所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約100萬人在學習漢語,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目前,中泰合作成立了16所孔子學院,漢辦自2003年起至2018年向泰國累計派遣了17批一萬多人次漢語教師志願者。中國駐泰國大使呂健對本報記者表示,泰國的漢語教學不僅進入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系統,還開設了形式多樣的漢語班,如王宮秘書處漢語班、移民局漢語班等,成績斐然。

泰國是中國的友好鄰邦,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東部經濟走廊」建設的背景下,泰國與中國的合作不斷深化,覆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泰國教育部部長提拉傑表示,越來越多的泰國人士學習漢語,將進一步促進兩國經濟社會發展、教育交流合作,以及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泰國學生模仿中國戲曲中的蘭花指

人民網普吉8月10日電 (記者 孫廣勇) 鬥芳、雨潤、拂雲,幾位泰國學生在興致勃勃地模仿中國戲曲中的蘭花指。還有的在同伴臉上畫著臉譜,嘗試扮演戲曲中不同的角色行當。8月9日,普吉中學的學生開心極了,不僅聽了中國戲曲講座,看到戲曲表演,不少孩子還親自參加演出。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每個人體驗到悠久的中華文化,這就是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孔子學院舉辦的「親近中華戲曲之美」講座。

「讓更多的人感受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一個優秀演員的表演要做到『渾身上下都是戲』。在演員的眼神裡,在表情裡,在四肢身段上,在手勢腳步中……」戲曲講座的主講人是西南大學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的劉敘武博士,他的講座在戲曲演員的配合下,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有趣。

劉敘武用一張古代女子圖和崑曲《牡丹亭》選段視頻引入,介紹中華戲曲概況。在談到舞臺角色時,展示了不同角色的照片和簡介,並解釋:「中華戲曲的『腳色行當』,可以分為『生、旦、淨、醜』四類。」聽了講座的泰國學生,很快就能分辨出各種「腳色行當」。

為了讓泰國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戲曲表演程式,劉敘武向大家展示了梅蘭芳自創的「五三式蘭花指」。在場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照著圖片上的樣子認真模仿著。

國家一級演員饒春演示著各種動作。「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腰腿功、把子功等,都是傳統戲劇表演中演員需掌握的基本功。」在場的幾位學生也模仿了幾組經典的造型,學生們積極踴躍,講座氣氛達到了高潮。

「我開始看懂中國戲曲了,太奇妙了!中國戲曲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令我著迷,」苯通一邊對記者說,一邊比劃著戲曲中的動作。

饒春演唱《林衝夜奔》選段時,高亢嘹亮的唱腔、紮實穩重的做派、韻味十足的道白,讓學生在鏗鏘有力的戲曲唱腔中了解到聲腔的無窮魅力。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交,文化交流是國和國之間進行交流的源頭。「中華戲曲融合了文學、音樂、美術等形式,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值得每個人去了解和欣賞,」普吉中學校長柯賽對記者說。

普吉孔子學院院長陳曉達表示,作為泰南地區最大的中國文化推廣中心和中泰文化交流平臺,普吉孔子學院每年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百餘場,吸引數十萬人次前來參加,內容包括民樂、茶藝、書法、戲曲、棋藝等,「讓更多的泰國民眾通過參與生動有趣的中國文化活動,進一步了解中國,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發現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

在普吉,記者深切感受到了解中華文化、學習漢語,已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在宋卡王子大學,雖然是假期,記者仍看到三三兩兩的學生圍坐在長桌旁,桌子上放著《商務漢語》《機場漢語》。大四學生瓦娜蓬告訴記者:「好幾位同學要到航空公司實習,都在抓緊時間鞏固漢語,因為航班上有很多中國遊客。」

宋卡王子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努婉對本報記者說,作為泰國南部最大的公立大學,學校漢語相關專業發展迅速。自2007年建立國際研究學院以來,學院內兩個漢語相關專業:對華貿易和中國研究目前有學生600多人,佔學院學生人數的80%。「漢語相關專業就業前景好,在全校30個學院中,漢語相關專業的就業率位於第四位,而且收入高,」努婉說。

作為宋卡王子大學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普吉孔院積極促進中文學科建設,推動不同校區的中文教學實現從無到有、從課程到專業、從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進步。記者在宋卡王子大學看到,孔子學院擁有獨立的辦公樓,設施齊備的文化中心、圖書館、辦公室及專用教室。二十位教師正在忙碌著,有的在備課、有的在準備文化活動。

普吉孔子學院依靠地理位置優勢,結合合作大學的學科特點,確立「致力於漢語教學、文化推廣和教育交流,打造旅遊、商務漢語特色孔院」的宗旨,深度融入大學中文教育,突出旅遊、商貿特色,與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國際研究學院對華貿易專業、中國研究專業、酒店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素叻他尼校區語言與商務溝通專業、董裡校區旅遊管理專業合作,打造以學歷教育為主的旅遊商貿特色學分課程體系。

目前普吉孔子學院服務範圍涵蓋泰南6府,有23個教學點,已成為泰南地區最大的漢語教學中心、最大的漢語考試考點,以及推廣和傳播中國文化的中心。自建院以來普吉孔院累計漢語水平考試人數超30000餘人,2017年學員達到41670人。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校長潘納說:「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喜歡學習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因為泰中之間的往來非常密切。」

「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隨著兩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領域的密切交往,泰國對漢語學習的熱潮不斷升溫,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日趨高漲,需求持續上升。

在漢語教學方面,泰國擁有多個世界第一:第一個將漢語教學列入國民教育體系;第一個邀請中國漢語教師志願者;第一個將中泰合作出版的基礎漢語教材納入國家教材體系和教學大綱。

泰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蘇甘雅表示,隨著中泰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深化合作,泰國教育部及相關部門對中文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泰國教育部2014年頒布了《漢語教學改革政策》作為漢語教學的指導方針,以保證漢語學習者的漢語水平,提高泰國學生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泰國有3000多所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約100萬人在學習漢語,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目前,中泰合作成立了16所孔子學院,漢辦自2003年起至2018年向泰國累計派遣了17批一萬多人次漢語教師志願者。中國駐泰國大使呂健對本報記者表示,泰國的漢語教學不僅進入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系統,還開設了形式多樣的漢語班,如王宮秘書處漢語班、移民局漢語班等,成績斐然。

泰國是中國的友好鄰邦,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東部經濟走廊」建設的背景下,泰國與中國的合作不斷深化,覆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泰國教育部部長提拉傑表示,越來越多的泰國人士學習漢語,將進一步促進兩國經濟社會發展、教育交流合作,以及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泰國學生模仿中國戲曲中的蘭花指

人民網普吉8月10日電 (記者 孫廣勇) 鬥芳、雨潤、拂雲,幾位泰國學生在興致勃勃地模仿中國戲曲中的蘭花指。還有的在同伴臉上畫著臉譜,嘗試扮演戲曲中不同的角色行當。8月9日,普吉中學的學生開心極了,不僅聽了中國戲曲講座,看到戲曲表演,不少孩子還親自參加演出。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每個人體驗到悠久的中華文化,這就是泰國宋卡王子大學普吉孔子學院舉辦的「親近中華戲曲之美」講座。

「讓更多的人感受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一個優秀演員的表演要做到『渾身上下都是戲』。在演員的眼神裡,在表情裡,在四肢身段上,在手勢腳步中……」戲曲講座的主講人是西南大學戲劇與影視學專業的劉敘武博士,他的講座在戲曲演員的配合下,淺顯易懂而且生動有趣。

劉敘武用一張古代女子圖和崑曲《牡丹亭》選段視頻引入,介紹中華戲曲概況。在談到舞臺角色時,展示了不同角色的照片和簡介,並解釋:「中華戲曲的『腳色行當』,可以分為『生、旦、淨、醜』四類。」聽了講座的泰國學生,很快就能分辨出各種「腳色行當」。

為了讓泰國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戲曲表演程式,劉敘武向大家展示了梅蘭芳自創的「五三式蘭花指」。在場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照著圖片上的樣子認真模仿著。

國家一級演員饒春演示著各種動作。「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腰腿功、把子功等,都是傳統戲劇表演中演員需掌握的基本功。」在場的幾位學生也模仿了幾組經典的造型,學生們積極踴躍,講座氣氛達到了高潮。

「我開始看懂中國戲曲了,太奇妙了!中國戲曲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令我著迷,」苯通一邊對記者說,一邊比劃著戲曲中的動作。

饒春演唱《林衝夜奔》選段時,高亢嘹亮的唱腔、紮實穩重的做派、韻味十足的道白,讓學生在鏗鏘有力的戲曲唱腔中了解到聲腔的無窮魅力。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交,文化交流是國和國之間進行交流的源頭。「中華戲曲融合了文學、音樂、美術等形式,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值得每個人去了解和欣賞,」普吉中學校長柯賽對記者說。

普吉孔子學院院長陳曉達表示,作為泰南地區最大的中國文化推廣中心和中泰文化交流平臺,普吉孔子學院每年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百餘場,吸引數十萬人次前來參加,內容包括民樂、茶藝、書法、戲曲、棋藝等,「讓更多的泰國民眾通過參與生動有趣的中國文化活動,進一步了解中國,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發現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

在普吉,記者深切感受到了解中華文化、學習漢語,已成為很多人的選擇。在宋卡王子大學,雖然是假期,記者仍看到三三兩兩的學生圍坐在長桌旁,桌子上放著《商務漢語》《機場漢語》。大四學生瓦娜蓬告訴記者:「好幾位同學要到航空公司實習,都在抓緊時間鞏固漢語,因為航班上有很多中國遊客。」

宋卡王子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努婉對本報記者說,作為泰國南部最大的公立大學,學校漢語相關專業發展迅速。自2007年建立國際研究學院以來,學院內兩個漢語相關專業:對華貿易和中國研究目前有學生600多人,佔學院學生人數的80%。「漢語相關專業就業前景好,在全校30個學院中,漢語相關專業的就業率位於第四位,而且收入高,」努婉說。

作為宋卡王子大學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普吉孔院積極促進中文學科建設,推動不同校區的中文教學實現從無到有、從課程到專業、從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進步。記者在宋卡王子大學看到,孔子學院擁有獨立的辦公樓,設施齊備的文化中心、圖書館、辦公室及專用教室。二十位教師正在忙碌著,有的在備課、有的在準備文化活動。

普吉孔子學院依靠地理位置優勢,結合合作大學的學科特點,確立「致力於漢語教學、文化推廣和教育交流,打造旅遊、商務漢語特色孔院」的宗旨,深度融入大學中文教育,突出旅遊、商貿特色,與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國際研究學院對華貿易專業、中國研究專業、酒店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素叻他尼校區語言與商務溝通專業、董裡校區旅遊管理專業合作,打造以學歷教育為主的旅遊商貿特色學分課程體系。

目前普吉孔子學院服務範圍涵蓋泰南6府,有23個教學點,已成為泰南地區最大的漢語教學中心、最大的漢語考試考點,以及推廣和傳播中國文化的中心。自建院以來普吉孔院累計漢語水平考試人數超30000餘人,2017年學員達到41670人。宋卡王子大學普吉校區校長潘納說:「在學校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喜歡學習漢語的人也越來越多,因為泰中之間的往來非常密切。」

「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隨著兩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領域的密切交往,泰國對漢語學習的熱潮不斷升溫,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日趨高漲,需求持續上升。

在漢語教學方面,泰國擁有多個世界第一:第一個將漢語教學列入國民教育體系;第一個邀請中國漢語教師志願者;第一個將中泰合作出版的基礎漢語教材納入國家教材體系和教學大綱。

泰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蘇甘雅表示,隨著中泰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深化合作,泰國教育部及相關部門對中文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泰國教育部2014年頒布了《漢語教學改革政策》作為漢語教學的指導方針,以保證漢語學習者的漢語水平,提高泰國學生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泰國有3000多所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約100萬人在學習漢語,漢語已經成為泰國最重要的外語之一。」

目前,中泰合作成立了16所孔子學院,漢辦自2003年起至2018年向泰國累計派遣了17批一萬多人次漢語教師志願者。中國駐泰國大使呂健對本報記者表示,泰國的漢語教學不僅進入了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系統,還開設了形式多樣的漢語班,如王宮秘書處漢語班、移民局漢語班等,成績斐然。

泰國是中國的友好鄰邦,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東部經濟走廊」建設的背景下,泰國與中國的合作不斷深化,覆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泰國教育部部長提拉傑表示,越來越多的泰國人士學習漢語,將進一步促進兩國經濟社會發展、教育交流合作,以及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相關焦點

  • 中華文化的魅力讓這裡的年輕人為之著迷
    美食戲曲剪紙花識字讀書看糖畫令人著迷的中華文化已經在泰國俘獲了眾多粉絲的心選修漢語的學生越來越多想要成為兩國友好使者的年輕人更是不計其數快來跟著小編一起感受一下這些「火爆」泰國的中華文化活動吧「現在越來越多的泰國人學中文
  • BBC播紀錄片"中華故事" 主創:中國歷史令世界著迷
    BBC播紀錄片"中華故事" 主創:中國歷史令世界著迷 2016-02-19 15:51:452016年02月19日 15:51 來源:羊城晚報 參與互動     英國廣播公司(BBC)正在播出系列紀錄片《中華故事
  • 「中國文化的一切都令我著迷」(傳播中國文化的外國人)
    50餘年研究生涯,從求學到工作再到退休,從18歲到年近古稀,從巴黎到魯昂,吉耶斯從未中斷過對中國文化的熱情。 「也許我的前世就是一個中國人」 「中國文化的一切都令我著迷。」吉耶斯告訴記者,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源於漢字和書法的美感,學習中文打開了一扇門,讓他進入了中華文明這座巨大的宮殿,在其中「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樂」。
  • 巴基斯坦留學生在中國的故事:中國文化讓我著迷,不舍中巴友誼!
    中國文化讓「巴鐵」著迷2018年9月,JAVED TAUSEEF來到福建師範大學,成為一名世界歷史專業的博士生,在此之前他在巴基斯坦最好的大學之一,位於首都伊斯蘭瑪巴德的Quaid-I-Azam University取得了碩士學位。
  • 「中國多姿多彩的文化讓我著迷」
    由盧森堡中國文化中心與中盧商會共同主辦的「我的中國故事」攝影展近期在盧森堡中國文化中心官網及其社交媒體上舉辦。參展照片是之前舉辦的「我的中國故事」攝影比賽獲獎作品。到現在為止,我差不多遊歷了中國所有省份。中國多姿多彩的文化讓我著迷,只有身在其中才能充分感受到她的魅力。」範茲說。透過一處古建築屋角飛簷,遠處是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馬克·埃弗拉德拍攝的這幅作品獲得二等獎。「我在中國旅行,一個非常強烈的感受是傳統和現代和諧共生。這張拍攝於上海的照片很有代表性,反映出蓬勃發展的現代化中國與安靜祥和的傳統中國有機融合。」
  • 泉州:民俗活動展地域風情 提線木偶令名家著迷
    原標題:泉州:民俗活動展地域風情 提線木偶令名家著迷   民俗活動展地域風情 提線木偶令名家著迷   古城風情迎客來    這次,再次來到泉州,他有了全新的認識,在他眼裡,泉州作為歷史文化古城的魅力與日俱增,泉州的城市個性越來越突顯。   「歷史上,漢族的精英來到泉州,後來還有許多外國文化融入,同時還有許多能工巧匠,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建築精品,古城風貌歷經沉澱與洗禮,厚重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 中華傳統文化(文/魏德軒)
    中華傳統文化具有獨特、深厚的魅力,總那麼使人著迷,吸引了數不勝數的人:詩詞讀著儒雅,戲曲聽得沉醉,楹聯用得巧妙……我們作為華夏兒女都有責任傳承屬於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而我與傳統文化的緊密接觸,是一段淡墨濃墨、點染河山的難忘故事。那年,我第一次接觸到了國畫。
  • 2020海外華裔青少年「魅力北京·多彩華夏」中華文化體驗線上秋令...
    9月18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主辦、北京語言大學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中心和漢語速成學院承辦的2020 海外華裔青少年「魅力北京·多彩華夏」中華文化體驗線上秋令營舉行了隆重的在線開營典禮。胥副處長希望各位營員能夠認真上好每一堂課,通過線上課程感受北京風貌和歷史文化名勝的獨特魅力,走近北京,愛上北京,並期待早日與大家在北京相聚。北京語言大學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中心主任遲蘭英對北京市僑辦的大力支持以及辛勤籌辦、精心組織線上秋令營的各方工作人員,還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任課教師表達了衷心的感謝,隨後對剛剛結束的夏令營進行了簡要回顧。
  • 弘揚中華文化 品鑑文字魅力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靈魂,它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點、橫、豎、撇、捺……看似簡單的筆畫,卻隱藏著無窮的奧妙,每個漢字都是由不同的筆畫組成,它們或寬或窄,或大或小,或長或短,因此,研讀漢字,規範書寫,領略漢字之魅力,傳承中華文化之特色,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 老外看中國春節:中國文化有著巨大魅力
    中新網寧波1月11日電(見習記者 李典)觸摸歷經千年的石板道、品嘗中華傳統美食、體驗非遺民俗……臨近春節,來自摩洛哥的Anna來到中國浙東古鎮,體驗了一把傳統過年習俗,直言被中華傳統文化深深吸引。「身處這樣美麗的中國古鎮,我感覺非常新奇。」面對應不暇接的中國美食美景和古老習俗,Anna連連感慨中國文化有著巨大魅力,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此著迷。和Anna一樣對中國充滿興趣的還有印度商人Kate。十多年前,Kate一家來到寧波,經營一家印度餐廳。
  • 「童頌中華」青少年經典誦讀 傳遞中華文化魅力
    ,第二屆「童頌中華」青少年經典誦讀徵集活動在北京畫上圓滿句號。小選手們通過朗誦的形式,歌頌祖國、讚美家鄉、展示脫貧成果和小康生活、謳歌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先進事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展示出中華兒女面對困難不屈不撓的精神、牢不可破的凝聚力及與祖國同命運的愛國情懷,進一步激發了全國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
  • 歌曲《念奴嬌·伏羲頌》,盡顯中華文化魅力
    說起馬小秋,不得不提她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與堅持,她在高中時候就發願:盡己之力復興中華傳統文化,至死不渝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所以一直以來,馬小秋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己任,在企業管理、音樂創作等領域深耕不綴。
  • 2017年新潟春節祭隆重開幕 感受中華文化美食魅力
    如今,新潟春節祭已經走過3個年頭,為日本民眾打造體驗傳統中國年、近距離接觸中華文化與美食的平臺。 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在致辭中指出,中日兩國地理相近,文化相通,兩國民眾在傳統文化領域有著共同的價值觀,日本民眾能夠從春節中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我認為這也是中國春節祭在日本各地生根發芽的主要原因。
  • 方錦龍:做「好玩」的音樂 傳遞中華文化獨特魅力
    周莊旅遊公司供圖中新網蘇州5月20日電 (黃瑩)在某視頻網站跨年晚會上「炫技」圈粉無數的琵琶演奏家方錦龍19日、20日,連續兩晚在中國水鄉周莊傾情獻演,再展國樂魅力。接受媒體採訪時,方錦龍隨手拿起一瓶礦泉水便信手拈來吹起曲樂,能玩轉近百種樂器的他說,「生活中音樂無處不在,能發聲的東西都可以變成樂器。」
  • 中華文化,語言的魅力
    古詩文不同於其他語言,其中蘊含了中華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也包含了日本友人對我們的感情。如何傳承我們的民族語言?在當今社會,舉辦中華詩詞大賽,文學鑑賞,綜藝娛樂等。似乎已經有人意識到了中華文化的傳承和保護的重要性,想要以此來吸引觀眾的注意,但是收效甚微。
  • 音樂真讓我著迷作文
    音樂真讓我著迷作文音樂是多姿多彩的,是絢麗的,是讓我著迷的。記得有一次,我和一個要好的朋友吵了架,我們互不理對方。於是我就回家聽音樂去,一聽音樂我感到了一股氣息從我腳下湧上頭頂。我頓時感到渾身充滿了力量。
  • 剪紙的魅力——外國學生愛上中華文化的美麗窗口
    其中我比較常用而且效果很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藉助剪紙藝術的魅力,讓外國孩子愛上中華文化。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在中國是歷史悠久、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這種民俗藝術的產生和流傳與中國的節日風俗有著密切關係:逢年過節或者新婚喜慶,人們把鮮豔的剪紙貼在各處,喜慶的氣氛便被渲染得更加濃鬱。
  • 三國,你為何讓我如此著迷
    在中華5000年歷史長河中,三國時期僅僅是一段非常短的時間,但從接觸三國開始,就一直著迷於三國,那三國,你為何讓我如此著迷?首先,應該是感謝《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實在是寫的太精彩了,雖然還有點古文,但絲毫不影響閱讀,只要你讀上了就欲罷不能,肯定會一直讀下去。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十大魅力
    有人問:中國傳統文化有何用?答:中國傳統文化於人健康長壽,於企業長治久安,於國家國泰民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魅力無窮。
  • 「中華文化深深震撼著我」——來自臺灣的「中華文化研習營」營員表示受益匪淺
    「專家學者的講座令我對於中華文化和兩岸交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尤其通過親眼所見,半坡遺址體現的祖先智慧,黃帝陵前炎黃子孫的歸屬感等等,都深深震撼著我,中華文化太偉大了!這次活動讓我重溫了歷史。如果有機會我還會再參加中華文化研習營,這種感覺太棒了!如果有下屆,我要帶孩子也來感受這裡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日前,第二屆「中華文化研習營」營員黃敏慧激動地對記者說。